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荊芥穗(一錢五分) 霜桑葉(一錢五分) 羌活(一錢) 廣郁金(磨沖六分) 旋復花(絹包二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赤白苓(各二錢) 光杏仁(三錢) 真猩絳(六分) 枳實(一錢五分)竹茹(一錢) 桔梗(一錢)改方去羌活猩絳,加香附橘絡秦艽。

二診 汗出,肌表之邪,由此外達,熱勢大退,遍體煩疼亦止,神情亦覺爽適。但脈仍帶數,熱退未楚,偏左瘕積阻滯,氣道失宣,氣短腋痛。脈數微滑,邪勢漸去,濕熱未清。再舍其標而治其本。

杏仁(三錢) 蔻仁(三粒) 橘紅(一錢) 豆卷(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云茯苓(四錢)廣郁金(一錢五分) 薏仁(四錢) 炒枳殼(一錢) 炒蔞皮(三錢) 炒蘇子(三錢)某 風溫之后,恣食甜膩,釀濕生痰,肺降痹阻,以致熱退不清,痰鳴氣急,不能安眠。苔白不渴,脈左大,右部軟滑。心胸不舒,氣弱生寒,陽不旋轉。恐喘甚汗脫。

葶藶子(五分) 杏仁泥(三錢) 茯苓(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方通草(一錢) 炒蘇子(三錢)橘紅(一錢) 白前(一錢五分) 旋復花(一錢五分) 生米仁(三錢)鄒(右) 天燥太過,肺胃風熱內爍,更兼肝火凌金,咳痰帶血,沉迷多睡。脈數而滑。蓋陰虛則火熾,其熱勢內蘊胸中,如姻霧彌漫,所以沉迷而多睡也。恐昏痙等變。從云瞻兄方中,參入擴清胸中之熱。

黑山梔(三錢) 栝蔞霜(三錢) 海浮石(三錢) 篾竹葉(一把) 真川貝(五分) 上濂珠(三分二味研極細末調服)左 風溫襲于肺胃,咳嗽壯熱神煩,更兼天氣亢燥,溫燥之邪,化氣為濕,以致肺熱脾濕相蒸,痰黃而稠。日來熱戀不解,咳亦不止,形色瘦削。脈數小軟。營氣日虧,邪勢留戀,若再纏綿,必生變局。治法惟有泄化邪濕,庶可保全元氣耳。

大豆卷 杏仁泥 生薏仁 前胡 川貝母 桔梗通草 滑石 炒栝蔞皮 枇杷葉(去毛)徐 (右)咳劇身熱,痰稠頭目昏暈,脅痛神煩不寐。脈數弦滑此風溫襲肺,化熱內灼。適值經來,有暴喘之虞。

連翹(三錢) 天花粉(二錢) 桑葉(一錢) 光杏仁(打三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 山梔(三錢)川貝母(二錢) 甘菊花(一錢五分) 絲瓜子(打三錢) 丹皮炭(二錢) 枇杷葉(去毛炙四片)二診 咳嗽大減,而仍凜寒身熱,汗不多達,痰色黃濃。脈數帶滑,苔白心黃。邪熱郁于肺胃。夾經未凈,還恐神昏氣喘之變。

炙麻黃(后入四分) 光杏仁(三錢) 絲瓜子(研四錢) 連翹(三錢) 枳殼(一錢) 煨石膏(四錢) 生甘草(二分) 紫丹參(二錢) 桔梗(一錢) 郁金(一錢五分)楊(右) 外感風邪,內停飲食,身熱頭疼腹痛。時病情形。三日正熾。

池菊(一錢五分) 桑葉(一錢) 枳實(一錢五分) 范志曲(二錢炒) 牛蒡子(三錢) 萊菔子(炒研三錢) 桔梗(一錢) 焦楂炭(三錢) 蘇薄荷(一錢) 杏仁(三錢打) 廣郁金(一錢五分)二診 身熱已退,而臍上作痛,大便不行。脈象沉弦。寒滯內阻,宜小承其氣。

