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7章 交際(1)

語曰:“人惟舊,器惟新〔二〕。昆弟世疏,朋友世親〔三〕。”此交際之理,人之情也。今則不然,多思遠而忘近〔四〕,背故而向新〔五〕;或歷載而益疏,或中路而相捐,悟先圣之典戒〔六〕,負久要之誓言〔七〕。斯何故哉?退而省之〔八〕,亦可知也。勢有常趣,理有固然。富貴則人爭附之,此勢之常趣也;貧賤則人〔九〕爭去之,此理之固然也〔一0〕。

〔一〕鐸按:孟子萬章下篇:“敢問交際何心也?”趙注:“際,接也。”此篇論朋友交接之道,尤貴久要,貧賤不改。乃漢世則有競趨富貴,爭去貧賤,交利相親,交害相疏者矣。俗薄若此,故節信歷舉四難。三患而非之。其同時貞士有朱穆著崇厚論。絕交論二篇,與此文大旨彌近。其略見后漢書本傳及章懷注所引,并可參觀。

〔二〕書盤庚云:“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熹平石經作“人維舊”。鐸按:此本今文尚書。

〔三〕新。親韻。襄廿六年左傳云:“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杜注:“布荊坐地,共議歸楚事。”“朋友世親”蓋本此。

〔四〕鬼谷子內揵篇云:“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五〕列女傳晉趙衰妻云:“好新而嫚故,無恩。”御覽四百九十五引東觀漢記云:'陳忠上疏稱,語曰:“迎新千里,送故不出門。”’

〔六〕“悟”當作“牾”。說文云:“牾,逆也。”

〔七〕論語云:“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書湯誓云:“爾不從誓言。”趙策云:“寡人與子有誓言矣。”新。捐。言韻。

〔八〕論語云:“退而省其私。”

〔九〕“人”字舊脫,據意林補。御覽八百卅六同。

〔一0〕齊策:'譚拾子曰:“理之固然者,富貴則就之,貧賤則去之。”’風俗通窮通篇作“富貴則人爭歸之,貧賤則人爭去之,此物之必至,而理之固然也。”鐸按:后漢書朱穆傳論章懷注引蔡邕正交論云:'逮夫周德始衰,頌聲既寢,伐木有鳥鳴之刺,谷風有棄予之怨。自此以降,彌以陵遲,或闕其始終,或強其比周。是以搢紳患其然,而論者諄諄如也。疾淺薄而攜貳者有之,惡朋黨而絕交游者有之。其論交也,曰:“富貴則人爭趣之,貧賤則人爭去之。”’所謂搢紳疾淺薄,絕交游,即指節信及朱穆等人也。

夫與富貴交者,上有稱舉之用〔一〕,下有貨財之益。與貧賤交者,大有賑〔二〕貸之費,小有假借之損。今使官人〔三〕雖兼桀。跖之惡〔四〕,茍結駟而過士〔五〕,士猶以為〔六〕榮而歸焉,況其實有益者乎?使處子〔七〕雖苞顏。閔之賢〔八〕,茍被褐而造門〔九〕,人猶以為辱而〔一0〕恐其復來,況其實有損者乎?

〔一〕“舉”舊作“譽”,據意林。御覽改。史記秦始皇紀:'趙高曰:“高素小賤,幸稱舉令在上位。”’漢書朱云傳:“妄相稱舉。”蓋寬饒傳:“為太中大夫,使行風俗,多所稱舉貶黜。”蕭望之傳:“恭。顯奏望之。堪。更生朋黨相稱舉。”何武傳:“有司劾奏武。公孫祿互相稱舉。”楚辭九辨:“世雷同而炫曜兮”,王逸注:“俗人群黨相稱舉也。”皆其證。

〔二〕“賑”當作“振”

〔三〕哀三年左傳云:“官人肅給。”按“官人”荀子屢見,強國篇:“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楊倞注:“官人,群吏也。”正論篇:“士大夫以為道,官人以為守。”楊注:“官人,守職事之官也。”此則以為居官者之通稱矣。鐸按:“官人”亦見下文。錢大昕恒言錄卷三云:'杜田杜詩博議謂“官人”乃隋。唐間語,不知漢人已有此語。’

