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3章 譜 世家 (2)

吳中之歸,皆宗宣公。有光之所可知者,始自湖州判官罕仁。罕仁而上十五世,至太子賓客藹,其譜失亡。罕仁生道隆,居昆山之項瘠涇,今太倉州也。道隆生廉訪使德甫,德甫生子富。子富以洪武六年,徙昆山治城之東南門。子富以下,昆山之族可得而詳焉。其別者居吳縣,或居太倉,或居嘉定,或居湖州。其在長洲者,居婁門,或居沙湖。在常熟者居白茆。

歸氏世譜后

吾歸氏之譜既亡,吾祖之高祖,始志其里居世次,而曰:「高祖罕仁,唐太子賓客藹之十五世孫。宋末,任湖州判官。以此知吾家本于宣公,而不得其世次名諱,不可譜也。」又曰:「曾祖道隆,自號居士。祖德甫,仕河南廉訪使。天下亂,失官,稱提領生。考子富,洪武六年,徙昆山之東南門,此其所可考者。其它行事莫詳也。」

吾祖之高祖,諱度,字彥則。少喪父,而所生母亦已先亡。事嫡母甚孝,處兄弟有恩。弱冠,坐事亡命,走西南萬山中,經辰水、麻合山、烏江、紫梢、蠻峒數處,幾死,常有神人護之。自播州轉入丁山。丁山之神,夜來與語,其貌甚偉,曰:「吾姓褚氏。」導以如巴中。巴人以為神,相與敬愛之。居九年,赦歸,時洪武三十年也。將渡江,又有戴笠者,若云江不可渡。是日大風,諸渡者盡溺死,以此獨免。永樂中,以人材征,辭不就。初,高祖兄弟三人,高祖獨有七子,子孫最繁衍矣。高祖治家有法,年老,益精明。每雞鳴,子壻方巾布袍,揖而受事。及暮復命,亦如之。諸婦小有言,即曰:「兄弟所以失愛者,皆婦人之為也。」使謝過,乃已。作遺訓數百言。又為書云:「吾少聞先考之言,吾家自高曾以來,累世未嘗分異。傳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遵父存日遺言,切切不能忘也。為吾子孫,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為不孝,不可以列于歸氏。」其所以訓如此,亦可以見吾歸氏之紀雖不詳,而家法相承之厚也。

吾祖之曾祖,諱仁,字克愛,為人剛毅,必行己之志,不為勢力所怵,以高年賜冠服。吾高祖諱璇,字文美,例受承事郎。生而奇偉磊落,然自尊奉,每飯未嘗不鳴鼓也。好飲酒,恒至達旦。賓客往往自失,亡去,高祖儼然無倦容。明有天下,至成化、弘治之間,休養滋息,殆百余年,號稱極盛。吾歸氏雖無位于朝,而居于鄉者甚樂。縣城東南,列第相望。賓客過從飲酒無虛日,而歸氏世世為縣人所服。時人為之語曰:「縣官印,不如歸家信。」高祖同時諸昆弟并馳騁,因為武斷者,或有也。高祖與諸弟出,常乘馬,行者為之避道。其后縣令方豪,年少負氣,士大夫多為所陵,然曰:「惟歸氏得乘馬,余人安可哉?」高祖歿于正德三年,有光已生三年矣。

吾曾祖諱鳳,字應韶。曾祖美姿容,恂恂愛人長者。治尚書,精誦,雖奏廁不輟。成化十年,中南京鄉試。北上,人有居京師者,其家寄遺以百金,曾祖中途遇掠,盡以己貲與之,竟完金以歸其人。弘治二年,選調城武縣知縣,務休息其民。兗州太守龔弘,御吏嚴明,少當其意。顧獨愛曾祖。然曾祖雖不喜為吏,每公退,輒擲其冠,曰:「安用此自苦?」亡何,以病免歸。曾祖母林氏,世宦族。祖鐘,為山東參政,有名。曾祖母歸歸氏,事上撫下,曲有恩禮,宗黨稱之。曾祖嘗夜臥,聞枕間有鐘鼓聲。及卒,柩上有聲如鸛。曾祖母未幾亦卒。

有光受命于吾祖,而其述止此。時嘉靖之二十年也。+興安伯世家+記壬午功臣

興安伯世家

興安伯徐祥,興國大冶人。初為陳氏萬戶。至正辛丑,江州附,隸傅友德軍。與從征黃梅、東勝,數有功。洪武八年,由西安護衛馬軍小旗,除金吾左衛百戶。從征松花江、黑山、乃兒不花、搭灘里,升副千戶。己卯,燕兵起,祥首議帥師奪九門。克居庸關,升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尋改左衛指揮僉事。援兵懷來,破雄縣,按兵月樣橋,追敗大軍于莫州,復敗之于真定,出劉家口,破大寧,敗齊尚書軍于鄭村壩。升指揮同知,尋升北平指揮僉事。破廣昌。庚辰,克蔚州,攻大同,大戰于白溝,攻濟南,升指揮同知。辛巳,敗長圍軍于雄縣,敗大軍于夾河;大戰藁城,復敗之;攻順德,至彰德,破保定西水寨,敗援軍。壬午,破東阿、東平、汶上,至鳳陽,奪河南橋、小河壩、鳳凰山,與大軍戰于齊眉山。敗漕軍于靈璧,復敗大軍于營寨。取泗州、盱眙。渡江,入金川門。

