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中風(1)

  • 醫方集宜
  • 佚名
  • 4994字
  • 2015-12-26 18:09:01

治方

治猝風中氣忽然不省人事牙關緊急藥不能入咽者細辛 豬牙皂角(各等分) 上為細末吹入鼻孔中得嚏則可

治方

治中風涎潮壅膈氣閉不通白明礬 豬牙皂角(等分) 上為細末用滾白湯調服取涎

治方

治中風中氣先用此藥陳皮 青皮 茯苓 烏藥(各一錢) 白芷(八分) 白術(五分) 甘草 人參(各二分)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治方

治中風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顫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頭目昏眩防風 防己 麻黃 芍藥 川芎 黃芩(各一錢) 杏仁 桂枝 人參 甘草 附子(炮去皮以上各五分) 姜三片黑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中風先審六經之形證宜續命湯隨癥加減治之有熱者去附子 有汗者去麻黃 有痰作逆者加半夏 無汗者減桂枝 血虛加當歸 生地黃遠志 骨節疼痛有熱去附子 加秦艽 倍芍藥 腹中悶脹者加枳殼 枳實 遍身疼痛加羌活秦艽 腳軟無力加牛膝 木瓜 石斛 煩而多驚去附子 加犀角 口干煩渴去附子 加麥門冬 天花粉 大便干燥去附子 麻黃 加當歸 枳殼 小便赤少去附子 加木通 梔子臟寒下利去防己 黃芩 倍附子 加白術

治方

治中風中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先宜服此烏藥 陳皮 川芎 枳殼 白芷(各一錢) 甘草 干姜 僵蠶(各二錢) 桔梗(六分)麻黃(八分) 每貼用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中風初起不可便用風藥宜先服此白術 青木香 朱砂(研細水飛) 烏犀屑 沉香 麝香(研) 訶黎勒(煨取皮) 丁香安息香(另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成膏子) 蓽茇 白檀香 香附(各二兩) 龍腦(研) 薰陸香(另研) 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一兩) 上為末研勻用安息香膏并煉蜜和劑每服時旋丸如桐子大取井水溫冷任意下四丸老人小兒服一丸溫酒化下

治方

治中腑外有六經之形證羌活 防風 甘草 蔓荊子 川芎 細辛 枳殼 秦艽 當歸 獨活 半夏 白芷 芍藥白茯苓 薄荷 本方原十五味其余隨癥加減于后 氣虛加黃 人參 枸杞子 血虛加生地黃 熟地黃 杜仲 發熱加柴胡 前胡 黃芩 知母 地骨皮 濕多加防己 蒼術 濃樸無汗加麻黃 石膏 有汗加桂枝 甘菊花 姜三片煎服

治方

治中臟內有便溺之阻滯宜服此導之濃樸(姜制一錢) 羌活(一錢) 大黃(二錢) 枳實(炒一錢)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四物湯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四君子湯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治方

治三十二種風七十二般氣并中臟內有阻滯白檳榔 郁李仁(去殼) 火麻子 牛膝(各二兩) 車前子(一兩) 菟絲子(一兩五錢酒煮)十丸漸加至四五十丸任意酒茶送下

治方

治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滯血弱不能養筋手足不能運用秦艽 川芎 石膏 甘草 當歸 羌活 獨活 防風 黃芩 芍藥 白術 生地黃 熟地黃 白茯苓 細辛 又一方去石膏 加威靈仙 每貼用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治方

治手足酸麻及指麻膊足無力舉動不便預防偏枯痿 之患橘紅 半夏 秦艽 白茯苓 枳殼 白術 當歸 川芎 威靈仙 薏苡仁 甘草 黃芩(酒炒) 上部甚加防風 羌活 氣虛加人參 下部甚加牛膝 木瓜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痰涎壅盛口眼歪斜不能言語瓜蒂 赤小豆(等分) 上為細末吹入鼻中或水煎服如不吐徐加以吐快為度三圣散 吐藥瓜蒂 黎蘆 防風 為細末用滾白湯調服即吐水煎亦可。

治方

治中風舌強不語半身不遂防風 天麻 酸棗仁(去殼各一錢) 羚羊角(六分) 羌活(一錢) 甘草(二分) 官桂(二分) 附子(炮去皮) 又一方無附子有半夏 杏仁 石菖蒲 枳實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服時加竹瀝二匙

治方

治中風失音不語秦艽 防風 白附子 獨活 竹瀝 水二鐘 生姜自然汁一酒杯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中風 螈舌強不語用 涼膈散見后涼膈散加石菖蒲遠志膽星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朱砂為衣用薄荷煎湯化下

