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1章 制誥 奏疏 策問 (2)

問:邇者洪水為沴,四方奏報日聞,詔命所在賑貸,德意至厚也。夫先王九年之積,今日不可冀矣。周禮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亦有可酌而行之歟?管子書云: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湯以莊山之金鑄幣,贖人之與米?亶賣子者;禹以歷山之金鑄幣,以救人之困。夫圣人居至高之位,乃能軫念人之無米?亶賣子者,則當時之民,其必不至于死也,呂成公有言:「天下古今不同,古人可行之法,皆已施用,今但舉而措之耳。」試舉前代之救荒,宜于今者有幾?其若堯、湯之世,能念人之無米?亶賣子者否?

昔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褂腥舾嬉浴割翉睾酢??夫饑而用不足,而告之以徹,尤今世之所謂迂者也。然散利薄征,實荒政之首務,徒散利而不薄征,又不若不散之愈矣。今議賑貸,未嘗不行,而曰免民田租,則動以國計為言。然則必使百姓受其實惠,以不負我圣天子哀愍元元之意,如何而可?

問:程子答張子定性之書,以為「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其論至矣。然易傳解艮之辭,謂「止于所不見,而外物不接,內欲不萌」,則猶若張子之恐其累于外也。中庸「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程子以為「才【才 二程語錄卷十一作「既」,義長?!克技词且寻l」,不知戒慎恐懼,亦已涉于思否?呂氏求之于喜、怒、哀、樂未發之時,楊氏「未發之時以心驗之,則中之義自見」,皆若有悖于程子之言,至于李愿中學于羅仲素,而知天下之大本有在于是者,是即得之楊氏者也。則呂、楊之說,亦未易可訾矣。

抑程子所謂「內外兩忘」,與「外順虛緣,出怒不怒之言」何以辨?艮卦之傳,與「息緣反照,狥耳目,內通而外于心知」者何以殊?「才思即已發」,與可使如槁木死灰者何以異?夫學者于佛老,皆知辟之矣;至吾儒心性之學,常不免與之相涉者,凡此皆諸君平日所當體驗而析之于毫厘者,愿聞其說。

問:劉向稱賈誼「通達國體,古之伊、管未能遠過」。又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才,雖伊、呂無以加」。孝文一代之賢主,其始未嘗不深知誼,而卒為東陽、絳、灌之徒所排,棄誼長沙。武帝始三策仲舒,乃以為江都相,后亦見嫉于公孫弘,再相膠東,竟廢于家。昔人稱賢才之用舍,系國家之治亂,誼雖不用,無損于文帝之治;武帝以汲長孺之廷爭,而上所傾向,乃在于弘、湯,使仲舒列于九卿,其亦何所救乎?即二子得君如伊、呂,其果可以追三代之治乎?

抑班固言,誼之所陳,孝文略見施行,仲舒居家,朝廷有大議,使使者就問之。及武帝推明孔氏,罷黜百家,立學校官,舉茂才孝廉。皆仲舒發之。則二子于當時,蓋未為不遇也。而誼乃至自傷,比于屈子之沉沙,而后世尤以仲舒不用,為武帝惜,何也?

問:孔子贊易自庖羲氏,刪書自帝堯,此以前未之及也。雖好奇如司馬子長,亦斷自黃帝,以為史記。然圖緯所載,世猶傳之。泰皇、九隍之稱,或亦見于史記,管子謂古封泰山七十二家,春秋緯有十紀之名,其亦可信歟?或謂古有渾沌氏,蓋天地之如生,如屈子天問、淮南子所稱多僪佹,然皆無有及于此者。至如豨韋、冉相、容成之號,又何所征歟?

孔子稱「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又論十三卦制器尚象之始,則上古有天地,其漸有帝王,固理之必然者。而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書,當孔子時,前古之書猶有存者,何孔子皆棄而不錄歟?宋司馬溫公為資治通鑒,而道原劉氏與溫公深相契合,然通鑒不敢續獲麟,劉氏作外紀,乃始于盤古氏,何也?以諸君于書院中方讀外紀,試相與論之。

問:周官之法,「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五人為伍,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受 原刻作「愛」,依周禮地官校改?!浚塘P慶賞,以【以 周禮地官無此字。】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周公之所以經紀天下者詳矣。國初斟酌前代之制,定為里甲,實本于此。今天下編戶不具,黃籍無稽,流冗與土著雜處,見丁著役牌面沿門輪遞之法,比郡罕有行之,所以奸究竊發,四夷【夷 原刻墨釘,依大全集校補?!拷磺?,夫豈不由于此也?

