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醫方(36)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佚名
  • 4990字
  • 2015-12-26 18:00:23

一婦人,年三十余。患此證,用陳氏《女科要旨》,治陰挺方,治之不效。因憶《傅青主女科》有治陰挺之方,其證得之產后。因平時過怒傷肝,產時又努力太過,自產門下墜一片,似筋非筋,似肉非肉,用升補肝氣之藥,其證可愈。遂師其意,為制此湯服之。數劑即見消,十劑全愈。

一室女,年十五。因胸中大氣下陷,二便常覺下墜,而小便尤甚。乃誤認為小便不通,努力強便,陰中忽墜下一物,其形如桃,微露其尖,牽引腰際下墜作疼,夜間尤甚,劇時號呼不止。投以理郁升陷湯,將升麻加倍,二劑疼止,十劑后,其物全消。蓋理郁升陷湯,原與升肝舒郁湯相似也。

17.資生通脈湯

治室女月閉血枯,飲食減少,灼熱咳嗽。

白術(三錢,炒) 生懷山藥(一兩) 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 龍眼肉(六錢) 山萸肉(四錢,去凈核)枸杞果(四錢) 玄參(三錢) 生杭芍(三錢) 桃仁(二錢) 紅花(錢半) 甘草(二錢)灼熱不退者,加生地黃六錢或至一兩。咳嗽者,加川貝母三錢,米殼二錢(嗽止去之)。泄瀉者,去玄參,加熟地黃一兩,云苓片二錢,或更酌將白術加重。服后瀉仍不止者,可于服藥之外,用生懷山藥細末煮粥,攙入捻碎熟雞子黃數枚,用作點心,日服兩次,瀉止后停服。大便干燥者,加當歸、阿膠各數錢。小便不利者,加生車前子三錢(裝袋),地膚子二錢或將芍藥(善治陰虛小便不利)加重。肝氣郁者,加生麥芽三錢,川芎、莪術各一錢。汗多者,將萸肉改用六錢,再加生龍骨、生牡蠣各六錢。

《內經》謂“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在女子為不月。”夫二陽者,陽明胃腑也。胃腑有病,不能消化飲食,推其病之所發,在于心脾。又推其心脾病之所發,在于有不得隱曲(凡不能自如者皆為不得隱曲)。

蓋心主神脾主思,人有不得隱曲,其神思郁結,胃腑必減少酸汁(化食賴酸汁,歡喜則酸汁生者多,憂思則酸汁生者少),不能消化飲食,以生血液,所以在女子為不月也。夫女子不月,既由于胃腑有病,不能消化飲食。

治之者,自當調其脾胃,使之多進飲食,以為生血之根本。故方中用白術以健胃之陽,使之 動有力(飲食之消亦仗胃有 動)。山藥、龍眼肉,以滋胃之陰,俾其酸汁多生。雞內金原含有酸汁,且能運化諸補藥之力,使之補而不滯。血虛者必多灼熱,故用玄參、芍藥以退熱。又血虛者,其肝腎必虛,故用萸肉、枸杞以補其肝腎。甘草為補脾胃之正藥,與方中萸肉并用,更有酸甘化陰之妙。桃仁、紅花為破血之要品,方中少用之,非取其破血,欲借之以活血脈通經絡也。至方后附載,因證加減諸藥,不過粗陳梗概,至于證之更改多端,尤貴臨證者,因時制宜耳。

