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7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4659字
  • 2015-12-26 17:01:30

頭風痛,鼻鼽衄,眉頭痛,善嚏,目如欲脫,汗出寒熱,面赤頰中痛,項強不可左右顧,目系急,螈,攢竹主之。頭眩痛重,目如脫,項似拔,狂見鬼,目上反,項直不可顧,暴攣足不任身,痛欲拆,天柱主之。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耳聾惡風,目 爛赤,項不可以顧,髀樞痛,泄腸 ,束骨主之。風眩頭痛,少海主之。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喜笑不休,發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豐隆主之。陽厥凄凄而寒,少腹堅,頭痛,脛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嘔,三里主之。厥頭痛,面腫起,商丘主之。厥頭痛,孔最主之。頭重頂痛目不明,風到腦中寒,重衣不熱,汗出,頭中,惡風,刺腦戶主之。頭重目瞑,厥,寒熱,項強難以顧,汗不出,陶道主之。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螈 ,里急,腰股相引痛,命門主之。

〔《素》〕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平人氣象論)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

〔《脈》〕診頭痛目痛,久視無所見者死。(久視不見,見諸脈病雜法。下而不上,《甲乙經》作卒視上而不下者是。)病若頭痛目痛,脈急短澀死。(未詳其義。)

頭風痛

產后頭痛

〔《大》〕一奇散治產后頭疼,用當歸、川芎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丹〕產婦年三十余,身熱頭痛肚痛。

陳皮 白術 白芍(各二錢) 黃芩(二錢半) 川芎(一錢) 干姜 牡丹皮 甘草(各一錢半)荊芥(半錢)分四帖煎服。

〔《保》〕治產后頭痛,血虛、痰癖、寒厥、皆令頭痛,加減四物湯。

蒼術(一兩六錢) 羌活 川芎 防風 香附(炒) 白芷(各一兩) 石膏(二兩半) 細辛(一兩半)當歸 甘草(各五錢)上粗末,每一兩水煎,服無時。如有汗者,知氣弱頭痛也,方中加芍藥三兩,桂一兩半,生姜煎。如痰癖頭痛,加半夏三兩,茯苓一兩,生姜煎。如熱痰頭痛,加白芷三兩,石膏三兩,知母一兩。如寒厥頭痛,加天麻三兩,附子一兩半,生姜三片,煎服。

〔《大》〕芎附散治產后敗血作梗,頭痛,諸藥不效。

上大附子一枚,釅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盡,去皮臍,加川芎一兩,并為細末,每服一錢,茶清下。

郭茂恂嫂金華君,產七日不食,始言頭痛,頭痛已,又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刺,更作更止,相去無瞬息間。每頭痛甚,欲取大石壓,良久漸定,心痛作,則以十指抓壁,血流滿掌,痛定目復痛,又以兩手自剜取之,如是十日不已,眾醫無計。進黑龍丹半粒,疾少間,中夜再服下,瞑目寢如平昔,至平旦下一行,約三升許,如蝗蟲子,三疾減半,巳刻又行如前,則頓愈矣。(黑龍丹方見產后血不下條。)

頭風痛

偏頭風

頭半邊痛者是也,當與前頭痛相參用之。

〔丹〕偏頭風。有痰者多。

左屬風∶荊芥 薄荷。左屬血虛∶川芎 當歸。

右屬痰∶蒼術 半夏。右屬熱∶黃芩。

〔羅〕川芎散治偏頭痛,神效。

甘菊 石膏 川芎 白僵蠶(生。各六錢)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

〔潔〕治頭痛連睛痛。

石膏 鼠粘子(炒)上為末,茶清食前調下。

〔垣〕細辛散治偏頭風。

細辛(二分) 川芎(七分) 柴胡(二錢) 黃芩(酒炒,一錢) 生黃芩(五分) 瓦粉(二分)甘草(炙,一錢半) 黃連(酒炒,七分) 芍藥(半錢)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食后溫服之。

〔《經》〕 治偏頭痛絕妙。蓽茇為末一兩,于食前用清粥飲調半錢服。

〔《本》〕 治風寒客于頭中,無時疼痛,牽引兩目,遂至失明,宜白附散。

白附子(一兩) 麻黃(不去節) 川烏 南星(各半兩) 全蝎(五個) 干姜 朱砂 麝香(各一分)上為細末,酒調一字服,略睡少時效。

一族人患頭痛不可忍,一服瘥。

治偏頭風。

豬牙皂角(去皮筋) 香白芷 白附子(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臘茶調下。右疼右邊臥,左疼左邊臥,皆疼仰臥,食后服。

〔丹〕偏頭風,蓽茇、豬膽搐鼻中。

〔《本》〕治偏頭風,用好蘿卜自然汁一蜆殼許,令患人仰臥,左疼注左,右疼注右,或兩邊皆疼皆注之,雖十年患者亦效。王荊公患十二年,用之立效。后醫數人皆愈,此禁中秘方。