夫周官自鄉大夫至于閭胥,無非教民以孝弟睦婣,敬敏任恤。漢置三老,猶有此意。我太祖高皇帝手諭教民,榜文固在,今欲遵行,令鄉老教民決訟,議者以為不可行,何也?夫不遵奉典憲,而徒取壹切以務聲名,豈國家所以任屬長吏之意?茲欲求化民成俗之效,何道而可?諸士子為我言之。

問:周官「宗以族得民」。昔之圣人,其治天下而篤于敦本,故其民維系而不可解。夫氏族之始,宗法之立,其可詳歟?宗法廢而譜牒重,歷代為譜學者可數歟?魏起北方,胡為而獨重高門?唐尚文雅,胡為而更崇氏族?袁誼、柳玭,豈非世家之賢者乎?今譜牒亡矣,宗法豈可得而復乎?與諸士子論道而及此,毋以為迂也。

問:兵之所圖畫者,地形也。古有九塞,猶在中國之間。若夫北紀與夷【夷 原刻墨釘,依大全集校補?!康覟榻纾摹疽摹≡棠?,依大全集校補?!肯闹蠓溃獓烙诖艘?。秦、漢取河南地,因河為固,議者不以為上策,何歟?魏、晉之世,戎夷【夷 原刻墨釘,依大全集校補?!侩s處,江統、郭欽嘗論之矣。以魏武之英略,不知慮此,何耶?魏之六鎮,唐之三受降城,源懷之所論,張仁愿之所營,果周、秦之故塞歟?石晉以十六州賂吃丹,中國失勢,以宋太祖、太宗之烈,不能爭尺寸,終宋之世,武功不競,卒貽青城之禍,抑其故何也?

我國家驅逐胡元,中國之勢尊矣。然朔方故郡,統萬舊城,虜【虜 原刻墨釘,依大全集校補?!康靡跃又?。在廷碩畫之臣,時有論建,而未能復也。諸士子籌之于今日,必有勝算。【以下六首,武科策問?!?

問:兵,眾之所聚,必有行列,司馬法軍旅什伍之數具矣。管夷吾作內政,所以輕于變古者,何也?世言陣法,蓋本黃帝握奇,而公孫弘、范蠡、樂毅之說,果得其意歟?諸葛孔明演之為八陣圖,后世惟晉馬隆、隋韓擒虎甚明其說。李靖傳之,造六化陣以變九軍之法;李筌配四正四奇之位于八卦,而裴緒新令有九陣圖,其說可得而詳歟?

孫子曰:「紛紛紜紜,鬬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贡撩?,非陣莫能也。而荃又以為「兵者如水,水因地以制形,兵因敵而制勝,能與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箘t荃雖為圖,而其說乃又出于圖之外,固知兵者之所不可不究也。愿有聞焉。

問:古語云:「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兵,將者,三軍之司命也?!谷酥髑筇煜轮?,而尤難于得將才。而兵法言論將之道,有所謂五才、十過、八征,其求之可謂詳矣。又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褂衷唬骸笇⒅髡撸焕?,曰備,曰果,曰戒,曰約.」其責之可謂全矣。

然昔君臣之相遇,風云感會,定分于俄頃,如湯之聘伊尹于莘野,文王之載尚父于渭濱,其果詳而求之歟?齊桓登管仲于車中,秦穆用百里奚于???,其果備而責之歟?古之人相遇如此之盛也。今天下嘗病將才之難,然恐有之而不能得也??酌鞑挥鱿戎鳎K老于南陽而已?;笢仡櫷趺投鴦e求所謂三秦豪杰者,豈豪杰之伏而不出,其坐此歟?抑雖終日與之居,而莫識其人也。請質之諸士子,以觀其所以自待者。

問:自戰國力政,而言兵者始籍籍矣。其書大抵不出權謀、形勢、陰陽、伎巧四種而已。而后世又有所謂三門者,何歟?夫兵者,不過以智鬬智,智饒者勝;以力角力,力雄者強,宜無事乎至高之論也。今其書乃類言大道者,如所謂:「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褂衷唬骸妇\在乎神明,戰權在乎道之所極。」又曰:「神明之德,正靜其極?!拐\如其說,則古之為將者,必圣人而可也。其果然乎?又謂度量數稱,則兵之法,何又本于六律也?至如荀卿子之議兵,呂覽之言簡選,淮南之敘兵略,諸士子亦能通其說歟?