滄州曹姓女,年十六歲,天癸猶未至。飲食減少,身體羸瘦,漸覺灼熱。其脈五至,細而無力。治以資生通脈湯,服至五劑,灼熱已退,飲食加多。遂將方中玄參、芍藥各減一錢,又加當歸、懷牛膝各三錢。服至十劑,身體較前胖壯,脈象亦大有起色。又于方中加樗雞(俗名紅娘蟲)十枚,服至七八劑,天癸遂至。遂減去樗雞,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奉天馬氏女,自十四歲,月事已通,至十五歲秋際,因食瓜果過多,泄瀉月余方愈,從此月事遂閉。延醫延醫,至十六歲季夏,病浸增劇,因求為延醫。其身形瘦弱異常,氣息微喘,干嗽無痰,過午潮熱,夜間尤甚,飲食減少,大便泄瀉。其脈數近六至,微細無力。俾先用生懷山藥細末八錢,水調煮作粥,又將熟雞子黃四枚,捻碎攙粥中,再煮一兩沸,空心時服。服后須臾,又服西藥百布圣二瓦,以助其消化。每日如此兩次,用作點心,服至四日,其瀉已止。又服數日,諸病亦稍見輕。遂投以資生通脈湯,去玄參加生地黃五錢、川貝三錢,連服十余劑,灼熱減十分之八,飲食加多,喘嗽亦漸愈。遂將生地黃換作熟地黃,又加懷牛膝五錢,服至十劑,自覺身體爽健,諸病皆無,惟月事猶未見。又于方中加 蟲(即土鱉蟲,背多橫紋者真,背光滑者非是)五枚、樗雞十枚,服至四劑,月事已通。遂去 蟲、樗雞,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馬姓女十七歲。自十六歲秋際,因患右目生內障,服藥不愈,憂思過度,以致月閉。自臘月服藥,直至次年孟秋月底不愈,求為延醫。其人體質瘦弱,五心煩熱,過午兩顴色紅,灼熱益甚,心中滿悶,飲食少許,即停滯不下,夜不能寐。脈搏五至,弦細無力。為其飲食停滯,夜不能寐,投以資生通脈湯,加生赭石(研細)四錢,熟棗仁三錢,服至四劑,飲食加多,夜已能寐,灼熱稍退,遂去棗仁,減赭石一錢,又加地黃五錢,丹皮三錢,服約十劑,灼熱大減。

又去丹皮,將龍眼肉改用八錢,再加懷牛膝五錢。連服十余劑,身體浸壯健。因其月事猶未通下,又加 蟲五枚、樗雞十枚。服至五劑,月事已通。然下者不多,遂去樗雞、地黃,加當歸五錢,俾服數劑,以善其后。

(三十)治眼科方

1.蒲公英湯

治眼疾腫疼,或 肉遮睛,或赤脈絡目,或目睛脹疼,或目疼連腦,或羞明多淚,一切虛火實熱之證。

鮮蒲公英(四兩,根葉莖花皆用,花開殘者去之,如無鮮者可用干者二兩代之。)上一味煎湯兩大碗,溫服一碗。余一碗乘熱熏洗(按目疼連腦者,宜用鮮蒲公英二兩,加懷牛膝一兩煎湯飲之)。

此方得之于××,言其母嘗患眼疾,疼痛異常,經延醫調治,數月不愈,有高姓媼,告以此方,一次即愈。

愚自得此方后,屢試皆效。夫蒲公英遍地皆有,仲春生苗,季春開花色正黃,至初冬其花猶有開者,狀類小菊,其葉似大薊,田家采取生啖,以當菜蔬。其功長于治瘡,能消散癰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無瞽目之人矣。

古服食方,有還少丹。蒲公英連根帶葉取一斤,洗凈,勿令見天日,晾干,用斗子解鹽(即《神農本草經》大鹽曬于斗之中者出山西解池)一兩,香附子五錢,二味為細末,入蒲公英,水內淹一宿,分為十二團,用皮紙三四層裹扎定,用六一泥(即蚯蚓泥)如法固濟,灶內焙干,乃以武火通紅為度,冷定取出,去泥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須發反黑,齒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由是觀之,其清補腎經之功可知。且其味苦,又能清心經之熱,所以治眼疾甚效者,或以斯歟!

2.磨翳水

治目翳遮睛。

生爐甘石(一兩) 蓬砂(八錢) 膽礬(二錢) 薄荷葉(三錢) 蟬蛻(三錢,帶全足去翅土)上藥五味,將前三味藥臼搗細,再將薄荷、蟬蛻煎水一大盅,用其水和所搗藥末,入藥缽內研至極細,將浮水者隨水飛出,連水別貯一器,待片時,將浮頭清水,仍入缽中,和所余藥渣研細,仍隨水飛出,如此不計次數,以飛凈為度。若飛過者還不甚細,可再研再飛,以極細為度。制好連水貯瓶中,勿令透氣。用時將瓶中水藥調勻,點眼上,日五六次。若目翳甚濃,已成肉螺者,加真藏 砂二分,另研調和藥水中。此方效力全在甘石生用,然生用則質甚硬,又恐與眼不宜,故必如此研細水飛,然后可以之點眼。

