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0章 醫案(6)

4.腦充血兼腿痿弱

天津崔××,年三十八歲,得腦充血兼兩腿痿弱證。

病因 出門采買木料,數日始歸,勞心勞力過度,遂得斯證。

證候 其初常覺頭疼,時或眩暈,心中發熱,飲食停滯,大便燥結,延醫治療無效。一日早起下床,覺痿弱無力,痿坐于地,人扶起坐床沿休息移時,自扶杖起立,猶可徐步,然時恐顛仆。其脈左部弦而甚硬,右部弦硬且長。

診斷 其左脈弦硬者,肝氣挾火上升也。右脈弦硬且長者,胃氣上逆更兼沖氣上沖也。因其臟腑間之氣化有升無降,是以血隨氣升充塞于腦部作疼作眩暈。其腦部充血過甚,或自微細血管溢血于外,或隔血管之壁,些些滲血于外,其所出之血,若著于司運動之神經,其重者可使肢體痿廢,其輕者亦可使肢體軟弱無力。若此證之忽然痿坐于地者是也。至其心中之發熱,飲食之停滯,大便之燥結,亦皆其氣化有升無降之故,此宜平肝、清熱、降胃、安沖,不使臟腑之氣化過升,且導引其腦中過充之血使之下行,則諸證自愈矣。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 懷牛膝(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生珍珠母(六錢搗碎)生石決明(六錢搗碎) 生杭芍(五錢) 當歸(四錢) 龍膽草(二錢)茵陳(錢半) 甘草(錢半)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 將藥連服七劑,諸病皆大見愈,脈象亦大見緩和,惟其步履之間仍須用杖,未能復常,心中仍間有發熱之時。擬即原方略為加減,再佐以通活血脈之品。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 懷牛膝(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生杭芍(五錢)生珍珠母(四錢搗碎) 生石決明(四錢搗碎) 丹參(四錢) 生麥芽(三錢)土鱉蟲(五個) 甘草(一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八劑,步履復常,病遂全愈。

5.腦充血兼痰厥

天津駱××,年四十九歲,得腦充血兼痰厥證。

病因 平素常患頭暈,間有疼時,久則精神漸似短少,言語漸形謇澀,一日外出會友,飲食過度,歸家因事有拂意,怒動肝火,陡然昏厥。

證候 閉目昏昏,呼之不應,喉間痰涎杜塞,氣息微通。診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重按有力,知其證不但痰厥實素有腦充血病也。

診斷 其平素頭暈作疼,即腦充血之現證也。其司知覺之神經為腦充血所傷,是以精神短少。其司運動之神經為腦充血所傷,是以言語謇澀。又凡腦充血之人,其臟腑之氣多上逆,胃氣逆則飲食停積不能下行,肝氣逆則痰火相并易于上干,此所以因飽食動怒而陡成痰厥也。此其危險即在目前,取藥無及當先以手術治之。

手術 治痰厥之手術,當以手指點其天突穴處(詳見“治痰點天突穴法”),近八分鐘許,即咳嗽嘔吐。約吐出痰涎飲食三碗許,豁然頓醒,自言心中發熱,頭目脹疼,此當繼治其腦部充血以求全愈。擬用建瓴湯方治之,因病脈之所宜而略為加減。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 懷牛膝(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天花粉(六錢)生杭芍(六錢) 生龍骨(五錢搗碎) 生牡蠣(五錢搗碎) 生麥芽(三錢)茵陳(錢半) 甘草(錢半)磨取生鐵銹濃水,以之煎藥,煎湯一盅,溫服下。

復診 將藥服三劑,心中已不發熱,頭疼目脹皆愈,惟步履之時覺頭重足輕,腳底如踏棉絮。

其脈象較前和緩似有上盛下虛之象,爰即原方略為加減,再添滋補之品。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 懷牛膝(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大甘枸杞(八錢)生杭芍(六錢) 凈萸肉(六錢) 生龍骨(五錢搗碎) 生牡蠣(五錢搗碎)柏子仁(五錢炒搗) 茵陳(錢半) 甘草(錢半)磨取生鐵銹濃水以之煎藥,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五劑,病遂脫然全愈。將赭石、牛膝、地黃皆改用八錢,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后。

