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腿部(2)

  • 驗方新編
  • 鮑相璈
  • 3078字
  • 2015-12-26 18:02:05

凡人腿足無力,不能起立,而口又健飯,如少忍饑餓,實時頭面皆熱,有咳嗽不已者,此痿癥也。乃陽明胃火上沖于肺金,而肺為火所逼,不能傳清肅之氣于下焦,而腎水爍干,骨中髓少,故不能起立。而胃火又焚燒,故能食善饑。久則水盡髓干而難治矣,可不急瀉其胃中之火哉!然而瀉火不補水,則胃火無以制,未易熄也。方用起痿至神湯∶熟地、山藥、元參、甘菊花各一兩,白芥子三錢,當歸、白芍、臺黨各五錢,神曲二錢,水煎服,一劑火減,二劑火退,十劑而痿有起色,三十劑可全愈也。此方奇也菊花為君,瀉陽明之火而又不損胃氣,其余不過補腎水、生肝血、健脾氣、消痰涎而已。蓋治痿以陽明為主,瀉陽明而佐諸藥,自易成功耳。

兩腿不能動作臥床不起

此亦痿癥。如不起床席已成廢人者,內(nèi)火熾盛以熬干腎水也。茍不補腎,惟圖降火,亦無生機。雖治痿獨取陽明,是胃火不可不降,而腎水尤不可不補也。今傳一奇方,補水于火中,降火于水內(nèi),合胃與腎而兩治之,自然骨髓增添,燔熱盡散,不治痿而痿自愈。方名降補丹。熟地、玄參、麥冬各一兩,甘菊花、生地、沙參、地骨皮各五錢,車前子二錢,臺黨一錢,水煎服。此方降中有補,補中有降,所以為妙。胃火不生,自不耗腎中之陰,腎水既足,自能制胃中之熱,兩相濟而兩相成,起痿之功,孰有過于此者乎。

又方∶羊腎酒(見婦人科種子門)最為神妙。

又方∶用栗子二個(又名板栗,要二個俱扁者,若一面圓一面扁者食之不效),于四更將水嚼融平復至

足軟難行

足軟不能步履,人以為腎水之虧,不知非腎也,蓋氣虛不能運用耳。用補中益氣湯(見內(nèi)外備用諸方)加牛膝三錢,蜜制黃 一兩,臺黨三錢,水煎服。四劑即能行走。此方內(nèi)有石斛一味,經(jīng)名醫(yī)刪去,更見功效。

又方∶杜仲一兩,半酒半水煎,連服數(shù)劑,三日能行,五日全愈。腎虛足軟痛極者,服此最效。

足部

香港腳腫痛、腿足軟弱、酒風腳均見腿部。

傷寒足痛

樟木一段,打碎為末煎湯,遠年尿桶砂一兩,為末,和陳小粉調(diào)敷在大熱痛處,有奪命之功。

兩足痛如刀割

先用生姜切片,蘸香油擦痛處,隨用生姜火燒熟,搗爛敷患處,其痛立止。

足生疙瘩腫脹骨疼

獨頭蒜切片鋪痛處,每蒜一片用艾炙二壯,去蒜再換再炙,痛自愈。

腳上冷疔

初起紫白泡疼痛徹骨漸至腐爛深孔紫黑色水腥臭日久不愈黑鉛四兩,鐵器內(nèi)化開,傾入水內(nèi),再起再化,如此百遍,以鉛盡為度,去水,取澄者三錢,再入松香一錢,黃丹(水飛)、輕粉各五分,麝香一分,共為細末,先用蔥湯洗凈,方用麻油調(diào)藥攪勻涂瘡口,油紙蓋之。或用腿部白油膏更妙。

