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沙門僧伽跋彌。師子國人也。譯彌沙塞律抄一部。大周錄中指寶唱錄不言帝代。其寶唱錄尋本。且寄于宋錄。以彰有據耳(又據僧祐法苑云晉義凞八年三月十日于廬山般若臺東精舍與師子國律師僧伽跋彌出眷屬律抄同集僧一百二十人已編此錄未暇移改) 新集失譯諸經 如來智印經一卷(一名諸佛法身第二出與慧印三昧經同本) 老母經一卷(第二出與老女人經等同本) 法滅盡經一卷 甚深大回向經一卷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卷異譯) 優波夷墮舍迦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五十五異譯或無迦字) 邪見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六卷異譯)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一卷(或云大沙門羯磨法出十誦律)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一卷(或直云迦丁比丘已后闕本) 十方佛名經一卷 華嚴凈經一卷 三十七品經一卷(祐載兩本并云異出今且存一) 七佛各說偈經一卷 乳王如來經一卷(或云乳王經今經與乳光經同本) 現在十方佛名經一卷 過去諸佛名經一卷 千五百佛名經一卷 五百七百佛名經一卷 觀世音成佛經一卷 文殊因緣經一卷 文殊本愿經一卷 文殊觀經一卷 彌勒須呵經一卷 導師問佛經一卷 颰陀菩薩百二十難經一卷 持身菩薩經一卷 賢首菩薩二百問經一卷 金剛女菩薩經一卷 善意菩薩經一卷 菩薩從兜率天降中陰經一卷 菩薩行喜經一卷 菩薩凈本業經一卷 菩薩初業經一卷 菩薩四事經一卷 菩薩十六愿經一卷 菩薩五十德行經一卷 菩薩教法經一卷 菩薩正行經一卷 菩薩出入諸則經一卷 菩薩母姓字經一卷 菩薩家姓經一卷 菩薩比丘經一卷 菩薩經一卷 菩薩作六牙象本事經一卷 菩薩師子王經一卷 諸天阿須倫斗經一卷 浴像功德經一卷(與新譯者梵本未詳同別) 陀鄰尼目佉經一卷(今疑即阿難陀目佉尼經) 禮敬諸塔經一卷 般若波羅蜜偈經一卷 佛清凈偈經一卷 太子出國二十偈一卷 佛十力偈一卷 十方佛神咒一卷 四天王神咒一卷 十二因緣結縷神咒一卷 摩訶神咒一卷 移山神咒一卷 降魔神咒一卷 威德陀羅神咒一卷(本作成字錯) 和魔結神咒一卷 鳩迦葉經一卷(與僮迦葉解難經同本出長阿含第七卷異譯法上錄云出中阿含第十六卷異譯) 出要經二十卷 行道經十卷 長阿含經三卷(祐云疑是殘缺長阿含經) 弘道經二卷 四天王經一卷(祐云后有咒似人所附) 金色女經一卷(雜譬喻中有祐云異出本) 治禪鬼魅不安經一卷 瞻波國佛說戒經一卷 佛在誓枝山說法經一卷 佛三毒事經一卷 佛七事經一卷 佛開和伏經一卷 佛意行經一卷 因佛生三心經一卷 佛聚經一卷 七佛本緣經一卷 釋迦文杖缽經一卷 佛袈裟經一卷 佛大衣經一卷 迦葉解經一卷 迦葉因緣經一卷 舍利弗問署經一卷 迦葉獨證自誓經一卷 舍利弗嘆度女人經一卷 舍利弗生西方經一卷 舍利弗目連泥洹經一卷(今疑是生經中舍利弗般泥洹經) 目連所問經一卷 目連因緣經一卷 阿難見變經一卷 阿難陀經一卷 阿那含七念經一卷 羅漢菩子經一卷 賓頭盧取缽經一卷 受行比丘經一卷 愛身比丘經一卷 旃比丘經一卷 善星比丘經一卷 六群比丘經一卷 自在王比丘經一卷 羅耶達比丘經一卷 比丘和須蜜經一卷 玄戒未來比丘經一卷(今疑玄字錯) 比丘法相經一卷 釋種子經一卷 尊者婆蹉律經一卷 罽賓二沙彌經一卷 沙彌持戒經一卷 海洲優婆塞會經一卷 賢者雜事經一卷 弟子修學經一卷 弟子行澤中遇賊劫經一卷 弟子精進經一卷 迦提羅越問五戒經一卷 那羅延天王經一卷 毗沙門天王經一卷 