6.腦充血兼偏枯

天津孫××,年四十六歲,得腦充血證遂至偏枯。

病因 稟性褊急,又兼處境不順,恒觸動肝火致得斯證。

證候 未病之先恒覺頭疼,時常眩暈。一日又遇事有拂意,遂忽然昏倒,移時醒后,左手足皆不能動,并其半身皆麻木,言語謇澀。延醫服藥十個月,手略能動,其五指則握而不伸,足可任地而不能行步,言語仍然謇澀,又服藥數月病仍如故。診其脈左右皆弦硬,右部似尤甚,知雖服藥年余,腦充血之病猶未除也。問其心中發熱乎?腦中有時覺疼乎?答曰:心中有時覺有熱上沖胃口,其熱再上升則腦中可作疼,然不若病初得時腦疼之劇也。問其大便兩三日一行,證脈相參,其腦中猶病充血無疑。

診斷 按此證初得,不但腦充血實兼腦溢血也。其溢出之血,著于左邊司運動之神經,則右半身痿廢,著于右邊司運動之神經,則左半身痿廢,此乃交叉神經以互司其身之左右也。想其得病之初,脈象之弦硬,此時尤劇,是以頭疼眩暈由充血之極而至于溢血,因溢血而至于殘廢也。即現時之證脈詳參,其腦中溢血之病想早就愈,而腦充血之病根確未除也。宜注意治其腦充血,而以通活經絡之藥輔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生赭石(八錢研細) 懷牛膝(八錢)生杭芍(六錢) 柏子仁(四錢炒搗) 白術(三錢炒) 滴乳香(三錢)明沒藥(三錢) 土鱉蟲(四大個搗) 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 茵陳(一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 將藥連服七劑,腦中已不作疼,心中間有微熱之時,其左半身自覺肌肉松活,不若從前之麻木,言語之謇澀稍愈,大便較前通順,脈之弦硬已愈十之七八,擬再注意治其左手足之痿廢。

處方 生箭 (五錢) 天花粉(八錢) 生赭石(六錢軋細) 懷牛膝(五錢)滴乳香(四錢) 明沒藥(四錢) 當歸(三錢) 絲瓜絡(三錢)土鱉蟲(四大個搗) 地龍(二錢去土)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 將藥連服三十余劑(隨時略有加喊),其左手之不伸者已能伸,左足之不能邁步者今已舉足能行矣。病患問從此再多多服藥可能撤消否?答曰:此病若初得即治,服藥四十余劑即能脫然,今已遲延年余,雖服數百劑亦不能保全愈,因關節經絡之間瘀滯已久也。然再多服數十劑,仍可見愈,遂即原方略為加減,再設法以 動其神經補助其神經當更有效。

處方 生箭 (六錢) 天花粉(八錢) 生赭石(六錢軋細) 懷牛膝(五錢)滴乳香(四錢) 明沒藥(四錢) 當歸(三錢) 土鱉蟲(四大個搗)地龍(二錢去土) 真鹿角膠(二錢軋細) 廣三七(二錢軋細) 制馬錢子末(三分)藥共十二味,先將前九味共煎湯一大盅,送服后三味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 方中用鹿角膠者,因其可為左半身引經,且其角為督脈所生,是以其性善補益腦髓以滋養腦髓神經也,用三七者,關節經絡間積久之瘀滯,三七能融化之也。用制馬錢子者,以其能 動神經使靈活也。

效果 將藥又連服三十余劑,手足之舉動皆較前便利,言語之謇澀亦大見愈,可勉強出門作事矣。遂俾停服湯藥,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適口,送服黃色生雞內金細末三分許。當點心用之以善其后。此欲用山藥以補益氣血,少加雞內金以化瘀滯也。

