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親宅一大王病瘡疹,始用一李醫,又召錢氏,錢留與抱龍丸三服。李以藥下之,其疹稠密。錢氏見,大驚曰∶若非轉下,則為逆病。王曰∶李已用藥下之。錢曰∶瘡疹始出,未有他癥,不可下也。但當用平和藥,頻與乳食,不受風冷可也。瘡痂若起能食者,大黃丸瀉一二行即止。令先下之,瘡疹未能出盡而稠密,甚則難治,此誤也。縱得安,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癰,三者目赤。李氏不能治,經三日黑陷后,復召錢。曰∶幸不發寒,病未困也。遂用百祥丸為主,牛李膏為助,各二大服。至五日間,瘡復紅活,七日而愈。蓋黑者,歸腎水也。腎旺勝脾,土不克水,故脾虛寒戰則難治。所用百祥丸者,以瀉膀胱之腑。
腑若不實,臟自不盛也。何以不瀉腎?由腎主虛,不受瀉,如二服不效,即加寒而死矣。
〔子和〕治瘡疹黑陷。鐵腳威靈仙為末,炒一錢,腦子一分,用溫水調服,取下瘡痂,為效。
〔《活》〕無比散 治小兒瘡疹惡候。
朱砂(先研,一兩) 牛黃 麝香 樟腦 膩粉(細研。各一錢)上同研細,如有患者,小兒一字,大人五分,入水銀少許,用小豬尾上血三兩點,新水同調服。
寧穩得睡者,然后取轉下如爛魚腸葡萄穗之類涎臭惡物便安。小兒用乳汁調,妙。(海藏云∶此瀉內熱之極,不能開發于外,則宜此,內雖過泄,外亦開發,即透肌膚之藥,與至寶丹同。)〔云〕小兒 疹黑陷方。
干胭脂(三錢) 胡桃(一個,燒存性)上為細末,煎胡荽酒調下藥一錢,立效。
上治死血黑陷,凡前方用穿山甲及麝香等藥治黑陷,皆為氣滯者設也。
〔云〕治 疹黑陷。用臘月禿梟腦子一個或二個,以好酒調服。若干者,以好酒浸少時化開,根據上條服立效。(禿梟,百勞鳥也。)〔無〕箬葉散 治倒靨。
用箬葉一味,燒灰為末,麝香酒下。
〔錢〕瘡黑而忽瀉,便膿血并痂皮者順,水谷不消者逆。何以然?且瘡黑屬腎,脾氣本強,或舊服補脾藥,脾氣得實,腎雖用事,脾可制之,令瘡入腹為膿血,及連痂皮得出,是脾強腎退,即病出而安也。瀉米谷及瀉乳不化者,是脾虛不能制腎,故自泄也,此必難治。(海藏云∶瀉出痂皮,根在內也,表里俱病,是為火郁,水谷化者順,水谷不化者逆。)未綻一齊黑者為陷,已綻而不齊黑者為將靨。
心主熱
痘寒戰
〔世〕憎寒困倦,或發寒戰,能令痘子縮伏,宜用陳文中異功散。(方見痘出不快條。)〔錢〕寒戰切牙黑陷者,百祥丸下之。(方見黑靨條。)嘗治痘瘡寒戰,用白術、 、歸加芩治之,愈。
心主熱
痘發熱
〔丹〕胡宅痘瘡發熱,此血少有余毒也。
陳皮 白術 歸身 白芍藥(各三錢) 牛蒡子(研破,炒,二錢) 木通 犀角 生甘節 川芎(各一錢半)分六帖,水盞半,煎。食前稍熱,服。
〔《活》〕連翹散 治一切熱,兼治瘡疹如神。
連翹 防風 梔子 甘草(各等分)上為末,水煎服。(海藏云∶治熱在外而不厥,此少陽藥也。)易老云∶涼膈去大黃、芒硝者,能解六經中熱。此不惟解熱,治小兒 疹熱候,亦使發之。則本藥與防風、荊芥二物各半,白水煎服。
〔河〕梔子金花丸黃芩 黃連 黃柏 山梔(炒。各等分)上末,滴水丸如豆子大,每服五丸,白湯下。
〔錢〕三黃丸 治諸熱。
黃芩(半兩) 大黃(煨) 黃連(各二錢半)上為細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食后米飲送下。
上錢氏云∶有小熱者解毒。海藏謂解毒者,三黃丸、金花丸之類是也。
四圣散(方見出不快。) 海藏紫草木通湯(方見同上。) 導赤散(方見治虛實。) 八正散(方見淋部。)〔丹〕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后來靨不齊,急以涼藥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可用。
上五方,利小便退熱之劑。錢氏云∶有大熱者利小便。又云∶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蓋此用導赤散之類是也。
〔錢〕宣風散檳榔(兩個) 陳皮 甘草(各半兩) 牽牛(四兩,生半熟半)上為細末,三二歲蜜湯調下五分,以上一錢,食前。易老加防風。
〔云〕通膈丸 利上下氣血藥也。
