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76字
- 2015-12-26 18:09:16
(諸疳余證) 凡十五門
疳熱第一
漢東王先生論小兒發熱,形瘦,多渴,吃食不長肌肉者,謂之疳熱。
《顱囟經》治孩子諸疳,或熱攻沖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羸瘦,不吃乳食。調中丸方柴胡 茯苓 人參 木香 桂心 大黃(濕紙裹煨) 枳殼(麩炒,去穣) 甘草(炙) 鱉甲(醋炙。各等分)上件蜜丸如桐子大。每歲兩丸,至五歲三丸,熱熟水下,忌如常。
《博濟方》治小兒疳熱殺蟲青黛散青黛 蕪荑仁 夜明砂(各別研) 川大黃(細銼,蒸三度,焙干為末。各半兩) 黃連(一錢半,為末) 苦楝根(三兩,細切,焙干為末) 麝香(一錢匕,別研) 雄黃(透明者) 朱砂(好者,各別研,一分)上件九味為細末。每服看小兒大小,服一錢或半錢。如要解苦,用蜜水調下、日再服。米飲調下亦可。此宜常服。
《譚氏殊圣》治小兒疳熱,身多壯熱,黃瘦,久服令肥。金瓜丸方黃連 黃柏 甘草(微炮) 青皮(去白)上各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用 豬膽一個,入藥在膽內,用線系定,入石器內,用漿水煮五七沸取出,風吊一宿取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加減《玉訣》方同,外以朱砂為衣,仍治脾疳。《博濟方》同,《劉氏家傳方》亦同,云∶或添胡黃連,若早晨服使君子丸,(方見疳痢門中)。晚服金瓜丸,永無疾,消食長肌肉。《莊氏家傳方》同,仍加夜明砂一味,等分。《趙氏方》亦同,名涼疳藥。長沙朱司理以為有神效。
茅先生∶小兒疳熱,四肢如柴,不能起止。柴胡散方柴胡 知母 貝母(去心) 茯苓 茯神 干葛 甘草(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用小麥一匙頭,藥一匙頭,水一盞,同煎六分,去滓服。
《嬰童寶鑒》治小兒疳熱。大金粟丸方草龍膽(末) 宣連(各一兩) 蘆薈(末,半兩) 蕪荑 巴豆霜 大黃(各一分) 木香(二分)上件為末,用豬膽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甘草湯下。
《玉訣》∶《手集》地骨皮散 治小兒熱疳,進食方地骨皮(揀擇令凈,干,用粗葛皮包洗過后,干秤) 黃 (銼,焙) 柴胡(去蘆頭,洗,銼、焙。三味各一兩)人參(銼,焙) 白茯苓(去黑皮、銼,焙) 甘草(炙,焙。三味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白湯點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疳熱方∶疳熱頻傳疳在心,有時膨脹氣相侵;毛干直上時多渴,藥效還知惜似金。惜金丸蓮心 宣連(各半錢) 蘆薈 木香 柿蒂(各半錢) 巴豆霜(七粒)上件為末,豬膽為丸粟米大。五丸,用熟水吞下。
《殊圣》治熱黃疳。
蝦蟆內蛆,焙,末,半錢,酒下,效。
傷寒六物黃芩湯 治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谷不化。
黃芩 大青 甘草(炙) 麥門冬 人參 白茯苓(焙) 甘草(炙。各半兩)末,服一錢,白湯點服。
疳渴第二
《圣惠》論∶夫小兒疳渴者,由臟腑夙有疳熱,心肺壅熱之所致也。此皆乳母恣食五辛,或飲熱酒,多味酸咸,夜餐炙爆,心胸氣滯,便即乳兒,致臟腑生熱,熱則煩躁,故令兒渴不止也。
《圣惠》治小兒疳多渴,體熱煩躁,少得睡臥。宜服天竺黃散方天竺黃(細研) 黃連 馬牙硝 梔子仁 葛根(銼。各半兩) 甘草(炙微赤,銼) 牛黃(細研) 款冬花 紫菀(洗去苗土) 犀角(屑) 土瓜根(各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不計時候,以蜜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
