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4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18字
  • 2015-12-26 18:09:16

黃連 苦參粉 龍膽(各一分) 木香 丁香 青葙子 犀角(并為末。各半分) 朱砂(研) 青黛麝香 發(燒灰 各一銖) 緋絹(方一寸。燒灰) 石硫黃 雄黃 礬石(燒灰) 胭脂(研) 蚺蛇膽(各一銖,和前藥都研)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空腹清白飲下三丸,日再服。又有半豆許為末吹鼻中,取其一豆許吹下部中,亦取少許貼牙齦上。忌腥臊 魚、一切毒物、雞、豬、菘菜、芹菜等物。

錢乙膽礬丸 治疳消癖,進食止瀉,和胃遣蟲方。

膽礬(真者,一錢,為粗末) 綠礬(須真者,二兩) 大棗(四十個,去核) 好醋(一升)以上四物同熬,令棗爛。和后藥∶使君子(二兩,去皮) 枳實(三兩,去瓤,炒) 黃連 訶梨勒(去核。各一兩,并為粗末) 巴豆(二七個,去皮,破之)以上五物同炒令黑,約三分干。入后藥∶夜明砂(一兩) 蝦蟆灰(存五分性,一兩) 苦楝根皮(末,半兩)以上三物再同炒,候干,同前四物杵,羅為末。

上用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如末成,旋入熟棗肉,亦不可多,恐服之難化。太稠,即入溫水。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溫水下,不拘時。

《良方》治小兒諸疳諸痢,食傷氣脹,體羸頭大,頭發作穗,壯熱不食,多困,齒爛鼻瘡,丁奚潮熱等疾。牛黃煎方牛黃(二錢) 麝香(一錢) 龍腦(半錢) 大蚵 (一枚,去皮骨腹胃,炙為末。無灰酒一盞, 豬膽一枚同熬成膏) 胡黃連 訶子(炮) 使君子(去殼) 蟬殼(不洗) 沒石子 蘆薈 蕪荑 熊膽 夜明砂 朱砂 雄黃(各一分) 木香肉豆蔻(春夏各半分,秋冬各一分)上丸如麻子大。飲下五、七丸。驚疳,金銀薄荷湯下。干疳腹脹,桃仁茴香湯下。疳蟲,東引石榴、苦楝根湯下。五歲以上十丸。此丸尤治疳痢挾熱,而痢者不可服。

《良方》治瘴及五歲以上疳氣,腹脹氣喘。木香丸青木香 大附子(炮,去皮臍) 人參 濃樸 官桂(去無味者) 羌活 京三棱 獨活 干姜(炮) 甘草炙) 芎 川大黃(銼,微炒) 芍藥(各半兩) 內豆蔻(六枚,去殼。止瀉方用) 雞心檳榔 陳橘皮(去白。各二兩) 牽牛子(一斤,淘去浮者,揩拭干,熟,搗,取末四兩,余滓不用)上十五味為末,瓷器盛之,密封。臨服用牽牛末二兩,藥末一兩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大。心腹脹滿,一切風勞冷氣,臍下刺痛,口吐清水白沫,醋心, 癖氣塊,男子腎臟風毒攻刺四體;及陽毒香港腳,目昏頭痛,心間嘔逆及兩脅堅滿不消。臥時橘皮湯下三十丸,利為度。此后每夜二十丸。女人血利,下血刺痛,積年血塊;胃口逆,手足心煩熱,不思飲食,姜湯下三十丸,取利,每夜更服二十丸。小兒五歲以上疳氣,腹脹氣喘,空心,溫湯下五、七丸。小者減丸數服。凡胸腹飽悶不消,脾泄不止,臨臥,溫酒下,取利。食毒、癰疽發背,嵐瘴氣,才覺頭痛,背膊拘急,便宜服之。快利為度。常服可以不染瘴疾。凡瘴疾皆因脾胃實熱所致,常以涼藥解。膈上壅熱,并以此藥通利彌善。此丸本治嵐瘴及溫瘧大效。李校理敦裕嘗為傳,刻石于大庾嶺,蒙效者不可勝數。予伯氏任閩中,嘗擁兵捕山寇,過漳浦,軍人皆感瘧。用此治之,應時患愈。予在江南時,值歲發溫瘧,以此藥濟人,其效如神。皆以得快利為度。又記∶凡久瘧服藥訖,乃灸氣海百壯,又灸中管三十壯尤善。《張氏家傳》云∶刑部李學士治疳御瘴方,得之于馬都丞,分兩稍別,木香、附子各二兩,大黃、人參、濃樸各一兩,桂、檳榔、豆蔻、陳皮各三兩,余皆半兩,牽牛子一升。

