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女科百問
  • 齊仲甫
  • 4888字
  • 2015-12-26 17:57:41

妊娠一月。陰陽新合為胎。寒多為痛。熱多猝驚。舉重腰疼。腹滿飽急。猝有所下。當預安之。宜服烏雌雞湯。

烏雌雞(一只炙如常法食) 茯苓(二兩) 吳茱萸(一升) 芍藥 人參 白術(各三兩) 麥門冬(五合) 阿膠(二兩) 甘草(一兩)上九味 咀。水一斗二升煮雞。取汁六升。去雞下藥。煎取三升。納酒三升。并膠烊盡。取三升放溫。每服一升。日三服。

妊娠曾于第一個月墮胎者。入月。預服此藥治之。補胎湯。

人參 防風 細辛 烏梅肉 白術(各一兩) 大麥(一合) 熟地(一兩) 吳茱萸(半兩洗七次)上為飲子。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寒多者倍細辛茱萸。渴者去細辛。加栝蔞根。若有所思。去大麥。加柏子仁三合服之。

妊娠二月名始膏。無食腥辛之物。居心靜處。男子勿勞。百節皆痛。是謂胎藏也。少陽者膽之脈也。主于精。二月之時。兒精成于胞里。故足少陽養之。足少陽在足小指間。本節后附骨上一寸陷中者是。妊娠二月陰陽居經。若有寒。多壞不成。有熱。則萎萃怯弱。中風寒有所動搖。心滿。臍下脹急。腰背強痛。猝有所下。乍寒乍熱。服艾葉湯。

人參 當歸 艾葉 甘草 麻黃(去根節) 丹參(各一兩) 阿膠(炒二兩)上為 咀。每用一兩。水盞半。棗三枚。姜五片。好酒一盞。煎半盞。去滓分為二服。食前。

妊娠曾于第二個月墮胎者。入月。預當養其胎藏。服黃芩湯。

黃芩 人參 阿膠(各一兩炒碎) 當歸(半兩炒干) 吳茱萸(一分洗七次焙干微炒)上為 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去滓。食前。如覺大段不安。加烏梅一兩。

妊娠三月始胎。當此之時。血不流通。形像始化。末有定儀。見物而變。欲令見貴盛王公好人。

端正莊嚴。不欲令見傴僂侏儒。丑惡形人。及猿猴之類。無食姜兔。無懷刀繩。欲得見男者操弓矢。射雄雞。乘肥馬于田野。觀虎豹及走犬。其欲得女者。則箸簪珂環。弄珠璣。欲令子美好端正者。數視白璧美玉。看孔雀。食鯉魚。欲令兒多智有力。則啖牛肉心。食大麥。

欲令子賢良盛德。端心正坐。清和虛一。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徑。目無邪視。口無邪言。心無邪念。無妄喜怒。無得思慮。食無到臠。無邪臥。無橫足。思欲瓜果。啖味酸菹。

好芬芳惡見穢臭。是謂外像而變者也。手心主養之。手心主者。脈中精神。內屬于心。能混神。故手心主養之。手心主穴在掌后橫紋者是。診其妊娠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妊娠三月為定形。有寒則大便青。有熱則小便赤。不赤則黃。若猝驚恐懼。憂愁嗔恚。傷動于筋脈。繞臍痛或腰背痛猝有所下。服雄雞湯。

人參 麥門冬 白茯苓 當歸 白術 甘草 川芎 白芍(各一兩) 阿膠(二兩)上為 咀。每服用一兩。入煮烏雞汁一盞半。棗二枚。好酒一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作二服。食前。

妊娠曾于第三個月墮胎者。入月宜服茯神飲子。

茯苓 丹參 龍骨(各一兩) 人參 阿膠(炒) 當歸 甘草(炙各二兩) 赤小豆(炒一合)上為 咀。每服三錢。水盞半。棗一枚。煎八分。去滓溫服。腰痛者加寄生二兩。空心服。

