第27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50字
- 2015-12-26 18:09:16
《圣惠》治小兒驚熱。延齡散方鉤藤(一兩) 硝石(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熱。鐵粉丸方鐵粉 豬糞(燒灰) 麝香(細研) 地黃(以火 后,著冷水潑三五遍,搗,研細末。各一兩)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端午日大蟬(一枚,生姜汁浸,炙令黃焦,為末)上件藥都研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用金銀湯下三丸,人參湯下亦得。三四歲兒每服五丸,每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從盈月至百日以來,五臟多熱,夜間驚搐。牛黃丸方牛黃 白龍腦 干蝎末(各一分) 烏犀末 朱砂(細研,水飛過) 黃芩(各半兩)上件藥都研如粉,以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以溫水下三丸。三四歲每服五丸,日三服,夜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熱,化涎除煩渴。鐵粉丸方鐵粉(半兩,細研) 牛黃(細研) 朱砂(細研) 黃芩 人參(去蘆頭) 川大黃(銼碎,微炒)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金箔 銀箔(細研。各三十片)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研破三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熱,煩躁多渴,少睡。鎮心丸方牛黃(細研) 麝香(細研。各一分) 金箔(細研,三十片) 銀箔(細研,二十片) 龍齒(細研,一兩) 犀角屑 川大黃(銼碎,微炒) 茯神 子芩 馬牙硝(細研) 朱砂(細研,水飛過) 天竺黃(細研。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竹瀝研三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熱,鎮心。犀角丸方犀角屑 川升麻 子芩 龍齒(細研) 鐵粉(細研) 麝香(細研。各半兩) 蚺蛇膽 牛黃(細研。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熱,心神忪悸,痰涎壅滯。宜服鉛霜丸方鉛霜 巴豆霜(各半分) 滑石 膩粉 真珠末 麝香 光明砂(各一分)上件并都細研,以蒸餅和丸如粟米大。二歲,以薄荷湯下一丸。
《圣惠》治小兒驚熱,喘粗,腹脹,有食壅滯不消。青黛丸方青黛(細研) 木香 麝香(細研) 續隨子(各一分) 蝦蟆(一個,炙令黃色) 檳榔(一顆大者)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勾,用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化破一丸服之。其水于銀銚子內煎,不得犯鐵器,甚效。
《圣惠》治小兒驚熱,口干煩悶,眠臥不安及變蒸諸疾。真珠丸方真珠末 牛黃 雄黃 龍齒(各一分) 犀角末 朱砂(細研,水飛過。各半兩) 麝香(二錢) 金銀箔(各三十片)上件藥同研如粉,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煎金銀湯下。三丸。
《圣惠》治小兒驚熱,鎮心神。鉛霜丸方鉛霜(細研) 人參(去蘆頭) 茯神 朱砂(細研,水飛過。各半兩) 麝香(細研,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熱,乳食積聚不消。朱砂丸方朱砂 膩粉 麝香 雄黃(各半分) 巴豆(七粒,去皮心,研,以紙裹壓去油)上件藥都研為末,煉蜜為丸如黍粒大。每服以溫荊芥湯下一丸,三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熱,化聚滯乳食,墜涎利大腸,宜服真珠丸方真珠 天竺黃 朱砂(各一分) 丁頭代赭 雄黃 麝香(各半兩) 杏仁(三十粒,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巴豆(十粒,去皮,用油煎令黃褐色,與杏仁同研)上件藥都細研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一丸,二歲以上加丸數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熱及疳氣。保童丸方牛黃(細研) 赤芍藥 赤茯苓 甘草(炙微赤,銼) 牡蠣(燒為粉) 犀牛角屑 熊膽(細研。各一分) 麝香(細研)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分) 虎睛(一對,微炙) 真珠(細研) 朱砂(細研,水飛過。各三分) 蘆薈(細研) 胡黃連(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熱不退。胡黃連散方胡黃連 牛黃(細研) 犀角屑(各一分) 麝香(半分,細研)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用乳汁調下一字,二歲以上用溫水調下半錢。
