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3883字
- 2015-12-26 16:11:54
《空同集》六十六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明李夢陽撰。夢陽有《空同子》,已著錄。夢陽為戶部郎中時,疏劾劉瑾,遘禍幾危,氣節本震動一世。又倡言復古,使天下毋讀唐以后書,持論甚高,足以竦當代之耳目。故學者翕然從之,文體一變。厥后摹擬剽賊,日就窠臼。論者追原本始,歸獄夢陽,其受詬厲亦最深??济髯院槲湟詠?,運當開國,多昌明博大之音。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臺閣雍容之作。愈久愈弊,陳陳相因,遂至啴緩冗沓,千篇一律。夢陽振起痿痺,使天下復知有古書,不可謂之無功,而盛氣矜心,矯枉過直。《因樹屋書影》載其《黃河水繞漢官墻》一詩,以落句有“郭汾陽”字,涉用唐事,恐貽口實,遂刪除其稿不入集中。其堅立門戶,至於如此。同時若何景明、薛蕙皆夢陽倡和之人,景明論詩諸書,既龂龂往復;蕙亦有“俊逸終憐何大復,粗豪不解李空同”句,則氣類之中已有異議,不待后來之排擊矣。平心而論,其詩才力富健,實足以籠罩一時。而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句擬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所謂武庫之兵,利鈍雜陳者也。其文則故作聱牙,以艱深文其淺易。明人與其詩并重,未免怵於盛名。今并錄而存之,俾瑕瑜不掩。且以著風會轉變之由,與門戶紛競之始焉。
《山齋集》二十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鄭岳撰。岳有《莆陽文獻》,已著錄。其所著詩文有《蒙難錄》、《西行紀》、《南還錄》、《山齋吟稿》、《漫稿》、《凈稿》、《續稿》、《奏議》。
因雕本燹毀,所存不過數種。是集乃萬歷中其曾孫炫蒐輯重鋟,凡詩七卷、文十七卷。《炫跋》謂較視舊集十未能存二三,蓋亦幸而不佚也??戮S騏《續莆陽志》稱其所作詩文,俱暢達蘊藉。朱彝尊《明詩綜》引謝山子之言,亦稱其詩深於諷諭之體??肌睹魇贰吩辣緜?,稱其屢拒中官崔文之干請,爭寧王宸濠之侵占。又以爭興獻王祔廟,忤旨奪俸。其居官頗著風節。而為江西按察使時,與李夢陽互訐。為兵部侍郎時,又為聶豹劾罷。所與齟齬者,乃皆正人。蓋其天性孤介,非惟與小人相忤,即君子亦不茍合也。其文章落落遠俗,固亦有由焉。
《浮湘集》四卷、《山中集》四卷、《憑幾集》五卷、《續集》二卷、《息園存稿詩》十四卷、《文》九卷、《緩慟集》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明顧璘撰。璘有《國寶新編》,已著錄。是編乃其詩文全集?!陡∠婕酚砷_封府知府謫全州知州時作,蔡羽序之?!渡街屑芬撇〖揖訒r作,陳束序之。
《憑幾集》、《憑幾續集》皆起官湖廣巡撫時作,皇甫汸序之,璘亦有《自序》。
《息園存稿》并刻於嘉靖戊戌,《詩稿》陳大壯序之,《文稿》鄧繼中序之。附錄曰《緩慟集》,官工部侍郎時哭其亡女之作,璘自序之。朱彝尊《明詩綜》稱其尚有《歸田集》,今未見傳本,不知佚否也?!睹魇肺脑穫鳌贩Q璘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金陵三杰”,后寶應朱應登繼起,號“四大家”。然璘、應登羽翼李夢陽,而韋、沂則頗持異論。又稱璘詩矩矱唐人,以風調勝。今觀其集,遠挹晉安之波,近驂信陽之乘,在正、嘉間固不失為第二流之首也。