大黃 牽牛 木通(各等分)上為細末,滴水丸如粟粒大。每服三五十丸,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上錢氏云∶有大熱,利小便,不瘥者,宜宣風下之。
〔子和〕蔡河有舟師,偶見敗蒲一束,沿流而下。漸泊舟次,似聞啼聲而微,開視之,驚見一兒,四五歲許,瘡 周匝,密不容隙,兩目皎然,饑而索食,因以粥食之。其妻怒曰∶自家兒女多,惹瘡傳染奈何?私料蔡河流緩,必不遠,持兒一鞋逆流而上,遍問皆曰無此兒。行二十里,又至一村落。
舟師呼于市曰∶有兒年狀如許瘡 ,死棄河中,今復活。忽酒邸中有人出,曰∶我某村某人也,兒四五歲,死于瘡 。舟師出其鞋,其人泣曰∶是吾兒也。奔往視,驚見兒活,流涕拜謝舟師,抱兒歸,今二十余矣。此兒本死,得水而生,第未諗其瘡 之疾,寒耶熱耶。
心主熱
痘寒熱
太和散 治瘡痘后寒熱往來,嗜臥,頓悶躁亂。
生地 當歸 地骨皮 人參 甘草(炙) 白芍藥(各等分)上 咀,每服一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渣溫服。
心主熱
痘渴
〔丹〕陳十妹,年二十歲出痘而有孕七個半月,大渴,不甚出透,寒熱交作,血虛氣虛。
人參 白術 黃 陳皮 甘草(炙) 歸身(各一錢) 姜三片,酒水各半盞,煎服。
〔海〕瘡疹大腸閉澀,或發渴。四君子加栝蔞根、桔梗主之。若身熱小渴者,六味人參麥門冬散治之。如不愈,或身熱大渴者,七味人參白術散治之。又不愈,十一味木香散。
六味人參麥門冬散麥門冬(去心,一兩) 人參(去蘆) 甘草(炙) 陳皮 白術 濃樸(姜制。各半兩)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虛人減濃樸。
七味人參白術散(方見消渴門。以上四方,四君子加減法也。)〔丹〕初起煩躁渴引飲者,急以涼藥解其標。
〔錢〕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而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
〔陳〕十一味木香散,《集驗方》本治瘡痘身熱作渴。(方見后渴瀉條。)文中云∶腹脹渴者,瀉渴者,足指冷渴者,驚悸渴者,身溫渴者,身熱面 白色渴者,寒戰渴不止者,氣急切牙渴者,飲水轉水瀉不已者,以上九證,即非熱也,乃津液少,脾胃肌肉虛故也,宜木香散治之。如不愈,更加丁香、官桂。(此說必加審用之。脹渴、瀉渴、驚悸渴、寒戰渴、切牙渴,亦多屬熱者,不可不察。)
心主熱
痘渴瀉
〔丹〕陳牙兒十九歲,出痘有紅 ,吐瀉而渴。
蒼術(一錢) 白術(三錢) 黃 (一錢半) 陳皮(二錢) 茯苓 甘草(炙) 縮砂 當歸(各一錢半)姜三片,同煎服。
從子六七歲時患瘡痘,發熱微渴,自利。一小方脈視之,用木香散,每帖又增丁香十粒,予竊疑焉。觀其出遲,因問,自利而氣弱,察其所下皆臭滯陳積,因腸胃熱蒸而下也,恐非有寒而虛,遂急止之,已投一帖矣。繼以黃連解毒湯加白術與十帖,以解丁香之熱,利止瘡亦出,其后肌常有微熱,而手足生癰癤,與涼劑調補,逾月而安。
一男子十余歲出痘,熱時出,根腳密,嘔吐不食,腰背骨節痛,大渴喉痛,腹亦痛,全不食者半月余,脈浮弦洪而數。與參、 、歸、術、炙甘草、陳皮、半、茯、生姜煎服之。至五日色淡,又加桂些少,歸、 再用酒制。至七日癢甚,加丁香三粒,附子些少,癢止。至八日九日渴大作而腹泄瀉,癢甚,至十日寒戰,遂用白術為君, 、陳、苓、炙甘、芩、歸為臣。至十一日不靨,或癢或譫語,但守前藥。半月后,自吐出痰多而安。
〔陳〕十一味木香散 治疹痘腹脹渴,其效如神。(必須密察的是寒癥,六脈虛細,身不甚熱,或發寒,或嘔吐,肚腹痛,或身體四肢俱冷者,可用此方。出《集驗》。)木香 大腹皮 人參 官桂 赤茯苓 青皮(去白) 前胡 訶子皮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兩)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空心溫服。
