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又以蜜三合,水斗,再煮都三復時,以香爛止,炭火熱燒地,灑清酒,令潤,鋪香于其上,以新瓷瓶蓋合密, 復時,待香冷硬,即臼中,用木杵搗,令爛,以沉香三兩,麝香分和合,略搗,令相亂,入即香成,以瓷瓶貯之,更能埋之,經久方∶燒,尤佳。凡燒此香,須用大火爐,多著熱灰及剛炭,至合翻時,又須換火,猛燒令盡訖,去之,爐旁著火,暖水即香不散。甲香須用臺州小者佳。此法出于劉兗奉禮也。凡蠡之類亦多,絕有大者。珠蠡瑩潔如珠,鸚鵡蠡形似鸚鵡頭,并堪酒杯者。梭尾蠡如梭狀,釋輩所吹者,皆不入藥,故不悉錄。
海藥云∶和氣清神,主腸風 痔。陳氏云∶主甲疽, 瘡,蛇、蝎、蜂螫,疥癬,頭瘡,饞瘡。甲煎,口脂用也。《廣州記》云∶南人常食,若龜鱉之類。又有小甲香,若螺子狀。
取其蒂而修成也。雷公云∶凡使,須用生茅香、皂角二味煮半日,卻,漉出,于石臼中搗,用馬尾篩篩過用之。經驗方∶甲香修制法∶不限多少,先用黃土泥水煮日,以溫水浴過;次用米泔或灰汁煮日,根據前浴過;后用蜜、酒煮日,又浴過;曝干任用。
衍義曰∶甲香,善能管香煙,與沉、檀、龍、麝用之,甚佳。
衣魚
衣魚味咸,溫,無毒。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兒中風項強(巨兩切)背起,摩之。又療淋,墮胎,涂瘡滅瘢。名白魚,名 (音談)。生咸陽平澤。
陶隱居云∶衣中乃有,而不可常得,多在書中,亦可用。小兒淋閉,以摩臍及小腹,即溺通也。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衣中白魚,使,有毒,利小便。
圖經曰∶衣魚,生咸陽平澤,今處處有之。衣中乃少,而多在書卷中。《爾雅》所謂(潭尋二音),白魚。郭璞云∶衣、書中蟲,名 (音丙)魚是也。段成式云∶補闕張周封見壁上瓜子化為白魚,因知《列子》朽瓜為魚之言不虛也。古方∶主小兒淋閉,取以摩臍及小腹,溺即通。又合鷹屎、僵蠶同敷瘡瘢即滅。今人謂之壁魚,俗傳壁魚入道經函中,因蠹食神仙字,則身有五色,人能得而吞之,可致神仙。唐·張湯之少子,惑其說,乃多書神仙字,碎剪置瓶中,取壁魚投之,冀其蠹食而不能得,遂致心疾。
千金方∶治沙石草落目中, ,不出。白魚以乳汁和,注目中。外臺秘要∶主眼翳。白魚末,注少許于翳上。孫真人猝患偏風,口 語澀。取白魚摩耳下。 向左摩右,向右摩左,正即止人無故遺血溺。衣中白魚三十個,納陰中。食醫心鏡∶小兒中客忤。書中白魚十枚,敷乳頭,飲之瘥。
衍義曰∶衣魚,多在故書中,久不動,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紙中多也。身有濃粉,手搐之則落,亦嚙毳衣,用處亦少。其形稍似魚,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滅瘢痕。
三十六種陳藏器余
海螺
百方治目痛累年,或三、四十年,方∶取生螺枚,洗之,內燥抹螺口開,以黃連枚,納螺口中,令其螺飲黃連汁,以綿注取汁,著 中。
孫真人∶合菜食治心痛。
海月
味辛,平,無毒。主消渴,下氣,令人能食,利五臟,調中。生姜、醬食之,消腹中宿物,令易饑,止小便。南海水沫所化,煮時猶變為水,似半月,故以名之。海蛤類也。
食療云平。主消痰,辟邪鬼毒。以生椒、醬調和食之良,能消諸食,使人易饑。又,其物是水沫化之,煮時猶是水。入腹中之后,便令人不小便。故知益人也。又,有食之人,亦不見所損。此看之,將是有益耳。亦名以下魚。
青蚨