川樸(一錢) 橘皮(一錢) 縮砂仁(后入五分) 烏藥(一錢五分) 焦楂炭(三錢) 枳實(一錢)茯苓(三錢) 制香附(二錢) 生錦紋(后入二錢) 煨生姜(二片) 佛手(一錢)改方 砂仁(五分) 云茯苓(三錢) 制香附(三錢) 酒炒延胡(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煨瓦楞子(五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陳香櫞皮(一錢五分) 青皮(一錢)錦(翁) 由咳嗽咽痛,而致身熱不解,汗出不能透渥,胸悶神煩少寐。脈象數滑,舌紅苔白質膩。此風熱之邪,與濕相合,蒸騰于肺胃之間。癥屬風濕,恐其化熱。

泡射干(七分) 郁金(一錢五分) 黑山梔(三錢) 連翹(三錢) 范志曲(二錢炒) 光杏仁(三錢)枳實(一錢) 馬勃(一錢) 桔梗(一錢) 萊菔子(生研三錢) 大力子(三錢) 冬桑葉(一錢五分)二診 熱勢大減,苔亦稍化,然仍咳嗽不爽。濕邪留戀肺胃。再為疏化。

光杏仁(三錢打) 郁金(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枳殼(一錢) 赤白苓(各二錢) 生薏仁(四錢)粉胡(一錢) 薄橘紅(一錢) 炒蔞皮(三錢) 滑石(三錢) 枇杷葉(去毛四片)張(左) 初起傷食吐瀉,風溫之邪,乘勢而發,平素內伏之痰,與熱相合,熏蒸于肺胃之間,以致熱不外揚,咳嗽痰稠。上中兩焦,為痰氣所遏,則清津不能上升,口渴舌干少津,中心灰炱,小溲作痛。脈數而滑。

癥屬風溫挾痰,化熱傷陰,今方旬日,恐轉候之際,痰熱內閉而致神昏發痙。擬清化痰熱,參以救陰。即請商裁。

天花粉(二錢) 光杏仁(去尖打三錢) 海浮石(三錢) 真川貝(炒黃二錢) 北沙參(四錢) 冬瓜子(四錢打) 大天冬(三錢) 白蘿卜(切片一兩五錢) 肥知母(二錢炒) 鮮蘆根(去節一兩) 陳關蟄(洗淡一兩) 干枇杷葉(去毛四片)二診 清化痰熱,舌苔炱,燥轉潤,中心霉黑亦化,溲痛已退,氣逆亦平,脈亦稍緩。然內熱未楚,還宜清化。

北沙參(三錢) 橘紅(鹽水炒一錢) 鮮竹茹(一錢五分) 冬瓜子(三錢) 通草(一錢) 青鹽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一錢) 光杏仁(三錢) 薏仁(四錢) 枇杷葉(去毛炙四片)三診 咳嗽氣逆已定,胃納亦得稍起。然肺胃之間,痰熱未化,氣不流布,津液不行,以致口燥舌干欲飲。右脈滑大虛火挾痰,熏蒸胃口,恐起口糜再引津上升而導熱下行。

細生地(四錢) 細木通(四分) 天花粉(二錢) 竹瀝半夏(一錢五分) 海蛤粉(三錢包) 細甘草(三分)真川貝(炒黃二錢) 冬瓜子(三錢打) 白茯苓(三錢) 鮮竹茹(鹽水炒一錢) 活水蘆根(去節一兩) 青竹葉(十片)四診 和陰降火,清化痰熱,痰爽,舌干轉潤。的屬津氣不行。與津枯者有間。

南沙參(四錢) 竹瀝半夏(一錢五分) 海蛤粉(三錢包) 橘紅(鹽水炒一錢) 川石斛(四錢) 川貝母(炒黃一錢五分) 生薏仁(四錢) 茯苓(三錢) 炒竹茹(一錢) 枇杷葉(去毛四片)五診 痰氣漸化,津液流通,口渴已定,胃亦漸起。足見燥乃假燥,濕乃真濕,病之變態,足以惑人如此。

白茯苓(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海蛤粉(五錢包) 炒蔞皮(三錢) 甜杏仁(三錢炒) 薄橘紅(一錢)炒川貝(一錢五分) 生薏仁(三錢) 生熟谷芽(各一錢) 枇杷葉(去毛四片)顧(右) 冬溫九日,發熱懊煩無汗,胸膺發出赤斑,不克透露,神識迷糊,指節引動。邪郁不達,挾溫蒸騰,神機為之彌漫。脈形細數,苔白心黃質膩。有內竄昏痙之虞。勉擬泄化邪濕,芳香宣竅即請商裁。

