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夏樹芳茂卿采輯
畢士安母
畢士安。字仁叟。云中人。事繼母祝氏以孝聞。祝氏曰。學求有獲。必參師友。奈此孤陋何。乃相與如宋又如鄭。得楊璞韓丕劉錫諸名公為友。因為鄭人。景德中。與寇凖并作相。凖好使氣。用公重德以鎭之。上謂凖曰。士安君子人也。飭躬愼行有古人風。
任夢臣女
宋任夢臣。任西川路提點刑獄。以廉節稱。及卒。遺二女。趙清獻公守成都。憐其家貧女幼。率僚屬以俸助之。二女辭不受。曰不敢以此污先君清德。使者強納之。旣行。以原物牓于門壁。付之守吏。封識宛然。
蘇易簡母
蘇易簡。字太簡。桐山人。太宗時翰林學士。一日上賜酒曰。君臣千載會。易簡對曰。忠孝一生心。上大喜。母薛氏以賢德聞。太宗召入禁中。賜冠帔。命坐。問之曰。母用何教。子成令器。薛頓首曰。妾無所教也。幼惟束之禮讓。長惟敦之詩書。帝太息曰。眞孟母也。
夏英公母
夏竦為丹陽主簿時。侍母燕坐。見庭雀雙舞俱沒于地。發之。得金鶯二。母命瘞之。竦因筑亭其上。后人掘地求之不得。遂為池。
秋水
眞宗宴近臣。語及莊子。忽命呼秋水。至則翠鬟綠衣小女童也。誦秋水一篇。聞者竦異。
包繶妻
宋譚州倅包繶妻崔氏。合肥人。孝肅公拯子婦也。繶蚤亡。惟一稚兒存。拯夫婦意崔不能守。使左右嘗之。崔蓬垢涕泣出堂下曰。翁。天下名公也。婦得執澣滌共養。厚幸矣。生為包氏婦。死為包氏鬼。其敢。污家聲乎。后稚兒亦卒。母呂自荊州來挾與歸。欲嫁之。曰。喪夫守子。子死孰守。崔曰。昔之留非以子也。義不二也。況舅沒姑老。其何能去。母怒曰。死寧死此。不獨歸矣。崔曰。母遠來。義不當使母獨還。然至荊州儻以不義見迫。必絕于尺組之下。遂偕母歸。母見其終不可奪也。卒歸之。以節終。
劉溫叟母
劉溫叟。方正守道。以名教為己任。幼失怙。母以賢德相砥礪。溫叟為翰林學士。私庭拜母。母命二婢擎公服金帶置于階下。謂溫叟曰。此汝父長興中入翰林所賜也。自先君子薨背以來。常懼家門替墜。今汝能致身青云。繼父之職。可服之無愧矣。因欷歔掩泣。溫叟服地號慟。退就別寢。追慕數日然后服之。士大夫以為得禮。
張待制夫人
張待制夫人魯氏。申國夫人之姊也。最鐘愛其女。居常微細。教之必有法度。幼女嫁呂榮公。一日夫人來視女。見舍后有鍋釡之類。謂申國夫人曰。豈可使小兒輩私作飮食壞家法耶。
呂榮公母
呂榮公希哲。母申國夫人。莊嚴有法。每教公事事必循規矩。甫十歲。祈寒暑雨。侍立終日。不命之坐不敢坐也。平居雖盛熱。在父母長者之側。不得去巾襪縛袴。行步出入。無得入茶寮酒肆。市井里巷之語。鄭衛之音。未嘗一經于耳。不正之書。非禮之色。未嘗一接于目。故公德器大異于人。榮公夫人仙源。嘗言與侍講為夫婦。相處六十年。未嘗一日面赤。自少至老。雖衽席燕處未嘗戲笑。榮公處身如此而每嘆范內翰以為不可及。
章穆王后
宋眞宗欲與章穆王皇后。及后宮游內庫。后辭曰。婦人之性。見珍寶財貨不能無求。夫府庫者。朝廷所以養六軍。備非常也。令耗損于婦人。非所以重社稷。眞宗遂止。
光獻曹后