《圣惠》治小兒疳渴,口干煩躁,體熱羸瘦,不欲乳食,宜服此方。
蝸牛殼(微炒) 蟾頭(涂酥,炙令焦黃) 胡黃連(各半兩) 朱砂 青黛(各細研,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蜜水調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疳,大渴不止。鉛丹丸方鉛丹 鉛霜(各一分) 黃連(末) 石膏(末。各半兩)上件藥,都研為末,以糯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新汲水淘米泔研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疳渴,壯熱驚悸,宜服此方。
地骨皮(細研) 龍膽(去蘆頭) 烏梅肉(微炒) 地龍糞 黃連(去須。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以 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新汲水化破五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疳熱煩渴,干瘦。黃連丸方黃連(去須) 天竺黃 牛黃(各細研) 甘草(炙微赤,銼) 梔子仁 款冬花 葛根 紫菀(去苗土) 犀角(屑。各一分) 川樸硝(半兩) 竹瀝(二合)上件藥搗,羅為末,先用竹瀝拌和,更入熟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新汲水研破五丸服之,日四五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熱疳渴方。
黃連(末,半兩) 定粉(一兩,微炒)上件藥,同細研令勻,不計時候,以熟水調下半錢,更看兒大小以意增減。
《譚氏殊圣》治小兒疳瘦羸弱,臟腑虛怯,滑泄不止,飲食減少,引飲無度。六神丸方丁香 木香 肉豆蔻(面裹煨) 蘆薈(一分) 使君子仁 訶子皮(煨。各半兩)上為末,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
錢乙龍粉丸 治疳渴方。
草龍膽 定粉(微炒) 烏梅肉(焙,秤) 黃連(各二分)上為細末,煉蜜丸麻子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
張渙《遺方》青香丸 治小兒疳渴,引飲不休,肌體羸劣。
胡黃連 青黛 朱砂 鶴虱(各等分)上為末, 豬膽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吉氏家傳》又方干葛 胡黃連 甘草(炙) 黑參 麥門冬(去心,等分)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一片,煎四分。
莊氏治疳熱青黛丸青黛(一兩) 胡黃連 天竺黃 宣連(各半兩) 朱砂(飛,一分) 麝(一錢) 肉豆蔻(二個) 牛黃(半錢) 蟾(一個,端午酥炙,酒浸,去腸肚)末,綠豆粉煮糊丸如芥子,空心夜湯下三丸。
《玉訣》地骨皮散 治熱疳,進食。
地骨皮(揀凈,粗葛包洗) 黃 (焙) 柴胡(焙。各一兩) 紫菀 犀角 土瓜根(各一分)散,不時,蜜水調半錢,量加減服。
胡黃連散 治疳渴,黃瘦,壯熱不乳。
胡黃連 旱蓮子 龍膽 青黛 烏梅肉(微炒) 知母(各半兩) 牛黃(一分)搗,羅,棗瓤丸如綠豆。甘草湯下五丸,日三,意裁。
五膽丸 治渴疳。
豬膽 狗膽 牛膽 鯽魚膽 膽(各一枚)四膽汁入牛膽內,灶北后懸,候干,丸如黍。新汲水下二丸,空心、午后各一服。更量。