是歲冬,封功臣。皇帝制曰:「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峻德廣運,格于皇天。光天之下,用集大成。亦有熊羆之士,不貳心之臣,庸作股肱心膂,左右弼成。悉視功載,懋之官賞,列爵崇報,萬世有辭。皇考升遐,建文即位,自絕于天,改更成憲,屢造大愆,圖任側媚。咸劉宗親,禍延于朕。朕不獲已,以爾有眾,底天之罰。咨爾都指揮使徐祥,事朕藩邸,首獲奸兇。內奪九門,外攻居庸;追戰莫州、真定,應援永平,走遼東兵;從下大寧,捷于壩上;白溝大戰,遂取滄洲、威、深、夾河、藁城、西水、小河、靈璧,每有功能,克堪用武,輔成大勛。疇咨于眾,惟良顯哉!是用授爾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興安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世承襲,乃與爾誓。除逆謀不宥,其余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功。于戲!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其益遜乃志,弘乃量,以持乃祿位。朕無忌爾功,爾亦無忘朕訓。常以暇逸,思其艱難;常以富貴,思其貧賤。欽哉!惟克永世。」

永樂二年,興安伯祥卒。孫亨嗣。十一年,亨從駕北征,至紅山嘴,敗瓦剌于蒼崔峽。二十年,至渠列兒河、天城等地。二十一年,至陰山。二十二年,至半邊山西路,奉駕南還。宣德二年,與黔國公征交趾,失利。正統九年,征兀良哈三衛。出界嶺口、河北川,敗賊師,多鹵獲。賜誥券,進封興安侯。

興安侯常守關中。侯弟愷,居京師。一日,天子集諸武臣及子弟馳騎,命懸本爵牙牌,奪得公者與公,奪得侯者與侯。愷直馳豐城侯,奪其牌。豐城初不覺,既而請于侯,侯顧愷解還之,人多其不競。天順四年,興安武襄侯卒。子賢嗣為興安伯。賢卒,子盛嗣。盛卒,從弟良嗣。

良祖母,故小妻也。良父既生,而其祖繼娶定襄伯女。及是,郭氏之孫與良爭襲,朝議以郭氏初嘗適人,法不得為正嫡。良竟得襲。良年五十,猶日于大中橋受雇為人汲水,比都督府求為興安伯嗣,乃謝其鄰而去。良僉南京中軍都督府事,奏請給其祖父母誥命;尚書楊一清議,以私親不宜干大宗,不許。嘉靖癸巳,良卒,子勛嗣。乙未,勛卒。先是,賢以跛足免朝參,革去半俸。劉瑾時,革去折色二百石,才得食祿三百石,折色五百石。迄良之世,不能復也。

祥季子麟,金吾衛指揮同知。洪武末,胡【胡 原刻墨釘,依大全集校補。】騎臨城。內外震恐。麟挺身出,閉午門,亦以功,世官南京。

贊曰:予至南京,嘗館于興安伯家。觀太祖、太宗所腸鐵榜板榜,其于功臣訓戒切矣。河山帶礪之盟,宜與國長久,而當時封爵存者十二三。興安雖式微,其世次頗可敘述云。【按諸刻及抄本敘事甲子,皆誤以燕兵起為庚辰,以克蔚州為辛巳,敗長圍軍為壬午,破東阿至入金川門為癸未,與國史皆差一年。未知為其家文字之誤,先太仆仍之而未及詳考歟?抑抄寫者之誤歟?今據國史正之。贊語,諸本各異。昆山刻本以興安伯勛赍金入京求嗣事作結,常熟本有興安伯死子幼門第荒涼等語,今皆不用。獨從家藏抄本。】 記壬午功臣

壬午封爵之稱有四:曰輔運,曰翊運,曰靖難,曰翊衛。或因或革,而三等之祿,又各自有差次。其間或襲或降,或止其身,又有不同焉。凡封爵有三十,嘉靖時存者成國、鎮遠、永康、武安、泰寧、保定、隆平、興安、應城、忻城、襄城、新寧、平江,一公,六侯,六伯云。

公二靖 成國朱能 【五千二百石】 淇國丘福 【二千五百石】附舊爵增祿一輔【原封】 曹國李景隆 【加一千石】侯十有四

靖 永康徐忠【一千二百石】

武安鄭亨成陽張武同安火真武城王聰泰寧陳圭保定孟善運 鎮遠顧成靖 靖安王忠【一千石】輔 永春王寧靖 武定郭亮【一千二百石世伯】隆平張信【一千石世伯】安平李遠 世伯

思恩房寬【八百石世指揮使】伯十有四衛 云陽陳旭【一千石】武康徐理興安徐祥應城孫巖【都指揮同知淵之子】武城趙彝信安張輔襄城李浚新寧譚忠

運 順昌王佐【一千石世指揮使】平汪陳瑄【世指揮使】衛 新昌唐云【世指揮使】

富昌房勝【世指揮使】運 兵部尚書廣恩劉才【九百石世指揮同知】忠誠茹瑺【一千石不世】附

驃騎將事都督僉事張興驃騎將軍都指揮使張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始县| 清苑县| 土默特左旗| 东乡县| 蓬安县| 环江| 九龙县| 陆河县| 江门市| 兴文县| 抚顺县| 库车县| 外汇| 江口县| 巴彦县| 蛟河市| 红桥区| 贡觉县| 华池县| 于都县| 承德县| 湘阴县| 饶阳县| 郎溪县| 定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永春县| 汝南县| 同仁县| 泊头市| 兰西县| 吉林省| 灌南县| 广水市| 大渡口区| 微博| 子洲县| 石泉县| 梁河县| 武胜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