《圣惠》治小兒驚熱,發歇不定。半黃丸方牛黃(細研) 蟬殼(微炒。各一分) 川大黃 子芩 龍齒(細研。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煎金銀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熱,心神煩悶,多啼。鐵粉丸方鐵粉 青黛(細研) 茯神 羚羊角屑(各三分) 朱砂 麝香(細研。各半兩) 蛇蛻皮(一條)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熱不退,變為發癇。龍膽丸方龍膽(去蘆頭) 龍齒(各三分) 牛黃(細研,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二錢,煉蜜和丸如黃米大。不計時候,荊芥湯下五丸。
《圣惠》治小兒驚熱至甚,必效方。
天竺黃 馬牙硝 鉛霜上件藥等分,同細研為散。不計時候,以熟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臨時增減。
《圣惠》治小兒驚熱。川硝散方川硝(半兩)上件藥細研為散。每服以雞子清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心熱多驚,宜服解心熱,止虛驚土瓜丸方土瓜根(五兩)上搗、羅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薄荷湯生姜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博濟方》治小兒驚涎壅熱,睡中驚搐,驚叫。解心臟,安神魂。紫霜散朱砂(一兩半,好者) 鐵粉(半兩) 鉛霜 天竺黃(各一錢) 龍腦(半錢。以上五味,并用細研) 甘草(炙,一錢) 人參(一分) 使君子(一錢面裹,煨)上件八味,后三味先搗為末,細羅了,卻入前五味,同研令極細,和勻后,以銀器或新瓷器內貯之。每服一字,蜜水調下。看兒大小加減用之。
《博濟方》治小兒驚熱有痰及多溫壯,夜臥不穩,吃食過多。真珠丸天南星(末) 半夏(末) 膩粉 滑石(末。各一錢) 巴豆(二十四枚,去心膜,以水浸一宿,研細,不出油用)上件五味,先研巴豆令熟,次下眾藥,以糯米粥為丸如綠豆大。隨兒年歲服之。瀉痢用飲米下,取食蔥湯下。如膈上有食即吐出;如在中脘即瀉下。驚悸,薄荷荊芥湯下。
《博濟方》治小兒驚熱,化痰利膈。金花散川大黃(紙裹煨) 干葛 甘草(炙) 川甜硝(別細研。各等分)上件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后溫服。
《靈苑》牛黃膏 退小兒夾驚積熱,心悶煩躁,赤眼口瘡,遍身壯熱,大小便多秘。或生瘡癬,咳嗽頑涎,睡臥驚叫,手足搐搦,急慢驚風,渴瀉等疾。
牛黃(一分,研) 朱砂(研) 雄黃(研) 黃芩 山梔子仁 栝蔞根 白藥子 甘草(炙) 天竺黃(研。已上各半兩) 馬牙硝(研) 川大黃(飯上蒸三度) 郁金(用皂角水浸三宿,煮令軟,切作片子,焙干。各一兩) 麝香(研) 腦子(研。各一錢)上十四味研,搗、羅為細末,拌合令勻,用白沙蜜煉熟,搗為錠子。每服一黑豆許,量兒大小,加減與服,用金銀薄荷湯下。
《靈苑》甘遂丸 搜疳取懨食,疏臟腑積滯,風熱驚熱。
甘遂(洗二度) 漢防己 檳榔(各半兩) 輕粉(二錢) 干姜(銼碎,微炒令黃色) 青橘皮(湯浸去瓤)巴豆(去殼,水浸,冬五日,夏三日,遂日用兩度換水,去心膜,研。各一分)上件七味內,除輕粉、巴豆外,并各細銼相拌和,同焙令干得所,杵、篩為末。先研巴豆如泥,次入軟飯再研令極細,次下輕粉并諸藥末,搜和,杵合為丸如綠豆大,曬干。如是吃食不著及風熱積滯,或大假驚,用煎生姜湯下,空心服。三歲、四歲每服七丸;五歲、六歲九丸;十歲以上十丸;十五歲以上十二丸。取下積傷粘液惡物為度,后更服和氣藥補之。如未轉快,再用三丸至五丸,投之取快為度。膈上有風壅,吐出粘涎物勿疑。如春間要疏轉,看風熱可甚,臨時加減一兩粒,勿令嚼破。如有急疾驚熱,不拘早晚服用,忌生冷油膩等物。
《靈苑》桃紅散 壓驚。治風化涎,解傷寒,退驚熱方。
半夏(四兩,用水浸。每一日一度換水,從夏至前五日,浸至立秋后五日即止。待自成粉,曝干,用細羅子羅去粗者不用,細者取二兩) 龍腦(研) 朱砂(研。各一錢) 石膏(細研,以水飛過,用一兩半)上四件并用,一處拌合,再研令勻。每服用生姜熟水調下一字。