內(nèi)外腳踝生瘡

此名驢眼瘡,又名螺眼瘡,俗呼夾棍疽。未潰色白以疽治,紅腫以癰治。如潰爛日久,形如驢眼者,當問初起紅白,分別癰疽治之。

腳甲腫爛疼痛

或因剔甲傷肉,或因甲長入肉,腫爛不已,甚至五趾俱爛,延至腳背,膿泡四起,痛不可忍。先用陳皮煎水,洗凈膿血,久洗甲自離肉,輕輕剪去,再用綠礬燒至汁盡研末,冷透火氣,濃敷爛處,用綢包好。每日一換,換二三次后不用再換。如有膿泡之處,擦破敷之,敷時務(wù)必忍痛,十日即愈。屢試如神。或照手部脫骨疽甘草方敷更妙。用腿部白油膏尤為神妙。

又方∶蜈蚣焙枯研末敷,外用南星末醋調(diào)敷四周,甚效。

脫骨疽

此癥生兩足各趾頭(又云只生手足第四指者是)或生指節(jié),或生指縫。初生或白色痛極,或如粟米起一黃泡。其皮或如煮熟紅棗,黑色不退,久則潰爛,節(jié)節(jié)脫落,延至足背腿膝腐爛黑陷,痛不可忍,治法見手部脫骨疽方。

腳丫奇癢難受

此有蟲而作癢也。用火爐放瓦一塊,撒韭菜子于瓦上,加上麻油,兩足向上熏之,用布圍住勿令透風,少刻癢止,有蟲落瓦上,即愈。

又方∶癢則用硫黃擦之,擦后,再用硫黃濃敷,布包穿襪,一日一換,數(shù)日斷根,切不可用手抓擦。

腳丫爛瘡

此濕熱而有蟲也。輕者用硫黃擦敷,不必抓動,三日自愈,抓則不效。重者先用苦參、甘草、銀花、蒼術(shù)、生地各三錢,蔥頭七個,煎水,日洗一次。另用黃丹、明雄、滑石各一錢,研細如香灰樣(不細摻之則痛)敷上,如能勤洗,不敷亦可。再用苡米二兩,茯苓一兩,煎服三劑(不可多服),患破爛見骨亦效。如日久不愈,用腿部白油膏必效。兩腳總宜平擱,雖大小便亦不可下地,如下地則必潰爛。最宜忍癢,謹戒抓動,抓動一次,必爛數(shù)日,不若聽其生水作膿結(jié)痂,七八日后,無不愈也。屢試屢驗。如已結(jié)痂,切不可洗。又枯礬敷之作痛,切不可用。

又方∶用陳火腿骨,米泔水漂盡鹽味,燒枯研末敷,立效。

又方∶牛牙散(見癰毒諸方)敷之,極為神效。

又方∶平時洗足,將水拭干,遲遲穿襪,即無此患。

腳趾縫中生毛拂著痛不可忍

真桐油煎熱,滴一滴于毛上,毛即脫落,忍痛片時,即愈。

腳跟作痛

柳葉一把,杏仁三粒,枯礬二錢,共搗爛敷,極效。

又方∶一人腳根腫痛,諸醫(yī)莫識。徐之才曰∶蛤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腳水中而得,為剖出二蛤而愈。

