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 醫學正傳
  • 虞傳
  • 4830字
  • 2015-12-26 17:56:09

黃連(二分) 生地黃(三分) 炒神曲 橘紅 桂枝(各五分) 草豆蔻(六分) 黃 人參 麻黃(不去節,各一錢) 當歸身(一錢半) 杏仁(五枚,另研如泥)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半,先煎麻黃令沸,掠去沫,煎至二盞,下諸藥同煎至一盞,食前服,立止。又以草豆蔻丸十五丸,以止胃腕密寒之痛。再與肝積之藥,除其病根。

當歸芍藥湯(東垣) 治婦人經水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時值炎月,先因勞役,脾胃虛弱,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熱悶亂,不思飲食,四肢困倦,大便時泄。后復因心氣不足,經水暴下不止,微覺氣下行,氣逆全無,氣短懶于語言,此藥主之。

柴胡(二分) 炙甘草 生地黃(各三分) 黃 (一錢) 陳皮(連白) 熟地黃(各五分) 蒼術(米泔浸) 白術 川歸 白芍藥(各一錢半)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空心溫服。

柴胡調經湯(東垣) 治經水不止,其色鮮紅,項筋急,腦痛,脊骨強痛不安。

炙甘草 當歸身 葛根(各三分) 獨活 本 升麻(各半錢) 柴胡(七分) 羌活 蒼術(各一錢) 紅花(少許)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空心溫服,取微汗立止。

益胃升陽湯(東垣) 治婦人經候凝結,黑血成塊,左廂有血瘕,水泄不止,食有時不化,后血塊暴下,并水泄俱作,是前后二陰,有形血脫竭于下既久,經候猶不調,水泄日三四行,食罷煩心,飲食減少,人形瘦弱。血脫益氣,古圣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發之氣,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蓋甘能生血,陽生陰長之理也。人身以谷氣為寶,故先理胃氣為要。

柴胡 升麻(各五分) 炙甘草 當歸身(酒洗) 陳皮(各一錢) 人參(有嗽不用) 炒神曲(各一錢二分) 黃 (一錢半) 白術(二錢) 生黃芩(二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如腹中痛,加白芍藥三分,中桂少許。如渴或口干,加葛根三分,不拘時服。

升陽舉經湯(東垣) 治經水不止,右尺脈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之證。輕手其脈數疾,舉指弦緊或澀,皆陽脫之證,陰火亦亡,見熱證于口鼻眼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先去也。當溫之、舉之、升之、浮之、燥之,此法乃大升浮血氣,補命門之下脫。

肉桂(夏月不用) 白芍藥(各二分) 紅花(半分) 細辛(三分) 人參 熟地黃 川芎(各半分) 獨活根 黑附子(炮) 炙甘草(各七分半) 羌活本 防風(各一錢) 白術 當歸 黃 柴胡(各一錢二分) 桃仁泥(少許)上細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空心熱服。

當歸附子湯(東垣) 治臍下冷痛,赤白帶下。

當歸(四分) 炒鹽(三分) 蝎稍 升麻(各五分) 甘草(炙,六分) 柴胡(七分) 黃柏(少許,為引用) 附子(炮,一錢) 干姜(炮) 良姜(各八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或為細末,酒曲糊為丸亦可。

調經補真湯(東垣) 冬后一月,微有地泥冰泮,其白帶下,陰戶中寒,一服立止。

獨活 干姜(炮) 本 防風 蒼術(各二分) 麻黃(不去節) 炙甘草 人參(去蘆) 當歸身 白術 生黃芩 升麻(各五分) 黃 (七分)良姜 澤瀉 羌活(各一錢) 柴胡(四分) 杏仁(二枚,研) 桂枝(少許) 白葵花(七朵,去萼)上細切,作一服,除黃芩、麻黃另外,先以水三大盞,煎麻黃一味令沸,掠去沫,入余藥,同煎至二盞,再入生黃芩,煎至一盞,空心服之,候一時許,可食早飯。

柴胡丁香湯(東垣) 治婦人年三十歲左右,臨經先腰臍痛,甚則腹中亦痛,經縮三二日。

生地黃(五分) 丁香(四分) 當歸身 防風 羌活(各一錢) 柴胡(一錢二分) 全蝎(一枚)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之。

延胡苦楝湯(東垣) 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白帶下。

黃柏(一分) 延胡索 苦楝子(各二分) 附子(炮) 肉桂(各三分) 炙甘草(五分) 熟地黃(一錢)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桂附湯(東垣) 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證。

黃柏(為引用) 知母(各五分) 肉桂(五分) 附子(炮,三錢)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空心溫服。如少食常飽,腹中滿悶,加白芍藥半錢。如不思飲食,加五味子二十個。如煩惱面上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加黃 一錢半,人參七分,炙甘草、升麻各半錢。

人參補氣湯(東垣) 治四肢懶倦,自汗無力。

丁香末(二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生地黃 白芍藥(各半錢)熟地黃(六分) 人參(去蘆) 防風(去蘆) 羌活 黃柏 知母 當歸身升麻(各七分) 柴胡(一錢) 黃 (一錢半) 全蝎(一個) 五味子(二十個)上細切,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