宋仁宗光獻曹皇后。仁慈惠下。絕無妬猜。美人張氏冊為貴妃。命宋祈就院寫誥。內外命官持節授冊印。略如冊皇后儀。宮闈側目以為僭上。后獨處之裕如。曾欲假后葢出游。帝使自來請。后與之無靳色。慶歷八年。衛士作亂。夜入禁中。越屋叩寢殿。后聞變卽起。帝欲奔出。后閉門擁持。趣召都知王守忠引衛兵分入。賊傷宮嬪。聲徹帝所。宦者欲以乳媼毆小女紿奏。后叱之曰。賊在禁近殺人。敢妄言耶。陰遣人挈水踵后。賊果舉火焚簾。水隨滅之。會守忠兵至。賊就擒焉。仁宗夜暴崩。后悉斂諸門鑰置于前。召皇嗣子入。及明。宰臣韓琦等至。奉皇儲卽位。是為英宗。尊后為皇太后。后檢抑曹氏及左右臣仆。分毫不以假借。廷闈肅然。神宗卽位。信任王安石。后流涕道其紛更變亂。帝從之。又李定摭入蘇軾詩詞。巧肆中傷之計。后力為申捄乃免。
宣仁高后
宋英宗宣仁高后。亳州蒙城人。禔躬方潔。不阿外氏。英宗以后弟內殿崇班。士林供奉。久欲遷其官。后謝曰。士林獲升朝籍。分量已過。豈宜先及后家。比辭之后。侄公給公紀皆嗇其秩。從父遵裕坐西征失律。蔡確欲獻諛以固位。乞復其官。后弗許。廷試舉人。有司奏請循天圣故事。帝后皆御殿。后曰。母后當陽。非國家美事。況天子正衙豈所當御。就崇政殿足矣。神宗信任王安石。變亂法度。后屢止不從。哲宗嗣位。卽散遣京城役夫。止禁庭工伎。出近侍無狀者十三人。任司馬光呂公著輔政。除青苗復差役以蘇民困。后嘗有言曰。茍有利于社稷。吾無愛于發膚。天下稱為女中堯舜。冊立孟氏為皇后。語哲宗曰。得賢內助非細事也。旣而嘆曰。斯人賢淑。惜福薄耳。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及疾不豫。呂大防范純仁等問疾。后曰。老身歿后。公等亦宜早退。其先見之明。慮患之深若此。
謝希孟
謝希孟。字母儀。景山妹也。希孟詩隱約深厚。守禮而不自放。有古幽閑淑女之風。非特婦人之能言也。有文集行世。歐陽公作序。
欽圣向后
宋神宗欽圣向皇后。河內人。哲宗立。尊為皇太后。宣仁太后命葺慶壽故宮以居。后辭曰。安有姑居西而婦居東。瀆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慶壽后殿為隆佑宮居之。紹圣元年。有司議造后大安輦。后以元豐中生辰置酒宮中。謂帝曰。宣仁太后之賢。古今未有其比。奸臣肆為謗誣。雖嘗下詔明辨而國史尚未刪定。吾意在天之靈。不無望于帝也。帝悚然。乃召范沖重修。沖乃為神宗考異。明示去取。舊文以墨書。刪去以黃書。新修者以朱書。世稱朱墨史。又為哲宗辨誣錄。由是二史得正而奸臣情狀益著矣。
司馬光妻
清河郡君張氏。尚書存女。溫國公司馬光妻也。和柔敦實。自始嫁至瞑目。未嘗有忿懥之容。婢誤以沸湯潑足。病月余。僅一批其頰而止。公居宦邸。一夕遇盜。笥中衣亡。天寒無纊絮。頗嗟嘆之。郡君笑曰。但愿身安。衣可復有。公為之釋然。
蔡高妻
蔡高。字君山。襄之弟。景佑中擢進士。遷太康主簿。卒于官。妻程氏。年二十。縣人哀其貧。以錢若干為賻。程泣曰。家世廉吏。豈以阿堵污吾夫。卻去。旣歸鄉里。以雪操自持。足不窺戸外。
歐文忠母
歐陽修母鄭氏。生公甫四歲而孤。嘗于雪夜。以荻撥地爐寒灰畫字教之書。嘗謂公曰。汝父嘗夜覽囚冊。屢廢而嘆。吾問之。曰死獄也。求其生而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憾也。矧求而有得耶。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豈天道哉。修服之終身。
