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6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013字
  • 2015-12-26 18:09:16

《仙人水鑒》小兒患膈氣。宜服桃花散子方桃花(二錢) 半夏(六錢) 濃樸 桂(各一分) 干姜 牙硝(各二分) 江豆 當門子(各一個)上并搗為散。空心,以煎水調下一錢。服至逡巡轉自食。乳母忌酒、肉、熱面等。

《寶童方》治小兒膈氣噎悶,兩脅刺痛,吐逆酸水,氣塊往來,疼痛煩躁等。

檳榔 木通 甘草(炙) 柏葉(煮黃) 半夏等分末。二大錢,水一盞,煎六分;膩粉少許,在干盞內研勻,通口服。如結腸翻胃,用虛寒門烏藥丸后用此,兒半之。

氣逆第十二

(哽氣附)《寶鑒》∶兒氣逆者,為乳母煩惱、憂悶,乳氣凝滯胸中,灌擊其乳,飲之成疾。面黃白,乳哺減少,夜啼及,但無精彩,勿取轉,轉之則劇。

成 薤(五兩) 黍米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藥,煎取一升,次下薤米,米熟藥成。稍稍服之。

《仙人水鑒》小兒患氣,覺患便服此方。

水蛭 冬青葉 白樟木葉上各少許,搗取汁,灌之即瘥。

《聚寶方》透關丸 治小兒哽氣,行心經方。

續隨子(半兩) 大黃(三錢,末) 長檳榔(一枚) 木通(半錢,末) 甘遂 大戟(各末一錢) 膩粉(一錢匕)上七味除粉外,將諸藥末與續隨子同搗,用馬尾羅隔去續隨子皮不用,便與童子、室女小便拌勻(謂之陰陽酒。)入粉如硬糊,日曬稍干,以水、蜜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煎燈心、竹葉湯下。一時辰間,以小便色異為效。

小兒五歲以下七丸,十歲以下十丸。更加減,湯使如前服。

《王氏手集》治小兒氣。橘紅膏方紅橘皮(去瓤) 芎 白術 當歸(各等分)上同為末,煉蜜和為膏。量兒大小米飲化下。

《王氏手集》木香分氣丸 理一切氣。

青橘皮(一兩) 牽牛(二兩,炒令熟) 木香(一分)上為細末,面糊為丸綠豆大。生姜湯下五丸,五、七、八丸。

《吉氏家傳》治哽氣。真珠散真珠 生犀(各半兩) 龍腦(一字) 香附子(四錢,去毛凈、洗)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煎人參湯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調氣桂枝散 取轉后皆可服之。

赤芍藥 桂心 藿香 白術(各二錢)上為末,每服半錢,飯飲調下。

《千金》灸法∶不能食,胸中滿,膈上逆氣悶熱,灸心俞二、七壯。小兒減之。

肌膚羸瘦第十三

《巢氏病源》小兒羸瘦候∶夫羸瘦不生肌膚,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氣衰弱,不能榮衛于肌膚。凡小兒在胎而遇寒冷,或生而挾伏熱,皆令兒不能飲食,故羸瘦也。挾熱者,即溫壯身熱,肌肉微黃∶其挾冷者,實時時下痢,唇口青 。

《外臺》∶《短劇》療四、五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為肌膚。心腹痞滿,痿黃瘦瘠,四肢痿 ,繚戾,服之令充悅方。

芍藥(一錢,炙令黃) 黃 鱉甲 人參(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分) 甘草(炙) 干姜(各二分,如熱以枳實代)上八味搗篩,蜜和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三服。忌如常法。《千金》有大黃無黃 ,云服一丸。一歲以上,乳服三丸。七歲兒服十丸,日二。

《外臺》∶《千金》療小兒羸瘦 ,常服不妨乳方。

上用甘草五兩炙,搗、篩,蜜丸如小豆。一歲兒服十丸,日三。盡即更合。

《圣惠》治小兒羸瘦,脾胃氣弱,挾于宿食,不欲乳食,四肢不和。訶梨散方訶梨勒皮 陳橘皮(湯洗去白瓤,焙。各半兩) 黃 (銼) 人參(去蘆頭) 白術 藿香桂心 白茯苓(各一兩) 甘草(炙微赤,銼,半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羸瘦,脾胃虛冷,四肢不和,少欲乳食。丁香散丁香 桂心 白術 甘草(炙微赤,銼) 高良姜(各一分)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三、四服。