妊娠四月之時。始受水精以成血脈。其食宜麥粳。其羹宜魚雁。是謂盛榮。以通耳目而行經絡。洗浴遠避寒暑。是手少陽者。三焦之脈也。內屬于腑。四月之時。兒六腑順成。故手少陽養之。手少陽穴在手小指間。本節后二寸是也。診其妊娠四月。欲知男女。左脈疾為男。

之脈。內屬于三焦。靜形體。和心志。節飲食。妊娠四月若有寒。心中欲嘔。胸滿不食。

有熱則小便頻數如淋狀。臍下若急。卒風寒。項頸強痛。寒熱驚惕。腰背及腹痛。往來不定。或胎上急迫。心頭煩悶不安。卒有所下。宜服菊花湯。

當歸 人參 麥門冬 甘草麻黃(去節) 半夏(湯洗七次) 阿膠(炒二兩) 菊花(半兩)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滓空心溫服。非風寒項強者。

當去麻黃半夏。緣二藥能損胎。

調中湯白芍 白術 柴胡 甘草(炙) 烏梅肉 續斷 當歸 川芎 枳實 濃樸 甘李根皮(羸人去之各等分)上為 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姜四片。煎八分。去滓溫服。空心。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臥必晏起。洗浣衣服凈室。必濃其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

其食宜稻麥。其羹宜牛羊。和以茱萸。調以五味。是謂養氣以定五臟者也。一本云。宜食魚鱉。足太陰養之。足太陰脾之脈主四季。五月之時。兒四肢皆成。故足太陰養之。足太陰之穴。在足內踝上三寸也。診其妊娠之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又其脈數者。以向懷。脈緊者。必胞阻。脈遲者。心腹滿喘。脈浮者。必水懷為腫。

妊娠五月若有熱。頭眩心亂欲嘔者。有寒。則腹痛小便難。猝悸恐。四肢疼痛。寒熱胎動無常。或損仆腹痛。有所不安。服旋復花湯。

旋復花 當歸 人參 黃 (一本黃芩) 麥門冬 赤芍 吳茱萸(洗七次各一兩) 阿膠(炒二兩) 甘草(炙半兩)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好酒三分。煎八分。空心溫服。

妊娠六月。始受謂變腠膂筋。以養其爪。以牢其背膂。足陽明養之。足陽明胃之脈。主其口目。六月之時。

兒口目皆成。故足陽明養之。足陽明穴在太沖上二寸是也。

妊娠六月。猝胎動不安。寒熱往來。腹痛滿身腫。驚怖血下。腹痛狀如欲產。手足煩熱。

并宜服麥門冬湯。

麥門冬 人參 甘草(炙) 黃芩(各一兩) 熟地 阿膠(蛤粉炒各二兩)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入酒五分。姜五片。棗二枚。煎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妊娠曾于六個月損墮者。入月預服柴胡散。

柴胡(去苗) 白芍 麥門冬 熟地 蓯蓉(酒浸焙) 川芎 白術(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棗三枚。煎八分。去滓溫服。空心。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勞躬搖肢。無使身安。動作屈伸。居處必燥。飲食避寒。常宜食粳稻以密腠理。是謂養骨牢齒者也。手太陰養之。手太陰者肺。肺主皮毛。七月之時。兒皮已成。故手太陰養之。手太陰穴。在手大指本節后白肉際陷中是。診其妊娠七月脈。實大牢強者生。沉細者死。懷軀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傷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故也。喘促。頸項腰背強。服蔥白湯。

半夏(洗七次) 黃 人參 當歸 黃芩(各一兩) 阿膠(炒二兩) 旋復花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各等分)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蔥白二寸。好酒半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

妊娠曾于第七個月傷墮者。宜預服杏仁湯。

杏仁(泡去皮尖) 鐘乳粉 紫菀 吳茱萸 甘草(炙) 干姜(炮) 五味子 麥門冬 粳米(各等分)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服。