房嶙妻
房嶙妻高氏筆畫遒麗。不類婦人。歐陽公云。予集古錄已博矣。而婦人筆畫名流金石者。高氏一人而已。
二蘇之母
蘇明允妻程氏。眉山人。讀書識大義。明允少豪喜不悅學。中歲發憤思自力。念無以為生。程曰。君茍務學。吾不以治生累君也。罄服御鬻之治饘飴。而明允得一意于學。二子軾 轍幼。親戒之曰。汝讀書。勿效兒曹輩但以書自名而已。嘗夜讀東漢范滂傳。軾慨然起跽請曰。兒愿為滂。夫人許我乎。夫人喜曰。汝能為滂。吾獨不能為滂母耶。后二子皆忠直。敢諫爭。母教然也。
昌化婆
蘇子瞻在昌化。負大瓢行歌田畝間。績婦年七十。曰內翰昔日富貴。渾是一場春夢。東坡然之。里人因呼為春夢婆。
舒王
舒王。王安石之女。吳安持之妻也。安持有詩寄舒王曰。西風吹入小窗紗。秋色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里恨。依然和淚看黃花。舒王覽詩。以楞嚴經新釋付之。并和前韻曰。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誦楞嚴莫念家。能了諸緣如夢幻。世間應有妙蓮花。
王安石母
王介甫母吳氏。撫州荊溪人。喜讀書。嫻大節。方困時。朝廷召安石至數十不起。或謂母曰盍強諸。曰。士固有志。吾安可強之也。及安石知制誥。法得封其母。敕勿言。安石有歸志。以不足于養為憂。夫人曰。義茍當去。吾豈有不安哉。其志行如此。
關景仁妻
關景仁。字彥長。妻周氏。會稽人。動有儀矩。作詩七百篇。南豐曾鞏稱其靜而正。柔而不屈。約于言而謹于禮。
謝宗源妻
謝泌妻侯氏。南豐人。家貧奉姑孝謹。時盜賊作亂。遠近奔竄。姑疾篤不能行。侯號泣姑側不忍去。俄盜至逼之。侯曰。寧死不從。賊刃仆溝中。以為旣死遂去。有頃而蘇。見一篋在傍。起視皆金珠也。里中婦聞之以為己物。侯悉歸之。婦分其一以謝。侯辭曰。旣非吾之所有。雖一毫不可取也。后復遇盜。赴水死。
余楚妻
余楚妻。建陽人。姓陳氏。生子翼三歲楚卒。陳氏盡以其產與前妻二子。翼年十五。使游學四方。翼在外十五年。以進士歸。迎養于官。王安石志其墓。
陳堯咨母
陳堯咨母馮氏。有賢德。子丞相堯叟。文惠公堯佐。節度使堯咨。皆舉進士高等。堯咨善射。號小由基。為荊南太守歸。謁其母。母曰。爾典名藩。有何異政。對曰。州當孔道。過客以兒善射。臨政之暇。每以弓矢為樂。母曰。忠孝以輔國家。爾父之訓也。今汝不務行德化。顧專卒伍一夫之技。豈父之志耶。因擊以杖。金魚墮地。
二程之母
程母姓侯氏。程大中公晌之妻。明道 伊川二程夫子之母也。大中公性剛斷。處家嚴厲。母敬之以禮。平居相對如大賓然。不喜笞樸婢侍。曰。貴賤雖殊。人則一也。惟諸兒有過。則侃侃不事姑息。嘗曰。子之不肖。由母蔽其過而父不知耳。子六人。所存惟二。每食置之坐側。食絮羮。曰。幼求稱欲。長當何如。與群兒爭必責之曰。患汝不能屈。不患不能伸耳。故二程夫子。平生于飮食衣服一無所擇。學業大進。有宋一代名儒多出其門。
方勉妻
方勉妻許氏。虞部之女。好學能詩。嘗與勉看晁錯傳。作詩云。匣劍未磨晁錯血。已聞刺客殺袁絲。其得佳句每如此。后勉與文士飮于市。犯夜禁被囚。許氏投詩于二尹鄭毅夫。遂釋歸。
河南尹母
