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戶役(3)

  • 汀州府志
  • 曾曰瑛
  • 4999字
  • 2015-12-26 16:32:06

司庫鹽鈔有閏銀五百五十九兩五錢八分(長一百零六兩七錢五分九厘,寧八十八兩零七分六厘,清七十九兩五錢一分四厘,歸七十五兩零二分五厘,連七十九兩零二分七厘,上五十八兩八錢零一厘,武四十兩零五分五厘,永三十二兩三錢二分三厘)。

料剩有閏銀一千九十八兩八錢八分一厘(長二百零一兩九分一厘,寧一百五十四兩二錢七分四厘,清一百二十七兩零三分四厘,歸六十兩九錢九分六厘,連二百五十五兩八錢九分四厘,上一百一十五兩九錢零九厘,武七十七兩二錢九分八厘,永一百零六兩三錢六分五厘)。

備歉銀九百四十一兩五錢六分三厘(寧三百九十兩七錢七分,歸二百六十三兩五錢九分四厘,連五十五兩七錢,上五十二兩九錢四分一厘,永一百七十八兩五錢五分八厘)。

糧剩有閏銀五千二百四十五兩一錢六分六厘(長一千六百二十三兩七錢七分三厘,寧九百七十七兩七錢七分五厘,清四百一十八兩一錢一分八厘,歸七百一十兩八錢七分二厘,連三十九兩一錢三分二厘,上七百六十三兩二錢二分五厘,武一百五兩五錢二分一厘,永五百五十六兩七錢五分一厘)。

溢出丁口銀五兩二錢四分三厘(清流)。

原額升科米銀一百五十五兩三錢七分(長一十兩二錢零四厘,寧二十八兩零二分八厘,歸一百零五兩七分三厘,上八錢九分一厘,永一十一兩一錢七分四厘)。

倉剩解司銀三千五百九十兩八錢三分六厘(長七百二十三兩九錢四分九厘,寧八百一十五兩零三分八厘,清一千四十一兩五錢四分三厘,歸六百零九兩四錢二分五厘,連一百一十四兩五錢九分九厘,上二十兩六錢零六厘,武一百三十六兩四錢四分,永一百二十九兩二錢三分六厘)。

倉剩湊給儒學閏月銀六十兩零六分(寧二十兩零九分,歸一十九兩零四分,連二十兩九錢三分)。

倉剩給武平營兵銀二千三百八十四兩七錢零七厘(長一千二百一十六兩三錢七分一厘,歸六百一十四兩五錢,上三百六十九兩二分一厘,永一百八十四兩八錢一分五厘)。

府倉折價給軍銀四千三百二十六兩八錢八分九厘(長三百三十七兩八錢八分四厘,寧三千三百三十三兩五錢,清二百八十五兩五錢,歸三百七十兩零五厘)。

上杭倉折價給軍銀一千五百七十八兩五錢七分(歸一千零三十五兩,連二百七十八兩五錢,上二百六十五兩零七分)。

武平倉折價給軍銀三千九百一十四兩九錢三分五厘(連一千五百六十二兩,上五百一十八兩零七分四厘,武七百七十七兩五錢八分五厘,永一千零五十七兩二錢七分六厘)。

府庫鹽鈔有閏銀一千七百二十三兩三錢七分(長二百五十一兩零七分,寧二百七十一兩八錢六分六厘,清二百零三兩八錢零三厘,歸二百二十兩九錢零四厘,連二百三十一兩八錢三分五厘,上二百七十七兩三錢二分七厘,武七十六兩六錢三分五厘,永一百六十九兩九錢三分)。

府學倉銀五百零一兩七錢零四厘(長汀)。

縣學倉銀一千九百五十五兩四錢(長二百五十一兩一錢六分,寧二百六十二兩八錢,清二百五十一兩一錢六分,歸二百二十五兩九錢六分,連二百五十一兩一錢六分,上二百四十五兩,武二百三十二兩九錢六分,永二百三十五兩二錢)。

縣際留倉銀八百零七兩八錢二分七厘(寧二百零一兩五錢七分一厘,清一百八十八兩八錢六分四厘,歸一百五十四兩五錢,連一百二十六兩四錢一分九厘,永一百三十六兩四錢七分三厘)。