治方

治舌本強硬語言不利蝎梢(去毒二錢五分) 茯苓(一兩) 薄荷(焙一兩) 上為末每一錢生姜湯調下解語豁痰湯橘紅 半夏 茯苓 南星 防風 石菖蒲 遠志 僵蠶 甘草 枳實 川芎 竹瀝 頭目眩暈加黃芩 薄荷 血虛大便燥加當歸 生地黃 氣虛手足軟加白術 人參 每貼用水二鐘姜汁二三匙同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人初覺手足麻木或不仁無力肌肉蠕動宜先服此藥預防之羌活 甘草 防風 當歸 蔓荊子 川芎 細辛 黃 枳殼 人參 麻黃 白芷 薄荷甘菊花 柴胡 知母 枸杞子 獨活 杜仲 秦艽 黃芩 芍藥 石膏 蒼術 肉桂地骨皮 生地黃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治方

治口眼歪斜手足不遂人初覺手足麻木不仁亦宜預服之天麻 半夏 芎 橘紅 甘草 茯苓 黃芩 白術 僵蠶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姜湯下秦艽半夏湯 方見前 治同上

治方

治手足麻木肌肉蠕動及風熱上攻頭目昏眩皮肉瘙癢藿香 白芷 前胡 黃 甘草 人參 羌活 防風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薄荷煎湯調下食后服用茶清調下亦可

治方

治口眼歪斜 合二陳湯用白附子 白僵蠶(炒) 全蝎(去藍毒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不拘時用溫酒調下天麻丸 方見前 治口眼歪斜

治方

治口眼歪斜芎 天麻(各一錢) 共為末服一錢用姜湯調臨睡時服

治方

治中風六脈沉伏體虛素弱及年高人自利痰涎壅盛口眼歪斜無熱者可服南星(生用一兩) 川烏(生用五錢) 附子(去皮生用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水二鐘姜十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治方

治中風痰盛服熱藥不得者南星(三錢) 木香(一錢不見火) 水二鐘姜五片煎八分溫服

治方

治中風發熱狂言痰盛心悸恍惚癲狂羚羊角(另研一兩) 人參(一兩五錢) 龍腦(另研五錢) 白茯苓(一兩五錢) 川芎(一兩五錢) 防風(一兩五錢) 白芍藥(一兩五錢) 麥門冬(去心一兩) 黃芩(一兩五錢) 神曲(炒二兩) 當歸(二兩) 犀角(另研一兩) 白術(一兩) 牛黃(另研二錢) 杏仁(去皮尖炒二兩) 雄黃(另研八錢) 桔梗(一兩) 黃卷(一兩) 甘草(二錢) 山藥(七錢)白蘞(七錢) 麝香(另研一錢) 金薄(為衣) 大棗(七十個去皮核) 上除大棗杏仁金薄犀角羚羊麝香龍腦雄黃另研余為細末入羚羊等藥和勻將大棗煮熟搗爛同煉蜜和丸每一兩分作十丸用金薄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

治方

治中風發熱狂言妄走恍惚不安黃連(一兩) 生地黃 當歸(各八錢) 甘草(二錢) 朱砂(為衣三錢) 一方內加遠志(二錢)辰砂散 用天水散加辰砂研勻燈心湯調服

治方

治中風熱甚揚手擲足狂言不省人事連翹 甘草 山梔子 黃芩 大黃 薄荷 黃連 樸硝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涼膈散 即清心湯去黃連 治同上

治方

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語手足不遂此藥肥人服之多效南星 半夏 枳實 茯苓 橘紅 石菖蒲 人參 甘草 竹茹 水二鐘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治方

治中風頭目昏暈欲倒 方見前

治方

治中風頭目昏暈欲倒 方見前

治方

治中風手足癱瘓及破傷風取汗紫背浮萍(七月半采不拘多少)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黑豆淋酒化開熱服取汗即去風丹

治方

治中風手足癱瘓口眼歪斜語澀筋攣久服耳聰目明用 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收采不拘多少九蒸九曬每次蒸用酒蜜水灑之蒸一飯時曝干如此者九次方作為細末用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治方

治諸風上攻頭目昏沉耳鳴鼻塞咽嗌不利及皮膚瘙癢頑麻癮疹荊芥 甘草 陳皮 藿香 濃樸 人參 茯苓 僵蠶 蟬蛻 羌活 芎 水二鐘姜三片蔥白二寸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中風遍體麻頑四肢疼痛精神錯亂痰涎壅盛當歸 白蘚皮 芍藥 肉桂 杏仁 麻黃 甘草 防風 川芎 獨活 茯苓 白術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治方