〔四〕“桀跖”見慎微篇注。

〔五〕史記仲尼弟子傳云:“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六〕“為”字據意林補。

〔七〕“處子”即“處士”。后漢書逸民傳序云:“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文選束囗補亡詩白華篇:“堂堂處子”,李善注云:“處子,處士也。”

〔八〕漢書儒林傳谷永疏云:“關內侯鄭寬中有顏子之美質,包商。偃之文學。”“包”與“苞”通。

〔九〕老子云:“圣人被褐懷玉。”說文云:“褐,粗衣。”

〔一0〕“辱而”舊空,據程本。

故富貴易得宜,貧賤難得適〔一〕。好服謂之奢僭,惡衣謂之困厄〔二〕,徐行謂之饑餒,疾行謂之逃責〔三〕,不候謂之倨慢〔四〕,數來謂之求食〔五〕,空造以為無意〔六〕,奉贄以為欲貸〔七〕,恭謙以為不肖,抗揚以為不德〔八〕。此處子之羈薄〔九〕,貧賤之苦酷也〔一0〕。

〔一〕“得宜”意林作“為客”,御覽”客“作“交”。按宜。適義同,呂氏春秋適威篇高誘注:“適,宜也。”后漢書馮衍傳云:“富貴易為善,貧賤難為工。”

〔二〕論語云:“士志于道,而恥惡衣。”

〔三〕孟子云:“徐行后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漢書諸侯王表序云:“有逃責之臺。”

〔四〕“慢”意林作“敖”。候,謂進謁。漢書董仲舒傳云:“主父偃候仲舒。”

〔五〕孟子云:“其志將以求食也。”

〔六〕見下“貨財”句注。

〔七〕白虎通文質篇云:“私相見亦有贄何?所以相尊敬長和睦也。”

〔八〕“德”舊作“得”,據意林改。

〔九〕薄,讀為“縛”。釋名釋言語云:“縛,薄也;使相薄著也。”

〔一0〕適。厄。責。食。貸。德。酷韻。

夫處卑下之位,懷北門之殷憂,內見謫于妻子〔一〕,外蒙譏于士夫〔二〕。嘉會不從禮〔三〕,餞御不逮眾〔四〕,貨財不足以合好〔五〕,力勢不足以杖急〔六〕。歡忻久交〔七〕,情好曠而不接,則人無故自廢疏矣。漸疏則賤者逾自嫌而日引,貴人逾務黨而忘之〔八〕。夫以逾疏之賤,伏于下流〔九〕,而望日忘之貴,此谷風所為內摧傷〔一0〕,而介推所以赴深山也〔一一〕。

〔一〕詩北門云:“憂心殷殷。”又云:“室人交遍囗我。”“謫”與“囗”同。

〔二〕“士夫”謂士大夫。

〔三〕漢書賈誼傳云:“富人大賈,嘉會召客。”

〔四〕詩六月云“飲御諸友”,毛傳:“御,進也。”漢書蔡義傳云:“以明經給事大將軍莫府,家貧,常步行,資禮不逮眾。”

〔五〕白虎通文質篇云:“朋友之際,五常之道,有通財之義,振窮救急之意。中心好之,欲飲食之,故財幣者,所以副至意也。”定十年左傳云:“兩君合好。”

〔六〕漢書爰盎傳云:“一旦有緩急,寧足恃乎?”李尋傳云“近臣已不足杖矣”,顏師古注:“杖,謂倚任也。”

〔七〕漢書高后紀四年詔云:“驩欣交通。”“歡忻”與“驩欣”同。

〔八〕漢書外戚傳:'子夫上車,主拊其背曰:“行矣!即貴,愿無相忘。”’

〔九〕論語云:“君子惡居下流。”漢書楊敞傳楊惲報孫會宗書云:“下流之人,眾毀所歸。”