尹母姓陳氏。河南和靖處士尹焞之母也。焞于童幼卽教之。甫長授以經義。命從伊川先生游。戒之曰。學有本源。必求其得。耕弗獲。菑弗畬。弗貴也。紹圣初。焞應舉發策。有誅元佑諸臣議。焞不對而出。謂伊川曰。焞不復應進士舉矣。先生曰。子有母在。歸告其母。母曰。吾知汝以善養。不知汝以祿養。伊川聞之嘆曰。賢哉母也。焞自是終身不應舉。
北神烈婦
烈婦少有美色。夫為小商。載之同行。夫死。貧無以殮。同行富商為畢其喪事。自恃有德。日逼欲亂之。旣葬歸。抱其嬰兒呼天號慟。赴淮死。宋徐積嘗記其事。復作詩哀之曰海水猶可泛。君身不可犯。海水猶可豬。君身不可污。鸞鳯猶可馴。君身不可親。不是云間月。卽是月邊云。
種放母
種放母。洛陽人。性樂道。薄滋味。諸子皆干進。獨放沉默好學。母說之。與俱隱終南豹林谷中。放授徒以養。結草為廬。僅蔽風雨。后以薦被征。入告母。母恚曰。嘗勸汝勿聚徒講學。今果為人知而不得安處。吾將棄汝入窮山矣。放稱疾不起。母盡取其筆硯焚之。太宗詔賜放緡錢養母。勿奪其志。令有司歲時存焉。
陳公緒妻
陳公緒妻劉氏。海州朐山人。宋紹興末。金人犯山東。公緒倡義歸宋。遇劉歸寧。不得。與偕。惟挈其子以行。宋授以官。劉居北地。音問不通。或勸之改適。劉曰。吾知守吾志而已。遑恤乎他。公緒亦不他娶。子庚浸長。輒思念涕泣。后寧母以歸。劉在海州二十五年。惟緯蕭自給。
時校妻
宋時校。陽武人。妻年四十無子。以白金百兩授其夫。至成都買妾。至則買一女。窺見以白布總發。詰之。泣言都下人。父為州掾暴卒。扶櫬不能歸。鬻以辦喪也。校為惻然。攜金見其母助行。同至都下。殯畢方辭歸。妻迎問。具以實告。妻曰。濟人危急。為德甚大。當更為君圖之。未幾妻有孕。生子彥。字邦美。擢進士第一。官至吏部尚書。
劉忠定母
劉安世母有賢名。安世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兒不肖。使居言路。須明目張膽。以身任國。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母老請。可免也。母曰。吾聞諫官為天子耳目。天下事得具言。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正使得罪流放。無問逺近。吾當從汝所之。安世受命而行。正色立朝。面折廷諍。人目之為殿上虎。
張晉卿妻
張晉卿妻丁氏。新鄭人。靖康中。與夫避兵大隗山。為金兵所得。挾之鞍上。丁自投于地。戟手大罵。誓不受辱。復挾之上馬者三。怒罵不已。金兵舉挺縱擊。遂死杖下。
曹修古女
曹修古。字述之。官侍御。以敢言忤旨出知興化軍。卒于官。貧不能歸葬。僚吏醵民錢三十萬致之曰以共窆。女曰。我先人在。未嘗受賓佐饋遺。奈何以賻錢累其身后。告其母辭焉。僚吏曰。卽塋葬有具。請以嫁公女。女曰。吉兇有常禮。男女有常位。父沒用于喪且不敢。而曰以為嫁。不亂常禮乎。以室中而受門外之私遺。不亂常位乎。卒不受。
廖伯妻
廣漢廖伯妻者。同郡段氏之女。名紀配。廖伯亡。父母將有所許。紀配曰。梁高行割鼻自誓以全其節。求生害仁。仁者不為。紀配生見禮義。豈獨使古人擅名哉。作詩三章以諷父母。乃援刀斷指。
楊允妻
宋時海州富民楊允妻劉氏。寡居。二子皆幼。時用兵燕云。厚賦緡錢。民皆被害。一日劉氏語子曰。國家用兵。斂及下戸。官司督責甚峻。刑法慘酷。吾家私錢列屋。坐視鄉黨受罪。竊不自安。遂請于官。以錢百萬充下戸之賦。后子春為太仆卿。富厚累世。
