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風主耳聾及瘰。
率谷主傷酒,嘔吐,痰眩。
風池主肺中風,偏正頭風。
頰車主落架風。
以上頭面部,詳前經絡,余仿此。
膻中主哮喘,肺癰,咳嗽,癭氣。
巨闕主九種心痛,痰飲吐水,腹痛息賁。
上脘主心痛,伏梁,奔豚。
中脘主傷暑及內傷脾胃,心脾痛,瘧疾,痰暈,痞滿反胃,能引胃中生氣強行。
水分主膨脹繞臍。堅滿不食,分利水道,止泄。
神闕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如神。又治水腫、膨脹、腸鳴。卒死,產后腹脹,小便不通,小兒脫肛。
氣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氣疾,陰證痼冷,及風寒暑濕水腫,心腹膨脹脅痛,諸虛瘕,小兒囟不合。丹溪治痢,昏仆上視,溲注汗泄,脈大,得之酒色,灸后服人參膏而愈。
關元主諸虛腎積,及虛老人泄瀉,遺精,白濁,令人生子。
中極主婦人下元虛冷虛損,月事不調,赤白帶下,灸三遍令生子。
天樞主內傷脾胃,赤白休息痢疾,脾泄及臍腹膨脹,瘕。
章門主痞塊。多灸左邊,腎積灸兩邊。
乳根主膺腫乳癰,小兒龜胸。
日月主嘔宿汁,吞酸。
大赫主遺精。
帶脈主疝氣,偏墜,水腎,婦人帶下。
以上胸腹部。
大杼主遍身發熱及疸、瘧、咳嗽。
神道主背上怯怯乏氣。
至陽主五疸痞滿。
命門主老人腎虛腰疼,及諸痔脫肛、腸風下血。
長強主痔漏。
風門主易感風寒,咳嗽,痰血,鼻衄,一切鼻病。
肺俞主內傷,咳嗽吐血,肺癰肺痿,小兒龜背。
膈俞主胸脅心痛,痰瘧,癖,一切血疾。
肝俞主吐血,目暗,寒疝。
膽俞主脅滿干嘔,驚怕、睡臥不安,酒疸目黃,面發赤斑。
脾俞主內傷脾胃,吐瀉瘧痢,喘急,黃膽,食癥,吐血,小兒脾風。
胃俞主黃膽,食畢頭眩,瘧疾,善饑不能食。
三焦俞主脹滿,積塊,痢疾。
腎俞主諸虛,令人有子,及耳聾,吐血,腰痛,女勞疸,婦人赤白帶下。
大腸俞主腰脊痛,大小便難,或瀉痢。
小腸俞主便血、下痢,小便黃赤。
膀胱俞主腰脊強,便難腹痛。
主諸瘧、久瘧,眼暗。凡五臟瘧,灸五臟俞。
意舍主脅滿嘔吐。
以上背腰部。
肩井主肘臂不舉及撲傷。
肩主癱瘓,肩腫、手攣。
曲池主中風,手攣筋急痹風,瘧疾先寒后熱。
手三里主偏風,下牙痛。
合谷主中風,破傷風,痹風,筋急疼痛,諸般頭病,水腫難產,小兒急驚。
三間主下牙疼。
二間主牙疾、眼疾。
支正主七情氣郁,肘臂十指皆攣及消渴。
陽谷主頭面手膊諸疾及痔痛、陰痿。
腕骨主頭面臂腕五指諸疾。
后溪主瘧疾,癲癇。
少澤主鼻衄不止,婦人乳腫。
間使主脾寒之證,及九種心痛,脾疼,瘧疾,口渴。如瘰久不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效。
內關主氣塊及脅痛,勞熱瘧疾,心胸痛。
大陵主嘔血,瘧。
勞宮主痰火胸痛,小兒口瘡及鵝掌風。
中諸主手足麻木,戰掉蜷攣,肩臂連背疼痛,手背癰毒。
神門主驚悸,怔忡,呆癡等疾,及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
少沖主心虛,膽寒,怔忡,癲狂。
列缺主咳嗽風痰,偏正頭風,及單鵝風,下牙疼。
少商主雙鵝風,喉痹。
以上手部。
環跳主中風濕,股膝攣痛,腰痛。
風市主中風腿膝無力,香港腳,渾身瘙癢,麻痹。
陽陵泉主冷痹,偏風,霍亂,轉筋。
懸鐘主胃熱,腹脹,脅痛,香港腳,腳脛濕痹,渾身瘙癢,五足指疼。
足三里治中風,中濕,諸虛耳聾,上牙疼,痹風,水腫,心腹膨脹,噎膈,哮喘,寒濕香港腳。上中下部疾,無所不治。