《華泉集》十四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邊貢撰.貢字庭實。華泉其號也。歷城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事跡具《明史文苑傳》。是集凡詩八卷、文六卷。魯中立《海岳靈秀集》曰:“華泉之作雖不逮何、李,然平淡和粹,孝廟以前,海岱之才無其倫比。”
胡應麟《詩藪》曰:“世人獨推李、何為當代第一。余以為空同關中人,氣稍過勁,未免失之怒。張大復之亮節俊語出於天性,亦自難到,但工於文句而乏意外之趣。獨邊華泉興象飄逸,而語尤清圓,故當共推此人?!标愖育垺睹髟娺x》則曰:“尚書才情甚富,能於沉穩處見其流麗。聲價在昌穀之下、君采之上。今考其詩,才力雄健,不及李夢陽、何景明善於用長;意境清遠,不及徐禎卿、薛蕙善於用短。而夷猶於諸人之間,以不戰為勝。無憑陵一世之名,而時過事移,日久論定,亦不甚受后人之排擊。”三人所論,當以子龍為持平矣。昔薛蕙於嚴嵩為同年,頗相唱和。及嵩柄國,蕙即謝絕往還,并削去舊作,不留一字,至今為論者所稱。是集乃以送嵩之作列為壓卷,不免見疑於清議。然詩集為貢沒之后其里人劉天民所編。時當嘉靖戊戌,正嵩權熾盛之日,或天民無識,趨附時局以為榮,非貢本志歟。其文集亦大名魏允孚所續刊,自明以來,談藝家置而不論。今核其品格,實遠遜有韻之詞。蓋才有偏長,物不兩大。附詩以行,視為琬炎之藉可矣。
《劉清惠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劉麟撰。麟字元瑞,一字子振,江西安仁人。后流寓長興,子孫遂隸籍焉。
弘治丙辰進士。官至工部尚書。事跡具《明史》本傳。初,麟觀政工部時,即與同年陸昆抗疏爭諫官下獄事。及為紹興府知府,又以忤劉瑾褫職。后官尚書,卒以爭蘇松織造為宦官所擠而罷。蓋始終介介自立者。其自紹興歸也,依其姻家吳珫於長興。與孫一元、文徵明等往來倡和。世傳徵明《神樓圖》,即為麟作也。
是集凡詩二卷,奏疏、雜文九卷,《附錄》一卷,麟曾孫{欽心}陛所編。萬歷丙午,湖州知府無錫陳幼學刊之長興。朱鳳翔為序,稱“其文出入秦漢,詩則骎骎韋、杜”,固未免太過。至稱“其標格高入云霄,胸中無一毫芥蒂,故所發皆盎然天趣,讀之足消鄙吝”,則得其實矣。是亦文章關乎人品之驗也。
《東田遺稿》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羽撰。羽字鳳舉,泰興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案明初張羽,為“吳中四杰”之一。相距不過百載,而襲前輩之姓名,殊不可解。然前張羽工詩,此張羽亦復工詩。豈有心仿效,有藺相如之慕歟。是集詩文各一卷,為其季子楨所編,其門人儲洵序之。羽為御史,抗疏劾劉瑾,直聲震朝野。集中疏劄文雖不多,皆切中時弊,方正之概,猶凜然可見。詩亦規摹盛唐,不落纖巧之習。蓋弘治、正德之間,去明初前輩猶為未遠,流風馀韻,往往尚存。而羽之澹靜峭直,又出天性。雖其博大富健不及李東陽諸人,排奡鉅麗亦不及李夢陽諸人,而不為舊調之膚廓,亦不為新聲之涂飾。肖心而出,務達所見而止。在諸作者中,亦可以自為一隊矣。