治肢節疼痛羌活 附子 烏藥 水鐘半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中風歷節疼痛癱瘓不仁石斛 防風 虎骨 當歸 杜仲 牛膝 川芎 續斷 巴戟 金毛狗脊 石楠葉 茵芋葉上 咀用好酒浸一日以慢火煮一時去火氣服各藥一斤酒十斤

治方

治同上秦艽 菖蒲 桑寄生 防風 羌活 獨活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治方

治諸風癮疹身癢如蟲行胡麻 荊芥 苦參 何首烏 甘草 威靈仙 一方加防風 牛蒡子 藜蘆 菊花 石菖蒲蔓荊子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滾白湯調下

治方

方見前 治同上

治方

治破傷風初有表癥羌活 防風 川芎 本 當歸 芍藥 甘草 細辛 地榆 水二鐘姜一片煎一鐘不拘時服

治方

治破傷風發搐南星 防風(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湯或童便調下

治方

治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搐搦白術(一錢五分) 葛根(二錢) 升麻(一錢) 黃芩 芍藥(各一錢) 甘草(三分)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風痰壅盛肢節酸疼筋脈拘急南星 防風 全蝎 附子 獨活 甘草 水二鐘姜七片煎一鐘食遠服

治方

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暗風倒仆嘔惡痰涎肢痹川芎 芍藥 桔梗 細辛 僵蠶 羌活 南星 麻黃 防風 白芷 甘草 生干姜 辰砂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辰砂為衣每一丸用溫酒化下

治方

治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一切風癇等疾仙術 川芎 何首烏 防風 人參 羌活 威靈仙 木香 蔓荊子 白芷 烏藥 槐角子麝香 龍腦 朱砂上為細末用麻黃熬膏和搗千下每丸重一錢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臨睡用熱酒擂碎調下

治方

治感風頭目昏眩痰涎壅盛咳嗽鼻塞聲重前胡 羌活 麻黃 茯苓 川芎 黃芩 甘草 枳殼 細辛 蔓荊子 石膏 菊花 防風薄荷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一切風熱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頭面生瘡咽痛目赤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 麻黃 連翹 樸硝 石膏 黃芩 桔梗 滑石甘草 荊芥 梔子 白術 有痰加半夏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方

治一切風毒及瘡疹癘風筋骨攣痛川芎 白芷 甘草 麻黃 僵蠶 陳皮 枳殼 烏藥 桔梗 防風 沒藥 乳香 當歸水二鐘姜五片蔥白二寸煎八分服取汁

治方

治大風遍身癮疹瘙癢麻木胡麻子 牛蒡子 枸杞子 蔓荊子 白蒺藜 栝蔞仁 苦參 防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一兩五錢入輕粉一錢拌勻每服一錢用茶清調服

治方

治癘風疥癩大風子(一斤去殼) 全蝎(一兩五錢) 蟬蛻(二錢五分) 當歸尾(五錢) 防風(二兩)白僵蠶(二錢五分) 苦參(二兩) 羌活(二兩) 獨活(一兩)大黃(五錢) 烏梢蛇(二兩) 荊芥(二兩) 川芎(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用白米飯搗爛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茶清送下

治方

治痛風歷節風痛作腫發熱秦艽 羌活 防風 酒芩 陳皮 茯苓 當歸 威靈仙 甘草 半夏 薄桂 蒼術 木瓜

治驗

一男子年五旬外患中風不語形盛火旺不省人事牙關緊急藥不能入以蒺藜根炒黃為末用牙皂煎湯調灌入鼻孔中過一二時辰隨吐痰涎半斗方得作聲后用滌痰湯數服遂安一婦人年逾六十形肥盛右手足麻軟無力不能舉動舌本強硬此濕痰為患用蒼術威靈仙熬膏和

病源

丹溪云大率多因痰結 郁怒 風熱 中邪 夫癲狂之病亦名心風蓋為驚憂郁怒心受風邪或因思想以逆其氣或因心虛以中其邪而有積熱生痰結于心肺之間以致神不守舍精神恍惚妄言狂叫歌笑不已罵詈奔走甚則不避親疏舉止失常此皆痰迷心竅而然也若證見一二速當求治否則經

形證

經曰癲病始發意不樂直視僵仆狂之始發少臥而不饑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貴倨也妄笑好歌樂妄言不休是也此患蓋因痰熱熱盛而類風也故名心風治宜順氣降火豁痰養心甚則大吐以去其痰或大下以通其氣使痰清而心自寧矣

