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0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4183字
  • 2015-12-26 17:01:30

〔羅〕發聲散治咽痛妨悶,咽物則微痛,不宜寒涼藥過泄之,此妨悶虛熱也。

栝蔞(一個) 白僵蠶(微炒,半兩) 桔梗(七錢半) 甘草(炒,二錢)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干糝咽喉中。若腫痛,左右有紅,或只一壁紅紫長大,水米難下,用此散一錢,樸硝一錢和勻,糝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腫,或有小白頭瘡,用前散一錢匕,白礬細研半錢,干糝。

〔丹〕姜汁調僵蠶末,治咽痛神效。(詳見喉痹。)〔無〕蜜附子 治感寒,咽門閉,不能咽。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臍,切作大片,蜜涂炙令黃,含咽津,甘味盡,更以附子片涂蜜炙用之。

〔丹〕治咽痛,用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珠垂掛,到咽門而止,口中飲食不入。須用深取牛膝根,直而獨條者,洗凈,入好醋三五滴,同研細,就鼻孔滴二三點,入去則絲斷珠破,其病立安。

〔《素》〕肝者中之將也,取決于膽,咽為之使。(奇病論)〔世〕咽痛,用倒摘刺根,凈洗,入好酒醋同研,滴在喉中,耳若癢,即安。

〔《范汪方》〕治喉中腫痛,不得飲食。燒筆頭灰,漿水飲下方寸匕。

〔《廣》〕主咽喉塞,鼻中瘡出,及干嘔頭痛,食不下。生雞子一個,開頭取白去黃,著米酢煨拌, 火頓沸起,擎下沸定,須頓三度,就熱飲酢盡,不過一二次瘥。

運氣,咽喉嗌痛,皆屬寒。經云∶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頷腫是也。

《內經》灸刺咽喉有二∶其一,取足少陰。經云∶腎足少陰之脈,所生病者,咽腫上氣.嗌干痛。又云∶嗌中腫,不能納,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又云∶邪客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納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林億云∶賁,膈也。謂氣上走膈上也。)刺足下中央之脈各三 ,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是也。

其二,取手太陽。經云∶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則病嗌痛頷腫,視虛實寒熱陷下取之也。

〔《甲》〕咽中痛,不可納食,涌泉主之。咽腫難言,天柱主之。喉痛,喑不能言,天突主之。

咽喉

乳蛾

〔《竹》〕咽喉乳蛾方。

雄黃 郁金(各五錢) 白礬(生用,二錢半) 膽礬(五分)上為細末,以竹管吹入喉中,立能言語。

粉香散 吹乳蛾即開。

白礬(三錢) 巴豆(三粒,去皮油) 輕粉 麝香(各少許)上于鐵器上飛白礬沸,入巴豆在礬上枯去,不用巴豆,為細末。三味和合吹喉中。

〔孫〕治懸癰垂長,咽中妨悶。白礬一兩燒灰,鹽花一兩,二味細研,以箸頭點藥在上。

〔《竹》〕羅青散治單雙乳蛾。

蒲黃(五錢) 羅青 盆硝(研。各三錢) 甘草(二錢)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冷蜜水調,細細咽之,吞不下,雞翎蘸藥喉內掃之,立效。

〔《本》〕玄參散治懸癰,痛不下食。

玄參(一兩) 升麻 射干 大黃(各半兩) 甘草上為細末,用水煎至七分放溫,時時含咽良驗。

〔無〕干姜散治懸癰,熱卒暴腫大。

干姜 半夏(湯洗去滑,等分)上為細末,以少許著舌上咽津。

〔世〕乳蛾。用杜牛膝根紅者研調,男用女乳汁,女用男乳汁,納鼻吸之。

〔丹〕治喉中卒生肉。綿裹箸頭蘸鹽揩,一日六七次易之。(孫真人方。)

咽喉

咽仲介介如梗狀

〔仲〕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濃樸湯主之。

半夏(一升) 濃樸(三兩) 茯苓 生姜(各四兩) 蘇葉(二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丹〕痰結核在咽,此濕痰,必用痰藥中咸能軟堅之味。

栝蔞實 青黛 杏仁 海蛤粉 桔梗 連翹 風化硝上為末,姜蜜丸,噙化。

《內經》灸刺咽嗌介介如梗狀,有二∶其一,取陽陵泉。經云∶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嗌仲介介然數唾,取陽陵泉是也。