李好義妻
宋李好義妻馬氏。開禧間。好義為興州正將。蜀吳曦反。好義誓死報國。麾眾授甲。與昆季子侄拜訣于家廟。囑馬氏曰。日出當自為計。死生從此決矣。馬氏奮聲曰。汝為朝廷殺賊。何以家為。決不辱李家門戸。好義喜曰。婦人女子。尚念朝廷。不愛性命。我輩當何如。眾皆踴躍。誅曦而還。
謝小娥
謝小娥。豫章人。幼有志操。許聘歷陽段居貞。居貞與小娥父作賈江湖。盜申蘭 申春殺之。小娥詭服為男子托傭申家。群盜會飲。蘭 春與群盜皆醉臥。娥閉戸斬蘭首。大呼捕賊。鄉人踰墻擒春。得贓巨萬。余黨數十。小娥悉疏其人上之官。皆抵死。乃始自言狀。刺史張錫嘉其烈。白觀察使。使不為請。小娥還豫章。人爭聘之。不許。乃削發隱于浮圖。垢衣糲飯以終其身。
楊政母
楊政。字直夫。徽宗時。夏人舉國入寇。父忠戰歿。政甫七歲。哀號如成人。母大奇之曰。孝于親者必忠于君。是兒必大吾門。建炎時與金人戰。積官至環慶路經略安撫使。時母留敵境。遣人往省。母前后緘書。一惟勉以忠義。后政官至太尉。詔封其母為感義夫人。
張魏公母
張魏公浚母夫人計氏。贈太師尹悅妻。綿州廣漢人也。方正有儀法。太師官華州蚤卒。時年二十五。砥礪教子。浚甫冠。計偕入國學。母送之。拊其背泣曰。門戸寒薄。賴汝成立。當朝夕以爾祖爾父之業為念。條勖戒語數十端。書之策授焉。浚隆貴。所為不當意。必變色示戒。謫永州。彗星見西方。痛檜相誤國。禍天下日甚。又念母春秋高。卽言之。恐觸禍。母不能堪。日夜憂惶。體為之瘠。母怪問。以實對。母不應。惟誦其父紹圣初所對策辭曰。臣寧言而死于斧鉞。不忍不言以負陛下。浚意遂決。書上。竄封州。母送之曰。行矣。汝以忠直得禍何恨。惟勉讀圣人書。無以家為念。
楊紹宗妻
楊紹宗妻王氏。華陰人。甫三歲。所生母亡。為繼母鞠養。年十五。父以征遼歿。繼母尋亦亡。王氏收所生母。及繼母尸柩。并設父遺像招魂葬之。廬于墓側。有紫芝白鹿之祥。唐高宗詔旌其閭。特賜絹三十疋。粟五十石。
陳求道妻
陳求道。康民子。舉進士。嘗挈家就食嘉魚。鎭撫劉忠叛。欲奉求道為主將。求道正色厲詞。賊怒殺之。求道妻蔡氏。及二子符 佺。罵聲愈厲。賊斫其口。拔出舌斷之。
洪鴻父女
宣和末。洪鴻父羽女。適繁昌焦洧。一日遇群盜于江中欲逼之。女投江而死。兩侍兒大曰宜恩。小曰均奴。亦相隨赴水死。焦之甥徐伯遠傳其事。周紫芝為賦二詩云。就死由來不自疑。玉顏那為賊鋒低。了知今日投淵婦。猶勝當年斷臂妻。虜騎骎骎戰艦橋。春江漫漫濕金翹。恥將紅袖供歌舞。卻為周郞笑二喬。紫芝名少隱。號竹坡老人。
師驥二女
師驥。眉山人。仕宋為右正言。十余日疏凡七八上。靖康中避亂還蜀。至唐州方城驛。遇賊執二女。欲強之。伯罵曰。我中朝言官女。豈受辱耶。仲亦抱姊大罵。賊并害之。士人收葬二女。號曰正女冢。
呂良子
呂氏。晉江人。名良子。父仲洙病殆。良子焚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空中。有大星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眞德秀表其居曰懿孝。
文紹祖妻