〔一0〕詩小雅。

〔一一〕僖廿四年左傳。鐸按:已見遏利篇。

夫交利相親,交害相疏。是故長誓而廢〔一〕,必無用者也。交漸而親,必有益者也。俗人之相于也〔二〕,有利生親,積親生愛,積愛生是,積是生賢,情茍賢之,則不自覺心之親之,口之譽之也。〔三〕無利生疏,積疏生憎,積憎生非,積非生惡,情茍惡之,則不自覺心之外之,口之毀之也。是故富貴雖新,其勢日親;貧賤雖舊,其勢日疏〔四〕,此處子所以不能與官人競也。世主不察朋交〔五〕之所生,而茍信貴臣之言,此絜士所以獨隱翳〔六〕,而奸雄所以黨飛揚也〔七〕。

〔一〕“長”下舊有“救”字,衍。“長誓”即詩考盤“永矢”,鄭箋云:“永,長;矢,誓。”

〔二〕“相于”注見釋難篇。

〔三〕史記袁盎傳云:“諸君譽之,皆不容口。”

〔四〕“疏”舊作“除”,據諸子品節改。尹文子大道篇云:“處名位,雖不肖,不患物不親己;在貧賤,不患物不疏己。親疏系乎勢利,不系乎不肖與仁賢也。”

〔五〕“交”程本作“友”。

〔六〕楚語韋昭注:“翳,鄣也。”

〔七〕三略云:“奸雄相稱,彰蔽主明。”淮南子精神訓云:“趣舍滑心,使行飛揚。”高誘注:“飛揚,不從軌度也。”“黨”當作“常”,“常飛揚”與“獨隱翳”對文。程本作“黨能臣”,誤。鐸按:“黨”與“獨”正相對,本政篇:“此正士之所獨蔽,而群邪之所黨進”,其例也。能。態古字通。素問風論:“顧問其診,及其病能。”“病能”即“病態”。“態臣”見荀子臣道篇。然則程本作“黨能臣”,蓋不誤。又下文:“此奸雄所以逐黨進,而處子所以愈擁蔽也”,義與此同,益知“黨”字不可輕改矣。

昔魏其之客〔一〕,流于武安;長平之吏,移于冠軍〔二〕;廉頗〔三〕。翟公〔四〕,載盈載虛〔五〕。夫以四君之賢,借舊貴之夙恩,客猶若此,則又況乎生貧賤者哉?惟有古烈之風,志義之士,〔六〕為不然爾。恩有所結〔七〕,終身無解;心有所矜,賤而益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心如結兮〔八〕。”故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世〔九〕隘然后知其人之篤固也〔一0〕。

〔一〕舊空,據程本。

〔二〕風俗通窮通篇用此四語,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傳及衛將軍驃騎傳。

〔三〕史記。

〔四〕史記汲黯鄭當時傳論。

〔五〕文選陸士衡齊謳行及沈休文冬節后至丞相第詩注:“載”,并作“再”。論衡講瑞篇云:“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惟顏淵不去。”

〔六〕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贊云:“雖古烈士,何以加哉!”張湯傳:“湯客田甲所,責湯行義有烈士之風。”“古烈”即謂古烈士。魏志鮑勛傳上文帝疏亦云:“陛下仁圣惻隱,有同古烈。”

〔七〕漢書丙吉傳云:“誠其仁恩內結于心也。”

〔八〕鸤鳩。

〔九〕“世”舊作“也”。

〔一0〕論語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釋文云:'“雕”依字當作“凋”。’莊子讓王篇:'孔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于吾其幸乎?”’爾雅釋詁云:“篤,固也。”鐸按:“篤固”已見遏利篇。