足生瘤如斗大

用針輕刺一小孔,以硼砂、冰片各一分,輕粉半分,為末敷之,以毒水流盡為止。一面用黃 、白芥子各三兩,生甘草、薏仁各五兩,水煎服,二劑即愈。

腳底瘡有細孔日久不愈

此名蟻 (又名鼠 ),用穿山甲十四片,燒枯研末,豬油調(diào)敷,神效。如若不愈,照卷十一瘰 門鼠 各方治之。

腳底生瘡

有人腳底生瘡,其大如豆,痛不可忍,用真紅牙大戟(去心)嚼融敷之(將口漱凈再嚼),即愈。數(shù)日復發(fā),痛甚于前,再用前藥治之,收功神效之至。

腳底生瘡穿爛

頂上爐甘石( 紅,用黃連、黃柏、荊芥煎水淬入,再 再淬,如此七次,焙干)、乳香蠟五用布扎神效

腳底皮肉生泡痛難行走

此名牛程蹇,宜略去老皮,用生草烏酒磨敷上,立愈。此林屋山人方也。

腳心腫起堅硬如鐵不能履地膝上毛孔時

時流水身發(fā)寒戰(zhàn)惟能酒食此是肝腎之氣,冷熱相吞,用草烏頭(炒)研末敷。并用韭菜子(炒)三錢,煎服,即愈。

手足心俱腫

方見手部。

腳心生瘡

腳心名涌泉穴,最為要害之處。如有瘡癤,初起色白不甚疼痛,無論已破未破,須查陰疽各方加意治之。

腳板色紅如火不可落地

熟地二兩,山萸肉、菊花、茯苓、五味子、丹皮、牛膝、澤瀉、車前子各三錢,麥冬、元參、沙參、石斛各一兩,蓽茇二錢,水煎服二十劑,忌房事三月。

腳底木硬

牛皮膠以生姜汁化開,調(diào)南星末涂上,烘物熨之。

腳底開裂

蛇蛻、亂頭發(fā)、豬板油各二兩,清水十二碗,用鐵鍋安露天下熬煎,以棍頻攪,至水氣全去,蛇蛻與發(fā)無形,再入黃蠟四兩,俟蠟化傾入瓷缽,待其自凝,先以溫湯洗足,睡時敷滿裂縫,立能定痛潤燥。

又方∶白芨(刮取細末)用口水調(diào)敷。有挑夫腳底破一寬縫,寸步難移。此藥敷之,立刻

腳上生繭切忌用刀

荸薺半個,貼患處過夜,次晚再貼。五六次其繭連根脫出。

又方∶蔥頭、荸薺,共搗汁一碗煎。再用松香四兩,麻油半斤,熬至滴水成珠,方入前汁攤膏藥,粘貼即落。

又方∶用蜈蚣一條,硼砂等分,放鐘內(nèi)拌勻,埋地七日取出,銀簪點上,即脫。

腳生雞眼

真烏梅肉搗爛,入醋少許,加鹽水調(diào)勻貼之,自消。

又方∶荸薺一個,蕎面一錢,共搗融,粘貼一晝夜,自落。

又方∶取活蜈蚣用香麻油泡一二日,取出搗爛敷之過夜,根即拔出,不致再發(fā)。并治蛀發(fā)癬。

又方∶乳香一錢,輕粉五分,黃丹(水飛凈)三分,生橄欖核三個(燒枯存性),共研細末又方∶滿天星(又名遍地金錢,又名破銅錢,生階砌及花盆上),搗融濃敷一日一夜,根又方∶地骨皮、紅花二味,研細敷之,立愈。

又方∶京城鹵砂膏藥貼之,亦能除根。

又方∶生白蘿卜口嚼如泥敷之,止痛如神。

又方∶鯽魚膏貼之極效。

行路腳底起泡

生灰面水調(diào)敷一夜,即平。

遠行健步

細辛、防風、白芷、草烏各等分,共為細末。凡人將行路遠者,先將鞋底內(nèi)用水微噴濕,將此藥摻勻于內(nèi),雖日行數(shù)百里,腳不腫痛。

又方∶蘿卜子(炒,研末)、白礬(研末),共鋪鞋底內(nèi),遠行腳不作痛,極效。

腳臭腳汗

蘿菔煎水洗數(shù)次,即愈。

腳冷如冰

生附子二錢,好酒曲三錢,共為末,調(diào)敷足心,甚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宜兰县| 枝江市| 泾川县| 武清区| 浦东新区| 新田县| 梅州市| 平罗县| 红桥区| 紫云| 合作市| 晋城| 镇巴县| 安仁县| 铁岭县| 吉隆县| 天门市| 屯留县| 鄄城县| 莎车县| 江源县| 佳木斯市| 洪雅县| 临泉县| 阳朔县| 东海县| 册亨县| 拜泉县| 开平市| 富顺县| 贵州省| 保定市| 莱西市| 南丹县| 兰考县| 灵山县| 襄汾县| 博客| 甘孜|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