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7章

明李昱撰。昱字宗表,號草閣,錢塘人。《南雍志》作臨安人,蓋偶署宋代地名,非明之臨安也。洪武中官國子監助教。昱元季避地永康、東陽間,館於胡氏,故集中與胡伯宏兄弟贈答之什最多。此集乃昱沒后伯宏及其友徐孟璣、陳公明所輯。《拾遺》一卷則其門人唐光祖所輯。《拾遺》之后又附雜文四篇,題曰《文集》,不知何人所續輯,或亦出光祖之手歟。昱詩才力雄贍,古體長篇,大抵清剛雋上,矯矯不群,近體亦卓犖無凡語。雖為高、楊、張、徐諸人盛名所掩,實則并駕中原,未定孰居先后也。末附《筠谷詩》一帙,不著名氏。案宋濂作昱詩《序》,稱其子轅字公載,為詩能繼其家。《千頃堂書目》亦載有李轅《筠谷集》,注為李昱之子。官宜綸縣丞。殆編錄者以卷帙無多,附其父后。觀詩內有《冬至前日侍父宴胡伯奇濟生堂》七言一首,是轅作之明證矣。朱彝尊《曝書亭集》有昱《草閣集跋》,而不言末附《筠谷詩》,或所見之本偶佚此卷也。

《樗菴類稿》二卷(永樂大典本)

明鄭潛撰。潛字彥昭,歙縣人。元末由內臺掾廣東帥府從事,上計京師,遂為監修國史掾。后擢正字。歷官監察御史、福建行省員外郎、海北道廉訪副使、泉州路總管。入明,起為寶應縣主簿,遷潞州同知,至洪武十年乃致仕。程敏政《新安文獻志》載其始末甚詳。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列之元人,誤也。虞稷載《樗菴類稿》二卷。今從《永樂大典》裒輯得古體詩五十首、近體詩一百四十六首,并原序三篇,仍可編為二卷,計所遺亦無幾矣。是集皆其在元所作。《程以文序》稱《行役小稿》二卷,豫章鄧文著所編,凡一百五十馀篇。其時方為監察御史。《貢師泰序》稱集其歌詩為二卷,題曰《行役稿》、《攬轡稿》。其時為福建廉訪副使。《揭汯序》始稱為《樗菴類稿》,不言卷數。據其所言,仍成於元末官福建時。蓋初為《行役稿》二卷,后刪并為一卷,而益《攬轡稿》一卷,仍為二卷,終乃合為一編,改題曰《樗菴類稿》。蓋數經增損而后勒為定本,則其成集亦不茍矣。潛雖起家掾吏,而天資絕異,其詩詞意軒爽,有玉山朗朗之致,視元末纖秾之格,特為俊逸。入明以后,名位不昌,距纂修《永樂大典》之時年代又近,而書局諸人顧特編錄其遺稿,追配古人。知當時必有以取之,非徒然也。

《春草齋集》十卷、《附錄》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烏斯道撰。斯道字繼善,慈谿人。洪武初,官石龍縣知縣,調永新。坐事謫戍定遠,尋放還。《明史文苑傳》附見《趙塤傳》中。所著有《秋吟稿》及此集。《千頃堂書目》載《秋吟稿》之名,而闕其卷數,蓋明代已佚。此集凡詩五卷、文五卷,與《千頃堂書目》卷數相合,蓋猶舊本。又《附錄》傳贊一卷,則萬歷間其八世孫獻明所續輯也。斯道詩寄托深遠,吐屬清華,能刬滌元人繁縟之弊;文亦雅令,不為劍拔弩張之狀,夷猶淡宕,頗近自然。宋濂為作集序,所謂俊潔如明月珠者,蓋狀其圓潤。所謂洶涌如春江濤者,則與其文之紆馀為妍,頗不相肖。推濂之意,特狀其詞源之不竭,非謂其騁才恃氣,以驚風駭浪為奇特也。史稱斯道工古文,兼精書法,不及其詩,殆在當時文尤見重於世歟。