《靈苑》至寶丹方生犀角 生玳瑁屑 琥珀(研) 牛黃(研) 朱砂(研,水飛過) 雄黃(研,水飛。各一兩) 金銀箔(各五十片) 龍腦(研) 麝香(研。各一分) 安息香(一兩半,去石,酒浸,重湯煮,直候化成水,再濾去滓石,約取凈數一兩熬成膏)上件藥末,同入安息香膏內,研杵為丸如梧桐子大。以新瓷器內盛,具病湯使下。項急中風,陰陽二毒,傷寒,卒中熱 ,卒中惡,產后血暈迷悶,卒中疫毒,中諸毒,產后諸疾,山嵐毒瓦斯,卒暗風,胎死不下,誤中水毒,卒氣絕,中風不語,中蠱毒,夢中驚厭,以上諸疾以童子小便入生姜汁少許,同暖令溫化下。心肺壅熱,霍亂吐瀉,神夢不安,頭目昏眩,不得睡臥,傷寒發狂,積痰 瘧,邪氣攻心,小兒驚風,小兒諸癇,小兒心熱,卒中客忤,以上諸疾,以人參湯化下。大人三丸至五丸,小兒只一丸至二丸。更量疾狀大小服食。
《太醫局方》牛黃清心丸 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忪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戚,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癲,神情昏亂。
牛黃(研,一兩二錢) 金箔(一千二百片,內四百片為衣) 麝香(研) 龍腦(研) 羚羊角末(各一兩) 犀角末(二兩) 干山藥(七兩) 雄黃(八錢,飛研) 薄黃(炒) 人參(去蘆頭) 神曲(研。各二兩半) 桂(去粗皮) 大豆卷(炒香) 阿膠(炒碎。各一兩七錢半) 當歸(去蘆頭) 防風(去苗) 黃芩 麥門冬(去心) 白芍藥 白術(各一兩半) 甘草(銼,炒,五兩) 柴胡(去苗)桔梗 白茯苓(去皮) 芎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各一兩二錢半) 白蘞 干姜(各七錢半) 大棗(一百枚,蒸熱去皮核,研成膏)上除大棗,杏仁、牛黃、腦、麝、金箔、雄黃七味外,為細末,同以研藥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一十丸,用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食后服之。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用竹葉溫湯化服。
《太醫局方》五福化毒丹 治小兒蘊積毒熱,驚惕狂躁,頰赤咽干,口舌生瘡,夜臥不寧,譫語煩渴,頭面身體多生瘡癤。
元參(洗,焙) 桔梗(各六兩) 茯苓(去皮,五兩) 人參(去蘆頭) 牙硝(枯過) 青黛(研。各二兩)甘草(銼,炒,一兩半) 麝香(研,半錢) 金銀箔(各八片,為衣)上為細末,入研藥拌勻,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二丸。每一歲兒一丸,分四服,用薄荷水化下。及瘡疹后,余毒上攻,口齒鮮血宣露致生臭氣,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用雞翎掃在口內;熱疳肌肉黃瘦,雀目夜不見物,陳粟米泔水化下,食后臨臥服。
《太醫局方》辰砂金箔散 治小兒心膈邪熱,神志不寧,驚惕煩渴,恍惚忪悸,夜臥不安,狂語咬齒及痰實咳嗽,咽膈不利。
辰砂(水飛過,七十兩) 桔梗(五十兩) 金箔(二百片,入藥) 人參(去蘆頭) 茯苓(去皮) 牙硝(枯,研。各三十兩) 蛤粉(水飛,八十兩) 甘草(炙,銼,二十五兩) 生腦子(二兩,研)上為細末。一歲兒每服半錢,薄花湯調下。未滿百 兒,腑臟多熱,睡臥不穩,大便不利,用蜜湯調下一字,更量兒大小加減。如大人、小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每用少許,摻在患處,咽津立效。大人膈熱,每服一錢,新水調下,食后臨臥服。
《太醫局方》牛黃膏 治驚化涎,涼膈鎮心,祛邪熱,止痰嗽。
人參(去苗,二十五兩) 甘草( ,五十兩) 牙硝(研,枯過,十兩) 雄黃(水飛,七十五兩) 蛤粉(水飛,二百兩) 朱砂(水飛,十兩) 生龍腦(四兩,研) 金箔、銀箔(各二百片,為衣)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每一兩八錢作二十丸,以金箔、銀箔為衣。一歲兒每服如綠豆大。薄荷溫水化下。
量歲數臨時加減,服之食后。
《太醫局方》虎睛丸 治小兒驚風壯熱,痰涎壅滯,精神昏憒,睡多驚啼或發搐搦,目睛直視。
朱砂(水飛,二兩) 麝香(研)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各三兩) 天漿子(微炒,一百四十個) 使君子(一百個) 胡黃連 天麻(去苗,秤) 茯神(去心木) 膩粉(研) 天竺黃(研。各五兩) 青黛(七兩,研)上為細末,以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一歲兒服一丸,薄荷湯化下,更量虛實加減,乳食后服。
《太醫局方》驚風積滯,夜臥驚叫,涎熱痰嗽。金箔鎮心丸紫河車(二兩半) 人參 茯苓 甘草(銼, 。各五兩) 山藥(十五兩) 朱砂(飛,十兩) 牙硝(一兩半)金箔(二十片) 生腦(一兩) 麝香(半兩)上為末,煉蜜丸雞頭大,金箔為衣。每服半丸,薄荷水化下。
《譚氏殊圣方》治小兒痰涎驚熱。
寒水石 滑石 甘草(炙)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字,薄荷湯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