黃 白術湯(東垣) 治婦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頭頸,惡風頭痛躁熱。

細辛(二分) 吳茱萸 川芎(各三分) 柴胡 升麻(各四分) 當歸身(六分) 黃柏(酒洗) 炙甘草 羌活(各八分) 五味子(一錢) 白術 人參(各一錢半) 黃 (二錢半)上細切,作一服,水二大盞,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增味四物湯(東垣) 治婦人血積血瘕。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京三棱 干漆(炒煙盡,另研) 肉桂(去粗皮) 廣莪術(各等分)上細切,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補經固真湯(東垣) 治婦人白帶下流不止,其心胞尺脈微細。

蓋始病血崩,久則血少,后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所謂崩中日久為白帶也。乃本經血海枯竭、津液后亡,不能滋養筋骨。以本部行經藥為引用,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而滋津液,以大辛熱之藥補其陽道,生其血脈,以苦寒之藥泄其肺而救上熱,傷氣以人參補之,以微苦溫之藥為佐而益元氣。

白葵花(研爛,四分) 陳皮(五分,不去白) 生黃芩(細研另入) 郁李仁(去皮尖,研如泥) 甘草(炙) 柴胡(各一錢) 干姜(細末) 人參(各二錢)上細切,除黃芩外,以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少時以早飯壓之。

溫胃補血湯(東垣) 治婦人耳鳴,鼻不聞香臭,口不知谷味,胃氣不快,四肢困倦,行步欹側,發脫落,食不下,膝冷陰汗帶下,喉中,不得臥,口燥咽干,太息,頭不可以回顧,項筋緊急,脊骨強痛,頭旋眼黑,頭痛噴嚏。

生地黃 白術 藿香 黃柏(各二分) 牡丹皮 蒼術 王瓜根陳皮 吳茱萸(各三分) 當歸身(四分) 柴胡 人參 炙甘草 地骨皮(各五分) 升麻 生甘草(各六分) 黃 (一錢) 丁香(一個) 桃仁(三分) 白葵花(七朵)上細切,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

立效散(東垣) 治婦人血崩不止。

當歸 蓮花心 白綿子 紅花 茅花(以上各一兩)上銼如豆大,白紙包裹,泥固,火 存性,為細末,每服三錢。如干血氣,研血竭為引,溫酒調服,或加輕粉半錢。如血崩甚不止,加麝香為引,溫酒調服。

四圣散(東垣) 治婦人赤白帶下。

川烏(炮) 生白礬(各一錢) 紅娘子(三個) 斑蝥(十個)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綿裹塞陰戶中。

溫經除濕湯(東垣) 治婦人值冬月,四肢無力,乃痿厥,濕熱在下焦也。醋心者,是濁氣不下降,欲為中滿也。合眼麻木作者,陽道不行也。惡風寒者,上焦之分,皮膚中氣不行也。開目不麻者,陽道少行而陰寒之氣暫退也。頭旋目眩者,風氣下陷于血分,不得伸越而作也,近火則有之。

黃連(二分) 柴胡 草豆蔻 神曲(炒) 木香(各三分) 麻黃(不去根節) 獨活 當歸身 黃柏 升麻 羌活(各半錢) 炙甘草 人參白術 豬苓 澤瀉(各七分) 黃 陳皮 蒼術(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半)上細切,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遠服,治肢節疼痛無力之勝藥也。

桃仁散(產寶) 治婦人月水不調,或淋瀝不斷,斷后復來,狀如瀉水,虛弱不進飲食,腹中堅痛,不可行動,月水或前或后,或經月不來,舉體沉重,惟欲眠臥,多思酸物。

桃仁(去皮尖,炒,另研) 甘草(炙) 半夏(各三分) 赤芍藥 生地黃(各一錢) 澤蘭葉 川牛膝 當歸 桂心 牡丹皮 人參 蒲黃 川芎(各七分)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空心溫服。

通經下取方(產寶) 曾經試驗神效。

海蛤粉(半兩) 苦葶藶 牙皂(各二錢半) 巴豆(略去油) 天花粉苦丁香 紅娘子(各一錢半) 麝香上為細末,每用一錢,蔥涎同搗為丸,簿綿裹,以五寸竹管納陰戶中,候熱時先通黃水,次則經行。

通經丸(產寶) 治婦人室女,月經不通,或成血瘕疼痛。

桂心 青皮 大黃(酒濕紙裹煨) 川椒 莪術 干姜 川烏(炮去皮) 干漆(碎,炒煙盡) 當歸 桃仁(去皮尖,麩炒,研如泥,各等分)上為細末,將四分之一以米醋熬成膏,和余藥末成劑,臼中杵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淡醋湯下,漸加至三、四十丸,溫酒亦可下。性畏漆者,入雞子清和藥內。

膠艾湯(良方) 治勞傷氣血,沖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不止。

阿膠(炒成珠) 川芎 甘草(炙,各半錢) 當歸 艾葉(各七分半) 熟地黃 白芍藥(各一錢)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一方加地榆、黃 。(見胎前門。)加減四物湯(良方) 治經候微少,漸致不通,手足煩疼,形瘦潮熱,脈息微數。

