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方外
- 汀州府志
- 曾曰瑛
- 2915字
- 2015-12-26 16:32:06
雞園鹿苑,紫府清都,中國無其地。釋迦生于右脅,老聃生于左腋,天下無其事。胸結卍字,頂有日光,今日無其人。二諦、四禪,三華、九轉,六經無其語。以地則遼絕,以事則怪誕,以人以語則駭異而荒唐。世有出而辟之者,圣賢之徒也。然則曷為志之?夫天地之大,何所不有,疑其所信,而不信其所疑,是在識者。莊周云: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是編也,亦姑存之云爾。志方外。
〔晉〕
葛仙公字孝先,丹陽人。修煉于武平靈洞山之天竺院,吳赤烏甲子歲八月望日飛升,后往來駐寓此山。宋徽宗封為“沖應真人”,理宗加封“沖應孚祐真君”。
〔隋〕
劉熊二道士寧化人。修煉于石壁之香爐峰。隋義寧間,白日飛舉。鄉人為刻二像于石壁,創臺于爐峰頂祝之,曰“升仙臺”。今臺址猶存。
〔唐〕
杜陳二真人貞元時,寓連城林坊村西山絕頂,不火食五十四年。一日,遇東華君,飄然羽化。宋初,為祀廣福堂,有禱輒應。
羅仙公太和間,生于連城,寓惠濟橋之廣福堂。年六十二,往清流盈山庵修煉,數載,得道羽化。里人以其身塑而祀之,表曰“真仙”。凡遇旱疫,禱之無不應者。
了拳永定人。初生,左手拳曲,有僧撫之,書“了”字于掌中,指遂伸,因名“了拳”。八歲牧牛牯,坐石上,如老僧,以杖畫地,牛不逸去。年十二,往廣東陰哪坑乘石渡,河開蓮花,隨往陰哪山,稱為“慚愧祖師”。
惠寬大師姓葉,寧化人。入郡開元寺出家。虎為害,師馴服之,眾號“伏虎禪師”。南唐保泰(大)三年,因平原山龜峰、獅石之勝創庵,名曰“普護”庵。側軍嶺高峻無水,師于磐石上頓錫出泉,至今不竭。建隆三年九月十三日示滅。以救旱功,累封“威濟靈應普惠禪師”。
〔宋〕
定光大師姓鄭名自巖,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十七游豫章,除蛟患。乾德二年,來汀之武平南巖。郡城南潭有龍,為民害,師投偈,沙涌成洲。郡守趙良以聞,賜南安均慶院額。真宗朝,因御齋赴謁,上問:“何來?”答曰:“今蚤自汀州來。”問:“守為誰?”曰:“屯田胡咸秩。”齋罷,上命持饌食往賜,至郡尚溫。咸秩驚,表謝。淳化八年坐化,邑人塑其肉身以祀。紹定庚寅,磜寇起,圍州城,師靈顯助國,賊眾奔潰。州人列狀,奏請賜額,曰“定光院”。國朝順治三年,大圖章京率大兵至百步鋪,見二僧云:“城即開,幸勿傷民。”言訖不見。明日,復見二僧,從臥龍嶺灑水。章京召郡民詢之,且述二僧形狀,民曰:“郡有定光、伏虎二古佛者近是。”章京乃詣寺,揭帳視之,即前二僧也,命閤郡新其宇。
王中正長汀人。咸平中,遇羽士授以鉛汞術,戒曰:“非遇萬乘,勿輕出。”后坐事流嶺南,至京師,為有司所捕,以聞。帝命皇城司劉承珪問狀,具陳靈異,獻所為白金,前后累鉅萬。詔書褒諭,后卒于京。命塑像景靈宮。
陳嘛哩長汀人。學道廬山,能以符呼役鬼神,嘗馳祠中泥馬出入,鄉人異之,塑像石王廟。葬寅湖,雖春漲水溢,不能及墓,亦仙跡也。
黃升長汀人。幼得道法,錢沉水中者呼之即出。又能納汞口中,運氣煉之即成白金。有蔡道人死,升為棺殯,得其書于墻隙間,遂能召役鬼神,前知禍福。后尸解。
梁野又名戴,長汀人。兵部郎中頠之弟。遇神人,授致錢術。嘗雨彌旬,薪米盡,母責之。戴引薪米十擔從外來,振袖償直。天圣初,兄頠守廬州,戴敝衣往省。兄命更衣,忽不見。急遣官吏跡之,見旅室中有錢半垛,上有書云:“弟野人,以煙蘿侶久俟,不果辭,惟冀珍重。有少錢煩周貧乏。”仍遺所服敝衣,異香襲人,自是不知所在。
晏北海歸化人。元祐時,牧牛旗面山,遇二仙奕石上,授桃以食,遂羽化去。