《圣惠》治小兒羸瘦體熱,面色痿黃,不欲乳食。黃 丸方黃 (銼) 赤芍藥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胡黃連(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一兩) 柴胡(去苗,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羸瘦體熱,心神煩悶,小便赤黃。宜服秦艽丸方秦艽(去苗) 桑皮(銼)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地骨皮 黃 (銼)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甘草(炙微赤,銼) 犀角(屑。各半兩) 龍膽(去蘆頭,一分) 柴胡(三分,去苗)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用粥飲下五丸。更隨兒大小加減。

《圣惠》治小兒雖食,不著肌膚,羸瘦骨熱,小便赤黃。麥門冬丸方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人參 黃 (銼) 青蒿子 黃連(去須) 桑皮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地骨皮(各半兩) 柴胡(去苗,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熟水研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羸瘦體熱,乳食全少。宜服燒黃瓜丸方黃瓜(大者一枚) 陳皮(湯浸去白瓤,焙) 黃連(去須。各半兩) 鱉甲(童子小便浸三宿,炙微黃,去裙 ) 胡黃連 柴胡(去苗。各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黃瓜切開頭去瓤,內藥末令滿。以切下蓋子蓋之,用蕎麥面和溲,固濟可濃三分,于塘灰火內燒令面焦黃為度。取出去面放冷,入麝香一錢,都研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米飲下七丸。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脾氣不和,食少無力,肌膚羸瘦。溫脾散方訶梨勒皮 人參(去蘆頭。各三分) 白術 木香 黃 (銼) 白茯苓 藿香 陳皮(湯浸,去白瓤,焙) 桔梗(去蘆頭。各半兩) 甘草(炙微赤,銼,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增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脾胃久虛,吃食減少,四肢羸瘦。五香煎方丁香 沉香 木香 藿香 白術(各一兩) 麝香(三錢,細研入) 白茯苓 陳皮(湯浸,去白瓤,焙) 黃 (銼。各一兩) 訶梨勒皮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五升,慢火煎至一升,以布絞汁,卻入鍋內,煎麝香及蜜三合,生姜汁半合,棗肉二十枚,慢火熬成膏。每服以粥飲調下半茶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小兒羸瘦,食進少,不生肌肉,下焦冷。雞骨丸宿黃雌雞(取胸前及脅骨一具,凈去肉,令干,酒浸一宿,炙令黃) 甘草 小草(各炙三分) 蜣螂(五個,炙) 桔梗 白術 茯苓 芍藥(各四分) 人參 黃芩(各五分) 檳榔(六分)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三歲兒十五丸,日再服。

《嬰孺》治小兒胃氣不調,不嗜食,不生肌肉。大黃丸方大黃 干地黃 茯苓 當歸 柴胡 杏仁(各三分)上為末,蜜丸麻子大。飲下五丸,日進三服。

《張氏家傳》解小兒肌熱,或時泄瀉及有積滯,不思飲食,肌肉消瘦。宜服豬肚丸鱉甲(一兩,用童子小便并醋共一升,熱浸,炙盡為度) 白術 薯蕷(各一兩) 胡黃連 人參(去蘆頭) 青橘皮 紫菀(去土) 桃仁(去雙仁,湯浸,去皮尖) 木香 甘草(炙。各半兩) 柴胡(去蘆頭,一兩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在凈豬肚內系定,煮令極爛為度。出,與藥同杵,令粘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三十丸,不計時候,溫水飲下。

《張氏家傳》香甲丸 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氣血虛疏,肌膚消瘦,百節痛,潮作溫,五心煩熱,四肢逆冷,可思飲食,中滿氣滯,婦人經血凝澀。建脾胃,暢神氣,充肌膚,澤顏色。