味辛,溫,無毒。主補中,益陽道,去冷氣,令人悅澤。生南海,狀如蟬,其子著木其母涂錢,子涂貫,用錢則自還。《淮南子·萬畢》云∶青蚨名魚伯,以母血涂八十錢,以子血涂八十錢,置子用母,置母用子,皆自還也。
海藥∶謹按《異志》云∶生南海諸山,雄雌常處不相舍。主秘精,縮小便。青金色相似,人
豉蟲
有毒。殺禽獸,蝕息肉,敷惡瘡。
百方∶豉蟲,主射工。取枚致口中便愈,已死者亦起蟲有毒,應不可吞,云以白梅皮
烏爛死蠶
有小毒。蝕瘡有根者,亦主外野雞病,并敷瘡上,在簇上烏臭者。白死蠶,主白游。赤死蠶,主赤游。并涂之。游,名疹也。
繭鹵汁
主百蟲入肉, 蝕瘙疥及牛、馬蟲瘡,山蜍、山蛭入肉,蚊子諸蟲咬毒。鹽繭甕下收之,以竹筒盛鹵浸瘡,山行亦可預帶筒,取蛭居中,兼持片干海苔,則辟諸蛭。蘇恭注《本經》蛭條云∶山人自有療法,豈非此乎,亦可為湯浴小兒,去瘡疥。此汁是繭中蛹汁,故能殺蟲,非為鹵咸也。
壁錢
無毒。主鼻衄及金瘡,下血不止,捺取蟲汁點瘡上及鼻中,亦療外野雞病下血。其蟲上錢幕,主小兒嘔吐逆,取二七煮汁飲之。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在暗壁間,此土人呼為壁繭。
針線袋
主婦人產后腸中癢不可忍。以袋安所臥褥下,無令知之。
故錦燒作灰
主小兒口中熱瘡,研灰為末,敷口瘡上。煮汁服,療蠱毒。嶺南有食錦蟲,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
故緋帛
主惡瘡,疔腫,毒腫,諸瘡有根者,作膏用。帛如手大,取露蜂房,彎頭,棘刺,爛草節二七,亂發,燒為末,空腹服,飲下方寸匕,大主毒腫。緋帛亦入諸膏,主疔腫用為上,又主兒初生臍未落時,腫痛水出,燒為末,細研敷之。又五色帛,主盜汗,拭訖棄五道頭。
赦日線
主人在牢獄日,經赦得出,候赦日,于所被囚枷上合取,將為囚縫衣,令犯罪經恩也。
茍印
名茍汁,取膏滴耳中,令左右耳徹,出潮州,似蛇,有四足。大主聾也。
溪鬼蟲
取其角帶之,主溪毒射工,出有溪毒處山林間。大如雞子,似蜣,頭有角,長寸余,角上有四岐,黑甲下有翅,能飛,六月、七月取之。
百方∶射工蟲,口邊有角,人得帶之,辟溪毒。周禮壺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驅之,以焚石投之。《注》云∶投使驚去也,今人過諸山溪,先以石投水,蟲當先去,不著人也。
張司空云∶江南有射工蟲,甲蟲類也。口邊有弩,以氣射人。玄中記云∶水狐,蟲也。長四寸,其色黑,背上有甲,其口有角,向前如弩,以氣射人,江淮間謂之短狐、射工,通為溪病,此既其蟲,故能相壓伏也。
赤翅蜂
有小毒。主蜘蛛咬及疔腫,疽病瘡,燒令黑,和油涂之。亦取蜂窠土,酢和為泥,敷蜘蛛咬處,當得瘥。出嶺南,如土蜂,翅赤,頭黑,穿土為窠,食蜘蛛。大如螃蟹,遙知蜂來,皆野狼狽藏隱,蜂已預知其處。相食如此者無遺也。
獨腳蜂
所用同前。似小蜂,黑色,足。連樹根不得去,不能動搖。五月采取,出嶺南。
又有獨腳蟻,功用同蜂。亦連樹根下,能動搖,出嶺南。
蠟(音)
味咸,無毒。主生氣及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湯火炸出,以姜酢進之,海人亦為常味,名水母,名樗蒲魚,生東海,如血 ,大者如床,小者如斗,無腹胃、眼目,以蝦為目,蝦動 沉,故曰水母。目蝦如 之與 相假矣。 (除駕切)。
盤蝥蟲(蝥牟二音)
有小毒。主傳尸鬼疰,如夜行蟲而小,亦未可輕用也。
(音窒)(音當)
