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姜附石脂神砂丹 治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方見滯下。)〔丹〕因看《盧氏醫鏡》見此一藥味數分兩同,惟丹砂用伏火者,及治病有瘥。所治者,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不同耳。見其不同,審而詳之,乃得此治法不瘥,且泛論之。經言∶腎主大便,肝主小便淋溲。《難經》云∶小腸為赤腸,是面赤色,及便溺色赤,皆出心與小腸,南方赤色,顯于外也。經言∶下焦如瀆者,正謂大小便也。大便為陰,為有形氣化,乃下焦之下者也。謂腎主大便,不言大腸者,明子行父道,為腎臟病。小便為陽,為無形氣化,乃下焦之高者也。謂肝主小便淋溲,亦是子行父道,為腑病。凡諸無形氣化者,皆腑病所主,諸有形氣化者,皆臟病所主,此二證,俱在下焦則同,但有形無形,及在腑在臟有殊,俱是丹田衰敗。不言心火者,以其相火代行君之政令故也。細分之,則膀胱壬水勝丙火。小腸者,不傳入陰,故為泄血。泄血利不禁,為有形質病。且不傳陰,則陰不病。何為有形病?此為陰之體也,為腑之用也。天地陰陽,互為體用,以斯可見。是明五臟者,為六腑所用,六腑者,為五臟所用明矣,是有形皆為傳陰也。大小便不禁,是膀胱不禁為遺溺,此不傳陰也,是丹田胞絡受寒,為壬所克。大抵諸腑皆乘有形,有形病者皆在腑。責其所乘,皆在臟也。用伏火丹砂者,去其寒性耳。治法同者,以其俱在下焦,補諸無形,同在胞絡耳。以其胞與腎相對,有渠相通故也。腎主大便,肝主小便,所治安得不殊。經曰∶腎肝同歸一治。又曰∶少陽主骨,所生病,便溲難。膀胱主筋,所生病,亦可知也。小便不禁,茯苓湯下。大便不禁,米飲下。(此論《局方》姜附神砂丹而發。)運氣,小便數皆屬火。經云∶少陽之復,便數憎風是也。小便數,惟二臟有之。
一屬肺。經云∶肺手太陰之脈,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是也。以刺言之,瀉手太陰則愈。
一屬肝。經云∶足厥陰之瘧,令人如癃狀,而小便不利。又云∶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是也。
視虛實補瀉之則愈。
〔東〕小便數腹痛∶尿胞(在玉泉下一寸屈骨端。)〔《玉》〕小便多∶命門(隨年壯灸)腎俞(一分,沿皮向外六分,補六呼,瀉一吸)〔《集》〕小便滑數∶中極(灸)腎 陰陵泉(不已,取下穴) 氣海 陰谷 三陰交
閉癃遺溺
溺赤
諸病水液混濁,皆屬于熱。(全文見診。)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全文見水腫。)小便黃,無如黃柏、知母效。
脈尺澀,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湯,足太沖補之。
臟腑小便黃有四∶一屬肝熱。經云∶肝熱病者,小便先黃是也。二屬胃實。經云∶胃足陽明之脈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余于胃,則消谷善饑,溺色黃是也。三屬肺虛。經云∶肺手太陰之脈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故耳。四屬腎虛。經云∶冬脈者,腎脈也。冬脈不及,則令人 清,脊痛,小便變是也。
運氣 小便黃有二∶一屬風。經云∶厥陰之勝, 脅氣并,化而為熱,小便黃赤是也。
二屬熱。經云∶少陰司天,熱淫所勝,病溺色變。又云∶少陽之勝,溺赤善驚。又云∶陽明司天,燥氣下臨,暴熱至,乃暑陽氣郁發,小便變是也。蓋暴熱謂地氣少陰之熱也。
邪之所在,皆為不足,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補足外踝下留之。(全文見刺虛實法。)〔《甲》〕小腸有熱,溺赤黃,中脘主之。溺黃,下廉主之。小便黃赤,完骨主之。小便黃,腸鳴相追逐,上廉主之。
閉癃遺溺
遺溺
〔垣〕小便遺失者,肺金虛也,宜安臥養氣,禁勞役。以黃 、人參之類補之。不愈,當責有熱,加黃柏、生地。(《甲乙》云∶肺脈則少氣不足以息,卒遺失無度。)下虛,謂膀胱下焦虛。經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仲景云∶下焦竭,則遺溺失便,其氣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又云∶下焦不歸,則遺溲。世用桑螵蛸雞 之類是也。
〔丹〕治遺溺。桑螵蛸酒炒為末,姜湯送下二錢妙。
〔無〕雞內金散 治溺床失禁。
雞 一具,并腸洗凈燒為灰,男用雌,女用雄,即是雞肫內黃皮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飲調服妙。
又方 用羊肚系盛水滿,線縛兩頭煮熟,取中水頓服之瘥。
〔《山》〕大人遺溺不知。薔薇根細研酒下。
〔丹〕鹿茸丸 治久虛冷,小便自濁,滑數不禁。