豐隆主痰暈,嘔吐,哮喘。
內庭治痞滿?;加揖淖?,患左灸右,覺腹響是效。又主婦人食蠱,行經頭暈,小腹痛。
委中治同環跳。
承山主痔漏。
飛揚主行步如飛。
金門主癲癇。
昆侖主足腿紅腫,牙齒疼痛。
申脈主晝發,足腫牙疼。
血海主一切血疾及諸瘡。
陰陵泉主脅腹脹滿,中下疾皆治。
三陰交主痞滿痼冷,疝氣香港腳,遺精。
婦人月水不調,久不成孕,難產,赤白帶下淋滴。
公孫主痰壅胸膈,腸風下血積塊,婦人氣蠱。
太沖主腫滿行步艱難,霍亂手足轉筋。
行間主渾身蠱脹,單腹蠱脹,婦人血蠱。
大敦主諸疝陰囊腫,腦衄,破傷風,小兒急慢驚風等癥。
隱白主心脾痛。
筑賓主氣疝。
照海主夜發,大便閉,消渴。
太溪主消渴,房勞不稱心意,婦人水蠱。
然谷主喉痹,咳唾血、遺精,溫瘧,疝氣,足心熱,小兒臍風。
涌泉主足心熱,疝氣,奔豚,血淋氣痛。
以上足部。
治病奇穴
膏肓主陽氣虧弱,諸虛痼冷,夢遺,上氣呃逆,膈噎,狂惑忘誤百病。取穴須令患人就床平坐,曲膝齊胸,以兩手圍其足膝,使胛骨開離,勿令動搖。以指按四椎微下一分,五椎微上二分,點墨記之,即以墨平畫相去六寸許,四肋三間胛骨之里,肋間空處,容側指許,摩膂肉之表筋骨空處,按之患者,覺牽引胸戶,中手指痹,即真穴也。灸至百壯千壯,灸后覺氣壅盛,可灸氣海及足三里,瀉火實下,灸后令人陽盛,當消息以自保養,不可縱欲。
患門主少年陰陽俱虛,面黃體瘦,飲食無味,咳嗽遺精,潮熱盜汗,心痛,胸背引痛,五勞七傷等癥。
初病即根據法灸之,無有不效。取穴先用蠟繩一條,以病患男左女右腳板,從足大拇趾頭齊量起,向后隨腳板當心貼肉,直上至膝腕大橫紋中截斷。
如婦人足小,難以準量,可取右手肩穴,貼肉量至中指頭齊亦可。不若只取膏肓,灸之亦妙;次灸四花,無有不效。
次令病患解發,勻分兩邊平身正立,取前繩子,從鼻端齊,引繩向上,循頭縫下腦后,貼肉隨脊骨垂下至繩盡處,以墨點記(此不是穴)。別用稈心令患人合口,將稈心按于口上兩頭至吻,卻鉤起稈心中心至鼻端根,如人字樣,齊兩吻截斷,將此稈展直于先點墨處,取中橫量,勿令高下,于稈心兩頭盡處,以墨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百壯。初只宜灸此三穴。
崔氏四花崔氏四花治病同患門,共成六穴,有坎離既濟之象。取穴令病患平身正立,稍縮臂膊,取蠟繩繞項,向前平結喉骨,后大杼骨,俱墨點記。向前雙垂,與鳩尾穴齊即截斷,卻翻繩向后,以繩原點大杼墨放在結喉墨上,結喉墨放大杼骨上,從背脊中雙繩頭貼肉垂下至繩頭盡處,以墨點記(此不是穴)。別取稈心,令病患合口,無得動笑,橫量,齊兩吻截斷,還于背上墨記處折中橫量,兩頭盡處點之(此是灸穴)。又將循脊直量,上下點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百壯,迨瘡愈病未愈,根據前法復灸,故云累灸百壯。但當灸脊骨上兩穴,切宜少灸,凡一交可灸三五壯,多灸恐人蜷背。灸此六穴,亦要灸足三里以瀉火氣為妙。
經門四花即崔氏四花穴。不灸脊上二穴,各開兩傍共成六穴。上二穴,共闊一寸,下四穴相等,俱吊線比之。以離封變作坤封,降心火生脾土之意也,然此皆陽虛所宜。華佗云:風虛冷熱,惟有虛者不宜灸。但方書又云:虛損癆瘵,只宜早灸膏肓四花,乃虛損未成之際。如弱瘦兼火,雖灸亦只宜灸內關、三里,以散其痰火,早年欲作陰火不宜灸,論而未果,今見傷寒提綱。
