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5)

  • 王明陽集
  • 王守仁
  • 2309字
  • 2015-12-26 17:53:27

德章曰:“聞先生以精金喻圣,以分兩喻圣人之分量,以鍛煉喻學者之工夫,最為深切。惟謂堯、舜為萬鎰,孔子為九千鎰,疑未安。”先生曰:“此又是軀殼上起念,故替圣人爭分兩。若不從軀殼上起念,即堯、舜萬鎰不為多,孔子九千鎰圣,只論精一,不論多寡。只要此心純乎天理處同。便同謂之圣。若是力量氣魄,如何盡同得?!后儒只在分兩上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較分兩的心,各人盡著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純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個個圓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無不具足。此便是實實落落明善誠身的事。后儒不明圣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卻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終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個甚么,可哀也已!”

侃問:“先儒以心之靜為體,心之動為用,如何?”先生曰:“心不可以動靜為體用。動靜時也,即體而用言在體,即用而言體在用,是謂體用一源。若說靜可以見其體,動可以見其用,卻不妨。”

問:“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問“子夏門人問交”章,先生曰:“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張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

子仁問:“‘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先儒以學為效先覺之所為,如何?”先生曰:“學是學去人欲,存天理;從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則自正。諸先覺考諸古訓,自下許多問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然不過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若曰效先覺之所為,則只說得學中一件事,亦似專求諸外了?!畷r習’者,坐如尸,非專習坐也,坐時習此心也;立如齊,非專習立也,立時習此心也。說是‘理義之說我心’之‘說’,人心本自說理義,如目本說色,耳本說聲,惟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說。今人欲日去,則理義日洽浹,安得不說?”

國英問:“曾子三省雖切,恐是未聞一貫時工夫。”先生曰:“一貫是夫子見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學者果能忠恕上用功。豈不是一貫?一如樹之根本,貫如樹之枝葉,未種根何枝葉之可得?體用一源,體未立,用安從生?謂曾子于其用處蓋已隨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體之一,此恐未盡?!?

黃誠甫問“汝與回也孰愈”章,先生曰:“子貢多學而識,在聞見上用功;顏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問以啟之。而子貢所對又只在知見上,故圣人嘆惜之,非許之也?!?

“顏子不遷怒,不貳過,亦是有未發之中,始能?!?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欲樹之長,必于始生時刪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學時去夫外好。如外好詩文,則精神日漸漏泄在詩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庇衷唬骸拔掖苏搶W是無中生有的工夫,諸公須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學者一念為善之志,如樹之種,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將去,自然日夜滋長,生氣日完,枝葉日茂。樹初生時,便抽繁枝,亦須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學時亦然。故立志貴專一。

因論先生之門,某人在涵養上用功,某人在識見上用功,先生曰:“專涵養者日見其不足,專識見者見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梁日孚問:“居敬窮理是兩事,先生以為一事,何如?”先生曰:“天地間只有此一事,安有兩事?若諭萬殊,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又何止兩?公且道居敬是如何?窮理是如何?”曰:“居敬是存養工夫,窮理是窮事物之理?!痹唬骸按骛B個甚?”曰:“是存養此心之天理。”。曰“如此亦只是窮理矣。”曰:“且道如何窮事物之理?”曰:“如事親便要窮孝之理,事君便要窮忠之理。”曰:“忠與孝之理在君親身上,在自己心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窮此心之理矣。且道如何是敬?”曰:“只是主一?!薄叭绾问侵饕??”曰:“如讀書便一心在讀書上,接事便一心在接事上?!痹唬骸叭绱藙t飲酒便一心在飲酒上,好色便一心在好色上,卻是逐物,成甚居敬功夫?”日孚請問。曰:“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時便是逐物,無事時便是著空。惟其有事無事,一心皆在天理上用功,所以居敬亦即是窮理。就窮理專一處說,便謂之居敬;就居敬精密處說,便謂之窮理;卻不是居敬了別有個心窮理,窮理時別有個心居敬:名雖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即是無事時義,義即是有事時敬,兩句合說一件。如孔子言‘修己以敬’,即不須言義,孟子言‘集義’即不須言敬,會得時橫說豎說工夫總是一般。若泥文逐句,不識本領,即支離決裂,工夫都無下落?!眴枺骸案F理何以即是盡性?”曰:“心之體性也,性即理也。窮仁之理,真要仁極仁,窮義之理,真要義極義:仁義只是吾性,故窮理即是盡性。如孟子說充其惻隱之心,至仁不可勝用,這便是窮理工夫?!比真谠唬骸跋热逯^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如何?”先生曰:“夫我則不暇。公且先去理會自己性情,須能盡人之性,然后能盡物之性?!比真阢と挥形?。

惟乾問:“知如何是心之本體?”先生曰:“知是理之靈處。就其主宰處說,便謂之心,就其稟賦處說,便謂之性。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無不知敬其兄,只是這個靈能不為私欲遮隔,充拓得盡,便完;完是他本體,便與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無蔽,故須格物以致其知?!?

守衡問:“《大學》工夫只是誠意,誠意工夫只是格物。修齊治平,只誠意盡矣。又有‘正心之功,有所忿憤好樂,則不得其正’,何也?”先生曰:“此要自思得之,知此則知未發之中矣?!笔睾庠偃垺T唬骸盀閷W工夫有淺深。初時若不著實用意去好善惡惡,如何能為善去惡?這著實用意便是誠意。然不知心之本體原無一物,一向著意去好善惡惡,便又多了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稌匪^無有作好作惡,方是本體。所以說‘有所忿憤好樂,則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誠意工夫里面體當自家心體,常要鑒空衡平,這便是未發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博罗县| 岳阳县| 卢湾区| 神农架林区| 元江| 文水县| 开原市| 海原县| 浦县| 开阳县| 调兵山市| 乌审旗| 锡林郭勒盟| 文成县| 邓州市| 乐清市| 麦盖提县| 台东县| 子长县| 天祝| 江津市| 海兴县| 渝北区| 惠东县| 西乌| 安塞县| 灵石县| 永平县| 南开区| 泰兴市| 临湘市| 新竹市| 安化县| 西贡区| 娄烦县| 包头市| 贵溪市| 平武县| 德昌县| 八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