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3章

《明太祖文集》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巡按直隸督學御史姚士觀、南京戶部督儲主事沈鈇仝???。分十八類。曰詔,曰制,曰誥,曰書,曰敕命,曰策問,曰敕問,曰論,曰樂章,曰樂歌,曰文,曰碑,曰記,曰序,曰說,曰雜著,曰祭文,曰詩。案《太祖集》初刻於洪武七年。劉基及宋濂《文集》所載序文俱云五卷,稱翰林學士樂韶鳳所編錄。然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已不著錄。所著錄者有《太祖文集》三十卷。注曰:“甲集二卷,乙集三卷,丙集文十四卷、詩一卷,丁集十卷?!庇帧短嫖募惥帯肥怼S帧短嬖娂肺寰?。又《太祖御制書稿》三卷。均與此本不符。焦竑《國史經籍志》列《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此本卷數與竑所列前一本合,當即竑所著錄歟。其刻在萬歷十四年,編次不知出誰手?!赌夸洝分┯幸κ坑^等《跋》語,乃據舊本刻於中都,亦未能詳考所自來也??贾煲妥稹睹髟娋C》載有太祖《神鳳操》一首,而集內無之,則亦未為賅備。然所謂三十卷者,今未見傳本,其存佚均未可知。近時諸家所藏弆,大抵皆即士觀等所刻。今亦據以著錄,存有明一代開國之著作焉。

《宋學士全集》三十六卷(內府藏本)

明宋濂撰。濂有《篇海類編》,已著錄。元末文章,以吳萊、柳貫、黃溍為一朝之后勁。濂初從萊學,既又學於貫與溍,其授受具有源流。又早從聞人夢吉講貫五經,其學問亦具有根柢。《明史》濂本傳稱其“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為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朝會、燕饗、律歷、衣冠之制,四裔、貢賦、賞勞之儀,旁及元勛巨卿碑記刻石之詞,咸以委濂,為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后先相踵。

外國貢使亦知其名,高麗、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購其文集”?!秳⒒鶄鳌分杏址Q基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濂并為一代之宗。今觀二家之集,濂文雍容渾穆,如天閑良驥,魚魚雅雅,自中節度?;纳皲h四出,如千金駿足,飛騰飄瞥,驀澗注坡。雖皆極天下之選,而以德以力,則略有間矣。方孝孺受業於濂,努力繼之,然較其品格,亦終如蘇之與歐。蓋基講經世之略,所學不及濂之醇。方孝孺自命太高,意氣太盛,所養不及濂之粹也。

《宋景濂未刻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宋濂撰。濂集重刻於嘉靖中,行世已久。此本乃國朝順治乙未濂裔孫實穎得文徵明家所藏舊稿以示金壇蔣超,超擇其中今本未載者得三十八篇,編為此集,以補其遺。今以韓叔陽刻本重勘,其中跋何道夫所著宣撫鄭公墓銘等十一篇,皆今本所已載,超蓋檢之未審。其馀二十七篇則實屬佚文。推究當日之意,蓋或以元代功臣諸頌及志銘諸篇大抵作於前朝,至明不免有所諱;或以尊崇二氏,不免過當,嫌於躭溺異學而隱之。觀楊士奇《東里集》、倪謙《文僖集》并用楊杰《無為集》例,凡為二氏而作者,皆別為卷帙,附綴末簡,不散入各體之中。則正德、嘉靖以前士大夫之持論,可大略睹矣。然古來操觚之士,如韓愈之於高閑、文暢,持論終始謹嚴,固其正也。其馀若蘇、黃諸集,不入學派者勿論。至於胡寅、真德秀,皆講學家所謂大儒,《致堂》、《西山》二集,此類正復不少。蓋文章一道,隨事立言,與訓詁經義,排纂語錄,其例小殊。宋儒尚不能拘,則濂作釋、老之文,又何必欲滅其跡歟。

