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右佛遺日下六十六部七十一卷。或翻譯有憑。或別生疑偽。今既尋知所據故非漢代失源。同舊重編恐成繁雜。今并刪也。長房錄云。已上一百二十五部四十八卷。并是僧祐律師出三藏記撰。右舊二錄及安錄失源并新集所得失譯諸經卷部甚廣。仇挍群目蕪穢者眾。出入相交實難詮定。未睹經卷空閱名題。有入有源無入無譯。詳其初始非不有由。既涉遠年故附此末。冀后博識脫睹本流。希還收正以為有據。瀅澄法海使靜波濤。爰今尋長房此言未可依據。委求同異如前所述

已下新附此錄 拔陂菩薩經一卷(或云拔波安錄云颰披陀菩薩安公云出方等部是般舟經初四品異譯第五出) 栴檀樹經一卷 阿鳩留經一卷 菩薩道地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魔王入目揵蘭腹經一卷(亦云弊魔試目揵連經舊錄云魔王入目連腹中經出中阿含第三十卷即后十經之中也) 佛有五百比丘經一卷 凡人有三事愚癡不足經一卷(此凡人三事不足及后佛誡諸比丘乃至卑者二經共成藏中泥犁一卷乃取最初之語以立經名今此則標未詳其故) 佛誡諸比丘經一卷(言我以天眼視天下人生死好丑尊者卑者經一卷安公云上三經出中阿含) 自見自知為能盡結經一卷 有四求經一卷 佛本行經一卷 河中大聚沫經一卷(或云水沫所漂經或云聚沫譬經眾經錄云出雜阿含經今以安錄先集雜阿含后譯是別譯本非從彼出) 便賢者坑經一卷(坑字或作旃) 所非汝所經一卷 兩比丘得割經一卷 道德舍利日經一卷 舍利日在王舍國經一卷 獨居思惟自念上經一卷 問所明種經一卷 欲從本相有經一卷(或云欲從本經) 獨坐思惟意中生念經一卷 佛說如是有諸比丘經一卷 比丘所求色經一卷 道有比丘經一卷 色為非常念經一卷(從自知自見下本有二十二經安云阿含一卷于中五經已備余錄今但有十七載雜阿含分中) 色比丘念本起經一卷 善惡意經一卷 比丘一法相經一卷 有二力本經一卷 有三力經一卷 有四力經一卷 人有五力經一卷 不聞者類相聚經一卷(舊錄云類相聚經與相應相可經本同) 天上釋為故世在人中經一卷(或作無上誤也) 爪頭土經一卷 身為無有反復經一卷 師子畜生王經一卷 阿須倫子波羅門經一卷 波羅門子名不侵經一卷 生聞波羅門經一卷(舊錄云生聞梵志經) 有[阿-可+桑]竭經一卷 暑杜乘波羅門經一卷 佛在拘薩國經一卷 佛在優墮國經一卷(經作優隨) 是時自梵守經一卷 有三方便經一卷(舊錄云三方便經法經錄云出七處三觀) 波羅門不信重經一卷 佛告舍日經一卷 四意止經一卷(舊錄云四意止本行經法經錄云出中阿含) 說人自說人骨不知腐經一卷(色比丘念下二十五經安公云并出阿含今尋藏中單卷雜阿含內并有此經多是后人合之成卷) 雜阿含三十章經一卷(法經錄云出雜阿含異本) 五十五法誡經一卷(或云五十五法行) 一切義要一卷 說善惡道經一卷 受欲聲經一卷(一本云受欲一聲經) 摩訶遮曷從經一卷 天王下作豬經一卷 始造浴佛時經一卷 佛并父弟調達經一卷(五十五法下安公云五十經出阿毗曇今但有九一本人重譯中即魔王人目連腹經是) 優墮羅迦葉經一卷 四諦本聞經一卷(安公云上二經出長阿含一本云出阿毗曇) 讓德經一卷 有賢者法經一卷 摩訶厥彌難問經一卷(或云大厥彌經) 大本藏經一卷 說阿難持戒經一卷 阿難問何因緣持戒見世間貧亦現道貧經一卷 給孤獨四姓家問應受施經一卷 曉所諍不解經者經一卷(今疑立經字錯) 寄異道家難問住處經一卷 寄異道家難問法本經一卷 賢者手力經一卷 八法行經一卷 憂多羅經一卷(或作夏字細) 栴檀調佛經一卷 惡人經一卷 難提和難經一卷(或云難提和羅經) 四姓長者難經一卷(舊錄云四姓長者經) 折佛經一卷 道地經中要語章一卷(或云小道地經今疑支曜出者是) 數練意章一卷(舊錄云數經安公上二經出生經祐按今生經無此章名)

右八十二部八十二卷(初拔陂等經見在余者并闕)