際留倉改折修倉銀一十八兩三錢四分二厘(上杭,一半解司充餉,一半聽候修倉)。

本色運倉米一萬四千九百五十一石六斗零二合九勺三抄(府倉八千三百零四石三斗四升一合七勺三抄,上倉三千六百六十八石四斗七升八合八勺二抄,武倉二千八百一十六石七斗八升二合三勺八抄,武平所屯糧米一百六十二石)。

四差

里甲之役謂之綱,有里長、老人。里長者,明制城中曰坊,在鄉曰里,通稱為里甲。每十戶為甲,十甲為里。里以一戶丁力相應者為長,統十甲首,甲首則統十戶。其后歲輸一甲,見役專掌催錢糧勾攝公事,及出辦上供物料,皆得稱為里長。汀人因之稱散戶為甲首,殊失其舊矣。老人者,凡在坊、在鄉,每里各推年高有德一人,坐申明亭,為小民平戶婚、田土、斗毆、賭盜一切小事。

均徭之役,謂之徭,有銀差力差,十甲輸差,十年一次。正役歇后,五年一著役。其編役之制,米一石,準夫一丁,辨民老弱,不任役與有員役及鹽戶當免役者,計一年該役額數,各以應役丁米,填各衙門差使,應出銀者謂之銀差,應出力者謂之力差。

民壯之役謂之機,選拔民之壯丁,充為機兵,團練守城,以備寇警。

驛傳之役謂之站,通紐一縣民米,編充本縣各驛馬驢夫、防夫廩給之數,且以應使客。有關符,符內所當予者予之(每民米一石抽四斗五升入驛支應)。其役按銀米多寡,截排日子,依次應當,歲周復始,至十歲則再編。

萬歷七年,題準行一條鞭,其法不論四差,通計一縣歲所應起存支用差銀若干兩,俱于丁米內均派之。征銀在官,而若官府所當取辦,使客所當供應,在官諸役,及機兵所當雇募,悉官為給,不與于民,而里甲照舊催征。自條鞭以后,有司有擅用里役者,法參奏。萬歷七年以后至萬歷四十年,又累年加編不等。

國朝照前朝舊制,官征官給,以役之。嗣以軍興兵餉不敷,四差亦多裁充餉。承平以后,漸次酌復,而裁解未復者尚多焉。

綱:

都察院心紅柴炭等銀三十五兩三錢四分七厘(長、寧、清、歸、連、上、永各四兩四錢二分二厘,武四兩三錢九分三厘)。

察院考較府縣學生員試卷茶葉餅等銀八十九兩三錢五分(長一十四兩一錢一分一厘,寧一十三兩三錢三分三厘,清一十兩四錢二分六厘,歸八兩九錢三分三厘,連九兩九錢二分四厘,上一十二兩九錢七分八厘,武一十兩零五厘,永九兩六錢四分)。

總兵府心紅柴炭等銀九兩一錢七分六厘(八縣各一兩一錢四分七厘)。

布政司清軍道紙札等銀五十四兩三錢六分四厘(長、歸、連各八兩六錢七分,寧一十三兩六錢七分,清三兩六錢七分四厘,上、武、永三縣各銀三兩六錢七分)。

糧餉道紙札公費等銀三十五兩五錢四分(長六兩一錢四分,寧八兩七錢二分,清五兩七錢,歸二兩六錢五分,連三兩四錢八分,上二兩六錢五分,武二兩五錢,永三兩七錢)。

分守道上任祭品心紅等銀二百零五兩七錢八分(長四十七兩,寧五十七兩,清、歸各二十九兩一錢,連二十一兩一錢六分,上、武各二十兩一錢六分,永一十一兩二錢)。

首領官紙札等銀二十九兩三錢九分二厘(八縣各三兩六錢七分四厘)。

夷人進貢犒賞等銀一十二兩七錢六分(八縣各一兩五錢九分五厘)。

按察司紙札銀五兩八錢(七縣各一兩,永一兩八錢)。

本司道修衙家火等銀一百零一兩七錢七分(長、寧、清、歸、連、上、永各一十四兩五錢四分)。

本司護表夫銀三十兩一錢四分(長一十五兩,寧、清各九兩零七分)。

提學道考較生員試卷茶餅等銀一百兩九錢零六厘(長一十八兩四錢一分六厘,寧一十八兩四錢一分二厘,清一十兩五錢二分五厘,歸七兩二錢二分六厘,連一十一兩六錢一分,上一十五兩三錢四分六厘,武九兩七錢六分,永九兩六錢一分三厘)。