3.磨翳散

治目睛脹疼,或微生云翳,或赤脈絡目,或目 潰爛,或偶因有火視物不真。

生爐甘石(三錢) 蓬砂(二錢) 黃連(一錢) 人指甲(五分,鍋焙脆無翳者不用)上藥先將黃連搗碎,泡碗內,冷時兩三日,熱時一日,將泡黃連水過羅,約得清水半茶盅,再將余三味搗細,和黃連水入藥缽中研之,如研前藥之法,以極細為度。研好連水帶藥,用大盤盛之。白日置陰處晾之,夜則露之,若冬日微曬亦可。若有風塵時,蓋以薄紙。俟干,貯瓶中,勿透氣。用時涼水調和,點眼上,日三四次。若有目翳,人乳調和點之。若目翳大而濃者,不可用黃連水研藥,宜用蟬蛻(帶全足去翅土)一錢,煎水研之。蓋微茫之翳,得清火之藥即退。

若其翳已遮晴,治以黃連成冰翳,而不能消矣。

4.明目蓬硝水

治眼疾暴發紅腫疼痛。或 多 肉,或漸生云翳,及因有火而眼即發干昏花者。

蓬砂(五錢) 芒硝(三錢,硝中若不明亮用水化開澄去其中泥土)上藥和涼水多半盅,研至融化。用點眼上,一日約點三十次。若陳目病一日點十余次。冬日須將藥碗置熱水中,候溫點之。

5.清腦黃連膏

治眼疾由熱者。

黃連(二錢) 為細末,香油調如薄糊,常常以鼻聞之,日約二三十次。勿論左右眼患證,應須兩鼻孔皆聞。

目系神經連于腦,腦部因熱生炎,病及神經,必生眼疾。彼服藥無捷效者,因所用之藥不能直達腦部故也。

愚悟得此理,借鼻竅為快捷方式,以直達于腦。凡眼目紅腫之疾,及一切目疾之因熱者,莫不隨手奏效。

6.益瞳丸

治目瞳散大昏耗,或覺視物乏力。

萸肉(二兩,去凈核) 野臺參(六錢) 柏子仁(一兩,炒) 玄參(一兩) 菟絲子(一兩,炒)羊肝(一具,切片焙干)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日兩次。

一婦人,年三旬。瞳子散大,視物不真,不能針黹。屢次服藥無效,其脈大而無力。為制此丸,服兩月全愈。

7.羊肝豬膽丸

治同前證,因有熱而益甚者。

羊肝一具,切片曬干(冬日可用,慢火焙干)。

上一味軋細,用豬膽汁和為丸,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錢,開水送下,日再服。

按:此方若用熊膽為丸更佳。內地鮮熊膽不易得,至干者又難辨其真偽,不如徑用豬膽汁為穩妥也。

【附方】護眉神應散 治一切眼疾。無論氣蒙、火蒙、肉螺、云翳、或瞳人反背。未過十年者,皆見效。方用爐甘石一兩 透,童便淬七次。珍珠二顆,大如綠豆以上者,納通草中 之,珠爆即速取出。血琥珀三分,真梅片二分,半兩錢、五銖錢(俗名馬鐙錢)、開元錢各一個,皆 紅醋淬七次,共為細末,乳調涂眉上,日二三次。

一室女。病目年余,醫治無效,漸生云翳。愚為出方,服之見輕,停藥仍然反復。后得此方,如法制好,涂數次即見輕,未盡劑而愈,妙哉。按此方若加薄荷冰二分更效。

瞳人反背之證,最為難治,以其系目系神經病也。蓋目系神經,若一邊縱,一邊縮,目之光線必斜,視物即不真。若縱、縮之距離甚大,其瞳人即可反背。治此證者,當以養其目系神經為主。此方多用金石珍貴之品,其中含有寶氣。凡物之含有寶氣者,皆善能養人筋肉,使筋肉不腐爛。目系神經,即腦氣筋之連于目者。以此藥涂眉上,中有冰片之善通竅透膜者,能引藥氣直達腦部,以養目系神經,目系神經之病者自愈。而瞳人反背及一切眼疾,亦自愈矣。