并是僧祐錄中。集安公古典經。既云古典明是遠代。今者編于漢末以為失源。安公本錄古典總有九十二經。今以余之十經。撿尋群錄或摽譯主或是別生。彼中既載故此除之通前舊失譯經。五十九部七十六卷。總一百四十一部一百五十八卷。并為漢代失源云

魏曹氏都洛陽

自文帝黃初元年庚子。至元帝咸熙二年乙酉。凡經五帝四十六年。沙門五人。所出經戒羯磨。總一十二部合一十二卷

曹魏沙門曇柯迦羅(一部一卷戒)

沙門康僧鎧(三部四卷經羯磨)

沙門曇無諦(一部一卷羯磨)

沙門白延(五部七卷經)

沙門安賢(二部五卷經) 僧祇戒本一卷(初出見竺道祖魏世錄)

右一部一卷本闕

沙門曇柯迦羅。魏云法時。中印度人。家世大富常修梵福。迦羅幼而才悟質像過人。讀書一覽皆文義通暢。善學四韋陀論。風云星宿圖讖運變莫不該綜。自言天下文理畢已生腹。至年二十五。入一僧坊看遇見法勝毗曇。聊取覽之茫然不解。殷勤重省更增惛漠。乃嘆曰。吾積學多年。浪志墳典游刃經藉。義不再思文無重覽。今睹佛書頓出情外。當理致鉤深別有情要。于是赍牒入房請一比丘略為解釋。遂深悟因果妙達三世。始知佛教宏曠俗書所不能及。乃棄舍世榮出家精苦。誦大小乘經及諸部毗尼。常貴游化不樂專守。以文帝黃初三年壬寅來至洛陽。于時魏景雖有佛法。而道風訛替亦有眾僧未稟歸戒。止以剃落為殊俗耳。設彼齋懺事同祠祀。迦羅既至大行佛法。諸僧請出毗尼。迦羅以律藏曲制文言系廣。佛教未昌必不承用。遂以齊王芳嘉平二年庚午。于洛陽白馬寺出僧祇戒心。直備朝夕。于是更集梵僧立羯磨受戒。東夏戒律始自乎。此迦羅后不知所終 郁伽長者所問經一卷(或二卷第三譯一名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嘉平四年出見竺道祖魏錄今編入寶積即第十九會是) 無量壽經二卷(第四譯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寶唱錄與世高出者小異) 四分雜羯磨一卷(題云曇無德律部雜羯磨以結戒場為首新附)

右三部四卷其本并在

沙門康僧鎧印度人也。廣學群經義暢幽旨。以嘉平四年壬申。于洛陽白馬寺譯郁伽長者經等三部。高僧傳中云譯四部不具顯名。竺道祖魏晉錄僧祐寶唱梁代錄等。及長房道宣靖邁三錄。并云二部。余二既不顯名。校閱未見。今更得一部余欠一經。撿亦未獲 曇無德羯磨一卷(題云羯磨一卷出曇無德律以結大界為首見竺道祖魏錄)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曇無諦。亦云曇諦。魏云法實。安息國人。善學律藏妙達幽微。以高貴鄉公正元元年甲戌屆于洛陽。于白馬寺譯曇無德羯磨一部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二卷(第五出與漢世支讖等所出及寶積無量壽會并本同異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祐錄) 又須賴經一卷(一名無又字祐錄作叉初出見竺道祖及僧祐錄) 菩薩修行經一卷(一名長者威陀所問菩薩修行經一名長者修行經第二出見始興寶唱二錄) 除災患經一卷(初出與除恐災患經同本見僧祐錄) 首楞嚴經二卷(第五出漢世支讖等所出本同文異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祐錄)

右五部七卷其本并闕

沙門白延西域人也。才名蓋世深解踰倫。以高貴鄉公甘露三年戊寅。游化洛陽止白馬寺。出無量清凈等經五部。長房等錄又有平等覺經一卷。亦云白延所出。今以此經即是清凈平等覺經。但名有廣略故不復存也 羅摩伽經三卷(見竺道祖寶唱法上靈祐等四錄見華嚴經入法界品小分初出) 大般涅槃經二卷(第二出略大本前數品為此三卷見竺道祖魏錄)

右二部五卷其本并闕

沙門安法賢西域人。藝業克深慧解尤峻。振錫游邦自遠而至。譯羅摩伽等經二部。群錄并云魏世。不辨何帝之年。今依編于末又別錄亦。載諸侯譯經總于吳錄后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茌平县| 湖州市| 平舆县| 共和县| 紫金县| 绥棱县| 邵阳县| 曲阜市| 汽车| 靖州| 葫芦岛市| 静乐县| 儋州市| 昂仁县| 内江市| 余干县| 吉隆县| 综艺| 普安县| 潮州市| 孟村| 湘潭市| 莱芜市| 太仆寺旗| 天等县| 基隆市| 阿图什市| 云阳县| 固安县| 当雄县| 瑞丽市| 贺兰县| 定安县| 开江县| 甘德县| 海兴县| 株洲县| 康定县| 潼南县|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