柴胡 生干地黃 荊三棱(各三分) 鱉甲(醋煮黃) 神曲(炒) 杏仁 熟干地黃 麥 (炒。各一兩) 牛膝木香 姜黃 當歸(各半兩) 白術 芎(各一分)上為細末,白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茶清下,或米飲亦得。

《圣惠》灸法∶小兒羸瘦,食飲少,不生肌膚,灸胃俞穴各一壯。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炷如小麥大。(《嬰童寶鑒》。灸三壯。)

病后虛羸第十四

《巢氏病源》小兒虛羸候∶此謂小兒經諸大病,或驚癇,或傷寒,或溫壯而服藥,或吐利、發汗病瘥之后,血氣尚虛脾胃猶弱,不能傳化谷氣以榮身體,故氣力虛而羸也。

錢乙論虛羸云∶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瀉后,脾胃尚弱,不能傳化谷氣也。有冷者,時時下痢,唇口青白。有熱者,溫壯身熱,肌肉微黃,此冷、熱虛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證,則少服之。熱者胡黃連丸主之,冬月不可服,如有證,則少服之。(二方并見本門。)錢乙論用藥識證云∶鄭人齊郎中者,家好收藥散施人。其子忽臟熱,齊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而服之,服畢至三更,瀉五行,其子困睡。齊言曰∶睡多亦驚,又與青金膏一服,又瀉二行,加口干而身熱。齊言∶尚有微熱未盡,又與青金膏。其妻曰∶用藥十余行未安,莫生病否?召錢氏至,曰∶已成虛羸。先多煎白術散時時服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后用香瓜丸(方見盜汗門中,)十三日愈。

《外臺》∶《千金》療少小傷寒,久病不除,差復劇,羸瘦骨出。五味子湯方五味子(十銖) 大黃(六銖) 麥門冬(六分,去心) 芒硝(五分) 石膏(一分) 甘草(炙) 當歸 黃芩 黃連 前胡(各一分)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二合,下利即止,增減量之,效。

錢乙木香丸木香 青黛(別研) 檳榔 豆蔻(去皮。各一分) 麝香(別研,一錢半) 隨續子(去皮,一兩) 蝦蟆(三個,燒存性)上為細末,蜜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下。食前。

錢乙胡黃連丸方胡黃連 黃連(各半兩) 朱砂(別研,一分)上,以上二物為細末,研入朱砂末,都填入豬膽內,用淡漿水煮。以杖子于銚子上,用線釣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三、二十丸,米飲下,食后。

病后聲不出第十五

錢乙論∶腎怯、失音相似。病吐瀉及大病后,雖有聲而不能言,又能咽藥,此非失音,為腎怯。不能上接于陽故也。當補腎,地黃丸主之。(方見虛寒門中。)失音,卒病耳。(《吉氏家傳》小兒患后聲不出方。)酸棗仁(去殼,一錢) 白茯苓(半錢) 朱砂(二錢)上件為末,丸如○大。每服一丸,人參湯下。

病后不能語第十六

《圣惠》治小兒諸病后六、七歲不能語。雞頭丸方雄雞頭(一個,燒灰) 蟬(三枚,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遠志(去心) 木通(銼。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當歸(銼,微炒) 黃 (銼) 芎 (各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不計時候服之。錢乙附方同。

云∶久服取效。雞、蟬二物,宜求死者用之。不可旋殺。孫真人所謂殺生求生,去生更遠,不可不知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波县| 佛坪县| 进贤县| 温州市| 涪陵区| 祁连县| 额济纳旗| 原阳县| 长宁区| 炉霍县| 盐池县| 临泽县| 康保县| 关岭| 怀来县| 德令哈市| 乌兰察布市| 泌阳县| 新蔡县| 全南县| 浏阳市| 大洼县| 左云县| 新平| 广宁县| 平山县| 涪陵区| 诸暨市| 津南区| 清河县| 唐河县| 互助| 平原县| 轮台县| 玉树县| 大安市| 夏邑县| 丹寨县| 永和县| 德阳市|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