幫助 按腦充血證,最忌用黃 ,因黃 之性補而兼升,氣升則血必隨之上升,致腦中之血充而益充,排擠腦中血管可至溢血,甚或至破裂而出血,不可救藥者多矣。至將其腦充血之病治愈,而肢體之痿廢仍不愈者,皆因其經絡瘀塞血脈不能流通也。此時欲化其瘀塞,通其血脈,正不妨以黃 輔之,特是其腦中素有充血之病,終嫌黃 升補之性能助血上升,故方中仍加生赭石、牛膝,以防血之上升,即所以監制黃 也。又慮黃 性溫,溫而且補即能生熱,故又重用花粉以調劑之也。

(五)腸胃病門

1.噎膈

天津盛××,年五旬,得噎膈證。

病因 處境恒多不順,且又秉性褊急,易動肝火,遂得斯證。

證候 得病之初期,覺飲食有不順時,后則常常如此,始延醫為調治,服藥半年,更醫十余人皆無效驗。轉覺病勢增劇,自以為病在不治,已停藥不服矣。適其友人何××勸其求愚為之延醫,其六脈細微無力,強食餅干少許,必嚼成稀糜方能下咽,咽時偶覺齟齬即作嘔吐,帶出痰涎若干。惟飲粳米所煮稠湯尚無阻礙,其大便燥結如羊矢,不易下行。

診斷 楊素園謂:“此病與失血異證同源,血之來也暴,將胃壁之膜沖開則為吐血;其來也緩,不能沖開胃膜,遂瘀于上脘之處,致食管窄隘即成噎膈。”至西人則名為胃癌,所謂癌者,如山石之有巖,其形凸出也。此與楊氏之說正相符合,其為瘀血致病無疑也。其脈象甚弱者,為其進食甚少氣血兩虧也。至其便結如羊矢,亦因其飲食甚少,兼胃氣虛弱不輸送下行之故也。此宜化其瘀血兼引其血下行,而更輔以培養氣血之品。

處方 生赭石(一兩軋細) 野臺參(五錢) 生懷山藥(六錢) 天花粉(六錢)天冬(四錢) 桃仁(三錢去皮搗) 紅花(二錢) 土鱉蟲(五枚搗碎) 廣三七(二錢搗細)藥共九味,將前八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 方中之義,桃仁、紅花、土鱉蟲、三七諸藥,所以消其瘀血也。重用生赭石至一兩,所以引其血下行也。用臺參、山藥者,所以培養胃中之氣化,不使因服開破之藥而有傷損也。用天冬、天花粉者,恐其胃液枯槁,所瘀之血將益干結,故借其涼潤之力以滋胃液,且即以防臺參之因補生熱也。

效果 將藥服至兩劑后,即可進食,服至五劑,大便如常。因將赭石改用八錢,又服數劑,飲食加多,仍覺胃口似有阻礙不能脫然。俾將三七加倍為四錢,仍分兩次服下,連進四劑,自大便瀉下膿血若干,病遂全愈。

幫助 按噎膈之證,有因痰飲而成者,其胃口之間生有痰囊(即喻氏《寓意草》中所謂窠囊),本方去土鱉蟲、三七,加清半夏四錢,數劑可愈。有因胃上脘枯槁痿縮致成噎膈者,本方去土鱉蟲、三七,將赭石改為八錢,再加當歸、龍眼肉、枸杞子各五錢,多服可愈。有因胃上脘生瘤贅以致成噎膈者(“論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中曾詳論),然此證甚少,較他種噎膈亦甚難治,蓋瘤贅之生,恒有在胃之下脘成反胃者,至生于胃之上脘成噎膈者,則百中無一二也。

2.反胃吐食

天津陳××,年五十六歲,得反胃吐食證,半年不愈。

病因 初因夏日多食瓜果致傷脾胃,廉于飲食,后又因處境不順心多抑郁,致成反胃之證。

證候 食后消化力甚弱,停滯胃中不下行,漸覺惡心,久之,則覺有氣自下上沖,即將飲食吐出。屢經醫診視,服暖胃降氣之藥稍愈,仍然反復,遷延已年余矣。身體羸弱,脈弦長,按之不實,左右皆然。

