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一、給技勇陳鳳等餉米銀一百五十六兩三錢一分,又給告休都司吳秉忠等餉米銀一百一十四兩八錢三分四厘七毫等語:查技勇陳鳳等支過俸餉等銀,系應給之項,按冊核算,數目相符,應準開銷。其吳秉忠等餉米銀兩,有已經報明戶部者,有未經報部者,辦理殊未畫一,應令該撫將未經報部各案,逐一分晰報部,以便核給。

一、實存雍正六年建曠銀六千二百三十四兩九錢六分九厘零,乾隆十年建曠銀二千三百五十九兩九錢二分五厘六毫,乾隆十一年建曠銀二萬六千五百四十二兩五錢五分零,又存剩督標四營兵米折價銀五千七百六十一兩二錢二分四厘,共實存建曠米折銀四萬八百九十八兩六錢六分八厘六毫零,存錢一十七千八百二十九文,米四千一百二十二石四升零,谷三千四百六十八石七斗五升八合四勺零,又督標四營支剩米二百七十六石四斗四升等語:應令該撫將前項實存建曠米折銀錢造入季報冊內報部酌撥,實存米谷轉飭加謹收貯,留為下年之用可也。

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御前大臣議政大臣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戶部尚書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加一級臣傅恒、經筵講官尚書加一級紀錄二次臣梁詩正、吏部左侍郎暫行署理戶部左侍郎教習庶吉士兼管國子監祭酒事務鎮國將軍降一級留任又降一級留任紀錄一次臣宗室德沛、左侍郎署理正白旗漢軍都統事務兼佐領加二級紀錄三次臣李元亮、右侍郎辦理步軍統領事務加三級紀錄五十三次臣舒赫德、經筵講官吏部左侍郎兼理戶部右侍郎事務世襲一等輕車都尉降一級留任加二級紀錄一次臣蔣溥、福建司郎中臣德文、福建司郎中臣黃元、福建司員外郎臣齊明、福建司員外郎臣高恒、福建司員外郎臣黃澍、廣西司員外郎兼辦福建司事臣金祖靜、福建司主事臣王鋌、廣東司主事兼辦福建司事革職留任臣楊可鏡。

旨:依議。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二二~八二三頁。

六、福建巡撫鐘奏折

福撫鐘謹奏為欽奉上諭事:竊查臺灣府屬彰化縣原報藍興莊充公田園一案,系原任水師提督藍廷珍將鹿場藍埔召佃開墾成田四百九十一甲,每甲計田十一畝,收租六石,每年共收佃民租粟二千九百四十六石,名曰藍興莊,于雍正五年,藍廷珍將此項田園奏報充公,即照佃租原額歸入官莊征收。比時原未升科,只取佃租,并無供賦者也。嗣于雍正七年查辦隱匿地畝,勸民首報案內,藍興莊承佃之民,因供賦輕而租粟重,希圖避重就輕,將已經入官之田四百九十一甲重報升科。又因原田寬闊續經履畝丈量,溢出下則田園四百九十三甲零,統歸自首案內造報,照例輸賦。該處佃戶,始以歸入民莊,既完正供,咸思邀免租粟;繼欲將丈溢田園應輸正供,均以完額租粟抵納。前撫臣盧焯、王恕等節次咨題,均蒙部駁,以官莊地畝租粟,應于正供外加征其丈溢地畝,供粟亦應另行輸納等因,當即遵照部駁,將丈溢田園四百九十三甲零按年另輸供賦在案。其原報充公田四百九十一甲額征租粟二千九百四十六石,扣出九百八十三石零以完升科供耗,存剩余租一千九百六十二石六斗七升零照舊撥充公用。又經前撫臣陳大受、潘思榘先后具題,復奉部駁,以充公之田例于供賦之外仍收租粟,行令按則收供賦外,仍照原額征收租粟報部等因。但查乾隆四年以前漏征租粟,雖經免其征收,抵還原佃工本,而乾隆五年以至十年租粟,實緣歲月已久,各佃逃亡,輾轉頂租,均非原人承種,無可著追。復經前撫臣陳弘謀題準部覆,將十年之前者準其豁免,所有十年以后者,分年帶征。其原報租粟之外,應征供賦之處,令再詳悉妥議等因。乃臺地正署迭更,屢催未經議覆,以致塵案莫結。臣將遲延各官,節次查參議處。

茲據布政使德舒查得:民莊取租每甲止于六石,其應完供賦系業戶自納,與佃民無涉。今田畝歸公于額租外又向佃戶追征供耗,則加額外之征,較民租為更重,實有難支之勢,惟有仍照原議于應征租粟內扣完供耗,將余租歸入官莊,實為妥便。再查乾隆十年起應征余租,自十五年帶征以后,按年完納,并無拖欠等因前來。

