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曰∶血從鼻孔而出者,衄也。鼻為清道,肺之開竅,陽明主司,以手太陰肺,與手陽明大腸,相為表里者也。陽明有熱,肺受火制,陽明之脈,入目絡鼻,交 中,旁納太陽之脈,故仲景傷寒條,以太陽有邪,侵入陽明則衄血。又以足太陽膀胱之脈,與足少陰腎,相為表里,故《金匱》內傷條,以肝腎有火,上沖太陽巔頂,傳入陽明,亦為衄血。內傷門衄血,為熱在里,宜涼血;外感門衄血,為熱在表,宜解表。
外感衄血
【外感衄血之癥】惡寒身熱,頭疼身痛,鼻孔出血,此寒傷太陽經,侵入陽明,而成衄血之癥也。若目痛鼻干不眠,身熱口渴,脈長而洪,此陽明本經郁熱衄血之癥也。
【外感衄血之因】其人內有積熱,外冒風寒,傷于太陽之經,郁而發熱,經絡熱甚,熱侵汗,兩陽相搏,此皆外感衄血之因也。
【外感衄血之脈】浮大而緊,太陽衄血;脈若弦長,熱在陽明;脈沉洪數,里有熱結【外感衄血之治】惡寒脈浮緊無汗,冬月仲景用麻黃湯;有汗脈浮緩,桂枝湯,三時節庵麻黃湯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桂枝湯桂枝 芍藥 甘草 生姜 大棗楨按∶以上二方,辛溫太過,仲景冬月用之,治衄血皆表癥,不比吐血咳血,里熱癥耳。
羌活沖和湯羌活 黃芩 防風 蒼術 川芎 生地 細辛 白芷 甘草干葛解肌湯葛根 桂枝 芍藥 甘草 麻黃犀角地黃湯犀角 地黃 白芍 丹皮 山梔 升麻 干葛加茅根同煎。熱甚加黃芩。
黃芩芍藥湯黃芩 白芍藥 生地 丹皮 甘草加茅根同煎。磨京墨沖服。
內傷衄血
【內傷衄血之癥】身無表邪,目睛或黃,五心煩熱,鼻孔出血,此內傷衄血之癥也。
隨火上升,錯經妄越,則內傷衄血之癥作矣。
【內傷衄血之脈】左尺脈浮,肝腎陰虛;左寸沉數,心火妄動;右寸脈洪,肺家火旺;右關脈數,脾胃積熱。
【內傷衄血之治】腎陰不足,左尺脈浮者,犀角地黃湯、涼八味丸。肝火攻沖,清肝飲。心火刑金,天王補心丹;熱甚者,瀉心湯。肺火上炎,瀉白一物湯。膏粱積熱,清胃湯,加犀角地黃湯 治腎火上沖。
犀角 生地 丹皮 白芍藥 山梔 黃柏涼八味丸 治腎火上沖。
生地 山藥 澤瀉 丹皮 山萸肉 白茯苓 黃柏 知母清肝飲當歸 川芎 生地 柴胡 黃芩 白芍藥 丹皮 山梔 青皮天王補心丹 治心血不足者。
人參 玄參 丹參 五味子 柏子仁 當歸 遠志 生地 黃連 天門冬 麥門冬 棗瀉心湯 治心火上炎。
黃連 甘草瀉白一物湯 即瀉白散加黃芩。
清胃湯升麻 黃連 生地 山梔 甘草 干葛 石膏 犀角夫血從胃中嘔出名吐血,從肺中咳出名嗽血,從鼻孔流出名衄血,分立三條,則經絡各別。夫胃中嘔出之血,雖輕于肺中咳血,然有大吐不止而死者;鼻中流血,本為輕癥,然有鼻血不止,久久變癥,故以三癥同名血癥,皆因火載上沖。下手真訣,必要先去血中之火,家秘歸經湯,以黃芩、黃柏與當歸同用,則血中之火去,而血立刻歸經。若咳嗽甚者,兼用家秘瀉白散;血不上沖,隨以家秘肝腎丸,補其真陰。
家秘歸經湯當歸 白芍藥 黃芩 黃柏 丹皮 生地 甘草大便結者,加大黃同煎,臨服多磨犀角汁沖。
家秘肝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