曹道翁不知何許人。宣和間至汀州,狀甚野,對人兀坐不談。居數年,稍合藥,濟人輒愈,入市必大醉歸,否則經旬不爨。一日戒其徒曰:“吾將適矣,葬我庵后。”后數日,庵鄰見翁幅巾肩傘過濟川橋,啟棺無一物,乃悟其尸解。
智孜禪師長汀蕭氏子。其《四皓吟》曰:“忠義合時難,云林共掩關。因秦生白發,為漢出青山。不顧金章貴,常披鶴氅還。如今明圣代,高躅更難攀。”洪駒父擊節賞之。
饒公歸化人。牧羊至瑤社嶺,遇仙人弈棋,授以桃,自是得道,在均山坐化。后人祀之,禱無不輒應。
何仙姑父大郎,世居武平南巖。生有道氣,呂純陽贈以一桃,云食盡則仙。仙姑遂辟谷南巖。乾德二年,定光佛抵巖。仙姑語大郎,捨宅與巖為佛道場。鄉人爭構庵以祀佛,并構樓以祀仙姑。按《閩書》載,仙姑為廣州增城人,唐武后時,駐云母溪辟谷,語言異常。景隆中,白日升天。再按《事文類聚》:宋祥符間,岳州玉真觀災,惟留一柱,有側書“謝仙火”三字。有以問何仙姑者,何曰:“謝仙如雷部中鬼,主行火。”聞者果于道藏中驗之。二說不同,姑仍舊志。
系南禪師汀州張氏子。臨寂升座,告眾曰:“羅漢今日倒騎鐵馬,逆上須彌,踏破虛空,不留朕跡。”乃跏趺而逝。
賴慧僧歸化賴家山人。少投羅漢寺,師古空為僧,誦大乘《金剛檀經》,有悟,因出游方外二十余年。開寶間,結庵滴水巖,言人休咎輒驗。年九十三卒,旬馀未瘞,鄉人見其顏色如生,破襖上有香氣,乃群泥軀祀之。
黃倖三仙師上杭人。鐘寮場未立,縣前有妖怪、虎狼為害,黃七翁與其子及婿倖姓者三人,有異術,治之,群妖遂息。因隱身入石。
劉氏女寧化人。生不茹葷,喜文墨,九齡,與人談道若夙解,自誓不嫁。及笄,父母許嫁石城何氏子。行甫越境,忽有白鵝從天而下,乘之飛去。邑人建祠于上升之地。郡以狀聞,賜額“蓬萊觀”。郡守陳軒題詩云:“白鵝乘去人何在?青鳥飛來信已遙。若使何郎有仙骨,也須同引鳳凰簫。”
〔元〕
月光禪師寧化人。生于元初,家貧,事寡母,以孝聞。飼鴨田間,亡其一,慮失母歡,取泥摶一雛補之,母遂莫辨。嘗言“欲歸”,人問“何歸”,曰“欲西歸爾”。后一日,坐化田間。久不還,母趨視之,異香繚襲。母撫之曰:“汝真西歸耶?”點頭者再。鄉人異之,以金漆堊其身,祀焉。時大德四年也。
〔明〕
王破頭不知何許人,頭破一鏬,因以自名。嘉靖中,由武平來上杭,假寓縣北。有童子鬻茄,破頭戲取茄置頭鎼中,頃刻盡。童子泣,破頭笑曰:“勿憂,茄還爾家矣。”歸視果然。嘗取楊枯稍花和藥煉之,立成白金。人叩其術,秘不傳。元夕燕坐,談蘇、杭燈花之盛,破頭語:“眾暫瞑目,隨我往。”眾因遍覽其勝,少頃還。居一歲,辭去。眾約同時分餞以試之,破頭同時各赴宴,若分身者然,比曉,遂不見。
滿和尚寧化人,俗姓王,法名性滿。弘治十年,住持沿口禪關,修參有悟,坐化一室中,三年面色如生。里人賴志亮以金漆、膠土固之,至今猶存。
無空上人汀州人。與逸士謝韶、李植友。韶病,無空往視,誡韶子曰:“有二耗鬼索饌,與之即愈。”后三年,復至韶家,曰:“可備喪具。”韶果無病而逝。
大智河南人。云游至永定,兀坐屠傍四十九日,或與之金,不受。屠子曰:“僧不受金,豈受吾刀乎?”乃懷刀而去。屠子感悟,披剃為僧。時募銅鑄觀音像,躍冶不成。師曰:“午當成像。”日午,果有陳商攜金二錠投之,像成,見金錠于衣札間,屆期示寂。
僧了證姓鐘,武平人。出家云游,后歸靈洞,結草以居。謂侍者曰:“吾緣盡矣。”當擥揫草鞋為別,乃草大字云:“來時本無,去亦非有。珍重諸人,月明清晝。”擲筆,趺坐而逝。有舍利塔在靈洞院。
〔國朝〕
至道禪師名性戒,本吳中人。明崇禎間,至上杭,結茅庵于小吳地之馬頭山。順治三年,示寂,遺命僧眾六年后依教焚化。至期啟視,肉色不壞,骨節珊然,里人驚異,即遺蛻,漆之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