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牙衄總論

秦子曰∶牙衄者,即牙齦出血之癥也。有兩經分別,一主陽明腸胃,一主少陰腎經。若血來如涌,來勢甚暴,來血甚多,此陽明牙衄之血也,有外感、有內傷。若血來點滴,來勢緩慢,來血不多,此少陰腎經之血也,有內傷、無外感。以經絡而論,有臟腑陰陽之別;以病因而論,皆屬血中有火,但有虛實別,而無陰寒者也。

外感牙衄

【外感牙衄之癥】身發寒熱,煩悶不安,目痛頭額痛,鼻干不眠,牙血暴出,此陽明【外感牙衄之因】或太陽表邪,侵入陽明,或陽明自冒風熱,本經熱甚,陽明多血多氣,氣血皆熱,則上攻陽明所過之經,得牙齦之竅縫而直出也。

【外感牙衄之脈】脈多浮數;浮主表邪,數主血熱。左脈浮數,太陽侵邪;右脈浮數,陽明之熱。浮數解表,沉數涼血。

【外感牙衄之治】左脈浮數,身熱無汗,有表邪者,葛根羌活湯。右脈浮數,身熱無汗,有表邪者,干葛防風湯;右脈浮數,身熱有汗,無表邪者,干葛清胃湯。表邪已解,脈沉而數,犀角地黃湯,未效,加酒蒸大黃,其血即止。

干葛羌活湯 即羌活湯加干葛。

干葛防風湯干葛 防風 荊芥 石膏 知母干葛清胃湯升麻 生地 丹皮 川連 甘草 干葛 石膏犀角地黃湯 見前咳血嗽血。

里熱甚,加酒蒸大黃。

內傷牙衄

【內傷牙衄之癥】身無表邪,牙齦出血,一涌而上,來血甚多,此陽明經牙衄之癥。

若身無表邪,牙齦時或出血,來血不多,久而不愈,肌肉消瘦,此少陰腎經牙衄之癥也。

【內傷牙衄之因】膏粱積熱,辛辣炙 ,好酒香燥,腸胃有熱,血中伏火,則上沖而出,若腎陰不足,水中之火上炎,亦令牙齦出血,久而不愈。

【內傷牙衄之脈】脈多洪數;右關洪數,陽明經熱;兩尺洪數,腎經之血。

【內傷牙衄之治】右關沉數,陽明血熱者,犀角地黃湯,加酒浸黃芩。右關洪數,腸胃積熱者,升麻清胃散,加酒蒸大黃。左尺脈數,龍火上沖者,知柏肝腎丸,加玄武膠。

犀角地黃湯 見吐血。

升麻清胃散升麻 生地 川連 丹皮 山梔 當歸 大黃(酒蒸)知柏肝腎丸凡治血癥,要明血去火亦去,可用血脫益氣;若血去火存,但可補血涼血,切不可用溫燥。至牙衄陽明經血熱,用升麻清胃湯、酒大黃、生犀角,則血立止;即腎陰不足,亦是陰虛火旺,用知柏肝腎丸,茍大便不滑,亦加大黃、生犀,要知血得熱而妄行,以當歸三黃同煎,則血涼盡而下順歸經,世人不明,妄言當歸辛散,不宜治血逆上沖及胎前安胎,豈知血熱上沖,涼血則下順歸經,胎前血熱、胎氣不寧,仲景立安胎飲,用當歸、黃芩各一斤,以血中熱減,則歸經養胎而自安。家秘化四物三黃同用,治血熱上沖,開化方妙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普湖县| 尖扎县| 鸡东县| 新巴尔虎左旗| 辽阳市| 淮滨县| 贡觉县| 平乡县| 芮城县| 金山区| 徐汇区| 巴彦淖尔市| 汝州市| 铜山县| 阜宁县| 香港| 龙海市| 衡山县| 舞阳县| 南平市| 桦南县| 翁牛特旗| 抚顺县| 内乡县| 新闻| 隆昌县| 武陟县| 白银市| 会同县| 嫩江县| 安多县| 新乡县| 黔西县| 双城市| 潞西市| 定兴县| 宁乡县| 富源县| 石台县| 昭觉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