〔《靈》〕 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后取足少陽陽明。(厥病篇)

頭風痛

雷頭風

頭痛而起核塊者,是也。

〔子和〕凡雷頭懶于俗呼之,謬名也。可用茶調散吐之,次用神芎丸下之,然后服烏荊丸及愈風餅子之類。衰者,可用涼膈散消風散熱。

茶調散方(見上下部,即二仙散是也。)神芎丸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 滑石(各四兩)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為度,日三服。

愈風餅子川烏(炮,半兩) 川芎 甘菊 白芷 防風 細辛 天麻 羌活 荊芥 薄荷 甘草(炙。以上各一兩)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劑,捏作餅子。每服三五餅,細嚼茶酒送下,不計時候。

涼膈散(方見前寒熱條。)〔《保》〕夫治雷頭風者,諸藥不效,為與證不相對也。蓋雷頭風者,震卦主之,震仰盂,故予制藥內加荷葉者,象震之形,其色又青,乃述類象形,當煎《局方》中升麻湯主之。

升麻湯治頭面疙瘩,憎寒拘急,發熱,狀如傷寒,升麻 蒼術 荷葉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食前后。或燒全荷葉一個,研細調藥,服之妙。

〔子和〕雷頭風者,是頭上有赤腫結核,或如酸棗狀,可用 針出血則愈矣。

〔《素》〕雷頭風∶上囟 百會 風池。

頭風痛

大頭痛

頭痛如腫,大如斗是也,大率多是天行時疫病。

〔垣〕泰和年,東垣以監納濟源稅,時長夏多疫癘,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面目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如染之多不救。張縣丞亦得此證,至五六日,醫以承氣湯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或曰李明之存心于醫,可以請治,遂命診視,具說其由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

此雖邪熱客于心肺之間,上攻頭而為腫盛,以承氣下之,瀉胃中之實熱,是誅罰無過,殊不知適其病所為故。遂處方用黃連、黃芩,味苦寒,瀉心肺間熱以為君。橘紅、玄參苦寒,生甘草甘寒,瀉火補氣以為臣。連翹、鼠粘子、薄荷葉苦辛平,板藍根味甘寒,馬屁勃、白僵蠶味苦平,散腫消毒定喘以為佐。新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不得伸,桔梗味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共為細末,用湯調,時時服之,拌蜜為丸,噙化之,服盡良愈。因嘆曰∶往者不可追,來者尤可及。凡他所有是病者,皆書方以帖之,全治甚眾。

普濟消毒飲子黃芩 黃連(各半兩) 人參(三錢) 橘紅 玄參 甘草(生。各二錢) 連翹 鼠粘子 板藍根馬屁勃(各一錢) 白僵蠶(炒,七分) 升麻(七分) 柴胡 桔梗(各二錢)上為細末,服如前法,或加防風、薄荷、川芎、當歸身,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煎去渣,熱服之,食后時時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熱甚者,宜砭刺之。

〔海〕大頭病者,雖在身半以上,熱伏于經,以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所著,以成此疾。至于潰裂膿出,而又染他人,所以謂之疫癘也。大抵足陽明邪熱太甚,實資少陽相火為之熾,多在少陽,或在陽明,甚則逆傳。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其經而取之,濕熱為腫,木盛為痛,此邪發于首,多在兩耳前后,所先見出者,為主為根,治之宜早,藥不宜速,恐過其病。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已作,有傷人命矣。此疾是自外而之內者,是為血病,況頭部分受邪,見于無形之處,至高之分,當先緩而后急。先緩者,謂邪氣在上,著無形之部分,既著無形,所傳無定,若用重劑大瀉之,則其邪不去,反過其病矣。雖用緩藥,若又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咸失緩體,則藥不能除病矣。當徐徐漬無形之邪,或藥性味形體據象服餌,皆須不離緩體及寒藥,或酒炒浸之類皆是也。后急者,謂前緩劑已經高分,瀉邪氣入于中,是到陰部,染于有形質之所,若不速去,反損陰也。此卻為客邪,當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主當緩者,謂陽邪在上,陰邪在下,各為本家病也。若急治之,不惟不能解其紛,而反致其亂矣,此所以治主當緩也。治客當急者,謂陽分受陽邪,陰分受陰邪,主也。陰分受陽邪,陽分受陰邪,客也。凡所謂客者當急去之,此治急以客也。假令少陽陽明之為病,少陽為邪者,出于耳前后也。

陽明者,首面大腫也。先以黃芩、黃連、甘草,通炒過,銼煎少少不住服呷之,或服畢,再用大黃或酒浸或煨,又以鼠粘子新瓦上炒香, 咀煎去渣,納芒硝各等分,亦細細呷之。當食后用,徐得微利。及邪氣已,只服前藥。如不已,再服后藥,根據前次第用之,取大便利,邪已即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少陽渴者,加栝蔞根湯。陽明行經,加升麻、葛根、芍藥之類。太陽行經,加羌活、防風、荊芥之類。選而加之,并與上藥均合,不可獨用散也。