診斷 此證之飲食不能消化,固由于脾胃虛寒,然脾胃虛寒者,食后恒易作泄瀉,此則食不下行而作嘔吐者,因其有沖氣上沖,并迫其胃氣上逆也。當以溫補脾胃之藥為主,而以降胃鎮沖之藥輔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白術(三錢炒) 干姜(三錢) 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生赭石(六錢軋細) 炙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煎服后,覺飲食下行不復嘔吐,翌日頭午,大便下兩次,再診其脈不若從前之弦長,知其下元氣化不固,不任赭石之鎮降也。遂去赭石加赤石脂五錢(用頭煎和次煎之湯,分兩次送服)、蘇子二錢,日煎服一劑,連服十劑霍然全愈。蓋赤石脂為末送服,可代赭石以降胃鎮沖,而又有固澀下焦之力,故服后不復滑瀉也。

3.胃脘疼悶

天津徐氏婦,年近三旬,得胃脘疼悶證。

病因 本南方人,久居北方,遠懷鄉里,歸寧不得,常起憂思,因得斯證。

證候 中焦氣化凝郁,飲食停滯艱于下行,時欲呃逆,又苦不能上達,甚則蓄極綿綿作疼。

其初病時,惟覺氣分不舒,服藥治療三年,病益加劇,且身形亦漸羸弱,呼吸短氣,口無津液,時常作渴,大便時常干燥,其脈左右皆弦細,右脈又兼有牢意。

診斷 《內經》謂脾主思,此證乃過思傷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也。為其脾氣不上升,是以口無津液,呃逆不能上達;為其胃氣不降,是以飲食停滯,大便干燥。治之者當調養其脾胃,俾還其脾升胃降之常,則中焦氣化舒暢,疼脹自愈,飲食加多而諸病自除矣。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大甘枸杞(八錢) 生箭 (三錢)生雞內金(三錢黃色的搗) 生麥芽(三錢) 玄參(三錢) 天花粉(三錢)天冬(三錢) 生杭芍(二錢) 桂枝尖(錢半) 生姜(三錢)大棗(三枚掰開)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 此方以山藥、枸杞、黃 、姜、棗培養中焦氣化,以麥芽升脾(麥芽生用善升),以雞內金降胃(雞內金生用善降),以桂枝升脾兼以降胃(氣之當升者遇之則升,氣之當降者遇之則降),又用玄參,花粉諸藥,以調劑姜、桂、黃 之溫熱,則藥性歸于和平,可以久服無弊。

復診 將藥連服五劑,諸病皆大輕減,而胃疼仍未脫然,右脈仍有牢意。度其疼處當有瘀血凝滯,擬再于升降氣化藥中加消瘀血之品。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大甘枸杞(八錢) 生箭 (三錢) 玄參(三錢)天花粉(三錢) 生麥芽(三錢) 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生杭芍(二錢) 桃仁(二錢去皮炒搗) 廣三七(二錢軋細)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 將藥連服四劑,胃中安然不疼,諸病皆愈,身形漸強壯。脈象已如常人,將原方再服數劑以善其后。

4.冷積腹疼

大城王××,年五十歲,少腹冷疼,久服藥不愈。

病因 自幼在家慣睡火炕,后在津棲處寒涼,飲食又多不慎,遂得此證。

證候 其少腹時覺下墜,眠時須以暖水袋熨臍下,不然則疼不能寐。若屢服熱藥,上焦即覺煩躁,已歷二年不愈。脈象沉弦,左右皆然,至數稍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洪洞县| 甘德县| 遂昌县| 临漳县| 都匀市| 湖州市| 宁乡县| 嘉峪关市| 高淳县| 阳谷县| 常宁市| 云梦县| 赤水市| 家居| 花莲市| 孟村| 岐山县| 城固县| 安顺市| 都安| 会东县| 屏山县| 垦利县| 开鲁县| 阿巴嘎旗| 潞西市| 柳州市| 洱源县| 永康市| 明星| 武鸣县| 肃北| 清涧县| 通榆县| 武功县| 汝南县| 阿尔山市| 安陆市| 革吉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