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彩幣。十五年秋八月,瓦刺順寧王馬哈木死,以其子脫歡襲順寧王。十九年冬十月,阿魯臺叛,數邊。初,阿魯臺為瓦刺所攻,窮蹙南竄。久之,生聚蕃富,遂桀驁。每朝使至,輒侮或拘留苦
之。時時部落出沒塞下,為。上嘗諭其使還語阿魯臺,竟不悛。至是,大舉圍興和,都指揮王祥戰死,上遂議親征。
十二月,上命大臣集議,戶部尚書夏原吉等共議,宜且休[B13W]兵民,嚴敕邊將備御,未奏。會上召兵部尚書方賓,賓言:“今糧儲不足,未可興師。”遂召原吉問邊儲多寡,對曰:“僅給將士備御之用,不足以給大軍。”且言:“頻年師出無功,戎馬資儲,十喪八九。災間作,內外俱疲。況圣躬少安,尚須調護,勿煩六師。”上不懌,令原吉往視開平糧儲。既而刑部尚書吳中入對,與方賓同,上益怒。賓懼,自縊。命錦衣官耳原吉還,至則方啟廒理儲,錦衣促之,原吉曰:“姑俟畢此,不然,恐有侵盜。死吾安之,不以累公。”及至,上問親征得失,具對如初。上令同中系于掖庭獄。時禮部尚書呂震數乘間言賓與中、原吉皆忄僉邪誣罔,上信之,命戮賓尸。將殺原吉,召楊榮問原吉平昔所為,榮力言其無他,怒稍釋,置不問。
二十年春二月,命英國公張輔等議北征饋運,輔等議分前后運,前運隨大軍行,后運繼之。前運總督官三人,隆平侯張信、尚書李慶、侍郎李昶。車運騾運各分官領之,領車運者二十六人,泰寧侯陳愉、都御史王彰等,領驢運者二十五人,鎮遠侯顧興祖、尚書趙Р等。后運總督官二人,保定侯孟謨、遂安伯陳英等。各率騎兵千人,步兵五千人護行。凡前后運用驢三十四萬,車一十七萬七千五百七十三輛,挽車民夫二十三萬五千一百四十六人。運糧凡三十七萬石,并出塞分貯。
三月丁丑,親征阿魯臺。戊寅,車駕發北京。辛巳,師次雞鳴山。阿魯臺聞上親征,遂夜遁。諸將請追之,上曰:“彼非有他計,譬諸狼貪,一得所欲,急走,追之徒勞。少俟草青馬肥,道開平,俞應昌,出其不意,直抵窟穴,破之未晚。”
四月辛丑,師次龍門,戍卒言阿魯臺倉卒遁去,遺馬二千余匹于洗馬嶺。敕宣府指揮王禮盡收入城。五月辛酉,師次獨石,端午,賜隨征文武群臣宴。乙丑,師度
偏嶺,命將士獵于道旁山下。丁卯,大閱諸將。戊辰,觀士卒射,有一卒三發皆中,賜牛羊銀鈔。上親制《平戎曲》,俾將士歌之。辛未,師發隰寧西涼亭。西涼亭者,故元往來巡游之所。上望其頹垣遺址,樹木郁然,謂侍臣曰:“元氏創此,將遺子孫為不朽之圖,豈計有今日?《書》云:‘常厥德,保厥位,厥德靡常,九有以亡。’況一亭乎!”因下令禁軍士斬伐樹木。癸酉,次閔安,下令軍中樵牧不得出長圍外。時營陣大營居中,營外分駐五軍,建左右哨掖以總之。步卒居內,騎卒居外,神機營在騎卒之外,神機營外有長圍周二十里。癸未,師發威鹵鎮,次行州,命戶部以山西、河南、山東所運糧六萬余石儲于山海。
六月癸巳,師次威遠川,開平來報阿魯臺進攻萬全,諸將請分兵還擊之,上曰:“此詐也。彼方慮吾搗巢,故為牽制之術。”疾驅之,果遁去。七月己未,師次煞胡原,前鋒都督朱榮等獲阿魯臺部屬,送御
營,備言阿魯臺聞大軍發,所部日憂懼,有散去者,其母及妻皆罵曰:“大明皇帝何負爾,而必欲為逆?阿魯臺盡棄其馬駝牛羊輜重于闊灣海,與其家屬北走矣。”上曰:“獸窮則走,然或挾詭謀,示弱誤我,不可不備。”前哨繼獲其部曲,亦言悉眾夜遁,乃召都督朱榮、吳成等還,發兵盡收所棄牛羊駝馬,焚其輜重,命旋師。簡精兵還擊兀良哈,大破之。詢降騎言屈裂兒河東北深谷,有賊千余人,令寧陽侯懋以騎兵五千追之。懋率精騎伏隘中,以羸兵輜重誘之。方接戰,發伏,大潰走,斬獲過半。
八月,以班師,遣書諭皇太子,頒詔天下。九月,上入居庸關,次龍虎臺,饗隨征將校,京師文武大臣迎
見,上乘法駕入京城。
二十一年夏四月,瓦刺脫歡攻阿魯臺,敗之。
秋七月,諜報阿魯臺將犯邊,上曰:“去秋親征,彼意吾不能復出,當亟馳塞外待之。”命安遠侯柳升、遂安伯陳英將中軍,武安侯鄭亨、成國公朱勇、英國公張輔、成山侯王通將左右軍,寧陽侯陳懋將前鋒,從征阿魯臺。