異功散《集驗方》,瘡痘頭溫足冷,腹脹瀉渴。(方見痘出不快。)張巽之云∶吐瀉渴少食為里虛,異功散減官桂主之。此癥瀉渴,不可吃蜜水。痘出之間不光澤,不起發,根窠不紅,或瀉渴,或腹脹,或氣促,是為表里俱虛,與異功散,送下七味肉豆蔻丸治之。(異功散方見痘出不快。)
心主熱
痘瀉不渴
〔海〕瘡疹不渴,臟寒下利,四君子加干姜減半主之。
痘疹大便不固,痘漸黑陷,小兒乳母同服。
人參 白茯苓 肉豆蔻 黃 (各半兩) 甘草(炙,二錢)上 咀,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五片,棗二枚,煎三分,乳母倍服。若大瀉,手足厥冷,加附子用驗。
〔陳〕豆蔻丸 治痘疹泄瀉。
木香 砂仁 白龍骨 訶子肉 肉蔻(面裹煨。各半兩) 赤石脂 白礬(枯。各七錢半)上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歲三十丸,三歲百丸,溫米飲下。瀉止,勿服。
心主熱
痘吐逆
〔世〕痘瘡吐逆無痰,益黃散;有痰,二陳湯或橘皮半夏湯。不止者加丁香。若吐而瀉者,亦宜益黃散及陳氏木香散、異功散。吐而身熱煩渴,腹滿喘,大小便澀,面赤者,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
(全文見大法。)
心主熱
痘腹脹
〔丹〕勉奴,痘后渴,肚急,小便少,發熱。
芍藥(五分) 川芎(三分) 白術(五分) 陳皮(五分) 干葛(三分) 甘草(炙,一錢半) 木通(二分)水煎服。
寄子五歲,痘后肚急。
白術(一錢) 陳皮 木通(各五分) 犀角 川芎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三分) 水煎服。
〔陳文中〕木香散治痘瘡腹脹渴瀉。(方見痘渴瀉。)腹滿而喘,大小便澀,身熱面赤,悶亂大吐者,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全文見大法。)
心主熱
痘腹痛
痘腹痛多是痘毒,當臨證消息。
〔丹〕吳店子出痘瘡,腹痛。
丁香(二枚) 官桂 芍藥(各一錢) 白術 當歸(各五分)上作一帖服。常治痘始出,腹痛,或身痛,脈洪數者,解表,涼藥加芍藥、甘草漸安。
心主熱
痘喘
〔世〕瘡痘出后,喘急痰盛,宜杏甘湯、人參清膈散。
杏甘湯 治瘡痘,煩喘渴躁。
麻黃 桑白皮 杏仁 甘草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食后服。
〔海〕瘡疹,肺不利,紫草甘草枳殼湯。
〔陳〕人參清膈散人參 桑白皮 柴胡 當歸 芍藥 知毋 茯苓(各半兩) 白術 黃 紫 地骨皮 滑石(各一兩半)甘草 桔梗(各一兩) 黃芩(半兩) 石膏(一兩)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溫服。
痰實壯熱,胸中壅悶,臥則喘急,前胡枳殼湯主之。
前胡 枳殼 赤茯苓 甘草(炙。各五錢) 大黃(量兒加減)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旋服。
喘而腹滿,大小便澀者,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錢氏法。)痘出之間,或氣促者,木香散主之。
心主熱
痘大便秘
〔海〕治瘡疹已出未出,大便秘澀,或時發渴,四君子加栝蔞根、桔梗治之。
當歸丸當歸(半兩) 甘草(一分) 黃連 大黃(各二錢半)先將當歸熬膏子,入藥末三味為丸,加服之,以利為度。
〔海〕棗變百祥丸 治 疹大便秘結。
紅牙大戟(去骨,一兩) 青州棗(去核,十枚)上用水二盞,同煎至水盡為度,去大戟,將棗焙干,可和作劑,旋丸。從少至多,以利為度。
〔《活》〕洗心散 治痘瘡壯熱,大小便不利,狂言多渴。
大黃 甘草 當歸 麻黃(去節) 白術 芍藥 荊芥(各等分)上 咀,量病輕重多少,姜、薄荷煎,溫服則平,熱服則溏。
〔陳〕四五日不大便者。可用肥嫩豬脂一塊,白水煮熟,切如豆大,與兒食之,令臟腑滋潤,瘡痂易落,百無礙滯。
心主熱
痘余毒
〔海〕 瘡余毒,或肝虛入眼目,或肺虛為癬疥,或為癰癤。發在骨節,腎之虛也,發在肌肉,脾之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