四大天王經一卷 諸天壽經一卷 魔現成佛經一卷 魔王誡經一卷(疑是試字) 凈飯王經一卷 佛葬閱頭檀王經一卷 阿欲王作小兒時經一卷 小阿育王經一卷 優填王照逝心女經一卷(今疑是大乘藏中優填王經) 迦夷王頭布施經一卷 果尊王經一卷 佛居士經一卷 降恐王經一卷(今疑恐字錯) 魔羅王經一卷 摩登王經一卷 舍夷國經一卷 羅提坭王經一卷(或作國王羅提埤經) 摩訶惟越王經一卷 流沙王經一卷 十四王經一卷 王以竹施經一卷 勸王持五戒經一卷 太子旃舍羅差經一卷 長者盛德經一卷 長者法心經一卷 長者仁賢經一卷 長者洹羅越經一卷 佛問淳陀長者受樂凈行經一卷 婆羅門問事經一卷 婆羅門等諍說經一卷 六師詣波斯匿王經一卷 尼揵齋經一卷 明星梵志經一卷 兜率梵志經一卷 梵志拔陀經一卷 梵志計火凈經一卷 梵志問疑經一卷 梵志意經一卷 梵志好母經一卷 梵志淫女經一卷 梵志六師經一卷 天后賢女經一卷 德女問經一卷 貧女小施獲弘報經一卷 彌家女經一卷 二人作沙門弟斷兄舌經一卷 氣噓殺旃陀羅經一卷 眼能視殺人經一卷 孤獨三兄弟經一卷 阿劍佗經一卷 不蘭伽經一卷 小申日經一卷 波羅奈媈四姓經一卷(或作婦字) 波姓家主叩書不經一卷 提謂經一卷 強羅經一卷 金轉龍王經一卷 蘇曷龍王經一卷 三龍王經一卷 虎王經一卷 蝎王經一卷 毒龍蛇施經一卷 放牛法經一卷(今疑是藏中放牛經) 養牛經一卷 閻羅王經一卷(今疑是藏中五天使者經) 餓鬼經一卷 鐵杵泥犁經一卷 緣經一卷 藥經一卷 苦慧經一卷 慧達經一卷 法足經一卷 身數經一卷 選福經一卷 布施經一卷 助善經一卷 古來經一卷(今疑是藏中古來世時經) 孝順經一卷 緣本經一卷(今疑是藏中緣本致經) 度世經一卷 法藏經一卷 明住經一卷 善憩經一卷 植質經一卷 名相經一卷 怪異經一卷 滅怪經一卷 本缽經一卷 案缽經一卷 諸法經一卷 與脫經一卷 伏愿經一卷 寶見經一卷 真提經一卷 明義經一卷 見在經一卷 釋論經一卷(祐云疑是大智度論抄之一卷) 雜事經一卷 旨解經一卷(祐云疑即義旨雜解) 釋學經一卷 度道俗經一卷 諸福德經一卷 說人身經一卷 施色力經一卷 色入施經一卷 戒法律經一卷 未生火經一卷 未生災經一卷 念佛品經一卷 須彌山經一卷 成敗品經一卷(經目或云成敗品第四似是樓炭經之品今撿樓炭經無此品) 世間珍寶經一卷(舊錄云世間所望珍寶經) 現道神足經一卷 成行無想經一卷 悔過除罪經一卷 深自僥幸經一卷 布施持戒經一卷 生西方齋經一卷 造浴室法經一卷 有疑往解經一卷 長阿含方法經一卷 令人孝有德經一卷 人于出家者經一卷 心應深貧慕經一卷 地水火風空經一卷 求欲者除意經一卷 持戒教人殺生經一卷 七月十五日臘法經一卷 功高憍慢有二意經一卷 歡喜布施有五事經一卷(或作勸字錯) 三夢經一卷 三悔處經一卷 二乘無常經一卷 四署經一卷 四等意經一卷 四政斷經一卷 四厚經一卷 五署經一卷 五谷世經一卷 五亂經一卷 五邪經一卷 六禪經一卷 六度六十行經一卷 六輩阿惟越致經一卷 七眾經一卷 七流經一卷 七使經一卷 七輩人橫死經一卷 七歲作善經一卷 八方萬物無常經一卷 八雙經一卷 九結經一卷 九惱經一卷 九道觀身經一卷 十部僧經一卷 十二意經一卷 十二阿練若高行經一卷 十二部經名一卷 三十二僧那經一卷 三十四意經一卷 五十德相經一卷 六十品經一卷 六十二疑經一卷 十二觀經一卷 百法經一卷 惟日三昧經一卷 月電三昧經一卷 無言三昧經一卷 阿和三昧經一卷 禪行法經一卷(今疑是藏中禪行法相經) 須彌山譬經一卷 日月譬經一卷 海水譬經一卷 藥草喻經一卷 功德天譬經一卷 賢劫譬經一卷 金剛譬經一卷 寶藏譬經一卷 明珠譬經一卷 聚木譬經一卷 四大譬經一卷 五部威儀所服經一卷(或云五部僧服經高僧傳云白法祖譯) 結界文經一卷 沙彌離戒一卷 五戒報應經一卷 六足阿毗曇經一卷 雜譬喻經六卷(或云諸雜喻) 譬喻經一卷(祐云異出更有一本今且存一) 雜譬喻經一卷(九十一事)