〔潔〕黑白散治大頭病如神。

烏黑蛇(酒浸) 白花蛇(去頭尾,酒浸) 雄黃(二錢) 大黃(煨,半兩)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無時。

〔海〕疫毒頭腫者,甘桔湯加鼠粘子、大黃、芒硝。

〔丹〕大頭天行病。

羌活 酒芩 酒蒸大黃〔《素》〕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全文見厥。)〔《山》〕大頭風,用井底泥調大黃、芒硝涂之。(此方若在表者忌之,在里者宜之。)運氣 大頭病皆屬火,蓋經所謂上腫者,即其屬也。經云∶少陽司天之政,風熱參布,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民病上,怫腫色變。又云∶少陰司天之政,熱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民病嗌干腫上,終之氣燥令行,余火內格,腫于上咳喘。其治方,東垣普濟消毒飲子得之矣。

頭風痛

眉痛

〔丹〕眉痛,屬風熱與痰,作風痰治。類頭風,用白芷、酒黃芩末,酒調下。

又方川烏 草烏(二味為君,童便浸炒) 細辛 羌活 黃芩 甘草(各等分,為佐)〔垣〕選奇湯眉骨痛不可忍。

防風 羌活(各三錢) 酒黃芩(一錢,冬不用,如能食熱痛者加之) 甘草(三錢,夏生冬炙用)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稍熱服,食后時時。

《撮要》、《摘英》眉攢內痛∶解溪〔《玉》〕眉間痛∶攢竹(瀉出血,沿皮透魚腹。) 頭維(一分,沿皮斜向下透懸顱,選而用之,不必盡取。)眉棱骨痛∶攢竹 合谷 神庭

頭風痛

頭重

〔垣〕紅豆散治頭重如山,此濕氣在頭也。

麻黃根(炒,半錢) 苦丁香(半錢) 紅豆(十粒) 羌活(燒) 連翹(各三錢)上五味為細末,鼻內搐之。

又方羌活根(燒) 連翹(各三錢) 紅豆(半錢)上為末,搐鼻。

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取之所別也。(全文見針灸。長強穴在脊 ,即尾骨端也。)〔《撮》〕頭重如石∶印堂(一分,沿皮透攢竹,先左后右,彈針出血。)

頭風痛

頭風屑

〔羅〕肝經風盛,木自搖動。《尚書》云∶滿招損。老子云∶物壯則老。故木凌脾土,金來克之,是子來為母復仇也。使梳頭有屑皮,見肺之證也,謂肺主皮毛。大便實,瀉青丸主之;虛則消風散主之。(瀉青丸方見治虛實法。)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痛,肌肉蠕動,目眩旋運,耳簫蟬鳴,眼澀好睡,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燥癢癮疹。又治婦人血風,頭皮腫癢,眉骨疼,旋欲倒,痰逆惡心。

芎 羌活 人參 茯苓(去皮) 白僵蠶 藿香(去土) 荊芥 甘草(炒) 蟬殼(去土。

各二兩) 濃樸(去皮,姜制) 陳皮(去白。各半兩) 防風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如久病偏頭風,每日三服,便覺輕減。如脫著沐浴,暴感風寒,頭痛身重,寒熱倦疼,用荊芥茶清調下半盞,不拘服之。小兒虛風,目澀昏倦,及急慢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下亦得。

〔丹〕 頭癢風屑發黃,用酒炒大黃茶調服。

〔海〕萬病紫菀丸 治頭多白屑,每服三丸至五七丸,姜湯下。(方見積塊條。)〔《本》〕治風屑極燥癢無時,此乃氣虛,風邪侵于皮表而生。用藜蘆不拘多少為末,先洗頭,須避風,候未至十分干時,用末糝之。須用入發至皮方得,緊縛之兩日夜,次日即不燥癢。如尚有些少,可再用一次立效。

禹錫按陳藏器云∶鹽麩子,主頭風白屑,效。(俗名麩鹽桃,其末結五倍子。)〔《經》〕患頭上白屑極多,山豆根油浸涂,以孩兒乳汁調涂效。

〔《本》〕又方白芷 零陵香(各等分)上為末,如前法用之,候三五日篦去,敷三二次,終始不生。

多臥、不得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宁县| 阜城县| 祁连县| 潍坊市| 南雄市| 佛教| 宁明县| 尼勒克县| 唐河县| 安丘市| 饶平县| 洛扎县| 阳新县| 远安县| 焦作市| 建湖县| 怀远县| 马鞍山市| 大方县| 荥经县| 仪陇县| 工布江达县| 东乡| 清镇市| 时尚| 阳春市| 临沧市| 中西区| 洪雅县| 安徽省| 景宁| 望江县| 会昌县| 浦江县| 普兰店市| 肇源县| 元谋县| 博罗县| 保亭| 繁峙县|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