臣查藍興莊墾熟田畝,未充公以前,原止每甲取租六石。如使提督藍廷珍自報升科,則應輸課賦,例當取租之業主完納,本與耕種之佃民無涉。今此項田畝,既將額取之租歸入官莊充公,則官莊即系此業之主,并無別有辦糧之人。從前重復升科,原屬牽混。嗣因升科之后,又令佃戶于交租之外,再完供賦,是較未充公以前租粟有加,不免苦累。是以佃戶難支,屢經更易,雖將乾隆十年以前租粟屢邀豁免,迄今三十載,輾轉咨題,尚無一定之租,未能結案。臣復細查臺地官莊名色,系開召之始,文武各官私墾田園,收取租息自用。至雍正三年,前督臣覺羅滿保題講歸公,即以私收之租定為常額,與民間地畝不同。故征收租銀,并無科則,亦與正供常賦逈別,乾隆十二年,部臣議覆,臺屬官莊租息,不必另議增減,最為明晰。是以官莊款冊,歷有未升科地畝,蓋恐佃戶避重就輕,亦因正賦無從加納故也。今藍興莊地方,現照藍廷珍私收租額每甲六石,每年征租二千九百四十六石,并無短少,自不便再征額賦。應于租粟內扣出九百八十三石三斗二升零,聽佃戶自赴倉庫,以完本色供耗,其余租一千九百六十二石六斗七升零,作為官莊租粟,照例折征,統歸官莊奏銷冊內,將補征乾隆十年以后租銀一并造報撥用。且每田一甲,除完供賦外,約有四石之租,與官莊成例供賦之外,仍收官租,本屬相符,而佃戶照依舊額輸納,可以永久承耕,不致畏累曠廢,遠在塵案,亦可完結此。謹會同督臣喀爾吉善合詞具奏等因,乾隆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矣。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二八頁。

七、福建巡撫鐘音題本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世襲一等輕車都尉降一級留任駐札福州府臣鐘音謹題為稟報事:據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德舒呈詳:案據臺灣府知府鍾德詳,據原任鳳山縣知縣吳士元詳稱:卑邑額征小船梁頭餉稅,載在奏銷款項冊內雜項餉稅項下,歷年照額征輸。今乾隆十七、十八兩年間,據各船戶行保陸續具報,遭風擊碎各船共二十四只,無征梁頭餉銀三十六兩三錢六分八厘零。又無征溢額梁頭餉銀一兩四錢一分八厘九毫零。通共無征餉稅銀三十七兩七錢八分七厘。理合備造無征餉銀清冊,取具無捏甘結,加具印結,詳請循例轉詳題豁等情,由府詳司。當經飭行確查,并設法募補去后。茲又據臺灣府知府鍾德詳,據現任鳳山縣知縣丁居信詳稱:乾隆十七、十八兩年遭風擊碎各船共二十四只,通共無征餉稅銀三十七兩七錢八分七厘,卑職查明遭風屬實,募補不前。其乾隆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等年無征銀兩,遵經照數墊完,合再取具無捏甘結,造冊加具印結詳送,俯賜加結轉詳,請自乾隆二十一年為始豁免,俾免馱累等由到府。卑府覆查無異,合就加結詳送察轉等由到司。

據此,該本司布政使德舒查得臺灣府屬鳳山縣額征小船梁頭餉稅,載在奏銷款項冊內雜項餉稅項下,歷年照額征輸奏報。先據臺灣府知府鍾德詳,據原任鳳山縣知縣吳士元詳報,遭風缺額請豁。當經飭行確查并募補去后。茲又據臺灣府知府鍾德詳,據鳳山縣知縣丁居信詳覆:乾隆十七、十八兩年遭風擊碎各船共二十四只,無征梁頭餉銀三十六兩三錢六分八厘零,又無征溢額梁頭餉銀一兩四錢一分八厘九毫零,通共無征餉銀三十七兩七錢八分七厘,造冊具結,由府加結請豁前來。本司查無征餉銀,例應請題豁免。茲鳳山縣缺額船餉銀兩,業經飭查,委因遭風擊碎沉沒,募補不前。其乾隆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等年無征銀兩,俱系該縣墊完,合將鳳山縣無征小船梁頭餉稅銀三十七兩七錢八分七厘轉造清冊,同送到府縣各結,加具印結,出具保詳,伏乞察核保題。請自乾隆二十一年為始,照數豁免,以廣皇仁等由到臣。

據此,該臣看得:閩省臺灣府屬鳳山縣額征小船梁頭餉稅,載在奏銷款項冊內,歷年照額征輸奏報。茲據布政使德舒詳稱:乾隆十七、十八兩年鳳山縣遭風擊碎各船共二十四只,無征梁頭餉銀三十六兩三錢六分零,又溢額餉銀一兩四錢一分零,通共無征銀三十七兩七錢八分零,委系遭風擊碎,募補不前。其乾隆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等年額征銀兩,俱系知縣墊完,造再冊結,照例請豁到司。相應轉造清冊,同送到府縣各結,出具印結保詳,呈請保題,請自乾隆二十一年為始,照數豁免等情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結送部外,相應保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臣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謹題請旨。乾隆二十一年八月初五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世襲一等輕車都尉降一級留任駐札福州府臣鐘音。