【附方】治暴發眼便方。其眼疾初得腫疼者,用生姜三四錢、食鹽一大撮,同搗爛,薄布包住,蘸新汲井泉水,擦上下眼皮。屢蘸屢擦,以擦至眼皮極熱為度。擦完用溫水將眼皮洗凈。輕者一次即愈,重者一日擦兩次亦可愈。然擦時須緊閉其目,勿令藥汁入眼中。

【附案】晉書盛彥母氏失明,躬自侍養,母食必自哺之。母病既久,至于婢使,數見捶鞭。婢憤恨,伺彥暫行,取蠐螬炙飴之,母食以為美,然疑是異物,密藏以示彥。彥見之,抱母慟哭,絕而復蘇。母目豁然,從此遂愈。

按蠐螬生糞土中,形狀如蠶(俗名地蠶)遍處皆有。《神農本草經》謂,主目中淫膚、青翳、白膜。其善治目翳可知。內障宜油炙服之,外障宜取其汁,滴目中。

(三十一)治咽喉方

咀華清喉丹

治咽喉腫疼。

大生地黃(一兩,切片) 蓬砂(錢半,研細)將生地黃一片,裹蓬砂少許,徐徐嚼細咽之,半日許宜將藥服完。

生地黃之性能滋陰清火,無論虛熱實熱服之皆宜。蓬砂能潤肺,清熱化痰,消腫止疼。二藥并用,功力甚大。而又必細細嚼服者,因其病在上,煎湯頓服,恐其力下趨,而病轉不愈。且細細嚼咽,則藥之津液常清潤患處也。此方愚用之屢矣,隨手奏效者不勝紀矣。

咽喉之證,有熱有涼,有外感有內傷。《白喉忌表抉微》一書,此時盛行于世。其所載之方,與所載宜用、宜忌之藥,皆屬穩善。惟其持論,與方中所用之藥,有自相矛盾處。諄諄言忌表矣,而其養陰清肺湯,用薄荷二錢半,豈非表藥乎?至于他方中,所用之葛根、連翹亦發表之品也。蓋白喉之證,原亦溫病之類。人之外膚肺主之,人之內膚三焦主之。蓋此證心肺先有蘊熱,外感之邪又襲三焦,而內逼心肺。則心肺之熱,遂與邪氣上并,而現證于喉。既有外邪,原宜發表,因有內熱,實大忌用辛熱之藥發表。惟薄荷、連翹諸藥,辛涼宣通,復與大隊涼潤之藥并用,既能散邪,尤能清熱,所以服之輒效也。若其內熱熾盛,外感原甚輕者,其養陰清肺湯亦可用,特其薄荷,宜斟酌少用,不必定用二錢半也。至謂其喉間腫甚者加 石膏四錢,微有可議。

夫石膏之性,生則散、 則斂。熾盛之火散之則消,斂之則實,此又不可不知也。況石膏生用,原不甚涼,故《神農本草經》謂微寒,又何必如此之小心乎。今將其養陰清肺湯,詳錄于下,以備采用。

【附方】養陰清肺湯 大生地一兩、寸麥冬六錢、生白芍四錢、薄荷二錢半、玄參八錢、丹皮四錢、貝母四錢、生甘草二錢。喉間腫甚者,加生石膏(原用 石膏)四錢。大便燥結者,加清寧丸二錢、玄明粉二錢。胸下脹悶,加神曲、焦山楂各二錢。小便短赤者,加木通、澤瀉各一錢,知母二錢。燥渴者,加天冬、馬兜鈴各三錢。面赤身熱,或舌苔黃色者,加金銀花四錢,連翹二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夏邑县| 石河子市| 新郑市| 石家庄市| 保定市| 永和县| 安多县| 靖安县| 益阳市| 博白县| 阿拉善左旗| 淮北市| 海城市| 天镇县| 邓州市| 东乡| 武宣县| 溆浦县| 新干县| 三台县| 金门县| 上栗县| 南郑县| 武邑县| 吉林市| 手游| 闸北区| 闵行区| 东港市| 巫溪县| 修武县| 重庆市| 从江县| 奉贤区| 白山市| 紫云| 波密县| 雅安市| 富源县|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