文紹祖。福清人。有子與柴公行議親。旣聘。柴女忽中風。紹祖欲更之。其妻大怒曰。我有兒。當使其順天理。自然久長。悖禮傷義。是為速禍。因勸紹祖娶柴氏歸。后柴女風疾亦痊。生三子皆登第。
鮑女宗
女宗者。宋鮑蘇之妻也。鮑蘇仕衛三年而娶外妻。女宗獨養姑不衰。姒謂之曰。夫子旣有所好。子何留乎。女宗曰。婦人一醮不改。執麻枲。治絲繭。職衽組紃以供衣服。澈漠酒醴以事舅姑。若以淫意為心而扼夫室之好。吾未知其善也。夫禮。天子十二。諸侯九。大夫三。士二。今吾夫誠士也。有二不亦宜乎。宋公聞之。表其閭曰女宗。
顏文姜
顏文姜。齊人。適李氏。事姑至孝。嘗踰歷山汲新泉以供姑嗜。忽感泉涌于室。遂流成河。后人名其里曰顏神里。河曰孝婦河。宋進士王余詩。好將此穴無窮水。洗盡人間不孝心。
羅江孝女
羅江張氏者。家富夫亡。妻楊氏與一女寡居。一日親黨婚會。母攜女行。其典庫雍乙者從行。先歸。死于庫。提刑張文饒疑楊有私。命石泉軍劾治。考掠備至。終不服。女曰。母以冰雪受污。吾將請于帝矣。遂號泣呼天而死于廳事。于是石泉連三日地大震。有聲如雷。大雨雪。瓦屋皆落。邦人震恐。勘官李志寧求之弗得。忽夜坐。恍若有猿墮于前。自念殺人非袁氏乎。有門卒忽言張氏傭夫曰袁大。執而訊之。卽伏。曰適盜庫金。遇乙恐以泄敗。遂殺之。楊乃得免。人以為孝感。郡守扁其居曰孝感坊。
王木叔妻
宋何氏。永嘉王木叔妻也。以辛苦佐夫起家。一日謂夫曰。子出仕。奈弟妹貧寒何。槖中余貲。久蓄安用。木叔嘆曰。此吾志也。旦日盡散。簪珥不遺。里巷賢之。
呂祉妻
呂祉。字安老。建陽人。紹興七年秋。淮西統制酈瓊叛。降于劉豫。祉為都督府參軍。不屈而死。時有得祉括發之帛歸吳中者。祉妻吳氏持帛自縊以殉葬。一時夫死忠而妻死節。眾共哀之。
孫神妻
河北孫神妻陳氏。神當戍夏州。有一孤侄欲代其行。神意猶豫。陳曰。為國征戍。義不當代。且道路遼遠。艱危萬狀。豈容令孤侄受勞。神感其言乃自行。卒歿于夏州。柩至。陳望見哀慟。一哭而絕。
李科妻
李科妻姓謝氏。保昌故村人。紹興間陷于虔賊中數日。有欲犯之者。謝唾其面曰。寧剉萬段。我不汝狥也。賊怒。剉之而去。宋洪邁為傳其事。
晏恭人
曾婦晏氏。汀州寧化人。夫死。守幼子不嫁。宋紹定間。寇破寧化。令佐俱逃。將樂令黃垺令土豪各為結寨。約以拒賊。晏首助兵給糧。多殺獲。賊結黨來攻。諸寨不能御。晏獨依黃牛山傍。自結寨以居。一日賊遣數十人來索婦女金帛。晏召田丁諭曰。汝曹衣食我家。賊求婦女意在我。汝等必用命奮擊之。不勝。殺我降未晩也。傾資赍犒之。眾感奮。晏自抱桴鼓。使諸婢鳴金作其氣。賊復退敗。鄉人挈家趨寨者甚眾。又析寨為五。有急互掎角相援。全活老幼數萬計。知南劍州陳韡號其寨曰萬安。事聞封恭人。賜冠帔。補其子承信郞。
剡中陳母
陳婺妻。剡縣人。少與二子寡居。好飮茶茗。宅中有古冢。每飮輒先祠之。二子曰。冢何知。徒自勞苦。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及夜母夢一人曰。吾止此冢三百余年。賴相保護。又饗佳茗。雖泉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及曉。于庭內獲錢數萬。似久埋者。母告二子。二子慚。從是禱酹愈至。母壽九十余終。
長陽向氏
向氏。長陽人。宋建炎中。保山柵以避寇。賊皮仲破柵。向義不辱被殺。人見其白乳自吭流踵。向之子。后誘賊醉而殺之以復母讎。