有毒。主切疔腫,附骨疽蝕等瘡,宿肉贅瘤,燒為末,和臘月豬脂敷之。亦可諸藥為膏,主疔腫出根。似蜘蛛,穴土為窠。《爾雅》云∶ (音迭)蜴(音蕩)。
郭注云∶ 也。穴上有蓋,復穴口,今呼為顛 蟲,河北人呼為 蜴,音蛭螗,是處有之。
崔知悌方∶云∶主疔腫為上。
山蛩蟲
有大毒。主人嗜酒不已,取節燒成灰,水下,服之訖,便不喜聞酒氣。過節則毒人至死。此用療嗜酒人也。亦主蠶白僵死,取蟲燒作灰粉之。以燒令黑,敷惡瘡。烏斑色,長二、三寸,生林間,如百足而大。更有大者如指,名馬陸,能登木群吟。已見《本經》。
溪狗
有小毒。主溪毒及游蠱,燒末,服、二錢匕。似蝦蟆,生南方∶溪石間,尾三、四寸。
水黽
有毒。令人不渴,殺雞犬。長寸許,四腳,群游水上,水涸即飛,亦名水馬。非海中主產難之水馬也。
飛生蟲
無毒。令人易產,取角,臨時執之。亦得可燒末服少許,蟲如嚙發,頭上有角。
蘆中蟲
無毒。主小兒飲乳后吐逆,不入腹亦出。破蘆節中,取蟲二枚,煮汁飲之。蟲如小蠶。小兒嘔逆與 乳不同,宜細詳之。 乳,乳飽后 出者是。
蓼螺
無毒。主飛尸游蠱。生食,以姜、醋進之,彌佳。生永嘉海中,味辛辣如蓼,故名蓼螺。
蛇婆
味咸,平,無毒。主赤白毒痢,蠱毒下血,五野雞病,惡瘡。生東海,如蛇,常在水中浮游,炙食,亦燒末服、二錢匕。
朱鱉
帶之主刀刃不傷。亦云令人有媚。生南海山水中,大如錢,腹下赤如血。云在水中著水馬腳,皆令仆倒耳。
擔羅
味甘,平,無毒。主熱氣,消食。雜昆布為羹,主結氣。生新羅,蛤之類,羅人食之。
青腰蟲
有大毒。著皮肉腫起,殺癬蟲,食惡瘡息肉,剝人面皮,除印字,印骨者亦盡。蟲如中蟻大,赤色,腰中青黑,似狗 ,尾尖,有短翅,能飛,春夏時有。
虱
主腦裂,人大熱,發頭熱者,令腦縫裂開。取黑虱三、五百,搗碎敷之。又主疔腫,以十枚置瘡上,以荻箔繩作炷,灸虱上,即根出。反腳指間有肉刺瘡,以黑虱敷,根出也。
太平廣記∶出《酉陽雜俎》。人將死,虱離身。或云∶取病虱于床前,可以卜病之將死,虱
枸杞上蟲
味咸,溫,無毒。主益陽道,令人悅澤有子。作繭子為蛹時取之,曝干,炙令黃,和干地黃為丸服之,大起陽,益精。其蟲如蠶,食枸杞葉。
大紅蝦
味甘,平,小毒。主飛尸,蛔蟲,口中甘 ,風瘙身癢,頭瘡牙齒,去疥癬,涂山蜍蚊子入人肉初食瘡,發后而愈。生臨海、會稽,大者長尺,須可為簪。虞嘯父答晉帝云∶時尚溫未及以貢,即會稽所出也。盛密器及熱飯作 ,毒人至死。崔豹云∶遼海間,有蜚蟲,如蜻蛉,名紺 ,七月群飛暗天,夷人食之,云是蝦化為之。又《杜臺卿·淮賦》云∶蝗化為雉,入水為蜃。
木蠹
味辛,平,小毒。主血瘀勞積,月閉不調,腰脊痛,有損血及心腹間痰。桃木中有者,殺鬼,去邪氣。桂中者,辛美可啖,去冷氣。如蠐螬,節長足短,生腐木中,穿木如錐刀,至春羽化,名蝎。《爾雅》云∶蝎,結 。注云∶木蠹也。蘇恭證云∶蠐螬,深誤也。
留師蜜
味甘,寒,主牙齒 痛,口中瘡,含之,蜂如小指大,正黑色。嚙竹為窠,蜜如稠糖,酸甜好食。《方∶言》云∶留師,竹蜂也。
藍蛇
頭大毒,尾良,當中有約,從約斷之。用頭合毒藥,藥人至死。嶺南人名為藍藥,解之法,以尾作脯,與食之即愈。藍蛇如蝮,有約,出蒼梧諸縣。頭毒尾良也。
兩頭蛇
見之令人不吉。大如指,頭無目無口,二頭俱能行。出會稽,人云是越王弩弦。
昔孫叔敖埋之,恐后人見之,將必死也。人見蛇足,亦云不佳。蛇以桑薪燒之,則足出見,無可怪也。
活師
主火 熱瘡及疥瘡,并搗碎敷之,取青胡桃子上皮,和為泥,染髭發,染不變。胡桃條中有法,即蝦蟆兒,生水中,有尾如 (音余)魚,漸大腳生,尾脫。卵主明目。《山海經》云∶活師,蝌蚪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