本道刊榜紙札拾廠等銀七十九兩八錢七分四厘(長一十兩,寧一十五兩七錢零七厘,清一十二兩零六分,歸并府考一十四兩零四分,連七兩,上一十兩六錢六分七厘,武、永各七兩)。

驛傳道紙札銀五兩(八縣各銀六錢二分五厘)。

督屯道紙札銀五兩八錢八分(八縣各派七錢三分五厘)。

分巡道心紅修衙等銀三百二十三兩二錢二分(長四十五兩三錢五分,寧五十四兩零五厘,清三十三兩七錢零五厘,歸四十兩零二厘,連、武各二十六兩零三分,上七十八兩七錢三分,永一十九兩三錢六分八厘)。

首領官紙札銀二十六兩六錢七分(八縣各三兩三錢三分五厘)。

上司巡歷往來司道心紅下程等銀一百九十二兩八錢九分二厘(長五十兩,寧、武各八兩,清、歸、上各三十兩,連一十六兩八錢九分二厘,永二十兩)。

上司往贛雇募河船銀四十九兩九錢九分三厘(長一十兩四錢一分,寧一十二兩五錢,清、歸各六兩二錢五分,連、上、武各四兩一錢六分七厘,永二兩零八分二厘)。

上司取辦卷廂銀一十兩(長汀)。

本府進表綾袱紙張、盤纏等銀四十兩一錢七分八厘(長八兩三錢六分七厘,寧一十兩零四分,清五兩零四分,歸五兩零二分,連、上、武各三兩三錢四分六厘,永一兩六錢七分三厘)。

造報朝覲須知等冊綾袱、紙張等銀六十九兩九錢九分九厘(長一十四兩五錢八分四厘,寧一十七兩五錢,清、歸各八兩七錢五分,連五兩八錢三分四厘,上、武各五兩八錢三分三厘,永二兩九錢一分五厘)。

升遷應朝回任祭江、祭門等銀三兩二錢零一厘(長六錢六分七厘,寧八錢,清、歸各四錢,連、上、武各二錢六分七厘,永一錢三分三厘)。

新官到任祭品、公宴等銀九兩一錢七分三厘(長二兩一錢三分六厘,寧二兩四錢八分三厘,清、歸各一兩二錢四分二厘,連、上、武各八錢二分八厘,永四錢一分四厘)。

本府佐貳查盤紙札銀二十兩(八縣各二兩五錢)。

季考府學生員試卷等銀六十四兩七錢五分(長一十一兩六錢二分五厘,寧一十八兩七錢五分,清、歸各九兩三錢七分五厘,連、武各六兩二錢五分,永三兩一錢二分五厘)。

歲貢往京、陪貢往省并兩院助給盤纏等銀一百一十七兩三錢七分三厘(長一十五兩九錢三分七厘,寧一十九兩一錢二分五厘,清九兩五錢六分二厘,歸一十二兩五錢六分二厘,連四十四兩六錢二分五厘,上三兩正,武九兩三錢七分五厘,永三兩一錢八分七厘)。

本府佐貳交際等銀二十八兩五錢(長七兩五錢,寧九兩,歸四兩五錢,連、武各三兩,永一兩五錢)。

使客下程等銀一百四十三兩零八分(長三十二兩零六分,寧三十八兩四錢六分,清二十一兩六錢三分,歸一十九兩二錢四分,連一十二兩四錢四分,上一十二兩八錢三分,武一十一兩四錢二分,永六兩四錢二分)。