本方去地黃、川芎,加澤蘭葉三倍,甘草半分。如經候過多,本方去熟地黃,加生地黃。如經行身熱脈數頭昏,本方加柴胡、黃芩。如經行微少,或脹或痛,四肢疼痛,本方加延胡索、沒藥、白芷,共為末,以淡醋湯調下。如經候不調,心腹 痛,只用芎、歸二味煎服,名君臣散,以歸倍于芎也。

加味四物湯(元戎) 因氣沖經脈,故月事頻并,臍下多痛,本方加白芍藥。如經欲行,臍腹 痛,本方加玄胡、苦楝、檳榔、木香。如經水過多,本方加黃芩、白術。如經水澀少,本方加葵花、紅花。如經水適來適斷,或往來寒熱,宜先服小柴胡湯以去寒熱,然后以四物湯和之,或以二方并服,名柴胡四物湯。

香附一物丸(產寶) 治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眩惡心,崩漏帶下,并宜治之。

香附子(杵去皮毛,不拘多少,米醋浸一日夜,用瓦銚煮令熟,焙干。)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日干,每服五十丸,淡醋湯下。

艾附丸(產寶) 治證如前。

香附子(一斤,醋煮) 艾葉(四兩) 當歸(二兩)上為細末,醋糊為丸服。

地黃通經丸(產寶) 治婦人經候不行,結成血瘕,在臍下如復杯。

熟地黃(三兩) 虻蟲(去頭足,炒) 水蛭(糯米同炒,去米) 桃仁(各五十個)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未和,加至七、八十丸。

益母丸(良方) 治婦人赤白帶,惡露時下不止,及治婦人胎前產后及經中諸般奇病,無所不療。

益母草 一名茺蔚子,紫花方莖,俗名野天麻,五月采,陰干,磨為細末,勿犯鐵器,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熱酒加童便化下。兼氣者,木香湯化下。或只以末子,每服二錢,或酒或童便調下。此婦人之仙藥也。

苦楝丸 治赤白帶下最妙。

苦楝( 酒浸) 茴香(炒) 當歸(各等分)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丹溪活套)曰:凡婦人經候不調,皆當以四物湯為主治。如經候過而腹中作痛綿綿無休息者,屬血虛,本方倍當歸、熟地黃。兼氣虛者,本方加人參、黃 。挾寒者,加干姜。如經候將來,腹中陣陣痛,乍作乍止者,血氣實也,本方用生地黃,加黃連、香附、桃仁、紅花、玄胡索、牲丹皮之類。如經水常不及期而行者,血熱也,本方用生地黃,加黃連、黃芩、白芷之類。如經水常過期而來者,瘦人多應是血少,本方倍當歸、熟地黃,加黃 、甘草,少佐以紅花、桃仁泥,以為生血之引用也。肥人大概是氣虛挾痰,阻滯升降然也,本方去地黃,加參、 、甘草、茯苓、半夏、陳皮、香附等藥。常過期而紫黑成塊者,血熱也,多作腹痛,本方用生地黃,加香附、黃連、玄胡索、五靈脂、乳香、沒藥之類。過期而血淡色者,痰多血少也,本方用生地黃,合二陳湯煎服。肥盛婦人或二三個月一行者,痰盛而軀脂閉塞經脈,以導痰湯加芎、歸、香附、蒼白術之類。如經水適來適斷,往來寒熱如瘧者,本方合小柴胡煎服。如經行過三五日腹中綿綿走痛者,此血行而滯氣未盡行也,本方加木香、檳榔煎服,立愈。

(祖傳方)治婦人室女月經不通,漸成脹滿,及治男子墜馬跌撲損傷,以致瘀血停積,欲成血蠱病者,悉皆治之,名曰桃奴飲子。

桃奴(桃樹上嫩桃干朽不落者,冬月及正月收) 鼠糞(即雄鼠糞也,兩頭尖者是) 玄胡索 肉桂 香附 五靈脂(以上各炒) 砂仁 桃仁(去皮尖,另研)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下。

一方 治月經不通。

只以鼠糞一合,略炒研細,溫酒調下,立效。

又方 治婦人血崩不止。

用蒼耳草燒存性,好酒調服立止。或調入四物湯中,亦效。

(醫案)一老婦人年五十三,血崩久不止,諸藥不效。予以橡斗、蒼耳草根二物燒存性,用四物湯加白芷、茅花、干姜煎湯調服,其經血自此而止,再不行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吉市| 湖口县| 屏边| 乐山市| 榆树市| 衡阳县| 泸定县| 黄骅市| 久治县| 上虞市| 安西县| 新竹县| 通辽市| 昭觉县| 嘉兴市| 凤城市| 平度市| 莱西市| 甘洛县| 济南市| 石林| 曲松县| 灌云县| 绵竹市| 彭泽县| 南宁市| 武山县| 克什克腾旗| 新民市| 渑池县| 井冈山市| 青浦区| 湄潭县| 虞城县| 建阳市| 舒兰市| 抚宁县| 友谊县| 曲周县| 会泽县|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