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0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243字
  • 2015-12-26 18:09:16

《圣惠》治小兒盜汗不止,咽喉多干,心神煩熱。麻黃根散方麻黃根 敗蒲灰 麥門冬(去心,焙) 黃 (銼) 甘草(炙微赤,銼) 龍骨(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盜汗不止。宜用粉身牡蠣散方牡蠣粉 麻黃根 赤石脂(各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米粉二合拌令勻,每日及夜間常撲之。

《圣惠》又方麻黃根 干姜(各一兩) 雷丸 粱米(各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日三、四度以粉其身,汗即自止。

《嬰孺》治小兒盜汗方。

麻黃根(三分) 故扇灰(二分)上為末,乳汁或飲服三分匕,日三服。大人方寸匕,日三丸。

錢乙香瓜丸方大黃瓜(黃色者,一個) 胡黃連 川大黃(濕紙裹,煨至紙焦) 柴胡(去蘆) 鱉甲(醋炙黃) 黃柏(濃者去粗皮,秤) 黃連 蘆薈 青橘皮(各等分)上除黃瓜外同為細(xì)末,將黃瓜割去頭,填入諸藥至滿,卻蓋口;用杖子插定,慢火內(nèi)煨熟,面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二丸,食后冷漿水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至十丸。

錢乙黃 散 治虛熱盜汗方。

牡蠣(燒) 生干地黃(焙,刮) 黃 (各等分)上為末,煎服無時。

錢乙虎杖散 治實熱盜汗方。

上用虎杖銼,水煎服,量多少與之,無時。

張渙沉香黃 散 調(diào)益榮衛(wèi),治肌瘦盜汗方。

綿黃 (銼) 當(dāng)歸(洗,焙干)沉香 赤芍藥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桂心 木香(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入生姜二片,棗二枚,煎六分,去滓;放溫服,食后。

張渙沉香鱉甲丹 治潮熱盜汗方。

鱉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去裙 ,酥炙黃) 綿黃 (銼) 草龍膽 當(dāng)歸(洗,焙干) 沉香(各一兩) 川大黃(炮) 川黃連(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用麥門冬去心煎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蓯蓉丹 治血少肌瘦盜汗方。

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令干) 鱉甲(涂醋炙黃,或去裙 。各一兩) 綿黃(銼) 何首烏 當(dāng)歸(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xì)末,煉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溫米飲下,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升麻湯 治肌熱盜汗方。

川升麻 綿黃 (銼)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熟干地黃(半兩)以上搗,羅為細(xì)末。次用∶天竺黃 牡蠣粉(展半兩,研勻)上件同拌勻。每服半錢至一錢,煎竹葉湯調(diào)下。

張渙牡蠣散 專止盜汗方。

牡蠣粉(二兩,細(xì)研) 麻黃根(為細(xì)末) 赤石脂(細(xì)研) 糯米粉(各一兩) 龍腦(一錢)上件再研勻。每用一匙頭,新綿包,每日及夜常常撲身體、頭面有汗處。

《四十八候》治盜汗防風(fēng)湯方防風(fēng) 麻黃(各一錢)上為末,水半盞,蓮子心四個,同煎三、五沸服。

《惠眼觀證》龍膽丸 治盜汗睡著常出,若待日久,漸加黃瘦方。

龍膽草 防風(fēng)(各等分)上為末,以蜜為丸如此○大。每服十丸,蜜水下,不拘時候。

《張氏家傳》治小兒夜多盜汗。白龍散方龍骨(半兩) 麝香(少許)上同研為細(xì)末。每服半錢,冷水調(diào)下。

《張氏家傳》人參黃 散 治身熱肌瘦,自汗盜汗,服之大妙方。

人參 綿黃 白茯苓 山藥 百合 甘草(炙。各一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濃煎麥門冬湯點服,不以時候。小兒服一錢,頻服甚妙。

《莊氏家傳》小兒一切虛熱,夜臥有汗方。

黃芩 甘草 芍藥(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一錢,蜜湯調(diào)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肌熱盜汗,不思飲食。柴胡飲子方柴胡(去苗) 青蒿 嫩桃枝 嫩柳枝(各陰干取) 地骨皮 甘草(炙。各二兩)上等分細(xì)銼,每服二錢。入烏梅一個,拍破,小麥四十九粒,水一盞,煎七分。食后、臨臥溫服。

《王氏手集》止汗牡蠣散方 治臥即盜汗,風(fēng)虛頭痛,忪悸恍惚,口干羸瘦方。

牡蠣( 赤) 白術(shù) 防風(fēng)(各三兩)上同為細(xì)末,每服一平錢,溫酒或米飲調(diào)下。止汗立驗。

《王氏手集》又方防芷散防風(fēng) 白芷(各等分)上碾,羅為細(xì)末。每服一平錢,米飲湯調(diào)下。食后極有效。

《吉氏家傳》麻黃散 治小兒胃熱盜汗,及衣濃傷溫汗出方。

麻黃根(一分,焙) 麥麩(半兩,炒黃黑色)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至一錢,豬耳煎湯調(diào)下。

