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一兩) 麝 雄黃 朱砂 蚺蛇膽 黃柏(蜜炙) 苦參 桂心 白礬(枯) 杏仁(麩炒黃) 附(炮裂,凈) 莨菪子(淘,煮芽出,炒黃。各半兩) 干姜(炮裂) 細(xì)辛 藜蘆(各一分)散,井華水調(diào)半錢,日三。一歲一字,三歲半錢,意裁。口瘡,鼻癢,酥如綠豆大,安鼻中。頭疳,下部赤爛,散敷。
黃連散 治疳痢久不瘥,肌瘦面黃,發(fā)焦,啼叫。
胡黃連 白礬(枯) 白龍骨(各半兩) 胡粉(炒,一分)研,一歲兒米飲調(diào)一字,二歲半錢。量兒量病服。
龍膽丸 治疳痢久不瘥,體熱心煩,不食。
龍膽 麝(各一分) 苦楝根皮 臭樗根皮(并炙黃) 使君子 胡黃連(各半兩) 蟾酥(半錢)羅,面糊丸如綠豆。一歲一丸,粥飲下,意加。
治久疳痢不瘥,腹脅脹滿。麝香丸麝(一分) 巴豆(半兩,油煎黑凈,霜)研,燒飯丸如黍米,粥飲下一丸,空心,午后服。
蕪荑丸羊子肝一枚,切片,蕪荑末半兩摻肝內(nèi),線纏,米泔煮熟,糯米飯丸如麻子。粥飲下五丸,早晚各一服,量與。
疳痢腹痛第九
《圣惠》論∶夫小兒疳痢腹痛者,由痢多而腸胃虛弱,冷氣在內(nèi),與臟腑氣相搏,真邪交擊,故令腹中 痛也。
《圣惠》治小兒疳痢,腹脹 痛,日夜三、二十行。宜服白術(shù)散方白術(shù)(一兩,微炒) 當(dāng)歸(五兩) 地榆(銼,微炒) 木香 赤芍藥 甘草(炒,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疳痢腹痛,不下乳食。草豆蔻散方草豆蔻(去皮) 醋石榴皮(銼,炒微黃) 子芩(各三分) 龍骨(一兩) 高良姜(銼) 干姜(炮裂,銼。
各一分) 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一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疳痢,脾胃虛冷,乳食不化,臍腹疼痛。熊膽丸方熊膽 硫黃(細(xì)研) 干姜(炮,制,銼) 訶梨勒(煨,用皮。各一兩) 定粉(一兩,炒微黃) 附子(一枚,炮,炙,去皮臍) 砒霜(一錢,細(xì)研) 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黃丹(一兩,點(diǎn)醋炒,令紫色)上件藥搗,羅為末,湯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冷水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切忌熱物。
治疳痢腹痛不止胡黃連丸胡黃連(半兩) 沒藥 木香(各一分)羅末,糯米飯丸如綠豆。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意裁。
治疳痢腹脹 痛木香丸木香 肉豆蔻(去殼) 附(生,凈) 青橘皮(去白,焙。各半兩) 朱砂 人參(各一分) 巴豆(凈,霜) 蟾酥(各半分)末,醋糊丸如粟,粥飲下二丸,日二,意加。
疳濕第十
(疳痢濕 附)《圣惠》論∶夫小兒乳食不節(jié),冷熱相乖,傷于臟腑,致疳氣也。若脾胃虛弱,則哺乳不消,大腸虛寒,遂變泄痢。因其久痢不止,腸胃俱虛,為水濕所乘,腹內(nèi)蟲動,侵蝕下部,故名疳痢濕 也。
《葛氏肘后》小兒谷道濕方。
上用杏仁熬令黃,搗,以稀涂道之。
《千金》除熱結(jié)腸丸 斷小兒熱,下黃赤汁沫及魚腦雜血,肛中瘡爛,坐 生蟲方。
黃連 柏皮 苦參 鬼臼 獨(dú)活 橘皮 芍藥 阿膠(各半兩)上八味末之,以藍(lán)汁及蜜丸如小豆大,日服五丸至十丸。(冬無藍(lán)汁,可用藍(lán)子,合春蜜和丸)。
有 蟲在下部方。
麝香 礬石 巴豆(去皮膜) 附子(炮) 真珠 雄黃上六味等分治合,取桑條如箭 長三寸,以綿纏頭二寸,唾濡綿,展取藥著綿上,納谷道中。半日復(fù)易之,日再,神效。