《誠意伯文集》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劉基撰?;小秶醵Y賢錄》,已著錄。其詩文雜著凡《郁離子》四卷、《覆瓿集》十卷、《寫情集》二卷、《春秋明經》二卷、《犁眉公集》二卷,本各自為書。成化中,巡按浙江御史戴鱀等始合為一帙,而冠以基孫廌等所撰《翊運錄》。蓋以中載詔旨制敕,故列之卷首。然其書究屬廌編,用以編入卷數,使此集標基之名,而開卷乃他人之書,殊乖體例。今移綴是錄於末簡,以正其訛。

馀十九卷則悉仍戴本之原次,以存其舊?;夥昱d運,參預帷幄,秘計深謀,多所裨贊。世遂謬謂為前知,凡讖緯術數之說,一切附會於基,神怪謬妄,無所不至。方技家遞相熒惑,百無一真。惟此一集,尚真出基手。其詩沈郁頓挫,自成一家,足與高啟相抗。其文閎深肅括,亦宋濂、王祎之亞?!稐钍仃愋颉分^“子房之策不見詞章,玄齡之文僅辦符檄,未見樹開國之勛業,而兼傳世之文章,可謂千古人豪”。斯言允矣。大抵其學問智略如耶律楚材、劉秉忠,而文章則非二人所及也。

《鳳池吟稿》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汪廣洋撰。廣洋字朝宗,高郵人,流寓太平。元末舉進士。太祖渡江,召為元帥府令史。官至右丞相,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坐貶廣南,於中途賜死。

事跡具《明史》本傳。廣洋有幹濟才,屢參政柄,亦無他罪惡。徒以初與楊憲同為中書左右丞,又與胡惟庸同為左右丞相,俱隱忍依違,不能發其奸狀,卒以黨誅。蓋巧宦而適以巧敗,故史稱其有負於爰立。至於學問文章,則史稱其少師余闕,淹通經史,善篆隸,工為詩歌。今觀是集,大都清剛典重,一洗元人纖媚之習。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嘗摘其五言之“平沙誰戲馬,落日自登臺”,“湖水當門落,松云傍枕浮”,“懷人當永夜,看月上疏桐”,“對客開春酒,當門掃落花”,“天垂芳草地,漁唱夕陽村”等句數十聯。以為可入《唐人主客圖》。

《靜居》、《北郭》猶當遜之,毋論孟載,其論頗為允愜。雖當時為宋濂諸人盛名所掩,世不甚稱。然觀其遺作,究不愧一代開國之音也。

《陶學士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陶安撰。安字主敬,當涂人。元至正八年中浙江鄉試。入明,官至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事跡具《明史》本傳。其詩一曰《辭達集》,一曰《知新近稿》,一曰《黃崗寓稿》,一曰《鶴沙小記》,一曰《江行雜詠》,本各自為集。此本分體編次,與所作詞賦共為十卷。其文亦十卷,而送人之序引居其半?;蛞园参恼滤尥说闷滟浹砸詾闃s,故求之者多耶。又安以儒臣司著作,於郊社、宗廟典禮,皆有奏議。若明初分祭南北郊,及四代各一廟之制,皆定於安。又刑律亦安所裁。而集中均不載其文,殆以朝廷公牘,同署者不一人,故不復列入私集也。

世言祝壽之序,自歸有光始入集。考此集已有二篇,則不自有光始矣。安聲價亞於宋濂,然學術深醇,其詞皆平正典實,有先正遺風。一代開國之初,應運而生者,其氣象固終不侔也。

《西隱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宋訥撰。訥字仲敏,滑縣人。元至正中舉進士。官鹽山知縣。洪武十三年徵為國子助教,升翰林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遷國子祭酒卒。正德中追謚文恪。