胡黃連丸 治疳熱渴,干瘦。
胡黃連 犀角(各一分) 生地黃汁(二合) 麝(半錢) 羊子肝(一具,研取汁) 蜜(半合)末、和汁、蜜等,竹葉湯調藥汁一匙,加減。
黃連丸 治疳熱煩渴,干瘦。
黃連 天竺黃 牛黃 甘草(炙赤) 梔子仁 款冬花 葛根 紫菀 犀角(各一分) 川樸硝(半兩)羅,竹瀝二合和,更入熟蜜,丸如綠豆,新汲水研五丸服。更量,日四五。
又蝸牛子三五十枚,合凈盤內,令行,有似銀泥處,膩粉和揩,丸如黍。不時,湯下二丸。
治疳渴飲水不休麝香丸麝 人中白(各一分) 研,藥餅丸如麻子。一二歲皂莢湯下二丸,更裁。早、午各一服。
劉氏∶大豬胞一個,甘草一兩寸,劈,入胞內,水一斗煮三升,去甘草,胞焙末。服三錢,湯調下。
莊氏∶活大 魚一個,蛤粉涂頂上,刮下涎,入粉同研,丸雞頭大,服一丸;小 魚一個,水半盞浸,涎水化一丸止,和氣散一、二服,補。
又∶井泉石(一名石甘遂) 太陰元精石 馬牙硝等分,末,入生硫黃少許,服半錢,生米泔水調。
疳勞第三
《嬰童寶鑒》∶小兒胎中受毒熱,流于骨髓之間,生下百日后仍有驚疾,便服冷藥,過劑則利,利而腹冷,骨中熱,謂疳勞也。
《惠濟》小兒疳勞候歌∶好餐時果好餐甜,此疾成疳不在占。腹有青筋時脹起,滿皮黃色病厭厭。口瘡眼腫盤為面,渴飲無時瀉作泔。那更全身雖瘦弱,試將手觸火炎炎。此患只須先取轉,虛中疳積是名談。
《顱囟經》治孩子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干。地黃煎方生地黃汁(五兩) 蟾酥 鹿角膠(半兩) 生三汁 蜜(各一兩)上先將地黃汁安鐺內慢火煎,手不住攪,約五六沸下蜜,次下膠,又下姜汁,慢火煎后如稀餳,即住火。
每食后兩度共與一匙頭。忌毒物。
《張氏家傳》治三焦膈寒,五臟澀滯,氣逆痰涎。米食后惡涎,太陽昏痛;及治山嵐瘴氣,吐逆,不美飲食,面色浮黃,指甲青黑。小兒疳勞吐乳;及大人小兒久病乍安,神氣未復,寒熱往來,并皆救療。三和飲子(惠海長老方)紫團人參(三兩半,洗,銼) 甘草(一兩半,炙,銼) 綿黃 (五兩,酒浸一宿,洗凈,銼)上件三味同入木臼內,用木杵搗碎為散。每服三大錢,生姜三片,水二盞,棗三個,同煎去滓,取八分,不拘時候。
《吉氏家傳》金瓜散 治小兒疳勞,黃瘦骨熱,盜汗方。
宣連 黃柏(炙,去皮) 甘草(炒) 青皮(去白,炒)上等分為末, 豬膽汁調成膏,盛入膽袋內,麻綿緊縛,湯內煮數沸取出。當風懸一宿,去膽袋,入麝香少許,研,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麥門冬水吞下。
《吉氏家傳》蘆薈丸 治小兒疳勞羸瘦,骨熱盜汗方。
蘆薈 丁香 使君子肉(炒) 胡黃連 朱砂 肉豆蔻 安息香 熊膽(以上各一分) 輕粉(半錢) 麝香(少許)上研為末,豬膽汁煮糊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或七丸,熟水下。
漢東王先生治十歲上疳勞壯熱,形瘦。雞肉煎丸宣連(二兩) 銀柴胡(一兩) 蕪荑 鶴虱(川。各半兩) 秦艽(凈) 知母 使君子 子芩(各一兩)末,黃雌雞一只,重一斤,專以大麻子飼五日,開臀后去腸肚,洗,拭干入藥,線縫。黑豆鋪甑底,濃三寸,安雞四旁及上,又以豆裹,日出時蒸,至晚取藥。用雞凈肉和研,如干,入酒糊丸如麻子大,如綠豆。
空心麥門冬湯一二十丸。意裁。十五外,溫酒下。忌豬肉。
疳嗽第四
《惠眼觀證》防己丸 治疳嗽不止方。
漢防己 牽牛子 馬兜鈴(炒) 甜葶藶(別研)上各等分為末,棗肉為丸,如此○大。每服十丸,煎糯米飲下。與溫肺散相間服。
《惠眼觀證》又方溫肺散栝蔞根(半兩) 甘草(炙,一分)上為末。每服一錢,蜂糖熟水調下。
疳積第五
茅先生∶有小兒中疳積候。面帶青黃色,身瘦肚膨脹,頭發立,渾身或熱,肚中微痛。此因疳盛而傳此候。