《耕學齋詩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袁華撰。華字子英,昆山人。生於元季,洪武初為蘇州府學訓導。后坐累逮系,死於京師。此集凡古體詩七卷、近體詩五卷,不知何人所編,《明史藝文志》不著錄。考楊維楨為作《可傳集序》,稱“華自二十歲后三十年所積,無慮千馀首,吾選之得若干首”云云。疑即所謂千馀首者后人裒輯以傳也。明之初年,作者林立。華為諸家盛名所掩,故人與詩皆不甚著。實則銜華佩實,具有典型,非后來偽體所能及,固未可以流傳未廣輕之。華《贈閔中孚初度詩》,有“同生延祐丙辰年”句,以干支推之,下至明太祖洪武元年,已五十三歲。故集中詩句,元代所作為多。如甲午、丙申、己亥、庚子、乙巳、丙午、丁未諸紀年,皆在順帝至正中。惟《癸丑正月風雨中偶成一首》作於洪武六年,頗露悲涼感慨之語,蓋欲自附於元之遺民,然已食明祿,不必作是語矣。

《可傳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袁華撰。其本為至正癸卯楊維楨所刪定。華,維楨弟子也。前有《維楨序》,稱“吾鐵門稱能詩者,南北凡百馀人,求如張憲、袁華者,不能十人”。其集名亦維楨所題,蓋推獎之甚至。而維楨與李五峰論詩,又稱“梅一於酸,鹽一於咸,食鹽梅而味常得咸酸之外,若華之作,僅一於咸酸而已”。其說自相剌謬。今觀其詩,大都典雅有法,一掃元季纖秾之習,而開明初舂容之派。維楨所論,蓋標舉司空圖說以味外之味務為高論耳。其實一於咸酸,不猶愈於洪熙、宣德以后所謂臺閣體者,并無咸酸之可味乎,未可遽以是薄華也。華《耕學齋稿》卷帙較富,世多行之。此集《明史藝文志》亦不著錄,《千頃堂書目》雖著錄而不載卷數,蓋黃虞稷亦未見之。今以其為楊維楨所手定,去取頗嚴,故一取其備,一取其精,與全集并著於錄焉。

《強齋集》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殷奎撰。奎字孝章,號強齋,昆山人。洪武初,以薦例授州縣職。以母老請近地,除咸陽教諭,卒。奎受業於楊維楨之門,學行純正,為當時所重。是集乃其門人余熂所編。詩文雜著凡九卷,又益以其交游贈答詩文暨行實墓志,共為十卷。元明之間,承先儒篤實之馀風,乘開國渾樸之初運,宋末江湖積習,門戶流波,湔除已盡,故發為文章,雖不以華美為工,而訓詞爾雅,亦頗有經籍之光。如奎等者,在當時不以詞翰名,而行矩言規,學有根柢,要不失為儒者之言。

視后來雕章繢句,乃有逕庭之別矣。集本刊於洪武十五年,昆山儒學訓導錢塘陳振祖為之序。其文亦樸雅,可想見一時風氣云。

《海桑集》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謨撰。謨字一德,泰和人。生於元成宗時。洪武初召赴闕,以疾辭歸。

后屢聘為江浙考試官。事跡具《明史儒林傳》。是集有謨家傳,稱卒年九十六。

考集中年月止於洪武十七年。晏璧於永樂七年作《海桑集序》,稱謨卒后二十年,則卒於洪武二十一年戊辰也。謨《書劉氏西齋唱和卷后》稱生大德間,為前朝太平幸民六十馀年。由洪武戊辰上推大德元年丁酉,僅九十二年,或晏璧所稱乃約成數也。其詩集、文集各五卷,為其甥楊士奇所編。國朝康熙庚申,其裔孫邦祥重刊。然《靈山寺詩》以五言長律入古體,《悼劉生詩》以七言拗律入古體,而《崆峒云居詩》又以古體入律體,士奇未必舛誤如是,殆邦祥又有所竄亂歟。集中《通塞論》一篇,引微子、箕子反復申明,謂革代之時不必死節,最為害理。

故其客韶州時為太祖吳元年,元尚未亡,已為衛官作賀表。而集中頌明功德,不一而足,無一語故君舊國之思。其不仕也,雖稱以老病辭。然孫仲亨跋其墨跡,稱“太祖龍興,弓旌首至,先生雖老,猶輿曳就道。一時老師俗儒,曲學附會先生之論,動輒矛盾。是以所如不合,遂命駕還山,拂衣去國”云云,則與柴桑東籬之志固有殊矣。至於文體簡潔,詩格舂容,則東里淵源實出於是。其在明初,固沨沨乎雅音也。