《沙溪集》二十三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孫緒撰。緒字誠甫,沙溪其自號也,故城人。弘治己未進士。官至太仆寺卿。是集文八卷、賦一卷、雜著一卷、《無用閑談》六卷、詩七卷。其文沉著有健氣。其《無用閑談》有曰:“文章與時高下,人之才力亦各不同。今人不能為秦、漢、戰國,猶秦、漢、戰國不能為六經也。世之文士,尺寸步驟,影響摹擬,晦澀險深,破碎難讀”云云。其意蓋為李夢陽發,可以見其趨向矣。至于《古今仕學辨》之類,參以排偶,不古不今,則編次者失於刪汰,轉為作者累耳。其《無用閑談》多深切著明之語。《論文》、《論詩》,亦各有確見。王士禎《池北偶談》嘗摘其誤以五代王祚事為彭時事,其說良是。他如論揚雄事亦失當,然要不害其大旨。詩格頗近李東陽,而深以何孟春等注《東陽樂府》稱其過於李、杜為非。蓋譏譽者之溢量,非排擊東陽也。此集舊與馬中錫《東田集》合刊,然學問筆力皆勝中錫,故今摘錄《緒集》,而《中錫集》則存其目焉。
《王文成全書》三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守仁撰。守仁有《陽明鄉約法》,已著錄。是書首編《語錄》三卷為《傳習錄》,附以朱子晚年定論。乃守仁在時,其門人徐愛所輯,而錢德洪刪訂之者。次《文錄》五卷,皆雜文。《別錄》十卷,為奏疏、公移之類。《外集》七卷,為詩及雜文?!独m編》六卷,則《文錄》所遺,搜輯續刊者。皆守仁歿后,德洪所編次。后附以《年譜》五卷、《世德記》二卷,亦德洪與王畿等所纂集也。
其初本各自為書。隆慶壬申,御史新建謝廷杰巡按浙江,始合梓以傳,仿《朱子全書》之例以名之。蓋當時以學術宗守仁,故其推尊之如此。守仁勛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此書明末版佚,多有選輯別本以行者,然皆闕略,不及是編之詳備焉。
《雙溪集》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杭淮撰?;醋謻|卿,宜興人。弘治乙未進士。官至南京總督糧儲右副都御史。與兄濟并負詩名。與李夢陽、徐禎卿、王守仁、陸深諸人遞相唱和。其詩格清體健,在弘治、正德之際不高談古調,亦不沿襲陳言,頗諧中道。此本乃其弟洵所編,為朱彝尊曝書亭舊藏。卷末有彝尊手題兩行,稱“康熙辛巳九月十九日,竹垞老人讀一過,選入《詩綜》一十四首”。各詩內亦多圈點甲乙之處,蓋其輯《明詩綜》時所評騭。今《詩綜》本內所錄淮詩篇數,并與自記相同。中如《打牛坪詩》第三聯,原本作“碧障自云生”,而彝尊改作“蔓草自春生”;《王思槐過訪詩》第三聯,原本作“野竹過墻初挺秀”,而彝尊改作“挺拔”,亦間有所點定,皆較原本為善。且稱“其詩遒煉如繭絲,抽自梭腸,似澀而有條理。五言尤擅場”,持論亦屬允愜云。
《對山集》十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康海撰。海有《武功縣志》,已著錄。其詩文集自明以來凡四刻。一為張太微所選,一為王世懋所選,互有去取。國朝康熙中,其里人馬氏始裒其全集刻之江寧。此本乃乾隆辛巳其里人編修孫景烈以所藏張太微本又加刊削而刻之。海以救李夢陽故,失身劉瑾。瑾敗,坐廢。遂放浪自恣,徵歌選妓,於文章不復精思,詩尤頹縱。《王世懋序》稱其五七言古律多率意之作,又慕少陵直攄胸臆,或同時人名號爵里,韻至便押,不麗於雅。《朱孟震序》述李維楨之言,亦稱張太微本珷玞燕石,間列錯陳。故馬氏所增刊,頗傷蕪雜。景烈此本雖晚出,而去取謹嚴,於詩汰之尤力,較諸本特為完善,已足盡海所長矣。明人論海集者是非不一,要以俞汝成“文過於詩”語為不易之評。其《擬廷臣論寧夏事狀》及《鑄錢論》諸篇,尤頗切時弊。崔銑、呂柟皆以司馬遷比之,誠為太過。然其逸氣往來,翛然自異,固在李夢陽等割剝秦漢者上也。
《柏齋集》十一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何瑭撰。瑭有《醫學管見》,已著錄。瑭篤行勵志,其論學一以格致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