所治者先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散(方見慢脾風門中)調理一日,后下青金丹取下疳積(方見積聚門中),再下勻氣醒脾散補,常服保童丸(方見一切門中)即愈。
《玉訣》疳氣腹脹潮熱候∶先與調胃氣,后與取虛積藥,次服疳藥也。
《玉訣》五積疳候歌∶小兒五積病,還因乳母生。生因傷腹肚,以漸面虛盈。多睡須舍地,小便帶油清。發黃多滑瀉,吐逆亂交橫。
《靈苑獨圣》青金丸 治小兒疳積方。
川巴豆(三兩,凈肉) 硫黃(二兩,不研。二味同用生絹袋盛,懸于瓷罐中,不得著底,以水煮三日三夜,如水竭即旋添,熟湯取出,棄硫黃,只用巴豆,去皮、心) 獨活 柴胡 桔梗 干姜(炮) 防風(五味各一兩,生) 青黛(三兩)上件為末及細者,以水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食傷虛腫用橘皮湯下;霍亂吐瀉及赤痢用甘草湯下;白痢用干姜湯下;赤白痢用干姜甘草湯下;水瀉用冷水下;小便不通用燈心湯下;大便不通米飲下;婦人血氣當歸酒下;元氣炒茴香酒下;腰痛茱萸湯下;小兒疳積用米飲下;氣疾橘皮湯下;氣塊癥癖用熱酒下;傷寒頭痛甘草湯下,并用臨臥時服。如臟腑實熱,臨時更加減丸數。
錢乙牛黃丸 治小兒疳積方。
雄黃(研,水飛) 天竺黃(各二錢半) 牽牛(末,一錢)上同再研,面糊為丸粟米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后薄荷水下。兼治疳消積,常服尤佳。大者加丸數。
張渙遺方 褐丸子 治小兒疳氣,腹脹如鼓,及奶癖、食癖。
蘿卜子(一兩半,炒) 黑牽牛(一兩,炒) 胡椒(一分半) 木香(一兩) 蓬莪術(濕紙裹煨,切作片子,半兩)上為細末,面糊為丸粟米大。每服二十丸,煎仙人骨湯下。
《張氏家傳》金砂丸 壯元氣,治脾胃虛弱,經年積滯冷氣,蠱毒諸疾;去久虛積氣,消食壯氣,理諸般風氣,脫肛下血,左癱右瘓;治一切風,筋骨中風氣等疾;婦人血風攻賴刺,月候不調,四肢倦怠,頭面浮虛,氣沖喘急;小兒疳氣,頭漸無發,腹大,腳小無力,履地不得者,并皆治之。(山長老方。)針砂(四兩,用水淘洗五十余次,用好米醋八盞入熟鐵銚內,煮干,以鐵匙抄煙盡,水星出,即傾下) 蒼術(米泔浸一宿,去粗,秤、切) 木香(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白術(切。各半兩) 附子(炮,去皮尖) 蓬莪術(洗,切) 甘草(切 。各一兩) 陳橘皮(米泔浸一宿,去瓤,凈取二兩)上件為末,醋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四十丸,常服,米飲下。治脾生姜湯下;治風氣酒下;被飲食所傷,用所傷物下;若飲食罷,用所羹汁下三二十丸。解積進食,大有所益,不拘時服。
《莊氏家傳》參苓散 治小兒因積成疳,久致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方。
人參 茯苓 川芎(各一兩) 甘草(炙) 芍藥 黃 (各半兩) 青皮(一分,不用白)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三五分,去滓,溫服。
《莊氏家傳》香甲丸 治小兒積疳,潮熱盜汗,羸瘦煩渴,手足心熱,服之皆效,輕骨長肌方。蔡夢翁、家翁苦黃瘦,不食,多汗,喜叫哭,服之效。
木香(一分) 鱉甲(去裙 ,醋炙) 檳榔 使君子(用肉) 柴胡(去蘆) 黃連(去須。各半兩)上為末, 豬膽和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日中臨臥米飲下。久發潮熱,多汗無力者,服之即效。
《孔氏家傳》胡黃連丸 治肌瘦,肥腸,消積氣方。
黃連(半兩) 木香(一分) 麝香(半錢) 檳榔(一個)上為細末。后入麝香,酒糊為丸如綠豆大。熟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