事跡具《明史》本傳。劉三吾撰訥墓志,稱所著《西隱集》十七卷。而《明史藝文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俱作十卷。此本有東萊劉師魯《序》,稱其集初為上海張趨所手錄。滑人王崇之令上海,從其后求得而刻之。歲久漫漶,師魯因鳩工重刻,蓋即十卷之本。豈張趨繕錄之時,又有所刪并,故與墓志不合歟。

集前四卷為賦、詩,后六卷為雜文,附以明太祖手敕四道,及《白云茅屋賦》二篇、《記》一篇。白云茅屋者,訥所筑別墅之名也。訥領成均胄子之任,師道嚴正,為一時典型。文章亦渾厚醇雅,其奉敕制太學碑,極為太祖所賞,今具載集中。又有壬子歲考試《秋闈次北平詩》,及《秋闈即事》諸詩。壬子乃洪武六年,蓋訥未仕之前,已應聘為北平考官,而本傳、墓志均未之載。其《過元故宮詩》十九首,尤纏綿悱惻,有風人忠厚之遺。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亦甚推其“半船涼色潮生海,兩岸秋風浪拍沙,華表柱頭相語鶴,秣陵江上獨歸鴻”諸佳句云。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祎撰。祎有《大事記續編》,已著錄。是集前十二卷題“鄱陽劉杰編輯,廬陵劉同校正”。十三卷以下則編輯者改題同,校正者改題杰。意二人各刊其半歟。杰即正統六年為義烏丞時表祎之忠於朝,得贈官賜謚者也。祎所著本為《華川前集》十卷、《后集》十卷,杰等合編為此本。卷端胡翰、胡行簡二《序》,皆為《前集》作。宋濂、蘇伯衡二《序》皆為《后集》作。其楊士奇一《序》,則為此本作也。祎師黃溍、友宋濂,學有淵源,故其文醇樸宏肆,有宋人軌范。

《濂序》稱其“文凡三變:初年所作,幅程廣而運化宏;壯年出游之后,氣象益以沈雄;暨四十以后,乃渾然天成,條理不爽”??芍^知祎之深矣。鄭瑗《井觀瑣言》稱其文“精密而氣弱”,非篤論也。集中多代擬古人之作,蓋學文之時,設身處地以殫揣摩之功。宋代諸集,往往有此,亦未可以游戲譏焉。

《翠屏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張以寧撰。以寧有《春王正月考》,已著錄。是集為宣德三年所刊,陳璉為之序。稱以寧文集為其子孟晦所編,宋濂序之;詩集為其門人石光霽所編,劉三吾、陳南賓序之。其孫南雄教官隆,復以安南稿續版行世。今三序皆冠集首,而詩文集總題“光霽編次,嗣孫德慶州訓導淮續編”,與序不同,未喻其故。其文神鋒雋利,稍乏渾涵深厚之氣。其詩五言古體,意境清逸;七言古體,亦遒警。

惟《倦繡篇》、《洗衣曲》等數章,稍未脫元季綺縟之習。近體皆清新,間有涉於纖仄者,如《次李宗烈韻詩》“浮生萬古有萬古,濁酒一杯復一杯”之類。然偶一見之,不為全體之累也?!睹魇肺脑穫鳌贩Q“以寧在元以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在朝宿儒虞集、歐陽玄、揭徯斯、黃溍之屬,相繼物故。以寧有俊才,博學強記,擅名於時,人呼小張學士”云云。則以寧兼以文章顯,不但以《春秋》名家。徐泰《詩談》稱以寧詩“高雅俊逸,超絕畦畛,如翠屏千仞,可望而不可躋”。雖推挹稍過,然亦幾乎近似矣。