《畦樂詩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梁蘭撰。蘭字庭秀,又字不移,泰和人。右贊善梁潛之父也。田居不仕,故以“畦樂”自號。於楊士奇為姻家,士奇嘗從之學詩。此集即士奇所編,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士奇序》。考士奇所作蘭墓志,稱卒於永樂八年,則編此集時,蘭猶及見之也。舊本列《泊菴集》后,蓋用《山谷集》后附刻《伐檀集》之例。

今以各自為集,仍分著於錄。原目列古今體詩二百三十四首,而五言古詩中注闕七首,實二百二十七首。題中有闕字二處,詩中亦有闕字二處,均無別本可補,今亦仍之。《士奇序》稱其志平而氣和,識精而思巧,沨沨焉,穆穆焉,簡寂者不失為舒徐,疏宕者必歸於雅則。優柔而確,譏切而婉。雖自重其師,過相推重。而於繁聲曼調之中,獨翛然存陶、韋之致,抑亦不愧於作者矣。

《竹齋集》三卷、《續集》一卷、《附錄》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冕撰。冕字仲章。《續高士傳》作字元肅。諸暨人。本農家子,家貧,依沙門以居。夜潛坐佛膝上,映火讀書。后受業於安陽韓性,遂傳其學。然行多詭激,頗近於狂。著作郎李孝光、秘書卿泰哈布哈皆嘗薦於朝。知元室將亂,辭不就。明太祖下婺州,聞其名,物色得之,授諮議參軍,未幾卒。宋濂為作傳,載《潛溪集》中,敘其始末甚備。《明史文苑傳》亦同。《續高士傳》以為太祖欲授以參軍,一夕卒,《浙江通志》據以列入《隱逸傳》。舊本亦題為元人,非其實矣。詩集三卷,其子周所輯,劉基序之。《續集》詩及雜文一卷,又《附錄》呂升所為王周行狀,則冕女孫之子駱居敬所輯。冕天才縱逸,其詩多排奡遒勁之氣,不可拘以常格。然高視闊步,落落獨行,無楊維楨等詭俊纖仄之習,在元明之間要為作者。集中無絕句,惟《畫梅》乃以絕句題之。《續集》所收,皆自題畫梅詩。史稱其隱居九里山時,種梅千株,自號梅花屋主,尤善畫梅,求者踵至,以幅長短為得米之差云。

《獨醉亭集》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史謹撰。謹字公謹,昆山人。洪武初以事謫居云南。后用薦為應天府推官,降補湘陰縣丞。尋罷歸,僑居金陵以終。是集前有《陳璉序》,稱洪武壬午九月。

按洪武無壬午,壬午為建文五年,蓋革除之后,傳錄者所追改。又有《獨醉亭記》一篇,不著作者名氏,稱謹為“滇陽史先生”,則竄謫之時,即以編管之地著籍也。據璉所序,是集蓋謹所自編。但以體分,不題卷數。自《武當八景》以下九十三首,別題曰《遺稿》。疑謹沒以后,其后人掇拾晚年所作附於集末。然中有《經人鲊甕詩》、《謁黔寧王廟詩》,則皆在謫云南時。又有《雪酒為金粟公賦詩》,金粟道人乃顧阿瑛別號,則元末明初之作亦在其中。殆雜采佚篇,不復甄別。觀所載題畫之詩特多,必丹青手跡,一一錄入矣。今以原本所有,亦并存之,與謹所自定諸詩共厘為三卷。其詩不涉元季縟靡之習,亦不涉宋季酸腐之調。平正通達,而神采自然高秀,在明初可自為一家。偶桓選《乾坤清氣集》,號為精鑒,其論詩多否少可,而此集有《送桓詩》及《題桓家攬勝樓詩》。二人契分頗深,則謹之詩格可見矣。

《海叟集》四卷、《集外詩》一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崇礼县| 琼海市| 福海县| 当涂县| 金川县| 板桥市| 黎城县| 霍山县| 诸城市| 平乡县| 鄂尔多斯市| 洞口县| 平潭县| 金溪县| 宁阳县| 宜宾县| 西乌| 金门县| 楚雄市| 蓝山县| 景宁| 喀什市| 潮州市| 阿拉尔市| 曲麻莱县| 滦南县| 沾化县| 婺源县| 科技| 临颍县| 通海县| 玛沁县| 依兰县| 龙山县| 咸宁市| 镇巴县| 伊吾县| 崇左市| 佛坪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