豆豉(三錢) 光杏仁(三錢) 半夏(竹瀝拌一錢五分) 炒枳殼(一錢) 赤茯苓(三錢) 生薏仁(三錢)白桔梗(一錢) 鮮石菖(四分) 牛黃清心丸(一丸開水化服)某 冬溫十一朝,邪化為熱,煉液為痰,郁阻肺胃,以致甲木不降,乙木獨升,煩熱火升顴紅。氣從上沖,則惡心欲吐,胸次窒悶異常。寤難得寐,驚惕耳聾,四肢有時震動。脈數弦大,舌紅苔白心灰。時邪引動本病,恐風火內旋,而神昏痙厥。經云、上焦不行則下脘不通。擬開展氣化,仍不失清金可以平木之意。

豆豉 杏仁 枳實 竹茹 鉤鉤 枇杷葉 山梔 郁金 丹皮 桔梗 海蟄左 肺熱津虧,理宜燥渴,昨診并不口渴,顯系肺雖燥熱,脾胃仍有濕邪遏伏。所以流化濕邪,俾清津可以上承,喻氏所以有流濕可以潤燥之談也。無如風化為火,盡壅于肺疊進清肺育陰,竟如杯水車薪。熱循肺系內犯膻中,以致時為譫語。火郁于內發現于外則兩顴紅赤,唇口朱紅,紅極發紫,脈數竟在六至以外。此時為之清金泄熱存陰,固屬定理殊不知火從風化,其熱也釜中之火也,其風也、釜底之薪也,蒸熱之勢稍衰,釜底之薪未撤,薪在即火在,所以日前歷歷轉輕,仍云不能把握者為此。刻下脈數,氣口雖屬帶浮,按之似屬少情。如欲解散其風,而撤其薪,以緩其燎原之勢,救者自知不逮。不得已再擬清肺飲合清宮湯,以盡綿力。

犀尖(磨沖五分) 連翹心(三錢) 大麥冬(連心三錢) 赤茯苓神(各二錢) 川貝母(二錢)光杏仁(三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 北沙參(五錢) 桑白皮(二錢炙) 枇杷葉(去毛一兩) 白茅根(一兩) 濂珠(三分)川貝(四分二味研極細末調服)方后原注云、刻下所怕肺熱循系入心,心肺同病,氣喘神昏,便是危境或問前日如救肺阿膠之類,治之當效何以不續進,使水來制火耶。曰、舌膩白不渴,如濕盛生痰,更難措手,不得已而退步,非臨陣而畏縮也。又此癥乃冬溫綿延入春,久不能愈蓋被庸工用白芍至四錢,川連至五錢,五味子至二錢,至驚蟄而病更劇,驚蟄陽動也。初用喻氏清燥救肺湯,后用竹葉石膏湯。前案已遺失,故附志于此(清儒志)邱(右) 癥逾兩候先發紅疹,繼透白 ,又復經行邪勢未始不從疹從 而稍泄,所以數日前病有退機,煩熱口渴已得大定。然既疹既 ,營氣兩液,必然暗虛。而方寸愁慮,木火升動,邪熱從而轉熾,煩熱復盛,耳鳴耳竅閉塞,喉有痰聲,儼如夢語,手指引動,少腹氣墜作脹。脈數滑帶弦,舌紅苔黃。邪濕未化,木火暗升,煉液成痰,神機不運,有神昏發痙之虞。勉擬透熱涼肝化痰宣竅。

羚羊片(三錢) 赤茯苓(三錢) 竹茹(鹽水炒一錢) 益元散(三錢加辰砂七厘絹包) 大連翹(三錢)陳膽星(六分) 黑山梔(三錢) 光杏仁(三錢) 郁金(一錢五分) 橘葉(一錢五分) 銀花露(一兩)二診 透熱涼肝,化痰宣竅,煩懊大減,寐亦略安,四肢引動較定,少腹作脹亦松,紅疹略為化淡。脈弦稍柔,舌紅黃苔化薄。今晨咯痰三口,頗覺爽適,自覺胸中尚有痰粘之狀的是肝膽之火與邪熱交熾,煉液成痰,遂令痰火相煽。神昏發痙,岌岌可虞。前藥進后,未及一周,未便操之太激。擬清化邪熱,參以化痰。