《聚寶方》朝黃連丸小兒常服疳藥方胡黃連(半兩) 宣連 白蕪荑仁 木香(各二兩)上四味為末, 豬膽和于盞內,坐飯甑中蒸兩度,丸如粟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西京丁左藏黃瓜丸 治小兒疳疾。

熟黃瓜(一個,去瓤留蓋,納好黃連,蓋卻;又蒸熟,去黃連) 白蕪荑仁 麥 夜明砂 龍膽草(各一分) 巴豆(炒,去皮膜,五錢) 神曲(豬膽浸一宿,慢火炙) 麝香(各半兩)上為細末,用蒸黃瓜丸如綠豆大。常服三丸,飯飲下。

西京丁左藏紫霜丸 治小兒五疳、八痢,及一切疳。

木香 赤石脂 龍骨 枳殼(去瓤,麩炒) 附子 白姜(炮) 黃連 肉豆蔻 密陀僧(各半兩) 巴豆(一十五個、去皮膜,漿水半盞,煮盡水,去油,細研用) 麝香(半錢)上為末,蒸餅心和丸如麻子大。一歲一丸,三歲五丸。每服三丸湯使,如后常服溫水吞下。鼻癢、腦疳,橘皮湯下;吐瀉、食疳,生姜湯下;羸瘦、脾疳,煎棗湯下;疳氣肚脹,橘皮湯下;筋疳多瀉,鹽湯下;肝疳眼澀、生瘡,黃連湯下;骨蒸熱,覆地食泥土,臘茶清下。

西京丁左藏蝦蟆丸 肥孩兒,常服得效方。

干蝦蟆(大者一個,泔浸三宿,去腸肚、頭爪,凈洗,酥炙、令黃香) 陳皮(去白,一分) 胡黃連(一兩) 郁金 蕪荑仁(各半兩)上為末,于陶器內用 豬膽汁和,令稀稠得所,放飯上蒸熟為度;取出半日,丸如綠豆大。常服五、七丸,陳米飲下。

西京丁左藏龍膽丸 治小兒疳,兼肥孩兒方。

龍膽草(二兩) 青黛(一兩) 麝香(一分)上同研勻,饅頭底水浸爛如糊,和丸如綠豆大。常服殺蛔進食,長肌膚,大有神效。食后每服米飲下三丸至五丸。

《惠眼觀證》烏梅散 治疳病經取腹中疼痛方。

烏梅 延胡索(各一分)上二味為末。每服一大錢,水八分一盞,甘草一寸捶碎,煎至四分,去滓溫服。

《劉氏家傳》小兒疳蘆薈丸方蘆薈(研) 黃連(去毛) 白術 使君子(肉) 蕪荑仁(不見火。各一分) 巴豆(半兩,連殼銀器內 存性,取一分)上末之。研飯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或七丸,飯湯下。

《劉氏家傳》治疳方。

草龍膽(末之) 白蕪荑仁(去皮,研。各一兩)上米飲丸如此○大,不拘時候。此藥能進食,長肌肉。須小兒會食方可服,蓋吃食方可疳也,日二、三歲至十數歲者可服。初服三、五日問下疳蟲是效,每服五丸。

《劉氏家傳》象守陳南仲治小兒一切疳,諸藥無效方。

上用大麻子取瀝,和干蒸餅末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二十粒,空心粥飲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諸般疳。神曲散方神曲 陳橘皮(不去膜) 大黃(紙裹,炮熟) 芍藥(各三銖) 桔梗 芎 濃樸(姜制) 枳殼(去瓤,麩炒) 白茯苓(各一分) 人參(四銖) 甘草(二分,炙)上為細末。無時候,入姜一片,如茶法煎一錢匕服。

《張氏家傳》沉香丸 治小兒疳氣方。

沉香 巴豆(面裹,油煎令黃色即出,入乳缽,研如面) 肉豆蔻 大黃(濕紙裹,煨香熟) 木香干姜(炮。各一兩) 檳榔(二兩半) 青橘皮(三分)上件八味,面糊為丸如綠豆大。小兒疳氣,以姜、橘皮湯下一丸至二丸。量大小加減吃。

《莊氏家傳》治小兒諸疳,頭面微腫,腹內作痛,色黃肚脹,不思飲食,多嗽不止。蘆薈丸方蘆薈(研) 蕪荑(各半分) 干蟾(用頭并脊背秤) 木香 宣連 干蝸牛 辰砂(研。