旨:該部議奏。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七本六五○~六五一頁。

八、兵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本月初三日內閣抄出前事一案,相應抄錄原奉上諭移會貴處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日。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內閣奉上諭:本年閩省剿捕臺灣逆匪,所有添調各省官兵經過地方,一切軍械供應,俱經發帑支給,絲毫不以累及閭閻。惟是運送糧餉、軍械等物,間以酌用民力,雖并給與口糧、腳價,而該處民夫向義,無不踴躍從事,實堪嘉尚。自宜(特)沛渥恩,以示優恤。除漳、泉二府本年被旱歉收,曾經降旨加恩,令該督查明緩征,并臺灣府屬本年及五十三年應征錢糧概行溪免外,仍著李侍堯等將福建通省承辦軍務各州縣,所有官兵經過地方,就其差務繁簡,出力較重,查明應如何酌量加恩,分別蠲緩之處,詳細核定,迅速奏聞,候朕另降諭旨。欽此。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四六頁。

九、兵部「為內閣抄出閩督福等奏」移會

兵部為移會事:當月司案呈,內閣抄出閩督福等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稽察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原奏一紙。右移會稽察房。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日。

臣福、徐跪奏為臺灣應征地丁銀谷及耗羨、莊租、雜稅等項、奏請分別蠲免、緩征,仰祈圣鑒事:竊照臺灣府屬各廳縣,迭蒙皇上逾格天恩,將乾隆五十二、三兩年錢糧全行蠲免。其嘉義一縣,并免五十四年錢糧。節經刊發謄黃,遍貼曉諭。該百姓等感激皇仁浩蕩,踴躍鼓舞,載道歡呼。查臺屬應征錢糧,向例分收銀、谷兩項。一廳四縣,每年額征丁銀五千一百余兩,額征地谷正供粟十九萬九百余石。合銀、谷兩款總設之地丁,與內地州縣地丁錢糧概行征收銀兩者名同而實異。從前普免各省錢糧案內,所有臺灣一屬額征供粟,俱奉特旨一體全蠲。上年督臣李侍堯會同臣徐嗣曾具奏請旨折內,因臺灣所征地谷系供支駐臺班兵及解運內地營兵口糧之用,遂作為五十二年應征兵谷,同耗羨、莊租、雜稅等項一例奏請分年帶征,仰蒙圣主隆恩,仍予全行寬免。但此項兵谷,即系地丁錢糧,因從前未經聲敘明晰,是以不敢遽行刊示,將五十三年臺灣府屬正供谷石及五十四年嘉義縣供粟一概停免。今臣等伏思臺灣所屬一廳、四縣征收丁銀止五千一百余兩,而額征谷粟十九萬九百余石,多寡之數甚屬懸殊。當此軍務告竣之余,若將此項谷粟照常征收,民人等安集未久,家室初定,情形恐不無拮據。仰惟我皇上軫念近黎口食,至再至三,合無仰懇圣恩,將臺灣所屬五十三年正供谷十九萬九百余石、五十四年嘉義縣額征供粟,照從前普免錢糧之例,一體全溪,則民人等沾浹皇恩,益得盡心耕鑿。恭候恩旨到日,飭知該地方官刊布謄黃,再行通諭。至正供之外,有應征耗羨、、莊租、雜稅等項計銀六萬九千余兩、粟一千八百余石,不在應免之內。向例緩至次年征收。第念民人安集以來,生計尚薄,即至次年征收輸將,究為勉力。所有各廳縣耗羨銀谷,可否仰懇圣慈,俟明歲開征后,準令分作兩年帶征,俾閭閻益資寬裕。其嘉義一縣已邀恩多免正項一年,應仍照例將耗羨等項統于五十五年內一并征完歸款。據布政使伊轍布轉據各臺灣道、府具詳前來,臣等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七日奉朱批:著照所請行,該部知道,欽此。十九日抄出到部。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三九頁(按此奏折亦見戊編第九本八五○頁)。

一○、閩浙總督覺羅伍拉納題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呼和浩特市| 阿瓦提县| 涿鹿县| 乌苏市| 碌曲县| 乐安县| 德兴市| 仁化县| 资源县| 南木林县| 海安县| 邻水| 马关县| 肥东县| 多伦县| 获嘉县| 保山市| 大理市| 楚雄市| 宁远县| 彭泽县| 陆河县| 西畴县| 中超| 汉寿县| 安康市| 牡丹江市| 潍坊市| 乐昌市| 香格里拉县| 肇州县| 沙坪坝区| 任丘市| 南阳市| 原阳县| 甘孜| 观塘区| 芒康县| 杭锦旗|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