八月壬子,宴大營五軍諸將,因大閱。癸丑,發京師,命大學士楊榮兼軍中機務。丙寅,發宣府,次沙嶺,賜諸將內廄馬。戊辰,次萬全。九月,師次沙城,知院阿失帖木兒、古納臺等率其妻子來降,
言:“今夏阿魯臺為瓦刺所敗,部屬潰散無所屬。今聞大軍復出,必疾走遠避,豈復萌南向之意。”上命賜之酒,俱授正千戶。冬十月,師次上莊堡,先鋒陳懋知寇在飲馬河北,為瓦刺所敗,
追至宿嵬山口,遇韃靼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屬來歸。懋引入見,上喜,謂群臣曰:“遠人來歸,宜有以旌異之。”乃封為忠勇王,賜姓名金忠,以其甥把罕臺為都督,其部屬察卜等七人皆為都指揮,賜冠帶織金襲衣。上曰:“昔唐突厥頡利入朝,太宗言胡、越一家,有矜大自得之意,朕所不取。唯天下之人,皆遂其生,邊境無患,兵甲不用,斯朕志也。”遣書諭皇太子,以也先土干納款之故遂下詔班師,發萬全。十一月,次懷來。甲申,還京師。
二十二年春正月,阿魯臺大同。初,忠勇王金忠來歸,屢言:“阿魯臺弒主殘民,數為邊患,請討之,愿為前鋒自效。”上曰:“卿意甚善,但師出須有名,文帝嘗言漢過不先,姑待之。”至是,大同守將奏阿魯臺侵塞,遂大閱,議北征。命安遠侯柳升將中軍,遂安伯陳英副之;英國公張輔領左掖,成國公朱勇副之;成山侯王通領右掖,興安伯徐亨副之;武安伯鄭亨領左哨,保定侯孟瑛副之;陽武侯薛祿領右哨,新寧伯譚忠副之;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為前鋒,從征阿魯臺。
夏四月戊申,詔命皇太子監國,發京師,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從。庚午,師次隰寧,忠勇王金忠所部指揮同知把里禿等獲諜者,言:“阿魯臺去秋聞朝廷出兵,挾其屬遁。及冬,大雪丈余,人畜多死,部曲離散。比聞大軍且至,復遁往答蘭納木兒河,趨荒漠以避。”遂命諸將速進。以獲諜功,升把里禿為都指揮僉事。
五月己卯,次開平,遣中官伯力哥赍敕往諭阿魯臺部落曰:“王師之來,止罪阿魯臺一人,頭目以下輸誠來朝者,優與恩賚。”命柳升率軍士拾道中遺骸,為叢冢瘞之,上親為文祭焉。”
六月戊午,進次玉沙泉,上以答蘭納木兒河已近,令諸將各嚴兵以俟。己未,命陳懋、金忠率師前進,戒之曰:“兩軍相當,彼投戈下馬者皆良民,勿殺。如其來敵,先以神機銃攻之,長弓勁弩繼其后。遇阿魯臺亦生擒以來。”庚申,懋等遣人奏言:“臣等已到答蘭納木兒河,彌望惟荒塵野草,車轍馬跡亦多漫滅,其遁已久。”上遣張輔、王通等分兵山谷大索。仍命陳懋、金忠前行覘賊,車駕進駐河上以俟。張輔等相繼引兵還奏:“臣等分索山谷,周圍三百余里,一人一騎之跡無睹者。”癸亥,陳懋、金忠亦還奏:“引兵抵白邙山無所遇,以糧盡故還。”張輔奏:“愿假臣一月糧,率騎深入,罪人必得。”上曰:“今出塞已久,人馬俱勞,北地早寒,一日有風雪之變,歸途尚遠,不可不慮。卿等且休矣,朕更思之。”甲子,召輔等諭旋師。時軍士乏食,楊榮請供御之嬴盡給之,令軍中有余者貸不足,入塞官倍償之,眾賴以濟。上悅。秋七月庚辰,清水源道旁有石崖數十丈,命大學士楊榮、金幼孜刻石紀功,曰:“使萬世后知朕親征過此也。”丁亥,次翠微岡,上御幄殿,憑幾而坐,大學士楊榮、金幼孜侍。上顧內侍海壽問曰:“計程何日至北京?”對曰:“其八月中矣。”上頷之。既而諭楊榮曰:“東宮涉歷年久,政務已熟。還京后,軍國事悉付之。朕惟優游暮年,享安和之福。”戊子,上次雙流濼,遣禮部尚書呂震赍書諭皇太子,并詔告天下。己{刃一},次蒼崖,上不豫,下令大營五軍將士嚴部伍,謹哨。庚寅,次榆木川,上大漸,召英國公張輔受遺命,傳立皇太子。辛卯,上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