《千金》治濕 姜蜜湯方。
生姜汁(五合) 白蜜(三合) 黃連(三兩)上三味,以水二升,別煮黃連,取一升,去滓,納姜蜜更煎取一升二合,五歲兒平日空腹服四合,日二。
巢氏疳濕病,多因久痢脾胃虛弱,腸胃間蟲動,浸蝕五臟,使人心煩懊悶,上蝕者口鼻齒齦生瘡;下蝕者肛門傷爛,皆難治。或因久痢,或因臟熱嗜眠,或好食甘美,并令蟲動生病。
《千金》艾葉五升,水一斗煮升半,分三服。
又煮地榆汁浴,日三。
治蟲蝕下部。
胡粉、雄黃等分,末,著谷道中。
《外臺》下部蟲蝕,大腸赤爛∶水銀一兩,漿水煮,唾研,安竹筒中,吹下部。
《梅師》治蟲 。
蝦蟆灰醋和,敷,日三、五。
《圣惠》方干蝦蟆(酥,炙,一枚) 木香 硫黃(各半兩) 麝(一分)羅,散。三歲溫水調(diào)一字,日再,意裁。
又∶楝株根皮、石榴株皮,銼,水大盞,煎六分。量兒溫服,日三、四。
又∶青黛研,麻油涂,次貼,日三、四。
治疳痢羸瘦,下部濕 。丁香散丁香 胡粉(炒。各一分) 桃白皮(炙) 黃柏(炙) 黃連 白茯苓(各半兩)羅,粥飲調(diào)半錢,早晚各一服,量兒。
治疳痢久不斷,體羸,昏昏不睡,下部濕 ,食飲不下。
蚺蛇膽大豆許,煮木通汁,研,粥飲調(diào),早晚各一服。并涂五心、下部。
錢乙金華散 治一切濕瘡,癬疳。
黃柏 黃連(各半兩) 黃丹(火飛,一兩) 輕粉(一錢) 麝(一字)研,溫水洗、貼。
蛔疳第十一
《圣惠》治小兒蛔疳,蟲毒腹脹,青筋急滿,日漸枯瘦,食物不著肌肉,或時下蛔蟲,或時腹內(nèi)多痛。蟾酥丸方蟾酥 麝香 五靈脂 巴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各一分)上件藥,同研令極細(xì),用酒半盞,同入銚子內(nèi),以慢火熬,不住手?jǐn)嚕蚩巴瑁赐枞琰S米大。每服以陳橘皮湯下三丸,空心及晚后服之。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譚氏殊圣》治疳蛔。卻蛔散方苦楝皮(有子者良,蔭干,內(nèi)赤色者殺人不用) 鶴虱 密陀僧(各二分) 白檳榔(一個,炮,乘熱杵)上為細(xì)末,米飲下一錢,連吃三服,蟲自出。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蛔蟲,攪刺腹肚疼痛,常服內(nèi)化,其蟲永去根本。化蟲丸方蕪荑 川鶴虱(各一分) 檳榔(二錢)上為末,用 豬膽為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歲五丸;五七歲十丸,陳米吞下,一日三服。
丁在藏殺蟲散 治小兒疳蛔咬腹方。
干漆 五靈脂 定粉(以上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半字,蔥白湯下。
丁在藏干漆散 治小兒疳蛔咬心痛方。
狗脊 干漆 大麻仁 鶴虱(以上各等分)上為細(xì)末,炒香。每服一錢,精羊肉湯調(diào)下。
《圣惠》蛔疳者,兒多食甜物、油膩、生冷,在腸胃不消化成蟲。其候合面臥覺,氣急,顏色痿黃,肌體羸瘦,啼哭聲高,又似心痛,發(fā)歇無時,每月初二、三、四日,其蟲甚,人不識,呼為鬼祟,不早治蟲蝕臟腑,必致危篤。
《玉訣》歌∶哭惡痰青蛔咬心,涎生積冷痛難任。每餐甜物并時果,致得蟲生病轉(zhuǎn)深。
先下積取蛔疳,次溫脾胃。
《圣惠》野狼牙草散 治蛔疳干瘦,發(fā)立或痢。
野狼于草 射干 鼠尾草(各一分) 使君子 醋石榴皮 貫眾根 槲皮 鉤藤 龍膽 栗刺 棠梨根(各半兩) 故綿(灰) 發(fā)灰(各一兩)羅,五、六歲兒服一錢,水小盞,煎五分,早晚各一,溫服。意裁。
蚺蛇膽丸 治蛔疳壯熱,眼赤或澀常揉;及發(fā)黃禿,視物不明,手足心熱。時出蛔蟲,下痢或青、黃、赤、白。
身體口鼻下部生瘡,蟲蝕齒落,項(xiàng)生無辜,肌體羸瘦,兄弟姐妹,相傳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