其二,取大陵。經云∶心咳之狀,喉如 然,如梗狀,取心之俞是也。

咽喉

諸物梗喉

〔無〕治諸哽。煮薤白令半熟,以線縛定,手執線頭,少嚼薤白咽之。度薤白至哽處,便牽引哽即出矣。又法,用綿一小塊,以蜜煮,用如食薤法。

〔世〕治骨哽入喉。

縮砂 甘草(各等分)上為末,以綿裹少許噙之,旋旋咽津,久之即出。

骨哽,以乳香燒煙,吸入喉即吐出。

〔《本》〕治諸魚骨哽久不出方。以皂角少許,吹入鼻中,得嚏哽出。多秘此方。

〔陳〕獺主魚骨哽不可出者。取獺足于項下爬之,亦可煮汁食之。

〔《外》〕治哽,螻蛄膽一枚吞下。亦治刺不出,敷之刺即出。

〔《古金錄》〕療魚骨橫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鯉魚鱗皮合燒作屑,水服之即出,未出再服。

上治骨哽。

〔子和〕一小兒誤吞一錢在喉中不下,諸醫皆不能出,亦不能下,乃命戴人。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凈白表紙,令卷實如箸,以刀縱橫亂割其端,作 之狀,又別取一箸,縛針鉤于其端,令不可脫,先下咽中,輕提輕抑探之,覺鉤入于錢竅,然后以紙卷納之咽中,與鉤尖相抵,覺鉤尖入紙卷之端,不礙肌肉,提之而出。

〔葛〕誤吞釵。取薤白曝令萎黃,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束,釵即隨出。

〔丹〕治誤吞錢釵及環。用飴糖一片,漸漸食之,自出。(《外臺秘要》)上治錢哽。

〔世〕治骨哽。槿樹葉油、馬屁勃、砂糖三味,熬膏為丸,噙化累效。

治骨哽喉痛。用水牛屎上生出蕈,曬干為末,用砂糖為丸,徐徐咽吞下,仍用砂糖為衣,不然損牙。

〔《外》〕治魚骨哽在喉中,以少 砂口咀嚼,咽之立下。

〔世〕治魚骨哽,用玉簪花根,研細取汁,竹管灌喉中,不可著齒,著則齒酥。骨哽。用萱草根汁服之傳者云,可立視骨下。(邵云∶萱草即鹿蔥也,又名宜男。)又方,魚骨哽,細嚼蘿卜,徐徐咽之愈。

〔丹〕治魚骨哽,百法不能療者。餳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立出。(《肘后方》)治諸哽。生艾數升,水酒各五升,煮取四升,稍熱服之。(《外臺》)〔世〕魚骨哽。楮子搗自然汁,濾去渣服,或收曬干為末,水和汁服亦可。(楮子即谷樹子也。)一方用楮樹皮。

〔《衍》〕橄欖味澀,食久則甘,嚼汁咽,治魚哽。

〔《外》〕治哽。以瞿麥為末,水調方寸匕服。

〔《本》〕治骨哽。白茯苓一味,臨時細切為末,以所哽骨煎湯調下。

〔世〕治雞骨哽,用水簾草搗汁,飲之骨自消。治骨哽,以野苧根洗凈,搗爛如泥,每用龍眼大。

如被雞骨所傷,以雞羹化下。如魚骨所傷,魚湯化下。治一切骨哽,用金鳳花子,嚼爛噙下,無子用根亦好。

〔《山》〕誤吞稻芒麥芒咽間者,急取鵝口中涎灌之,或取薦頭草嚼亦妙。

〔丹〕魚骨在肚中刺痛。煎茱萸汁一盞飲之,骨軟而出。(《食療》)〔丹〕治吞錢。艾一把,水五升,煎至一升,頓服便下。(錢氏《篋中方》)治吞錢及鐵物在喉者,不得下。南燭根,燒細末,湯調一錢下之。

〔《山》〕誤吞錢。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一宿,溫服一升,日再服之。(《外臺秘要》)又方,誤吞銅錢。用家茨菰取汁,呷飲自消。(見《山居方》)〔《外》〕誤吞錢并金銀等物。以糊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如吞金銀物在腹中,以水銀服之,令消烊。

〔無〕凡治哽之法,皆以類推。如鸕 治魚哽,磁石治針哽,發灰治發哽,貍虎治骨哽,亦各從其類也。

咽喉

項頸強痛

〔《靈》〕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當缺盆中央動脈是也。)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挾喉二旁之動脈是也。)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挾喉動脈之后,曲頰之前一寸后是。)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手陽明之后,當曲頰之下是也。)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曲頰之后,當耳之下是也。)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耳后當完骨上是也。)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挾項大筋中是也。)七次脈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