騎竹馬穴專主癰疸發背,腫毒瘡瘍,瘰癘風諸風,一切無名腫毒,灸之疏瀉心火。先從男左女右臂腕中橫紋起,用薄蔑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截斷,卻令病患脫去上下衣裳,以大竹杠一條,跨定,兩人徐徐扛起,足要離地五寸許,兩傍更以兩人扶定,勿令動搖不穩,卻以前量竹蔑,貼定竹杠,豎起從尾骨貼脊,量至蔑盡處,以墨點記(此不是穴)。卻比病患同身寸蔑,二寸平折,放前點墨上,自中橫量兩傍各開一寸,方是灸穴??删娜邏眩瑯O效。
精宮專主夢遺。十四椎下,各開三寸,灸七壯,效。
鬼眼穴專祛癆蟲。令病患舉手向上略轉后些,則腰上有兩陷可見,即腰眼也,以墨點記。于六月癸亥夜亥時灸,勿令人知。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蟲。
痞根穴專治痞塊。十三椎下各開三寸半,多灸左邊。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又法:用稈心量患人足大指齊,量至足后跟中住,將此稈從尾骨尖量至稈盡處,兩傍各開一韭葉許,在左灸右,在右灸左,針三分,灸七壯,神效。又法:于足第二趾岐叉處,灸五七壯,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后灸一晚夕,覺腹中響動是驗。
肘尖穴治瘰。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時,男左女右,灸風池尤妙。又法:用稈心比患人口兩角為則,折作兩段于手腕窩中量之,上下左右四處盡頭是穴。灸之亦效。
鬼哭穴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以患人兩手大指相并縛定,用艾炷于兩甲角及甲后肉四處,騎縫著火灸之,則患者哀告我自去為效。
灸疰忤尸疰、客忤、中惡等癥。乳后三寸,男左女右灸之,或兩大拇指頭。
灸疝痛偏墜,用稈心一條,量患人口兩角為則,折為三段如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下兩傍,尖盡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左右俱灸。炷艾如粟米大,灸四十壯,神效。又法:取足大趾、次趾下中節橫紋當中,男左女右灸之,兼治諸氣心腹痛,外腎吊腫,小腹急痛。
灸翻胃兩乳下一寸,或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灸腸風諸痔十四椎下各開一寸,年深者最效。
灸腫滿兩大手指縫或足二趾上一寸半。
灸卒死一切急魘暴絕,灸足兩大指內、去甲如韭葉。
灸癜風左右手中指節宛宛中,凡贅疵諸痣皆效。
禁灸穴
啞門風府天柱擎,承光臨泣頭維平;絲竹攢竹睛明穴,素禾迎香程。顴下關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榮;淵液乳中鳩尾下,腹哀臂后尋肩貞;陽池中沖少商穴,魚際經渠一順行;地五陽關脊中主,隱白漏谷通陰陵;條口犢鼻上陰市,伏兔髀關申脈迎;委中殷門扶承上,白環心俞同一經。灸而勿針針勿灸,《針經》為此嘗叮嚀;庸醫針灸一齊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明堂尺寸法(針灸同)經云,頭有頭尺寸。前發際至后發際,折作一尺二寸。前后發際不明者,取眉中心上至大椎,共折作一尺八寸取之。
頭部橫寸以眼內角至外角為一寸,并用此法取之。神庭至曲差,曲差至本神,本神至頭維,各去一寸半,自神庭至頭維共四寸半。