右三百七部三百四十卷(唯初九部九卷有本余者并闕)

并是梁代沙門僧祐錄中新集失譯諸經。然僧祐本錄。祐所新集。總一千三百六部一千五百七十卷。今細搜撿余九百九十九部一千二百三十卷多是諸別生經。或長房等失譯錄中已載。及有代錄之中標其譯主。除此之外有三百七部三百四十卷。搜撿長房等錄皆未曾載。今新集于此以為失源。然祐錄中但云失譯不標年代。今且附于宋錄之末。庶免遺漏焉

齊蕭氏都建業(亦云南齊)

自高帝建元元年己未至。和帝中興二年壬午。凡經七主二十四年。沙門七人。所譯經律。總一十二部三十三卷(于中七部二十八卷見在五部五卷闕本)

沙門曇摩伽陀耶舍(一部一卷經)

沙門摩訶乘(二部二卷律)

沙門僧伽跋陀羅(一部一十八卷律)

沙門達摩摩提(二部二卷經)

沙門求那毗地(三部六卷經集)

沙門釋曇景(二部三卷經)

沙門釋法化(一部一卷經) 無量義經一卷(第二出見僧祐錄荊州隱士劉虬為序)

右一部其本見在

沙門曇摩伽陀耶舍。齊言法生稱。中印度人。悟物居情道利無舍。以高帝道成建元二年辛酉。于廣州朝亭寺譯無量義經一部。耶舍手善隸書口解齊言傳受經人。武當山沙門慧表永明三年赍至楊都。繕寫流布 五百本生經一卷(見僧祐錄祐云未詳卷數房云一卷) 他毗利律一卷(齊言宿德律見僧祐錄祐未詳卷數房云一卷)

右二部二卷其本并闕

沙門摩訶乘。西域人也。棲心妙道結志弘通。以武帝[(阜-十+止)*責]永明年中于廣州譯五百本生經等二部 善見律毗婆沙十八卷(或云毗婆沙律亦直云善見律見道慧宋齊錄及僧祐錄)

右一部一十八卷其本見在

沙門僧伽跋陀羅。齊言眾賢。西域人。懷道放曠化惠無窮。師資相傳云。佛涅盤后優波離既結集律藏訖。即于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以香華供養律藏。便下一點置律藏前。年年如是。優波離欲涅盤持付弟子陀寫俱。陀寫俱欲涅盤付弟子須俱。須俱付弟子悉伽婆。悉伽婆付弟子目揵連子帝須。目揵連子帝須付弟子旃陀跋阇。如是師師相付至今三藏法師(不出其名)三藏將律藏至廣州臨上舶反還去。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羅跋陀以武帝永明六年戊辰(房云己巳)共沙門僧祎。于廣州竹林寺譯出。名為善見律毗婆沙。因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己巳歲(房云庚午)七月半受自恣竟。如前師法以香華供養律藏訖。即下一點。當其年計得九百七十五點。點是一年。趙伯休梁大同元年。于廬山值苦行律師弘度。得此佛涅盤后眾圣點記年月訖。齊永明七年。伯休訪弘度云。自永明七年已后云何不復見點弘度答云。自此已前皆是得道圣人手自下點。貧道凡夫止可奉持頂戴而已。不敢輒點。伯休因此舊點下推至梁大同九年癸亥歲。合得一千二十八年。升依伯休所計推至大唐開元十八年庚午之歲。合得一千二百一十六年。若然則是如來滅度遠近參差未堪取行(此墨點記與法顯所傅師子國佛牙精舍唱記年歲全懸此云優婆離律藏竟自恣了已手自下點年年如是展轉相付流傳至今者此或不然尋此善見婆沙非是波離所集乃是部分已后二十部中隨彼所宗釋一家義撮要而解非全部毗尼也即此撰集后年下一點此或如然若言優波離手自下點者未可即為指南也)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一卷今編入妙法華經在第五卷初沙門法獻于于闐國得一卷梵本來道慧宋齊錄僧祐錄云于高昌群譯梵本未詳孰正) 觀世音懺悔除罪咒經一卷(永明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譯見僧祐錄及寶唱錄)

