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誠明篇

  • 正蒙
  • 張載
  • 2642字
  • 2015-12-26 17:55:17

誠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聞見小知而已。

天人異用,不足以言誠;天人異知,不足以盡明。所謂誠明者,性與天道不見乎小大之別也。

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

天所以長久不已之道,乃所謂誠。仁人孝子所以事天誠身,不過不已于仁孝而已。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有是物,則有終有始;偽實不有,何終始之有!故曰「不誠無物」。

「自明誠」,由窮理而盡性也;「自誠明」,由盡性而窮理也。

性者萬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為能盡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愛必兼愛,成不獨成。彼自蔽塞而不知順吾理者,則亦末如之何矣。

天能(為)[謂]性,人謀(為)[謂]能。大人盡性,不以天能為能而以人謀為能,故曰「天地設位,圣人成能」。

盡性然后知生無所得則死無所喪。

未嘗無之謂體,體之謂性。

天所性者通極于道,氣之昏明不足以蔽之;天所命者通極于性,遇之吉兇不足以戕之;不免乎蔽之戕之者,未之學也。性通乎氣之外,命行乎氣之內,氣無內外,假有形而言爾。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盡其性然后能至于命。

知性知天,則陰陽、鬼神皆吾分內爾。

天性在人,正猶水性之在冰,凝釋雖異,為物一也;受光有小大、昏明,其照納不二也。

天良能本吾良能,顧為有我所喪爾。

上達反天理,下達徇人欲者與!

性其總,合兩也;命其受,有則也;不極總之要,則不至受之分,盡性窮理而不可變,乃吾則也。天所自不能已者謂命,[物所]不能無感者謂性。雖然,圣人猶不以所可憂而同其無憂者,有相之道存乎我也。

湛一,氣之本;攻取,氣之欲。口腹于飲食,鼻舌于臭味,皆攻取之性也。知德者屬厭而已,不以嗜欲累其心,不以小害大、末喪本焉爾。

心能盡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檢其心,「非道弘人」也。

盡其性能盡人物之性,至于命者亦能至人物之命,莫不性諸道,命諸天。我體物未嘗遺,物體我知其不遺也。至于命,然后能成己成物,不失其道。

以生為性,既不通晝夜之道,且人與物等,故告子之妄不可不詆。

性于人無不善,系其善反不善反而已,過天地之化,不善反者也;命于人無不正,系其順與不順而已,行險以僥幸,不順命者也。

形而后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故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人之剛柔、緩急、有才與不才,氣之偏也。天本參和不偏,養其氣,反之本而不偏,則盡性而天矣。性未成則善惡混,故亹亹而繼善者斯為善矣。惡盡去則善因以(亡)[成],故舍曰善而曰「成之者性[也]」。

德不勝氣,性命于氣;德勝其氣,性命于德。窮理盡性,則性天德,命天理,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已。故論死生則曰「有命」,以言其氣也;語富貴則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易簡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所謂天理也者,能悅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使天下悅且通,則天下必歸焉;不歸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與繼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與焉」者,正謂天理馴致,非氣稟當然,非志意所與也;必曰「舜禹」云者,余非乘勢則求焉者也。

利者為神,滯者為物。是故風雷有象,不速于心,心御見聞,不弘于性。

上智下愚,習與性相遠既甚而不可變者也。

纖惡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惡未盡,雖善必粗矣。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有思慮知識,則喪其天矣。君子所性,與天地同流異行而已焉。

「在帝左右」,察天理而左右也,天理者時義而已。君子教人,舉天理以示之而已;其行己也,述天理而時措之也。

和樂,道之端乎!和則可大,樂則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

莫非天也,陽明勝則德性用,陰濁勝則物欲行。領惡而全好者,其必由學乎!

不誠不莊,可謂之盡性窮理乎?性之德也未嘗偽且慢,故知不免乎偽慢者,未嘗知其性也。

勉而后誠莊,非性也;不勉而誠莊,所謂「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與!

生直理順,則吉兇莫非正也;不直其生者,非幸福于回,則免難于茍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感以誠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雜以偽也。至誠則順理而利,偽則不循理而害。順性命之理,則所謂吉兇,莫非正也;逆理則兇為自取,吉其險幸也。

「莫非命也,順受其正」,順性命之理,則得性命之正,滅理窮欲,人為之招也。

德不勝氣,性命于氣;德勝其氣,性命于德。窮理盡性,則性天德,命天理,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已。故論死生則曰「有命」,以言其氣也;語富貴則曰「在天」,以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易簡理得而成位乎天地之中也。所謂天理也者,能悅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使天下悅且通,則天下必歸焉;不歸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與繼世之君也。「舜禹有天下而不與焉」者,正謂天理馴致,非氣稟當然,非志意所與也;必曰「舜禹」云者,余非乘勢則求焉者也。

利者為神,滯者為物。是故風雷有象,不速于心,心御見聞,不弘于性。

上智下愚,習與性相遠既甚而不可變者也。

纖惡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惡未盡,雖善必粗矣。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有思慮知識,則喪其天矣。君子所性,與天地同流異行而已焉。

「在帝左右」,察天理而左右也,天理者時義而已。君子教人,舉天理以示之而已;其行己也,述天理而時措之也。

和樂,道之端乎!和則可大,樂則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

莫非天也,陽明勝則德性用,陰濁勝則物欲行。領惡而全好者,其必由學乎!

不誠不莊,可謂之盡性窮理乎?性之德也未嘗偽且慢,故知不免乎偽慢者,未嘗知其性也。

勉而后誠莊,非性也;不勉而誠莊,所謂「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與!

生直理順,則吉兇莫非正也;不直其生者,非幸福于回,則免難于茍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感以誠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雜以偽也。至誠則順理而利,偽則不循理而害。順性命之理,則所謂吉兇,莫非正也;逆理則兇為自取,吉其險幸也。

「莫非命也,順受其正」,順性命之理,則得性命之正,滅理窮欲,人為之招也。

能以天體身,則能體物也不疑。

成心忘然后可與進于道。

化則無成心矣。成心者,意之謂與!

無成心者,時中而已矣。

心存無盡性之理,故圣不可知謂神。

以我視物則我大,以道體物我則道大。故君子之大也大于道,大于我者容不免狂而已。

燭天理如向明,萬象無所隱;窮人欲如專顧影間,區區于一物之中爾。

釋氏不知天命而以心法起滅天地,以小緣大,以末緣本,其不能窮而謂之幻妄,真所謂疑冰者與!

釋氏妄意天性而不知范圍天用,反以六根之微因緣天地。明不能盡,則誣天地日月為幻妄,蔽其用于一身之小,溺其志于虛空之大,所以語大語小,流遁失中。其過于大也,塵芥六合;其蔽于小也,夢幻人世。謂之窮理可乎?不知窮理而謂盡性可乎?謂之無不知可乎?塵芥六合,謂天地為有窮也;夢幻人世,明不能究所從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鲜城| 延寿县| 弥渡县| 乡宁县| 高密市| 龙泉市| 甘谷县| 类乌齐县| 大城县| 枣强县| 和平区| 遂溪县| 惠州市| 高陵县| 光泽县| 玛曲县| 荥阳市| 礼泉县| 满城县| 贡嘎县| 新蔡县| 克什克腾旗| 辽宁省| 沽源县| 绥芬河市| 阿勒泰市| 襄汾县| 烟台市| 贺州市| 且末县| 廉江市| 新津县| 长顺县| 玛多县| 邯郸市| 怀宁县| 荥阳市| 九江市| 湄潭县|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