妊娠八月。始受土以成膚革。和心靜息。無使氣極。是謂密腠理而光澤顏色。手陽明養之。

手陽明者。大腸之脈。大腸主九竅。八月之時。兒九竅皆成。故手陽明養之。手陽明穴在大指本節后宛宛中是。診其妊娠八月脈。實大牢強弦緊者生。沉細者死。妊娠八月。忽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疼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若頭眩。繞臍疼痛。有寒。小便白濁。或復漏下。顏色無定。腰背冷痛。目視范范。悉宜服芍藥湯。

濃樸(二兩) 甘草 當歸 白術(各三兩) 人參 白芍(各一兩)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酒半盞。姜五片。薤白七寸。煎八分。溫服。妊娠曾于八個月傷墮胎者。宜服葵子湯。

濃樸(二兩) 甘草 當歸 白術(各三兩) 人參 白芍(各一兩) 柴胡(三兩) 葵子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空心溫服。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節。莫不畢備。飲醴食甘。緩帶自持而待之。時為養毛發。多才力。足少陰養之。足少陰者腎之脈。腎主續縷。九月之時。兒脈續縷皆成。故足少陰養之。足少陰穴在足內踝后。微近下前動脈是也。妊娠九月。若猝得下痢。腹滿脹急。胎上沖心。腰背不可轉側。短氣滿悶。并宜服半夏湯。

半夏(湯洗七次) 麥門冬 吳茱萸 當歸 阿膠(炒各三兩) 干姜(一兩) 大棗(十二枚)上為 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六分。去滓。入蜜少許。空心服。一方。用烏雌雞煮汁煎藥。

妊娠曾于第九個月墮胎者。宜先服茯苓豬腎湯。

白茯苓 桑寄生 熟地 白術 川芎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一兩) 干姜(炮半兩)上為 咀。先以豬腎一對。切去脂膜。用水一碗。入黑豆一協議煮。取汁一盞半。入藥八味五錢。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分為二服。

妊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于丹田。故使關節人神咸備。然可預備滑胎方法也。

妊娠十月滿足。入月。預修正順產理。滑胎易產。甘草散。

甘草(炙) 黑豆(炒) 大麻仁(別研入) 糯米(各一兩) 干姜(炮半兩) 白茯苓(半兩) 吳茱萸(半兩洗七次)上為細末。入麻仁末同拌。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未入月不可調服。

第七十九問橫生逆產

答曰。將產坐臥。須順四時方面。并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令產難。或因漏胎去血臟燥。或子臟宿挾疹病。并觸禁忌。或覺腹痛。產時未到。便即驚動。穢露下早。致子道干澀。

產婦力疲。又有橫逆不順者。皆難產也。或有子上逼心者。皆繇妊娠之人。失于將養也。大抵臨產之際。腹痛而腰不痛者。未產也。若腹痛連腰甚者即產。所以然者。腎候于腰。胞系于腎。故也。診其尺脈轉大。如切繩轉珠者。謂之離經。日中覺。夜半生。若腰痛甚者。即產也。愚謂橫生逆產者。皆因少母未經生育。將產之時。不肯忍痛。務欲逼下為妙。殊不知時候未到。胎氣未至。其子未能翻身。受逼不過。只得一任離胎逕下。以至倒生。其有橫生者。其子離胎。將欲翻身投下。半中之間。被母逼緊。轉身不及。以至橫下。古人云。瓜熟蒂落。粟熟自出。自然之理。凡有橫逆。皆繇母不能忍痛也。

烏金散。治橫生難產。及催生。(此方救子母于頃刻)百草霜 香白芷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童便醋各少許調。更以熱湯化下。未愈再服。