脈法

丹溪曰風狂之脈虛浮者易治實大者難痊 重陽者狂謂陽部中有見洪大滑數之脈者是重陽脈也病必發狂 重陰者癲謂陰部中有見沉澀微短之脈者是重陰脈也病必發癲脈訣云寸口滑疾痰蓄于心發為心風又曰中邪之脈乍大乍小乍短乍長

治法

一癲風狂病先量人元氣虛實得病久近用藥庶不混治亦無差失一狂病眼斜妄言狂走形盛氣實者先宜吐痰用藜蘆散 三圣散一心風是心受邪熱精神昏亂狂笑多言此因積想以動心火而生熱熱盛生痰宜用 清心養神湯追風祛痰丸一狂風形實叫罵奔走不識親疏形體不避宜大下之用 滾痰丸 瀉心湯 保命丹一癲狂痰盛不識人歌唱不已神昏狂亂不避水火先宜吐痰后用 定志豁痰湯 牛黃清心丸一風癲病發則目瞪作吐耳如蟬鳴此心虛血少宜養心化痰用 養心湯一因驚怒發病狂亂無時神不守舍恍惚不寧宜用 引神歸舍丹一心風狂亂日久吐下之后心膽虛怯語言不定神衰脈弱宜用 補心湯合 溫膽湯一氣心風因惱怒郁結日久生痰邪于心肺妄言狂叫胸悶亂不饑目常斜視而語中多怒此肝氣傷于心經宜用 平肝順氣湯一心風邪病須用灸法

治法

藜蘆散 治狂病吐藥藜蘆 白礬 豬牙皂角 雄黃 瓜蒂 上為細末水調服三圣散 吐藥 方見前中風門清心養神湯 治心風精神昏亂狂笑多言黃連 郁金 南星 生地黃 天麻 茯神 陳皮 甘草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追風去痰丸 治諸風癇暗風防風 天麻 僵蠶(炒去絲嘴) 白附子(煨各一兩) 全蝎(去藍毒) 木香(各五錢) 朱砂(七錢五分另研為末) 牙皂 白礬 半夏(湯泡七次六兩作末一分姜汁作曲一分皂角洗漿作曲) 南星(三兩一半化白礬水浸一半用皂角漿浸共一宿) 上為末用生姜汁打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臨臥用姜湯或薄荷湯送下滾痰丸 方見痰門 治同上瀉心湯 治狂風形實罵詈奔走宜下之枳實 黃連 大黃 黃芩 梔子 樸硝 薄荷 甘草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保命丹 方見小兒門 治同上定志豁痰湯 治癲狂痰盛不識人歌唱不已陳皮 半夏 南星 茯苓 枳殼 黃連 遠志 甘草 石菖蒲 防風 薄荷 黃芩 水二鐘牛黃清心丸 方見前中風門 治同上養心湯 治風癲人參 當歸 生地黃 半夏 陳皮 茯神 天門冬(去心) 甘草 竹茹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引神歸舍丹 治驚怒發病神不守舍朱砂 白附子 雄黃 膽星 生甘草 上為末用豬心血和丸如○大每服二十丸用萱草根煎湯下補心湯 治心風狂日久吐下之后心膽虛怯茯神 生地黃 遠志 酸棗仁 麥門冬 當歸 人參 柏子仁 川芎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平肝順氣湯 治氣心風因惱怒郁結此肝氣傷于心經宜用此平之青皮 青黛 陳皮 茯神 川芎 甘草 柴胡 黃連 龍膽草 半夏 枳實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溫膽湯 治同補心湯合用枳實 橘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竹茹 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服灸法 縛兩手大拇指甲合縫灸之及 間使人中合谷俱宜灸

治驗

一人患瘋狂日久語言狂妄不肯服藥予思頑痰郁結藥不能入何以去非大吐其痰不得保全以桐油和面納入砂糖做成餅子焙香與食數餅少頃吐出頑痰如膠者盈盆昏睡一日方蘇大勢已定后用調養胃氣之藥旬日而安

病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武城县| 厦门市| 嫩江县| 裕民县| 怀集县| 聂荣县| 墨玉县| 宜黄县| 独山县| 临漳县| 贺州市| 湟源县| 桦川县| 本溪市| 郯城县| 田林县| 定州市| 萝北县| 女性| 白沙| 雷波县| 晋宁县| 翁牛特旗| 视频| 通山县| 仲巴县| 汉中市| 宝坻区| 常宁市| 陵川县| 上高县| 九寨沟县| 长岛县| 同德县| 大连市| 宁远县| 连平县| 淮阳县| 上思县| 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