右二部二卷(提婆達多品見在觀世音咒經闕本)

沙門達摩摩提。齊言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隨方啟喻。以武帝永明八年庚午。為沙門法獻于楊都瓦官寺譯提婆達多品等二部。獻時為僧正。初獻以宋元徽三年游歷西域。于于闐國得經梵本并及佛牙。有迦毗羅神衛護還宋。經至齊永明中共沙門法意譯出。佛牙安置鐘山上定林寺(佛牙可長三寸圍亦如之色帶黃白其牙瑞拶凸若今印文而溫潤光潔頗類珠玉謹案內經佛有四牙一在忉利天一在龍王宮一在師子國一在烏萇國此即烏萇國牙也后忽失之乃現于闐獻于于闐請還)到梁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數人。并執器仗初夜扣門。稱臨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云。在佛牙閣上請開閣舍視。寺僧從其言。主師至佛牙座前。開函取牙作三禮已。錦巾盛牙繞山東去。后尋卻得還安定林。隋文并陳仍在鐘岳。至仁壽三年。內使令豫章王暕。從楊州將獻文帝。其年五月十五日敕送東禪定寺供養。佛牙靈異具如僧祐佛牙記。此不復廣。其東禪定寺。即今大莊嚴寺是也 須達經一卷(一名須達長者經出中阿含第三十九卷異譯見長房錄及高僧傳祐云建武二年出) 百喻經四卷(亦云百句譬喻經或五卷天竺僧伽斯那撰永明十年九月十日譯見僧祐等并云譯成十卷此之四卷百事足矣) 十二因緣經一卷(第五出與貝多樹下經同本祐云建武二年出見高僧傳及房錄)

右三部六卷(前二部五卷見在后一部一卷闕本)

沙門求那毗地。齊言德進。中印度人。弱齡從道師事天竺大乘法師僧伽斯那。聰慧強記勤于諷習。所誦大小乘經十余萬言。兼學世典明解陰陽。其候時逆占多有征驗。故道術之稱有聞西域。建元初來至江淮止毗耶離寺。執錫從徒威儀端肅。王公已下競相請謁。初僧伽斯那于天竺國。抄集修多羅藏十二部經中要切譬喻。撰為一部。凡有百事。以教授新學。毗地悉皆通誦兼明義旨。以武帝永明十年壬申秋九月譯為齊文。即百喻經也。復出須達及十二因緣經。自宋大明已后譯經殆絕。及其宣流法寶世咸美之。毗地為人弘厚有識度。善于接誘。勤躬行道夙夜匪懈。是以外國僧眾萬里歸集。南海商人悉共宗事。供贈往來歲時不絕。性頗畜積富于財寶。然營建法事已無私焉。于建鄴淮側造正觀寺。重閣層門殿房整飾。養徒施化德業甚著。以中興二年冬卒 摩訶摩耶經一卷(第二出一名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亦直云摩耶經或二卷見王宗寶唱法上等三錄) 未曾有因緣經二卷(度羅睺羅沙彌序亦直云未曾有經第二出見始興錄)

右二部三卷其本并在

沙門釋曇景。不知何許人。于齊代譯摩耶經等二部。群錄直云齊世譯出。既不顯年。未詳何帝 腹中女聽經一卷(第五出與無垢賢女經等同本房云見古錄)

右一部一卷闕本

沙門釋法化。以廢帝寶卷永元年中。誦出胎中女聽經一部。眾錄相承并云誦出未詳誦意。依而列之以有先譯故免疑失(長房內典錄云齊時江州沙門道政刪改彌勒成佛經一卷此不然如后大乘錄中廣述房等復云齊代沙門法度于楊都出灰河經一卷毗跋律一卷今以灰河經出雜阿含其毗跋律隋法經錄云法度偽造以濫律名今廢不立房等又云齊代沙門釋法尼釋益意經二卷今以此經即是齊未梁初僧法尼閉目誦出者今見有本文理差舛不可流行若言齊末出者祐錄何故不載今編疑部正錄不存房等又云齊代沙門道備出九傷等經五部五卷群錄注疑今依舊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新晃| 泉州市| 留坝县| 长沙市| 当涂县| 天全县| 乌兰察布市| 伊宁市| 金秀| 宾阳县| 平遥县| 长垣县| 容城县| 林芝县| 旅游| 长治县| 伊吾县| 蓝山县| 临武县| 东安县| 收藏| 昌吉市| 敖汉旗| 西丰县| 焉耆| 秀山| 成武县| 阜平县| 类乌齐县| 临泉县| 紫阳县| 灵川县| 贵定县| 定州市| 额敏县| 贺州市| 昌吉市| 岑巩县| 济宁市|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