鹿茸 椒紅 桂 附子 牡蠣 石斛 補骨脂 肉蓯蓉 雞 沉香(各一兩) 桑螵蛸(三分)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食前酒下三十丸。(此方因沉香解諸澀,故丹溪取之。)又云∶鹿角屑炒黃為末,溫酒下二錢妙。本草云∶鹿角逐陰中邪氣惡血。鹿茸丸(方見虛條。)〔河〕熱甚客于腎部,手足厥陰之經,廷孔郁結極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痹,神無所用,故津液滲入膀胱,而旋溺遺失,不能收禁也。經曰∶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能聽,手指得血而能攝,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走,臟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氣。然血所通流,則氣亦然也。氣血先行,則其中神自清和,而應機能為用矣。故經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也。故諸所運動,時習之,則氣血通利,而能為用。閉塞之,則氣血行微,而其道不得通利,故劣弱也。若病熱極,甚則郁結,而氣血不能宣通,神無所用,而不遂其機,隨其郁結之微甚,而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則不能視色,耳郁則不能聽聲,鼻郁則不能聞香臭,舌郁則不能知味。至如筋痿骨痹,諸所出不能為用,皆郁結之所致也。
〔丹〕《千金翼》白薇散 治尿出不知時。
白薇(本草云∶氣大寒) 白芍藥(各等分)上為末,溫酒調下方寸匕,日三服,食前。
嘗治一男子,遺溺不覺,脈洪大盛,以黃柏、知母、杜牛膝為君,青皮、甘草為臣,木香為佐,桂些少反佐,服數帖,大效。此法與前白薇散皆河間所謂熱甚廷孔郁結,神無所用,不能收禁之意也。
〔世〕神芎導水丸 治遺尿有實熱者。每百丸,空心白湯下,若一服利,止后服。(前法河間所謂廷孔郁結不能收禁,此所謂淫氣遺溺,痹聚在腎,痹謂氣血不通宣也。)〔無〕茯苓丸 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不禁,及遺泄白濁。
赤茯苓 白茯苓上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別取地黃汁,同好酒,銀石器內熬成膏,搜和為丸,如桐子大。
空心熱酒嚼下。
〔世〕用薏苡仁,鹽炒煎服效。(方見小兒。)〔《本》〕燕蓐草,主眠中遺溺不覺,燒令黑研,水進方寸匕,亦主噦氣,即燕窠中草也。
膀胱咳者,咳而遺溺。(全文見咳。)針灸 遺溺法有四∶其一取肝,其二取督脈,其三取三焦,并見遺溺閉癃門,其四取肺。經云∶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其病虛則欠 ,小便遺數,取之去腕一寸,別走陽明者是也。
〔東〕遺尿失禁∶陰陵泉 陽陵泉(二寸半)。大敦(七壯)。又方∶曲骨 陰陽二陵泉(各二寸半。)〔《甲》〕遺溺,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氣癃小便黃,氣滿,虛則遺溺,石門主之。
肝脈微滑為遺溺。(全文見治法。)
閉癃遺溺
妊娠遺尿
〔《大》〕白薇散 治妊娠不知尿出時。(方見前熱條。)產后,一味桑螵蛸散,治妊娠小便數不禁。(方見前下虛條。)又方∶用雞尾毛燒灰末,酒調方寸匕。
閉癃遺溺
產后遺尿
〔無〕婦人產蓐,產理不順,致傷膀胱,遺尿無時。
〔丹〕嘗見尿胞,因收生者不謹,以致破損,而得淋瀝,病遂為廢疾。一日有徐婦,年壯難產得此,因思肌肉破傷在外者,宜可補完,胞雖在腹,恐亦可治。遂診其脈,虛甚。予曰∶難產之由,多是氣虛,產后血氣尤虛,試與峻補。因以參術為君,芎歸為臣,桃仁、陳皮、黃 、茯苓為佐,煎以豬羊胞中湯,極饑時飲之,但劑小,率用一兩,至一月而安。蓋令氣血驟長,其胞自完,恐稍緩,亦難成功矣。
〔喬町〕婦人產后尿不禁,面微浮,略發熱于午后,此膀胱為坐婆所傷。
黃 歸身尾 芍藥(各一錢半) 白術(一錢) 人參 陳皮(五分) 甘草(炙些)上煎熱飲之。
〔云〕桑螵蛸散 治產后小便數及遺尿。
桑螵蛸(三十個,炒) 鹿茸(酥炒) 黃 (各三兩) 牡蠣( ) 人參 赤石脂 濃樸(各三兩)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下三錢匕。
又方桑螵蛸(半兩,炒) 龍骨(一兩)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二錢,空心。
前陰諸疾
前陰諸疾,前陰所過之脈有二∶一曰肝脈,二曰督脈。經云∶肝足厥陰之脈,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是肝脈所過也。又云∶督脈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循陰器,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是督脈所過也。
前陰諸疾
陰縮陰縱
陰縮,謂前陰受寒,入腹內也。陰縱,謂前陰受熱,挺長不收也。經曰∶足厥陰之筋,傷于寒,則陰縮入;傷于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是也。
〔丹〕鮑兄二十余歲,玉莖挺長,腫而痿,皮塌常潤,磨股不能行,兩脅氣上,手足倦弱。先以小柴胡加黃連大劑,行其濕熱,略加黃柏,降其逆上之氣,其挺腫漸收,漸減及半。但莖中有堅塊未消,遂以青皮一味為君,佐以散風之劑,末服。外以絲瓜汁,調五倍子末敷而愈。