侯嬴〔一〕。豫讓〔二〕,出身以報恩〔三〕;鱄諸。荊軻〔四〕,奮命以效用〔四〕。故死可為也,處之難爾〔六〕。龐勛。囗貂〔七〕,一旦見收,亦立為義報,況累舊乎?故鄒陽稱之曰:“桀之狗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八〕。”豈虛言哉?俗士淺短,急于目前,見赴有益則先至,顧無用則后背〔九〕。是以欲速之徒〔一0〕,競推上而不暇接下,爭逐前而不遑恤后〔一一〕。是故韓安國能遺田蚡五百金〔一二〕,而不能賑一窮〔一三〕;翟方進稱淳于長,〔一四〕而不能薦一士。夫安國。方進,前世之忠良也〔一五〕,而猶若此,則又況乎末涂之下相哉〔一六〕?此奸雄所以逐黨進,而處子所以愈擁蔽也〔一七〕。非明圣之君,孰能照察〔一八〕?

〔一〕史記信陵君傳。

〔二〕史記刺客傳。

〔三〕史記春申君傳:'應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按“出身”猶吳王濞傳云“棄軀”也。鐸按:此與贊學篇“出身”義別。

〔四〕并見刺客傳。

〔五〕后漢書班超傳超妺昭上書云:“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張皓后綱傳云:“奮身出命,掃國家之難。”南匈奴傳云:“耿秉因自陳受恩,分當出命效用。”董卓傳云:“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皆”奮命效用”之意。

〔六〕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論云:“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按后漢書朱穆傳論云:“至乃田。竇。衛。霍之游客,廉頗。翟公之門賓,進由勢合,退由衰異;又專諸。荊卿之感激,侯生。豫子之投身,情為恩死,命緣義輕。皆以利害移心,懷德成節,非夫交照之本,未可語失得之原也。”語本此。

〔七〕“龐勛”未詳,疑“豎須”之誤。豎須即豎頭須,晉文公守藏者也。囗貂即寺人披,史記晉世家稱為履鞮,李善注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及范蔚宗宦者傳論引史并作履貂,后漢書宦者傳序作勃貂。古書“勃”多作“囗”。囗貂。豎須事并見僖廿四年左傳。俞樾云:'龐勛疑即龐涓。“涓”字缺壞,止存右旁,遂誤為“勛”耳。龐涓與孫臏同學,及既事魏為將軍,忌孫臏,乃以法刖而黥之,后卒為孫臏射死,與寺人勃貂皆反復小人。此言“一旦見收,亦為義報”,故下文言“桀之狗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明以桀狗。跖客喻此兩人,則此兩人皆非良士可知矣。’鐸按:下文言“故鄒陽稱之”云云,則勃貂當作貂勃。齊策六:'貂勃嘗惡田單。安平君聞之,故為酒召貂勃,曰:“單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見惡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安平君任之于王。’其后齊王幸臣九人之屬毀單,貂勃諫王,王乃殺九子而益封安平君以夜邑萬戶。是鄒陽稱之者乃齊之貂勃,非晉之寺人勃貂也。鄒陽之語本于貂勃,而此文云:“一旦見收,亦立為義報”,則為貂勃事甚明。又龐勛,汪說固誤,俞說亦未必然,闕之可也。

〔八〕史記鄒陽傳獄中上梁孝王書語。

〔九〕“背”舊作“輩”。漢書張耳陳余傳贊云:“何鄉者慕用之誠,后相背之盩也?”

〔一0〕襄廿六年左傳:'伊戾騁告公曰:“太子將為亂,既與楚客盟矣。”公曰:“為我子,又何求?”對曰:“欲速。”’

〔一一〕詩谷風云:“遑恤我后。”“恤”與“恤”同。

〔一二〕史記韓安國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田东县| 全南县| 阳江市| 高碑店市| 林西县| 铜鼓县| 永胜县| 县级市| 淳安县| 宝鸡市| 神池县| 祁门县| 潢川县| 广东省| 固阳县| 上林县| 遂川县| 泗洪县| 南郑县| 河曲县| 甘孜县| 科技| 库车县| 合肥市| 鸡东县| 临海市| 嘉峪关市| 富顺县| 石家庄市| 开远市| 安福县| 彭阳县| 开封市| 平罗县| 祁门县| 青川县| 华宁县| 扎鲁特旗| 高州市|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