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稟者:八月二十八日,臺灣府知府袁署守聞析自彰旋郡,即據該守傳述宮保面諭:『臺灣孤懸海外,幅員遼闊,籌備防務,須南、北聲氣相通,方易措手查勘。彰化縣治適居南、北之中,應將臺灣道、府二缺,權其輕重難易,移一缺于彰化,俾可居中控制。飭道妥速籌議,詳請具奏』等因。奉此,遵查職道甫于八月初七日自省東渡,經澎湖而至臺南,即于初十日接篆,所有全臺形勢,未悉其詳。雖前者從役臺軍,亦不過南至瑯囗〈王喬〉,未經周歷北路,適同管窺。奉飭將道、府二缺,酌移一缺于彰化。在宮保此次按臨臺地,業已周行南、北,自必胸有成竹,無須末議旁參;尤未敢強以為知,懸揣議復。惟連日編詢耆老,或謂:『道、府同駐赤嵌城,皆在臺灣縣治,實由臺道管兵、臺府管餉,彼比相需,不能偶離』。或謂:『雍正八年以前,分巡者曰「臺廈道」,兼顧臺灣、廈門。雍正八年以后,分巡者曰「臺灣道」,澎湖屬于臺道,以澎湖居臺、廈之中,為臺、廈門戶;而其地倚南,去臺灣為近,特歸臺灣道控制,有呼臺灣道曰「臺澎道」者。近來安平、旗后兩海口密邇臺南,洋防似亦較重,故巡道雖屢更其名,未嘗移赤嵌城一步』等語。又有謂『彰化山龍形勢,砂飛水走,不足以制全臺』者。考諸志乘,其言皆非無因。顧今昔情形不同,豈容拘泥成說。極知憲意以臺灣、臺北相去太遙,無事則兼顧為勞,有事則應援不易。且臺灣偪近海口,登岸即薄城下。道、府同城,庫款均聚于斯,設有不虞,勢成孤注。如臺灣府轄有鳳山、恒春兩縣,尚在極南,該府自難遠離。惟巡道移駐彰化,既可居中調度,又為蓄勢地步,較之鎮、道、府偏駐臺南一郡,實為合宜。是皆我宮保鴻猷碩畫,超越古今,屬在下懷,同深欽佩!祇以甫經到任,未敢率爾議詳。況事關更張,不厭詳慎,擬俟冬月憲節重臨,自當趕赴彰化一帶,遵飭審度,就近稟承,以期仰副宮保因地制宜、一勞永逸之至意。至耆老各拘成見,不識遠圖,所謂「凡民可與圖成,難與慮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