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 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 外,不至曲頰一寸。太陽當曲頰。

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后。手少陽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俱本輸篇)〔《內經》〕刺灸項頸痛有二。

其一,取足手太陽,治項后痛。經云∶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項如拔,視虛盛寒熱陷下取之。

又云∶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又云∶大風項頸痛,刺風府,風府在上椎。

又云∶邪客于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 ,立已。不已則刺外踝下三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是也。

其二,取足手陽明,治頸前痛。經云∶足陽明之脈,所生病者頸腫。又云∶手陽明之脈,是動則病頸腫,皆視盛虛寒熱陷下取之也。

〔《玄》〕頸項痛∶后溪。

〔《玉》〕項強∶承漿 風府。

〔《甲》〕頭項痛重,暫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頂上痛風頭重,目如脫,不可左右顧,百會主之。頸痛項不得顧,目泣出,多 ,鼻鼽衄,目內 赤痛,氣厥,耳目不用,咽喉僂引項筋攣不收,風池主之。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完骨主之。項強刺喑門。頸項痛不可以俯仰,頭痛,振寒,螈 ,氣實則脅滿,俠脊有并氣,熱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

東風生于春,病在肝 ,在頸項。(全文見五臟。)〔《本》〕治筋急,項不得轉側,木瓜煎。

木瓜(兩個,取蓋去穣) 沒藥(研,二兩) 乳香(研,二分)上二味,納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簽簽定,飯上蒸三四次,研爛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黃酒化下,生地黃汁半盞,無灰酒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暖化服。

有人患此證,自午后發至黃昏時定。予曰∶此患先必從足起,經言足十二經絡各有筋,惟足太陽之筋,自足至項,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又曰,陽中之陰肺也,自離至兌,陰旺陽弱之時。故《靈寶畢法》云∶離至干,腎氣絕而肝氣弱,肝腎二臟受陰氣,故發于是時。予授此方三服而愈。

〔丹〕男子項強不能回顧,動則微痛,診其脈弦而數實,右手為甚。予作痰熱客太陽經治之。用二陳湯加酒洗黃芩、羌活、紅花,服后二日愈。

〔垣〕養神湯治精神短少,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禁甘溫,宜苦寒。

黃 (一錢) 人參(三分) 甘草(七分) 蒼術(五分) 白術(三分) 柴胡(四錢) 升麻(四錢)歸身(五分) 麥芽(五分) 木香(一分) 川芎(三分) 半夏(七分) 橘皮(一錢) 黃連(五分)黃芩(酒二分) 黃柏(一分)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去渣,稍熱服,不拘時。

〔《本》〕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移,椒附散。

大附子(一枚,六錢上者。炮去皮臍,末之)上末,每二大錢,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滿,水一盞半,生姜七片,通煎至七分,去椒入鹽,空心服。

予一親戚,患項筋痛連背髀,不可轉移,服諸風藥皆不效,予嘗憶《千金》髓有腎氣攻背強一證,予處此方與之,一服頓瘥。自爾與人,皆有驗。蓋腎氣自腰夾脊上至曹溪穴,然后入泥丸宮。

曹溪一穴,非精于搬運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氣上達,椒下達,故服之愈。

〔《千》〕治風項強,不得顧視。穿地作坑,燒令通赤,以水灑之令冷,納生桃葉鋪其席下臥之,令項在藥上,以衣著項邊,令氣上蒸,病患汗出,良久即瘥。

又方 治頭項強,不得顧視。蒸大豆一升令變色,納囊中枕之。

諸痙項強,皆屬于濕。(全文見診法,治法見傷寒項強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藏| 永善县| 墨竹工卡县| 海城市| 黎川县| 沙坪坝区| 临澧县| 临朐县| 泽州县| 沙田区| 高清| 黄陵县| 辰溪县| 遂溪县| 呼玛县| 滨州市| 哈尔滨市| 凤山市| 南昌县| 佛教| 巫山县| 友谊县| 黄大仙区| 钟山县| 孙吴县| 丰台区| 牙克石市| 和龙市| 湛江市| 启东市| 江西省| 中卫市| 抚远县| 苏州市| 濮阳县| 名山县| 东港市| 林西县| 玛纳斯县| 谷城县|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