平江王氏子,年三十歲,忽陰挺長腫而痛,脈數而實,用樸硝荊芥湯浸洗,又用三一承氣湯大下之,愈。
《內經》刺灸前陰挺長之法有一∶經云,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病實,則挺長,取之所別是也。
〔《明堂》〕陰卵入腹。臍下六寸,兩旁各一寸六分。(灸二七壯。)〔《內經》〕診陰縮而死者,皆屬肝傷。經云∶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當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于秋。又云∶厥陰終者喜溺,舌卷,卵上縮是也。
前陰諸疾
陰痿陰汗陰冷陰癢
陰痿,皆耗散過度,傷于肝筋所致。經云∶足厥陰之經,其病傷于內則不起是也。
〔垣〕陰痿陰汗臊臭論 一富者前陰間嘗聞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予治之。予應之曰∶夫前陰者,足厥陰之脈,絡陰器,出其挺末。臭者心之所走散,入于五方為臭,入肝為臊臭,此其一也。當于肝經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后于心經中瀉少沖,以治其標,如惡針當用藥除之。治法當求其本,連日飲酒,夫酒者,氣味俱陽能生濕熱,是風濕熱合于下焦為邪。故經云∶下焦如瀆。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酒者是濕熱之水,亦宜決前陰以去之,是合下焦二法治之。
龍膽瀉肝湯 治陰部時復濕癢,有臊臭。
柴胡梢 澤瀉(各一錢) 車前子 木通(各五分) 當歸梢 龍膽草 生地(各三分)上銼,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空心宿食消盡服,便以美膳壓之。柴胡入肝為引。用澤瀉、車前子、木通,其淡滲之味,利小便,亦除臊臭,是名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黃、草龍膽之苦寒,瀉酒濕熱,更兼車前子之類,以徹肝中邪氣。肝主血,用當歸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固真湯 治兩丸冷,前陰痿弱,陰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臊氣,尻臀并前陰冷,惡寒而喜熱,膝亦冷,正月內定此方。
升麻 柴胡 羌活(各一錢) 甘草(炙) 澤瀉(各一錢半) 草龍膽(炒) 知母(炒) 黃柏(各二錢)上銼,如麻豆大。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腹服,以美膳壓之。
溫腎湯 治面色痿黃身黃,腳軟弱無力,陰汗,陰莖有夭色,二月定此方。
麻黃(六分) 防風根(一錢五分) 白術(一錢) 蒼術(一錢半) 澤瀉(二錢) 豬苓 升麻白茯苓 黃柏(酒。各一錢) 柴胡梢(六分)上件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天晴明服之。候一時辰許,方食。
補肝湯 治前陰如冰冷,并冷汗,兩腳痿弱無力。
黃 (七分) 人參 葛根(各三分) 甘草(炙,五分) 升麻(四分) 知母 柴胡 羌活 陳皮 歸身黃柏(炒) 防風 白茯苓 澤瀉(各二分) 蒼術(五分) 曲末(二分) 豬苓(四分) 連翹(二分)上 咀,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忌酒濕面。
清震湯 治溺黃臊臭淋瀝,兩丸如冰,陰汗浸兩股,陰頭亦冷。正值十二月,天寒凜冽,霜雪交集,寒之極矣。
升麻(五分) 柴胡(二分) 羌活(一錢) 黃柏(一錢,酒) 蒼術(五分) 防風(三分)甘草(炙,二分) 本(三分) 紅花(一分) 歸身(二分) 豬苓(三分) 澤瀉 黃芩(五分)麻黃根(三分)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臨臥服。忌酒濕面。
柴胡勝濕湯 治兩外腎冷,兩髀樞陰汗,前陰痿弱,陰囊濕癢臊氣。
澤瀉(一錢半) 羌活(一錢半) 升麻(一錢半) 生甘草 柴胡(各三錢) 草龍膽(一錢) 黃柏(酒,二錢) 紅花(少許) 當歸梢 麻黃 漢防己 茯苓(各一錢) 五味子(二十個)上 咀,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忌酒濕面房事。
〔垣〕仲景八味丸 治陽事多痿不振。今根據全方,夏減桂附一半,春秋三停減一。(疾去精足全減桂附,只根據六味地黃丸。八味方見治法。)腎脈大甚,為陰痿。(全文見診。)運氣 陰痿皆屬濕土制腎。經云∶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陰痿氣衰而不舉是也。
椒粉散 治前陰兩丸濕癢,秋冬尤甚,冬月減。
麻黃(一錢) 黑狗脊(五分) 斑蝥(二個) 豬苓(三分) 肉桂(二分) 歸梢(三分) 輕粉(少許)紅花(少許) 蛇床子(五分) 川椒(三分)上為極細末滲上,避風寒濕冷處坐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