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頭痛論

  • 癥因脈治
  • 朱丹溪
  • 2459字
  • 2015-12-26 18:03:23

秦子曰∶頭痛頭風,同一癥也。頭風者,頭痛癥中之癥,方書以痛之久者為頭風,暴起者為頭痛。其詞蓋以頭痛為外感,頭風為內傷。愚意雖有新久之別,而外感內傷之分,不在此也。頭痛頭風,同歸于痛而已,因于風者,名頭風可也。傷寒門頭痛,皆是三陽經表癥,今在雜癥門,雖分外感內傷,然三陽三陰,皆有頭痛。

外感頭痛

【頭痛之癥】初起不因內傷,忽爾頭額作痛,沿門多病,大小傳染,此外感歲運之氣,所謂天行癥也。若起居不謹,睡臥當風,沖寒冒雪,不因傳染而病頭痛,此外感六淫之邪,所謂人自感冒癥也。若惡寒發(fā)熱,頭項巔腦發(fā)際作痛,太陽癥也。咳噦煩心痞滿,額前作痛,陽明癥也。時寒時熱,鬢邊作痛,少陽癥也。心疼煩悶頭痛,痛連 骨,少陰癥也。干嘔吐涎沫,痛在巔頂,厥陰癥也。若頭旋發(fā)熱,有汗者,風痛也。惡寒發(fā)熱,無汗者,寒痛也。

夏令頭痛,發(fā)熱汗多口渴者,暑痛也。頭重而痛,天陰則發(fā),濕痛也。口干唇裂,煩躁便閉,燥痛也。暴厥昏倒,煩熱不臥,火邪痛也。

【頭痛之因】少陽之政,風勝乃搖,候乃大溫,病頭痛。又云陽明之復,咳噦煩心,病在膈中,頭乃痛。太陽之勝,熱反上行,頭項腦戶中痛。太陽之復,心痛痞滿,頭痛。太陰之政,腰脊頭頂痛。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此皆歲運之加臨,人在氣交中,潛受其氣,搏于經絡之中,則成天行頭痛之癥矣。若不因天行司政之氣,自覺起居不慎,坐臥當風,風寒暑濕,入于經絡,則成自感六淫之頭痛也。

【頭痛之脈】脈必浮大。浮緩傷風;浮緊傷寒。虛數者暑;洪數者熱。寸大易愈;尺【頭痛之治】宜詳天行、自感,屬何經所主。若在太陽經者,選奇方。在陽明經,清震湯涎沫者,吳茱萸湯主之。因于風者,加風藥;因于寒者,加熱藥;因于暑濕者,加涼燥之藥;因于燥熱者,加清潤之藥。運氣加臨,須詳運氣用藥。又少陽頭痛,耳前后脈涌有熱,刺出其血,故余家秘治頭痛,不按經穴,隨其所痛之處而刺之,則不必出血而痛即減。此宗《選奇方防風 羌活 黃芩 甘草因于風,倍加荊芥、防風;有寒,去黃芩,加川芎、細辛;有暑,加石膏、香薷;有濕,加蒼術、白芷;有燥,加知母、石膏;有火,加黃連、山梔。

清震湯升麻 蒼術 干葛 甘草 鮮荷葉有風,加防風、荊芥;有寒,加川芎、細辛;有暑,加黃連、石膏;有濕,加白芷;有燥,加知母、石膏;火旺,加山梔、黃連。

石膏散石膏 川芎 白芷 葛根為細末。

清空膏柴胡 黃芩 黃連 甘草 川芎 羌活 防風有風,加荊芥,倍防風;有寒,去黃芩、黃連,加生姜、細辛;有暑,加石膏、黃連;有濕,加蒼術、白芷;有燥,加知母、石膏;火旺,加山梔、黃連。

獨活細辛湯獨活 細辛 川芎 秦艽 生地 羌活 防風 甘草有風,加荊芥,倍防風;有寒,加麻黃、桂枝;有暑,加黃芩、石膏;有濕,加蒼術、白芷;有燥,加石膏、竹葉;火旺,加知母、黃柏。

蒼術除濕湯蒼術 白術 濃樸 白茯苓 陳皮 甘草 半夏曲有風,加防風;有寒,加生姜;有暑,加黃芩;有濕,加川芎、白芷;有燥,加知母、吳茱萸湯吳茱萸 人參 大棗 生姜

內傷頭痛

【頭痛之癥】或在半邊,或在兩邊;或痛二三日,或痛七八日,甚則數日之外;痛止仍如平人,偶一觸犯,則痛立至。如氣怯神衰。遇勞即痛,痛連魚尾,此氣虛痛也。五心煩熱,時常牽引刺痛,此血虛痛也。口渴唇焦,二便赤澀,此積熱痛也。惡心嘔吐,此痰飲痛也。