背部直寸大椎至尾,共二十一椎,通長折作三尺。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十四椎與臍平,共二尺一寸一分四厘;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俠脊第二行,各開四寸取之;俠脊第三行,各開七寸取之。
膺部腹部尺寸兩乳間橫折作八寸,并用此法取之。天突至膻中,直折作六寸八分。下行一寸六分為中庭,上取歧骨,下至臍中,共折作九寸取之。臍中至橫骨,共折作五寸取之。
手足背部橫寸,并用同身寸以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度,以稈心比兩頭橫紋尖為一寸取之。
點穴法凡取穴,或平直安定,或屈伸得之。如環跳則伸一足、屈一足取之。更量病患老少,身體肥瘦歪正,寬狹長短,不可十分拘泥。竇師云:取穴必須取五穴而用一穴,則為端的。坐點則坐灸,立點則立灸,坐立皆宜端正,一動則不得真穴。灸則先陽后陰,先上后下,先少后多,艾炷根下廣三分,若不三分,火氣不達。惟頭面四肢差小耳,小兒則雀屎大可也,壯數人健病深者可倍,老弱減半。扁鵲灸法,累灸至百壯千壯者,惟《明堂》多云針六分,灸三壯。凡灸頭及胸膈鳩尾,不宜多灸,然皆視病之輕重而增損,不可太泥。故《明堂》禁穴,亦許灸一壯至三壯,所以心中風者亦灸心俞,不可執一論也。點艾以火珠火鏡為最,次以清麻油紙燃點之,亦好。
調養法凡灸,預卻熱物,服滋腎藥;及灸,選其要穴,不可太多,恐氣血難當。灸氣海煉臍,不可臥灸。素火盛者雖單灸氣海,亦必灸三里瀉火。灸后未發,不宜熱藥;已發,不宜涼藥。常須調護脾胃,俟其自發,不必外用酒蔥熨等法。發時或作寒熱如瘧,亦不可妄服藥餌。落靨后,用竹膜紙貼三五日,次用所宜服藥,以麻油水粉煎膏貼之。膿多者一日一易,膿少者兩日一易,使膿出多而疾除也。務宜撙節飲食,戒生冷、油膩、魚蝦、筍蕨,量食牛肉、小雞。長肉時方可量用鰍鱔、水雞、豬肚、老鴨之類,謹避四氣七情六欲,持以歲月必復。
煉臍法
彭祖固陽固蒂長生延壽丹(江吳省齋公贈)夫人之臍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受,凝結胞胎混沌,從太極未分之時,一氣分得二穴。穴中如產四穴,外通二腎,內長赤白二脈。
四穴之中,分為表里,在母腹中,母呼兒呼,母吸兒吸,是一身臍蒂,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一月一周,真氣漸足,既產胎衣未脫,臍帶且緩斷,倘臍門未閉,感風傷寒,即損嬰兒真氣。遂以艾火熏蒸數次,則真氣無患矣。三七臍門自閉,惟覺口深,于是陽盛年長,淚于五味,溺于五音,探于五氣,外耗精神,內傷生冷,而真氣不得條暢,所以立法蒸臍固蒂,如水灌土培草木,根本自壯茂也。人常根據法熏蒸,則榮衛調和,安定魂魄,寒暑不侵,身體可健,其中有神妙也。夫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所從生者,皮毛賴之而滋潤,腎水由之而生養。
腠理不密,內傷乘之,令人咳嗽。發散,內傷滋潤,又有郁結則當解之?;騻猎镏帲蛭窗l散而遂使郁遏之劑,則氣不散而滯于肺中,多生粘痰而作喘急咳嗽。或傷房勞飲食。致使吐血,乍寒乍熱,耳目昏昏,身體倦怠拘急,胸滿煩悶,飲食少思,精神怯弱等疾作矣。醫者可急用保真丸、化痰丸等劑療之。倘用之無效,必須根據法熏臍。今將此方藥料,開具于后。
麝香五錢。引諸藥入五臟六腑,周徹百節。
丁香三錢。入肺補血,實脾胃。
青鹽四錢。入腎以實其子,使肺母無泄漏,如乳補下益其氣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