乳香丸。治難產。

乳香(一兩研為細末)上用豬心血和作十丸。每服一丸。煎乳香湯化下。

出衣法。治妊娠胎死腹中。衣不出。及產后猝有別病。欲至野狼狽。

若胎衣未下腹滿。宜水一盞半。煮豬脂一兩。煎五七沸。和脂服下之。寤生丸。治難產。

枳實(六兩一本枳殼) 桑白皮(干六兩)以上二味。入大鐺內。以長河水煮半日許。候枳實透軟。去桑白皮不用。取枳實去穣。薄切作小片子。焙干。再入后藥。

木香(半兩) 甘草(炙半兩)上四件和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曬干每日空心日午臨臥。各用溫米飲送下三十丸。加至五七十丸。日三服。懷七個月后服。

第八十問熱疾胎死腹中

答曰。因母患熱疾。至六日以后。臟腑極熱。熏煮其胎。是以致死。緣兒身死冷。不能自出。但服黑神散暖其胎。須臾。胎氣溫暖。即自出。何以知其胎之已死。但看產婦舌青色者。

是其驗。

黑神散官桂 當歸 芍藥 甘草 干姜(炮) 生地(各一兩) 黑豆(炒焦去皮二兩) 附子(炮半兩一本作蒲黃)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

烏金散。治產后血迷血運。敗血不止。淋瀝不斷。臍腹疼痛。頭目昏眩。無力多汗。及治崩中下血。過多不止。宜服。

麒麟竭 亂發 松墨( 醋淬) 百草霜 當歸頭 肉桂 赤芍 玄胡索 鯉魚鱗(燒)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下。

黑龍丹。治產后一切血疾垂死者。但灌藥無有不效。

五靈脂 生地 當歸 川芎 高良姜以上各等分。入沙合內。赤石脂泯縫。紙筋鹽泥固濟封合。炭火十斤 通紅。去火候冷。開取合子看。成黑糟乃取出。細研入后藥。

硫黃(研一分半) 花乳石( 一分) 乳香(別研一分半) 琥珀(研一分) 百草霜(別研五兩)上同為細末。醋煮糊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炭火燒通紅。投生姜自然汁。與無灰好酒。各一小合。小便半盞內。研開頓服。立效。

芎 湯。治產后去血過多。運悶不省。及傷治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拔牙齒去血多。不止。緣虛心煩眩暈。頭目暗。耳聾滿塞。舉頭欲倒。并皆治之。

當歸 芎 (各等分)上為飲子。每服三錢。水盞半。煎一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

第八十一問胎衣不下

答曰。母生子訖。血流入衣中。衣為血所脹。故不得下治之稍緩。脹滿腹中。以次上沖心胸。疼痛喘息。急者難治。但服奪命丹。以速去衣中之血。血散脹消。胎衣自下而無所患。

奪命丹附子(半兩) 牡丹皮(一兩) 干漆(碎炒煙盡二分半)上為末。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桐子大。溫酒送下。每服五十丸。不拘時。

牛膝湯。治產兒已出。胞衣不下。臍腹堅滿。脹急疼痛。及子死腹中不得出者。宜服。

滑石(八兩) 當歸 木通(各六兩) 冬葵子(五兩) 牛膝(去苗酒浸焙) 瞿麥(各四兩)上為 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滓稍熱服。不以時候。

第八十二問難生

答曰。胎側有成形塊。別呼為兒枕。子欲生時。枕破與敗血裹其子。故難生。但服勝金散。

逐其敗血。即自生。逆生橫生。并皆治之。

勝金散麝香(一錢) 鹽豉(一兩舊青衣裹燒令通紅急以乳缽研為細末)上為細末。取秤錘燒紅。以酒淬之。調藥一錢七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宽城| 郁南县| 鄄城县| 麻阳| 镇平县| 马山县| 韶山市| 宜春市| 交口县| 黄梅县| 桐乡市| 武乡县| 民丰县| 荣昌县| 明水县| 环江| 沂源县| 澳门| 绵竹市| 如东县| 沁源县| 合山市| 屯留县| 乐平市| 延川县| 桑植县| 渭源县| 嘉鱼县| 革吉县| 榆树市| 汉寿县| 郁南县| 岑巩县| 鞍山市| 葫芦岛市| 江门市| 桦川县| 汝州市| 江口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