惱怒即發(fā),痛引脅下,此肝火攻沖痛也。以上皆內傷之癥也。

【頭痛之因】或元氣虛寒,遇勞即發(fā);或血分不足,陰火攻沖;或積熱不得外泄;或積痰留飲;或食滯中焦;或七情惱怒,肝膽火郁。皆能上沖頭痛,而成內傷頭痛之癥也。

【頭痛之脈】空大乏神,的是氣虛;若見細澀,方是血虧。或見洪數,膏粱積熱。或見滑大,痰飲內結。兩寸洪大,上焦有火。左關弦數,肝膽郁結。

【頭痛之治】若氣虛者,家秘和中湯。血虧者,家秘芎歸湯。膏粱積熱者,梔連平胃散。肝膽有火者,清空膏、柴胡清肝飲、瀉青湯。

家秘和中湯人參 當歸 黃 白術 廣皮 甘草 升麻 柴胡 川芎 細辛家秘芎歸湯當歸 川芎 生地 連翹 細辛 蔓荊子梔連平胃散蒼術 濃樸 廣皮 甘草 山梔 黃連葛根解酲湯葛根 葛花 砂仁 木香 陳皮 白茯苓 豬苓 澤瀉 人參 神曲 白術 白豆蔻天麻二陳湯半夏 白茯苓 廣皮 甘草 天麻導痰湯南星 枳殼 半夏 白茯苓 廣皮 甘草平胃保和湯蒼術 濃樸 廣皮 甘草 萊菔子 山楂 麥芽 神曲 連翹清空湯柴胡 黃連 黃芩 甘草 川芎 羌活 防風柴胡清肝飲柴胡 白芍藥 山梔 黃芩 丹皮 當歸 青皮 鉤藤 甘草瀉青湯 家秘清肝膽風熱。

當歸 龍膽草 川芎 山梔 羌活 防風 黃芩

附∶大頭癥

秦子曰∶大頭癥,古書未載,近代獨多。頭面紅腫,其大如斗,若腫在兩頤,頭上不腫,名曰發(fā)頤,非大頭癥也。大頭癥,有外感,無內傷。

附∶大頭癥

【大頭痛之癥】身發(fā)寒熱,頭面 腫,赤色 紅,壅害言語,此三陽經濕熱為患大小傳染,沿門相似,此天行濕毒癥。若無傳染,獨一人自病,此起居不慎,偶觸濕熱之氣,人自感冒,《內經》所謂濕上甚為熱,正此癥也。

【大頭痛之因】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少陽司天,火淫所勝;陽明之勝,上行頭目。

濕勝則腫,熱勝則痛,濕熱上甚,則頭面 腫,大頭之癥作矣。

【大頭痛之脈】必見浮洪。濕勝則浮;熱勝則數。浮數宜汗,沉數宜清。浮大易愈,【大頭痛之治】宜羌活敗毒散以散天氣之邪;次用《普濟》消毒飲,加酒煮大黃,以清散熱毒羌獨敗毒散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枳殼 川芎濕勝腫大,加蒼術、白芷;口干、脈大,加葛根、升麻,兼散陽明。

普濟消毒飲升麻 柴胡 陳皮 甘草 人參 黃連 黃芩 桔梗 玄參 連翹 馬勃 大力子 僵大便閉,加酒浸大黃。口渴,加石膏、天花粉。

頭痛雖有氣血虛者,然到底痛無補法,以但虛無邪,必不作痛;即氣虛頭痛,必是虛而冒寒,然后作痛;血虛頭痛,必是血虛有火,然后攻沖而痛。凡治病必先治其痛。如氣虛冒風寒,荊防芎蘇飲,內服外熏,痛愈以四君子湯補氣;血虛有火,知柏四物湯,痛止,服當歸補血湯。然頭痛第一要詳審胃家無滯者,可用上二法;若胸次欠適,即為痰飲凝滯,又要平胃化滯,以頭痛皆因胸前凝滯而起,胸前凝滯,則胃陽不能上布,易于感邪,故平胃保和散,治頭痛要著,無論內傷頭痛,即外感之痛亦用之。以外感表邪,必要宣通胃陽,方能作汗外解,故疏散胃滯,為發(fā)汗散邪妙訣。夫發(fā)汗散邪,人人知之,欲散外邪,先散胃滯,使胃陽敷布作汗,人所不知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金昌市| 新疆| 白玉县| 昌乐县| 阳曲县| 天全县| 通榆县| 南昌县| 武定县| 柏乡县| 汤阴县| 南投市| 海城市| 六盘水市| 保德县| 克东县| 延津县| 睢宁县| 珲春市| 岳阳市| 潼关县| 汽车| 翁牛特旗| 万荣县| 准格尔旗| 隆尧县| 台中县| 镇原县| 东山县| 吉林市| 赤峰市| 湟中县| 远安县| 华容县| 高邑县| 高陵县| 砚山县| 沁阳市| 应用必备|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