各一分) 熊膽(真者,研,一錢) 丁香(二錢,新者)麝香(一字,秤、研) 使君子(取仁一分)上為細末,面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兩服,米飲下。此藥常用至效,須久服見功。

《莊氏家傳》小兒疳傷丸子方黃連 巴豆(去皮心,出油了) 蕪荑 萆 (各半兩)上為末, 豬膽丸,入麝少許,朱砂為衣,如麻子大。米飲下一兩丸,量兒大小。

《莊氏家傳》疳藥保童方朱砂(一分,研) 石菖蒲 牛膝 官桂(各半分)上同為末,用白羊腎一對煮熟,一處搗,和丸如綠豆大。空心,溫水下二丸。

《莊氏家傳》疳疾二十四候∶第一候∶瀉膿血,日漸瘦,是冷熱疳。宜服八香丸方胡黃連(一錢) 腦麝(各半錢) 牛黃(半分) 蘆薈(一錢半) 蟾酥(五十子,作塊者亦得) 白花蛇(半兩,酒浸去骨) 蝎梢(一分)上為細末,豬膽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丸,米飲下,一日三服。如患甚,仍用生米泔調作散,半錢服。

治小兒脾疳,面黃多睡,手足浮腫方。

桑白皮(焙) 漢防己(焙) 人參 茯苓 胡黃連(炮) 麝香(各一分)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用米飲下五丸,一日二服。

第二候∶腳細肚高,胸前骨生,愛吃土泥酸咸。日久通身黃,時時吐逆下痢,腹內疼痛,是脾疳。宜服此∶虎睛(一對、焙) 牛黃 朱砂 麝香(各一分) 桔梗(半兩,煨)上為末,煉蜜丸。生姜湯下三丸至五丸。

治小兒脾疳,瀉血、肚大、氣喘方。

丁香 白術 龍腦 干蝎 胡黃連 夜明砂(炒。各一分)上為末,軟飯丸米粒大。蕪荑湯下。

第三候∶鼻下赤爛,愛揉眼,無血痢,是肺疳。乃因吃者乘熱物或病奶,所損心肺;加之咳嗽,更以服涼冷藥過多,便上熱下冷,漸漸昏沉,日夜煩哭方∶龍腦 朱砂(各一分) 鉤藤 玄參(各一兩) 胡黃連(半兩,炮) 麝香(一錢)上為末,煉蜜丸如黃米大。米飲下三丸至五丸。

治小兒五疳、八痢,及發焦黃、肚脹、手足瘦細,肚上筋脈起,揩眼,鼻涕垂至口,咬指甲。或下部生瘡及大小便不通。宜服此藥療之方。

蘆薈 夜明砂(炒) 蛇蛻皮(灰) 黃牛角(屑。各一分) 蟾酥(少許)上為末,更入麝香少許,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用米飲下。服藥間仍先用桃柳湯洗浴孩兒了,將青皂衣蓋之。更用藥一丸至二丸,安在孩兒臍中。便著醋面糊與青皂帛貼之,候蟲出為度。如無蟲,但汗出為妙。服藥三日后,宜減一丸。

第四候∶皮虛皺,面無顏色,身上燥癢,心煩,宜用藥療之。

治小兒五疳,面色黃瘦,身體壯熱,吃乳食不能消化;眼目澀痛及胸膈痰涎,愛食酸咸,常多瀉痢。宜服此方。

胡黃連 母丁香 黃連(微炒,去毛) 蘆薈 熊膽(研。各半兩) 麝香(一分,細研)蟾頭(一枚,涂酥炙焦黃)上為末,用牛膽和丸綠豆大。如患心臟疳,煎蕪荑甘草湯下三丸。食疳瀉血或赤白痢,新汲水下三丸。吐逆不止及水瀉,生姜湯下。眼疳,羊子肝血與酒和,看多少,微煎,下三丸。

第五候∶毛發稀疏,鼻生瘡,是肺疳。

治小兒一切疳,肌膚消瘦,瀉痢不止,口鼻生瘡,水谷不化方。

蝦蟆(灰) 白礬 烏賊魚骨(炙) 密陀僧(各一分) 麝香(半分)上為末,煉蜜丸如豆大。溫水下三丸。(《圣惠》方同,但麝香用半兩。)第六候∶頭生瘡,毛發稀焦,是肝疳。方∶肉豆蔻 蟾灰(全者。各一個) 桔梗(炮) 茯苓(煨) 大黃(煨。各一兩) 腦麝(各一錢)上為末,軟飯丸麻子大。粟米飲下三丸,只可兩服。