《吉氏家傳》升麻散 治小兒心臟虛熱,小便黃,面赤口生瘡,盜汗出方。

升麻 白藥子 甘草(炙) 栝蔞根 丁香(各一分)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水半盞,姜錢一片,同煎服。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小兒骨熱盜汗。重湯丸方胡黃連(一分) 柴胡(半兩) 天竺黃(三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麥門冬湯化下。

喜汗第五

《巢氏病源》小兒頭身喜汗出候∶小兒有血氣未實者,膚腠則疏。若濃衣溫臥,腑臟生熱,蒸發(fā)腠理,津液泄越,故令頭身喜汗也。

錢乙云∶喜汗者,濃衣臥而額汗出也。止汗散主之。(方見本門。)又六陽虛汗上至頭、下至項,不過胸也,不須治之。

《嬰童寶鑒》∶小兒汗出喜驚,舌上白者,衣濃傷熱也。

《玉訣》治小兒血熱,若病夜間有汗,皆因抱損,抱得胸膛熱傳與脾,脾傳氣、氣傳血。血家既熱,內(nèi)被淳陽氣抱卻升,即化而為汗。頭發(fā)者,血之余,血為根,發(fā)為苗。血家既熱,頭發(fā)作穗;血家既熱,渾身黃瘦;血家既熱,夜間汗出,此病也,不為盜汗。宜涼胃散。(方見本門。)《形證論》∶小兒多盜汗,睡起即成跡。醫(yī)者謂骨蒸,用柴胡藥非是,宜服飲心氣藥即瘥者。心之液為汗,小兒緣驚,心氣不收,故多汗。

《嬰童寶鑒》小兒衣濃傷溫歌∶衣濃傷溫?fù)p令兒,熱蒸津液透膚皮,致令身體并頭上,汗出如珠滴濕衣。

《千金》治少小頭汗出,二物茯苓粉散方。《圣惠》同,亦治盜汗。

茯苓 牡蠣(各四兩)上治下篩,以粉八兩,合搗為散。有熱輒以粉汗,即自止。

《外臺》治心藏?zé)嶂杏泻埂R朔秋嬜臃较牵ㄈ郑?茯苓(四分) 麥門冬(六分) 甘草(二分,炙) 白術(shù)(一分)上五味切,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再服即定。又加龍齒四分佳。

錢乙止汗散方上用故蒲扇灰。如無扇,只將故蒲燒灰、研細(xì)。每服一、二錢,溫酒調(diào)下,無時。

《玉訣》治小兒多汗。涼胃散方青黛 馬牙硝 大黃(蒸。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上為末。每服半字,蛤粉水下。

《王氏手集》香粉散 治理虛疏病,常多汗。每用少許撲有汗處,頻使不妨。

牡蠣(火 通赤研為粉。一兩) 甘松(半兩,細(xì)研)

勞氣第六

東方先生法∶夫勞疾諸證,應(yīng)丈夫、婦人、童男、室女。如得患者,未須察脈,但看手指甲,美惡分明,是何勞候。病熱甚宜看腳甲色,與手一同也。其甲青黑者,傳尸之證;紅白者,正色之候;黃白者,酒色之候;紅紫者,氣勞之候。細(xì)詳必知其病之所在。或咳嗽,或涎塞咽中,或骨蒸汗出,或泄利,或吐紅,或驚魘,或婦人不調(diào)之類。先服去蟲藥,然后投治病湯劑。

東方先生化蟲丸方大檳榔 麝香當(dāng)門子(各一個) 麝香(半錢) 青蒿心(三錢。四味作粗末)上先用羊子肝一片,爛銼入前藥用為餡,白面半兩和為餅作 子,兩個 熟。若男子患,以冷水盆中浸左手腕三寸,以來右手取藥吃,陳米飲送下,緩緩食了;以青皂衣被出汗,有蟲便隨汗出。或瀉出,急去之,只一服見效。后服補藥側(cè)柏散。

東方先生側(cè)柏散方側(cè)柏 五靈脂(各等分。焙干)上為細(xì)末。熱湯浸二錢,溫呷,不以時候,可服旬日。

東方先生奪命救生散 治大人、小兒傳尸、肺痿、骨蒸、酒色、食氣、諸勞等疾方。

桑白皮 白茯苓 杏仁(去尖,研) 枳殼(去瓤) 人參 桃仁(去皮尖) 陳皮(去瓤,焙干) 秦艽(凈者) 白芷(各秤一兩) 麻黃(去節(jié)) 凈柴胡(各一兩半) 甘草(炙、銼)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不見日,焙) 檳榔(各秤半兩) 肉豆蔻(銼,三分) 當(dāng)歸(洗切,焙干,二兩)麝香(三錢,別研,臨藥了時旋入)上十八味作一處。黿魚大者二斤,湯渫去淡血,去了頭、腸、肚,入諸藥在內(nèi);麻皮縛定,紙裹數(shù)重再扎,鹽泥紙筋固濟,約濃六、七寸許。就地上掘坑,可容三籮糠頭,先以一籮半安坑底,將泥球在中;再以一籮半鋪滿坑內(nèi),四傍以火發(fā)之。至一伏時取出,去卻泥紙、麻皮之類;將藥并肉骨三處焙干了,合一處杵為末。