古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形名可舉,九變而賞罰可言,則兵者,在于禮樂刑政為至粗者也。今能達于此說,則知兵之非至粗也。愿聞其旨。

問:兵者,天下之至變,其安危存亡,常在反掌之間,繄計之得失明矣。請以前史論之。成安君之御漢師也,果用李左車之言,則淮陰將遂困井陘乎?吳王濞之向關中也,果行田祿伯、桓將軍之計,則條侯遂委關東乎?董卓專漢命,梁衍獻規于皇甫義真,君從之,其能就格天之業否也?夏侯懋【懋 三國志魏延傳裴注作「楙」。】鎮長安,魏延進計于諸葛孔明,若用之,其能成搗魏之勛否也?淝水之捷,苻秦奔潰,謝安石何以不知乘之?渭橋之勝,關中幾復,宋武帝何以不知取之?澶淵之幸,議者謂寇忠愍拘小信而不亟彼徼虜【虜 原刻墨釘,依大全集校補。】,否則能使只輪不返歟?朱仙之捷,議者謂岳武穆守小忠而不能矯詔,否則能使中原廓清歟?諸士子來應武科,一劍之任,主司者不以此相期也,當必有獨明將帥之大略者。姑舉一二,以相試焉。

問:古今言兵者,莫過孫子。其書于兵之情變,無所不盡。后之用兵者,猶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加規矣。嘗試舉其類。如司馬懿不取小利而斬文懿,此能而示之不能也。班超詭言散眾而降龜茲,此用而示之不用也。韓信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襲安邑,遠而示之近也。岑彭西擊山都,而潛兵渡沔,以敗張楊,近而示之遠也。耿弇攻西安而拔臨淄,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也。鄧艾據洮城而困姜維,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也。徐晃飛矢而下韓范,拔人之城而非攻也。陶侃函紙而擒溫邵,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若此之類,豈習其法而一一規合之歟?抑其書足以待無窮之變,而自不能出其范圍也?夫果人之巧妙自與之合,則孫子之書,亦可無用歟?驃騎將軍言,顧方略何如,不至學古兵法,其然乎?試為我言之。

問:孔子之在當時,人皆知其為圣。魯三桓,蓋僭竊之尤者,而孟僖子臨歿,使其子師事孔子。季桓子病,輦而視魯城,嘆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得罪孔子,故不興也。」嘗讀其言而悲之。然晏嬰、子西,號為春秋賢大夫。當是時,齊、楚之君欲裂地以封孔子,而子西沮之不遺余力,何也?

子西猶知以孔子為圣人,特自安于僭陋耳!若晏子肆為詆譏,何其無忌憚也!其后司馬氏父子稱良史,猶祖述其余論,以為儒者不可用。至于后世,往往陽尊孔子,而實陰用老聃、申、韓之術以治天下。晏子之論,何其流禍之遠也!蓋千載人心學術之辨在于此。愿與諸子論之。

問:昔稱吳興山水清遠,士大夫皆慕游其地,其民風土俗之淳,載于圖志者可考矣。今時若與古異者,將世變之不可挽歟?抑治之教之者不至也?漢內史之辦租賦,渤海之化盜賊,京兆之治告訐,此其彰彰著聞者。豈今時獨不可能歟?其方略化道,見于班史,可得而聞歟?夫為吏者,固不敢鄙夷其民也,將求所以移風易俗之方,何道而可?諸士子為我言之。 【以下三首,長興試士?!?

問:我太祖高皇帝初定金陵,姑蘇實為強敵,自得江陰、長興,而蹙吳之勢成矣。耿元帥實建取邑之功,遂留鎮其地。血戰者十年,使上無東顧之憂,卒殲五寇,以集大勛。其經略備御之策,可得言歟?

洪武十七年,上親定功臣次第,功高望重者八人,長興侯次居第六。及功臣廟六王之下,又有十五人,而長興侯不與,何也?己卯真定之援,其死生大節,世亦莫得而詳焉。諸士子為其邑人,宜知其故。其為我言之。

問:先儒有言,士之品有三,有志于道德者,有志于功名者,有志于富貴者。今天下之人,大抵出于科目。夫志于富貴者不足言矣。先朝講明道學如吳康齌,輔相三朝如楊文貞諸公,多不盡出于科目。今之所謂道德功業,非科目無稱焉,是果足以盡羅天下之才耶?然如二公者,求之科目蓋少也。夫科目不足以盡天下之才,則天下之才果何所在?豈士之不得于此,遂不能立德而著功名也?亦有謂科目敗壞天下人才,其果然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庆市| 安化县| 福海县| 舟曲县| 儋州市| 高淳县| 鹰潭市| 克东县| 高州市| 甘肃省| 葫芦岛市| 莱州市| 堆龙德庆县| 汪清县| 杭锦旗| 政和县| 全南县| 泰和县| 余姚市| 奈曼旗| 同德县| 思南县| 信宜市| 牙克石市| 西藏| 卓尼县| 揭西县| 彭泽县| 应用必备| 吉隆县| 榆林市| 钦州市| 分宜县| 札达县| 翁源县| 大宁县| 柞水县| 黑河市| 三原县| 乌拉特后旗|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