治小兒頭項細,心腹脹滿,皮膚干皺,毛發焦黃,鼻下赤爛,口舌生瘡,瀉痢不止,日漸羸瘦方。

大蟾(一個,去四足,劈開腹,去肛腸;入胡黃連一兩,和在內,線縫合。以濕紙三重裹,用泥固濟四面,令干。微火出陰氣。更用炭三斤燒令通赤即住。候冷,凈去泥土,細研如粉) 麝香 熊膽 蘆薈(各半兩)上一處細研如泥,面糊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三丸,乳汁亦得。三歲以上加丸。

第七候∶牙變黃赤不定,是腎疳。宜服此藥。

治小兒腎疳,并疝氣偏墜寒熱方。

沒藥(炮) 甘草(各一分) 硫黃 木香(炮) 胡黃連(各一分)上為末,用蒸棗肉丸如麻子大。蓯蓉湯下三丸,可兩服。

治小兒五疳瘦羸。定命牛黃丸方牛黃 朱砂 雄黃 麝香 丁香 腦子(各一錢) 瓜蒂(三個) 蟾酥(半分)上為末,用溫水浸,蟾酥和丸如 米大。每服先用溫水化兩丸,滴入兩鼻中,令嚏三五聲。再以溫水下三五丸,日可三服,神妙。《圣惠》亦有此方,但瓜蒂用三十枚、丁香一分,余藥皆同。

第八候∶頭發焦干,鼻下瘡生,是肺疳。

理小兒五疳、八痢,腹脹羸瘦,頭發焦干,口鼻生瘡方。

黃連 白蕪荑(與黃連同炒焦) 夜明砂(用水淘五次,焙。各一兩)上為末, 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三丸至五丸,不計時候,麥門冬熟水下。久患疳氣,服藥無效,或腹脹氣促不能飲食,米欲下,取出疳蟲即瘥。

第九候∶咬指甲,毛發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

治五疳、八痢,心藏熱方。

蘆薈(半兩,研) 輕粉 青黛 香墨 飛羅面(各一錢) 使君子(一個) 蝸牛(五個,和肉炒焦,細研) 麝香(半錢)上為末,研細,滴水為丸芥子大。生地黃汁化下一丸至二丸,薄荷湯亦得。

治小兒疳渴,常服五疳不生方。

大蝦蟆(兩個,長流水內刮去肚腸之法,酒三升,瓶內煮令爛,去骨,研如粉) 黃連(四兩,別為末) 麝香(一錢) 朱砂(一錢半)上先將蝦蟆膏與黃連末同研,后更與麝香、朱砂等研勻,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陳米飲下。如患疳,用黃蠟茶調下。如難丸,入些酒面糊不妨。

第十候∶肚上筋生,齒齦蟲食脾,骨槽疳。

治小兒脾疳手足浮腫方。

桑白皮(炮) 漢防己 人參 茯苓 胡黃連 麝香(各一分)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食前,米飲下五丸。與第一候第一方同。

治小兒疳蝕動唇齒及瘡生方。

蟾頭(一個大者。燒灰) 麝香(半錢)上研勻如粉,摻于瘡上,立效。

治小兒一切疳毒有瘡方。

苦楝皮(五斤,銼) 七姑葉(半兩,銼) 甘草 白礬(各二兩) 蔥白(十莖)上粗搗令勻,用水五斗煮五、七沸,旋旋添洗瘡處。如久患,兩服立效。

第十一候∶吐逆腹脹是胃疳,又名奶疳。

治小兒因吃著患熱病,奶次腹痛;并及驚風、毒奶,便乃下痢吐逆。又名奶疳。

桃仁(去皮尖,炒) 胡黃連(各半兩) 沉香 朱砂(別研。各一分) 金箔(五片)上為末,軟飯丸麻子大。米飲下五丸,奶汁下亦得。

治小兒胃疳及進食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祁门县| 偏关县| 峡江县| 航空| 东阿县| 阜城县| 乡城县| 佛教| 烟台市| 新龙县| 宜川县| 胶南市| 金沙县| 汉中市| 永州市| 峨山| 万年县| 通山县| 三穗县| 凯里市| 莎车县| 玉龙| 小金县| 北票市| 海城市| 军事| 遂溪县| 灌阳县| 明水县| 酉阳| 黄平县| 紫云| 顺昌县| 津南区| 镇远县| 鄂托克前旗| 汾西县| 惠东县| 察隅县|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