鄭尚宮
金胡沙虎舉兵入寇。金主乘素車出宮。尚宮左夫人鄭氏職掌寶璽。胡沙虎自欲除拜官吏。遣黃門入收璽。鄭氏曰。璽。天子所用以為勸賞黜陟之符。胡沙虎一將校。欲取何為。黃門白言。天時大變。主上且不保。況璽乎。鄭氏奮罵曰。若輩宮中近侍。恩遇猶隆。君難不以死報。反為逆豎奪璽耶。我首領可得。璽必不可得。遂瞑目不語。黃門還。
銀瓶烈女
銀瓶烈女者。宋岳鄂王女也。性敏異。渉獵子史。傳記中激烈有義者終夜玩之無斁。甫能言。鄂王從陣歸。女牽衣膝下問之曰。胡不卽一斬賊首耶。后鄂王被執。女痛父之冤求自盡。或有止之者。女哭應聲曰。我父戮力報主。檜賊賣國害忠。身屬女郞。報復無地。卽不如大漢之緹縈。何不為曹江之女娥。父為臣而死忠。我為子而死孝。同歸九泉足矣。若等會當見賊檜之尸粉也。言畢。負銀瓶投宅之東南井死焉。后按察使梁公立大亭覆其井。榜曰孝娥井。蜀劉瑞銘曰。天柱臲。日為月。禍忠烈。奸檜糵。叫父冤。冤莫雪。赴井抱瓶泉化血。血如霓。憤如鐵。曹江之娥符爾節。后王原吉有銀瓶娘子詞。
黃淑
黃淑。字致柔。建寧進士王防妻也。防為泗州戸曹卒。黃挈柩歸。親戚共議改適廬陵令。黃誓不從。因詠竹詩以見志曰。勁直忠臣節。孤高烈女心。四時同一色。霜雪不能侵。眾議遂寢。
露筋烈女
江南有一女子父系獄。無兄弟供朝夕。女與嫂往省之。過高郵。其郡蚊盛。夜若轟雷。非帳中不能避。有男子招入帳者嫂從之。女曰。男女別嫌。阿家為誰而可入耶。獨宿莽中。竟為蚊嘬而死。筋有露者。土人立祠祀之。世傳為露筋廟。
戴石屏后妻
戴復古。號石屏。未遇時流寓江右。武寧有富家翁愛其才。以女妻之。居三年。忽作歸計。妻問以故。告以曾娶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釋。盡以奩具贈夫。仍餞以辭。夫旣別。遂赴水死。石屏走吳越襄漢。北淮南粵。凡喬岳巨浸。靈洞珍苑。空迥絕特之觀。荒怪古僻之蹤。靡不登歷。凡二十余年然后歸。
楊萬里妻
吉水楊萬里。字廷秀。舉進士調零陵丞。時張浚謫居。勉以正心誠意之學。遂號誠齋。夫人羅氏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饑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誠何心哉。其子東山守吳。夫人嘗于郡圃種苧。躬紡績以為衣。屏紈綺不御。
韓希孟
韓希孟者。韓魏公琦五世之孫女也。嫁襄陽賈瓊。元兵破巴陵。為卒所掠。孟時年十八。知不可免。乘間作詩一律書練帶中。其詩曰。我質本瑚璉。宗廟供蘋蘩。一朝嬰禍難。失身戎馬間。寧當血刃死。不作衽席完。漢上有王猛。江東無謝安。長號赴洪流。激烈摧心肝。遂赴水死。郝伯常作巴陵女子行吊之云。巴陵女子尚書婦。生平不識門前路。亂兵驅出勢倉皇。夫壻翁姑在何處。吞聲掩淚行且啼。啼痕沾濕越羅衣。此身忍使人再辱。裂帛暗寫臨終詩。上言社稷安危事。下說投江誓天志。一回宛轉一悲辛。心折魂飛不成字。詩成淚盡赴江流。蛾眉蕭瑟天為愁。芙蓉零亂入秋水。玉骨直葬青海頭。古來烈婦纔一二。誰似巴陵更文理。名與長江萬古流。丞相魏公猶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