溫酒服二錢。如病久不勝酒力,只以水一盞,桃柳枝各三寸,烏梅半個,煎七分,不以時。歲數(shù)小者,以意加減。

東方先生保中丸 治久困床枕。服此丸,先驗十指,生毛如藕絲白可治;紫黑者難愈。病者或所苦未久,可根據(jù)古法,四花穴灸之。(灸法見骨蒸門。)天靈蓋(用醋浸一宿,羊脂炙黃) 鱉甲(去裙,治如上法) 虎頭骨(細(xì)銼,酒拌炒。各一兩) 青蒿子(赤梗者) 揀人參 桃仁(去皮尖麩炒,研)知母(切) 甘草(生銼,焙干。各半兩)上共作細(xì)末,阿魏二錢研開,同桃仁再研,和諸藥勻,煉蜜劑桐子大。煎烏梅湯下三十粒,服不以時。歲數(shù)小者作小丸,以意加減。

東方先生金蓮散 治嗽喘,涎盛吐紅,氣息漸乏方。

白礬(枯者,二錢) 故棕櫚 新綿(各一兩) 男子亂發(fā)(一分)上三味燒灰,入礬研勻。每服一錢,麝香湯調(diào)下。

《外臺》∶《廣濟》療老小傳尸、骨蒸、 、肺痿、 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利,瘀血月閉, 癖丁腫,驚癇,鬼忤中人,吐乳,狐貍。乞力迦丸方乞力迦(白術(shù)是也) 光明砂(研) 麝香當(dāng)門子 訶梨勒皮 香附子(瓦上磨去皮,取其中白者) 沉香 青木香 丁子香 安息香白檀香 蓽茇(舶上者) 犀角(各一兩) 薰陸香 蘇合香 龍腦香(各半兩)上十五味搗,篩極細(xì),白蜜煎去沫,和為丸。每朝取井華水服如梧子四丸,于凈器中研破服,老小每碎一丸服之。仍取一丸如彈丸,蠟紙裹,緋袋盛,當(dāng)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傳。冷水、暖水臨時斟量,忌生血肉。臘月合之有神,藏于密器中勿令泄氣,秘之。忌生血物、桃李、雀肉、青魚、 等。

《聚寶方》神應(yīng)散 治丈夫、婦人、童男、室女五般勞疾,及傳尸、勞淹連弱困諸方。治療不瘥、欲死者方。

上用雞糞不以多少,慢火焙干為末,每服五錢匕。童子小便一盞半,好酒半盞,銀石器內(nèi)煎至一盞去滓。

(丈夫患,婦人煎;婦人患,丈夫煎。童男、室女根據(jù)此。)成時候令通口服,便蓋衣被令睡,不得問當(dāng),仍于凈室內(nèi)勿令人及貓大驚著,至侵晨看患人手、足甲內(nèi)毛長一寸或半寸,如黃白色,只一服救生丸便瘥。若毛青黑色,三服救生丸必瘥(方在后)。若甲內(nèi)毛無生,更不下藥。

《聚寶》又方救生丸孕婦手指甲(一分,炒黃) 鬼臼 常山 虎腦骨(炙。各半兩) 天靈蓋(一兩,酒浸一宿,炙)上五味為末,浸烏梅水煮,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候去了指甲內(nèi)毛后,便用熱童子小便吞下。若合吃三服,即須分在三日。空心服,更不得服別藥,直候一月,肌肉漸生,進得飲食如舊,方得吃別湯藥。

此藥救人至多,頗有神效。

《張氏家傳》治室女經(jīng)脈不通,漸成勞蒸。

上用枸杞根四兩,以水煮取一、二升,取汁煮粥食之。

《莊氏家傳》治大人、小兒勞氣,心腹脹滿,寒熱,不思飲食,日漸羸瘦,腹內(nèi)似有氣塊,盜汗痿黃,四肢無力等。鱉甲丸方鱉甲(青濃者,醋炙黃) 銀州柴胡(去蘆頭。各三兩) 杏仁(五兩,浸去皮,童子小便浸一日;次用小便一升,于銀石器內(nèi)熬盡小便,研為膏)上件藥杵為末,與杏仁一處和勻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以青蒿湯下,或任意下。恐難丸,以面糊為丸。

熱渴第七

《巢氏病源》熱渴候∶小兒血氣盛者,則腑臟生熱,熱則臟燥,故令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修水县| 耒阳市| 铜陵市| 井研县| 平邑县| 铜山县| 万全县| 历史| 原阳县| 厦门市| 岳阳县| 修武县| 上杭县| 房产| 临城县| 兴文县| 灵璧县| 龙陵县| 定西市| 清远市| 阜新市| 塔城市| 永平县| 舞钢市| 壶关县| 拜城县| 德清县| 子洲县| 安仁县| 揭阳市| 思南县| 大悟县| 三门县| 京山县| 兖州市| 封开县| 衢州市| 镇沅| 和林格尔县|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