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3章 癮疹瘙癢

  • 證治準繩·女科
  • 王肯堂
  • 1505字
  • 2015-12-26 18:06:19

〔《大》〕夫婦人體虛,為風邪氣客于皮膚,復傷風寒,所以則發風瘙癮疹。若赤疹者,由寒濕客于肌中極熱,熱結則成赤疹也。得大熱則發,取冷則瘥也。白疹者,由風氣客于肌中熱,熱與風相搏則成白疹也。得天陰雨寒則發出,風傷亦發,得晴暖則減,著衣暖亦瘥。脈浮而洪,浮即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則生癮疹,身體瘙癢。凡人汗出不可當風露臥,及浴后出早,使人身振寒熱,以生風疹也。

藥隱老人云∶治婦人遍身時發瘙癢,或赤腫癮疹,五心煩熱,血風攻疰,與人參荊芥散。(虛勞血風。)消風散、(雜病頭痛。)四物湯(通治。)加荊芥或人參,當歸散或逍遙散兼服導赤丸。如不通者,食后服皂角丸。氣虛老人不可久服,如服皂角丸不退者,此凝滯熱甚者,宜先服青木香丸三兩服,以開氣道,服蒺藜散立效。

〔薛〕前證有身發疙瘩,或如丹毒,癢痛不常,或膿水淋漓,發熱煩渴,或頭目昏眩,日晡益甚,或寒熱發熱,月經不調,皆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調經為主。)佐以四君、芎、歸。若忿怒身發疙瘩,痛癢寒熱,乃肝火血燥,用加味小柴胡湯。(熱入血室。)氣血俱虛,用八珍加柴胡、牡丹皮。若夜間發熱,作渴譫語,乃熱入血室,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血虛,四物合小柴胡,后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若郁結食少體倦,內熱晡熱,乃脾經血燥,用加味歸脾湯。寒熱,加山梔、熟地黃。若游走瘙癢,乃血風走注,用何首烏散。血虛、逍遙散。風熱,消風散。若專用風藥,復傷陰血,必致筋攣等證。一婦人身發疙瘩,或如丹毒,癢痛不常,搔碎成瘡,膿水淋漓,發熱煩渴,頭目眩暈,日晡益甚。

此血虛內熱之證也,以當歸飲加柴胡、山梔仁治之而愈。一婦人患前證,肢體疼痛,頭目不清,自汗盜汗,月水不調,肚腹作痛,食少倦怠,先用人參荊芥散,后用逍遙散治之而痊。一婦人因忿怒,身發疙瘩,憎寒發熱。余謂肝火,用小柴胡湯加山梔、黃連治之而愈。后口苦脅痛,小便淋漓,復用前藥全愈。一婦人患前癥發熱,夜間譫語,此血分有熱,以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治之而安。后用四物加柴胡、山梔、丹皮而熱退,又用逍遙散全愈。一室女年十四歲,天癸未至,身發赤斑癢痛,左關脈弦數。此因肝火血熱,以小柴胡湯加山梔、生地黃、牡丹皮治之而愈。若因怒而致者,又當治以前藥。

何首烏散 治婦人血風,皮膚瘙癢,心神煩悶,及血風游走不定,并宜服之。

何首烏 防風 白蒺藜 枳殼 天麻僵蠶 胡麻 茺蔚子 蔓荊子(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茵陳湯調下,無時。

蒺藜散 治婦人風瘙,皮膚中如蟲行,及生癮疹,搔之作瘡,面腫心煩,并宜服之。

白蒺藜(炒) 莽草(炒) 羚羊角屑(各七錢半) 黃芩 人參(去蘆) 苦參(去蘆)蛇床子 秦艽(去蘆) 防風(去蘆) 麻黃(去節) 當歸(炒,去蘆) 甘草(炙)枳殼(麩炒,去穣) 細草(去苗,各半兩)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半,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不拘時,日進二服。

治婦人風癢癮疹不瘥。

蒼耳花、葉、子(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豆淋酒調下,不拘時候,日進二服。

治癮疹。

上用白蜜不以多少,好酒調下,已試有驗。

治皮膚有風熱,遍身生癮疹。

牛蒡子(水煮一兩凈,曬干,炒令香) 浮萍(蒸過,焙干,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湯調下,日二服。

又治風氣客于皮膚,搔之不已。

蟬蛻(洗) 大葉薄荷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溫酒調下,無時。

又方露蜂房(洗過,蜜炙令焦) 蛇蛻(洗,炙令焦,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

治婦人風瘙癮疹,身癢不止,宜用淋漬方。

馬藺 茺蔚子 白礬 白蒺藜 茵芋 羊桃根 凌霄花(各二兩) 蒴 根 蓖麻葉(各一兩)上 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 ,于避風處洗之。

又方凌霄花(三兩) 蒴 根(半斤)上件藥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濾去滓,入白礬末二兩,攪勻,以綿漬頻拭于疹上,后煮槐柳湯浴之。

又方 以醋漿水磨白礬涂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巴中市| 凤阳县| 正镶白旗| 佳木斯市| 永德县| 鹤庆县| 修文县| 沁阳市| 临猗县| 剑川县| 益阳市| 黔西县| 垦利县| 奉贤区| 织金县| 河北省| 汝城县| 马公市| 保亭| 商河县| 邳州市| 洪雅县| 鄢陵县| 小金县| 泌阳县| 开鲁县| 平和县| 石台县| 京山县| 满洲里市| 中西区| 克山县| 玉林市| 房产| 白城市| 台山市| 会理县| 蒙自县| 安仁县| 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