燈籠夫油燭銀一十六兩九錢一分八厘(長三兩三錢八分,寧四兩零九厘,清、歸各二兩四錢零五厘,連、上、武各一兩三錢三分三厘,永七錢二分)。

佐領紙札銀三十五兩七錢五分(長四兩二錢五分,寧七兩五錢零四厘,清九兩七錢五分,歸三兩七錢五分一厘,連三兩七錢五分,武二兩五錢,永四兩二錢四分四厘)。

本府佐領司獄府學修衙等銀一百一十七兩二錢二分四厘(長七兩一錢五分三厘,又備用修衙一十一兩二錢五分,寧八兩五錢七分八厘,又修預備倉二十二兩五錢,清一十一兩二錢五分,歸四兩二錢九分二厘,又備用修衙一十一兩二錢五分,連二兩八錢零二厘,又備用修衙七兩四錢九分一厘,上二兩八錢六分四厘,又備用修衙銀七兩五錢,永公座幃褥執事棘茨等項九兩九錢三分三厘)。

執事銀二十二兩五錢五分八厘(長六兩二錢四分二厘,寧七兩五錢,歸三兩七錢五分,連二兩五錢六分一厘,上二兩五錢零五厘)。

家火銀六十兩零九分二厘(長九兩一錢二分,寧九兩七錢四分九厘,清幃褥執事等項一十八兩五錢五分七厘,歸四兩八錢七分五厘,連三兩二錢八分九厘,上三兩二錢五分,武并祭祀鄉飲家火一十一兩二錢)。

幃褥銀二十五兩三錢一分七厘(長六兩三錢四分一厘,寧七兩六錢一分,歸三兩八錢零七厘,連二兩四錢七分九厘,上二兩五錢四分一厘,武二兩五錢三分九厘)。

棘茨銀一十二兩零三分六厘(長三兩零五分八厘,寧三兩六錢七分,歸一兩八錢三分五厘,連一兩二錢四分一厘,上一兩零六分六厘,武一兩二錢二分一厘)。

本府公費銀一百二十兩(長、寧、歸、囗四縣各四十兩)。

解囚差役盤纏并囚柜銀二十七兩四錢八分四厘(長三兩一錢二分五厘,寧三兩七錢五分,清一十一兩四錢七分五厘,歸一兩八錢七分五厘,連四兩三錢二分四厘,上、武各一兩二錢五分,永六錢二分五厘)。

龍山學舍門役錢七兩二錢(八縣各銀九錢)。

恤刑衙門紙札等銀四十九兩八錢九分七厘(寧八兩,歸一十二兩,連一十三兩四錢五分七厘,武一十四兩五錢五分五厘,永一兩八錢八分五厘)。

倉夫銀六兩(寧化)。

上司經臨印刷志書集錄學田書冊銀二兩(寧化)。

屬縣造報朝覲須知憲綱等冊綾袱紙張銀二百三十兩三錢三分三厘(長五十兩,寧三十五兩三錢三分三厘,清、上各三十兩,歸二十五兩,連、永各銀二十兩)。

升遷應朝回任祭江、祭門等銀三兩五錢二分(八縣各銀四錢四分)。

新官到任祭品、公宴等銀二十四兩七錢九分六厘(長、寧、連、上各三兩六錢三分三厘),清、歸各三兩六錢三分二厘,武、永各一兩五錢)。

習儀拜賀香燭、茶果等銀五兩八錢四分一厘(長一兩六錢四分一厘,其七縣各六錢)。

春秋祭祀文廟、山川社稷、郡邑厲等壇祠銀一千九十九兩二錢(長一百九十兩,寧一百二十兩九錢,清一百二十八兩一錢,歸一百二十七兩四錢,連一百三十二兩六錢,上一百五十一兩,武一百二十六兩三錢,永一百二十二兩九錢)。

鄉飲二次并修置家火等銀二百六十一兩七錢(長六十一兩零六分,寧二十八兩,清并春中芒神等項四十三兩七錢一分,歸、連各二十八兩,上三十五兩,武一十五兩,永二十三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武穴市| 大洼县| 道孚县| 依安县| 唐河县| 平远县| 九江县| 富民县| 西藏| 五大连池市| 吴川市| 思南县| 时尚| 手游| 新竹市| 科尔| 江华| 甘洛县| 汶川县| 叙永县| 龙泉市| 潜江市| 扶绥县| 理塘县| 平湖市| 黎城县| 娄烦县| 平罗县| 富平县| 拉萨市| 昭平县| 福清市| 阿巴嘎旗| 台南市| 根河市| 浮梁县| 绥阳县| 新源县| 沁源县|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