《說學齋稿》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危素撰。素有《草廬年譜》,已著錄。據《千頃堂書目》,其文集本五十卷,明代已散佚不存。此本乃嘉靖三十八年歸有光從吳氏得素手稿傳抄。其文不分卷帙,但於紙尾記所作年歲,皆在元時所作?!队泄獍稀贩Q共一百三十六篇,此本乃止一百三十三篇。又王懋竑《白田雜著》有是集《跋》,稱賦三、贊二、銘二、頌三、記五十有一、序七十有六,共一百三十八首,以《有光跋》為傳寫之誤。然據懋竑所列,實止一百三十七首,數亦不符。殆舊無刊版,好事者遞相傳錄,故篇數參差,不能畫一,實則一本也。素晚節不終,為世僇笑,其人本不足稱,而文章則歐、虞、黃、柳之后,屹為大宗?!俄f跋》稱其文“演迤澄泓,視之若平易,而實不可幾及,非熙甫莫知其深”。其珍重鈔傳,蓋非漫然矣。

《云林集》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危素撰。皆在元代所作之詩,乃賢為編次成集者也。素家居臨川,相近有云林山,嘗讀書其上。方方壺為作《云林圖》,陳旅等俱賦詩以記其事,故集即以是為名。朱彝尊《曝書亭集》有是書《跋》,稱發雕於后至元三年。則彝尊所見,乃元時舊版。此本卷帙相符,蓋猶從原刻抄傳者。特《彝尊跋》稱前有《虞集序》,而此本所載乃集《贈行序》一篇,絕與詩集無涉,似為后人所附入。觀其《靜志居詩話》,亦稱前有虞集《送行序》,則已自知其誤而改之矣。素於元末負盛名,入明以后,其人不為世所重,其文亦遂不復收拾。故《說學齋集》僅存在元之文,而此集亦僅存在元之詩,不足盡素之著作。然氣格雄偉,風骨遒上,足以陵轢一時。就詩論詩,要不能不推為元季一作者矣。原集共詩七十六首,浙江鮑氏知不足齋本復從他書蒐采,增入補遺十四首,較為完備,今并仍而錄之焉。

《白云集》七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唐桂芳撰。桂芳一名仲,字仲實,號白云,又號三峰,歙縣人。教授元之第五子。少從洪焱祖學,弱冠為明道書院司訓。元至正中,用薦授建寧路崇安縣教諭。再任南雄路學正,以憂歸。明太祖定徽州,召對稱旨,命之仕,以瞽廢辭。

尋攝紫陽書院山長。卒年七十有三。此集在程敏政所編《唐氏三先生集》中。廬陵鍾晦撰桂芳行狀,稱其文一以氣為主。今觀集中有《與陳浩書》,稱嘗慕蘇老泉閉戶探賾,古今上下,融液胸臆,故下筆源源,而無艱險窘迫態。輒謂文不可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此,此蘇老家傳法也。蓋其平生宗旨如此。故所作容與逶迤,絕無聱牙晦澀之習。詩亦清諧婉麗,頗合雅音。集中《重修興安府孔子廟記》,稱“龍鳳元年,大丞相統軍下太平,克應天。六年冬,僉事黃公行郡興安,重建府學”。又《贈汪德元序》,稱“大丞相吳國公”。又《黃憲僉唱酬詩序》,稱“大丞相位冢宰之明年”。案龍鳳乃韓林兒年號,大丞相即明太祖。蓋明興時實假偽宋號令,故用其紀年?;罩莞呐d安府在丁酉年,見《明史地理志》。其為冢宰事則《明史》不載。蓋必林兒所加官,而其后諱之。此亦可以證史也。

《登州集》二十三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永城市| 东兰县| 彭州市| 湖口县| 游戏| 陆河县| 商南县| 岳西县| 武山县| 庆安县| 涟水县| 洛阳市| 马龙县| 墨竹工卡县| 临漳县| 富阳市| 临朐县| 望奎县| 高雄市| 门源| 新源县| 革吉县| 万山特区| 石棉县| 钟祥市| 忻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淮南市| 清水县| 比如县| 桓台县| 文安县| 澄江县| 高平市| 炉霍县| 沙雅县| 郴州市| 兴仁县| 丹东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