連翹(三錢) 粉丹皮(二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 陳膽星(五分) 白蒺藜(三錢) 山梔(三錢)栝蔞皮(三錢) 光杏仁(三錢) 益元散(三錢加辰砂七厘絹包) 青竹葉(二十片) 活水蘆根(一兩)銀花露(一兩)馮(左) 溫邪七日,熱熾神迷肢節引動,脈見歇止舌黑質紅,顴頰紅赤,喉間霍霍痰鳴,氣粗短促。此熱熾于內,而痰濕抑郁,熱不得泄,轉從內竄之象,有痰涌昏喘之虞。

羚羊角 陳膽星 天竺黃 竹茹 九節石菖蒲 大連喬杏仁泥 旋復花 枳實 至寶丹(一丸兩服)周(左) 進瀉肺開痰,導熱下行,上升之氣,十退三四,痰亦稍爽,然熱勢仍不見衰,左肋痛減,而痰色黃稠,頻渴欲飲,神煩胸悶舌質轉紅,邊尖大有絳意。 如夢語兩顴紅赤。脈數滑大左部小濡,右部搏指。

良由蘊結之氣分漸開,而霍霍痰鳴,肺胃之邪熱尚熾火與痰激,故霍然有聲。熱灼津虧,故頻渴而欲飲。癥勢較前略定,而鴟張之下,非大有起色,不足以全大局。刻下所急者,痰鳴氣逆,最關重系。然邪勢不泄,液即為痰,古人所謂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正此意也。擬清金肅肺之中,參以辛涼重劑,必得應手始臻妥洽耳。

杏仁泥(三錢) 廣郁金(磨沖六分) 桑葉(二錢炙) 石膏(六錢 ) 竹茹(一錢) 法半夏(一錢五分)炒知母(一錢五分) 赤白苓(四錢) 廣橘紅(鹽水炒一錢) 枇杷葉(去毛六片) 蘆根(六錢)左 邪勢不解熱,日以熾,咳嗽痰多,頻渴引飲,神識有時迷糊。邪濕痰交蒸,有神昏氣喘之虞。

栝蔞仁(四錢研) 杏仁泥(三錢) 烏犀尖(磨沖四分) 廣玉金(磨沖四分) 天竺黃(三分半磨沖) 淡黃芩(一錢五分) 滑石塊(四錢) 辰砂(一分二味同研絹包) 川貝母(二錢) 馬兜鈴(二錢) 冬瓜子(五錢)煨石膏(四錢) 青蘆管(一兩) 萬氏牛黃清心丸(五分開水先送下)左 咳嗽身熱,痰鳴音啞,吸氣短促,汗出發潤。金傷已極喘脫之虞,行將立至。勉用喻氏法以盡人力。

煨石膏(五錢) 北沙參(六錢) 玄參(三錢) 阿膠(二錢) 生甘草(五分) 牛膝炭(三錢)川貝(二錢) 炒麥冬(三錢) 枇杷葉(去毛六片)風溫一門,附以冬溫溫熱秋燥,例言中雖曾聲明,實因方案遺佚,抄存過少,故僅蟬聯附后,未能逐條分列,校對之下愧同伯玉,缺憾良深。質之吾友某君,曰、編案與作書體例,截然不同。著作之家分門別類,毫發不容紊亂。至編訂方案,不過根據次排比,若欲皎然劃一,厘然大備,諸多為難之外。涵以某君閱歷有得,深知編纂復雜之繁,且以見讀書之貴變通也。姑附志之。同門舊友若有存稿,盼望惠下,再版時當補輯改定也。(文涵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柞水县| 玛沁县| 中宁县| 方城县| 天津市| 凌源市| 三门县| 东源县| 锡林郭勒盟| 璧山县| 西平县| 普兰县| 泾阳县| 平顶山市| 临武县| 墨玉县| 桦川县| 栖霞市| 苍溪县| 柳河县| 九台市| 阿尔山市| 鄢陵县| 雷山县| 安仁县| 红原县| 宁都县| 太仆寺旗| 宁德市| 瑞丽市| 宿迁市| 酉阳| 双流县| 镇赉县| 永胜县| 枣庄市| 疏附县| 广昌县| 长武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