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宋黃幹撰。幹字直卿,號勉齋,閩縣人。少受業於朱子,朱子以女妻之。寧宗朝,補將仕郎。歷知漢陽軍、安慶府。以主管亳州明道宮致仕。卒謚文肅。事跡具《宋史道學傳》。是集講義經說三卷、雜文三十六卷、詩一卷。雜文凡守郡公移案牘之辭皆在焉。據其卷目,與《宋史藝文志》相合,蓋猶原本也。昔朱子作竹林精舍成,嘗遺幹書,有“他時便可請直卿代即講席”之語。幹亦能堅守師說,始終不貳。然林栗與朱子論《易》不合,至構釁攻擊,朱門弟子有欲火栗之書者。幹祭栗文,獨能不沒其所長。可謂絕無門戶之見。又史稱幹在安慶府筑城,部署有方,民不勞而事集。及金兵大至,淮東西震恐,獨安慶按堵如故。

又在制置李玨幕中,力以軍政不修,邊備廢弛為言。玨不能用。厥后光、黃繼失,卒如其言。尤非朱學末流空談心性者可比。亦足見洛、閩設教之初,尚具有實際,不徒以峨冠博帶,刻畫圣賢矣。其文章大致質直,不事雕飾。雖筆力未為挺拔,而氣體醇實,要不失為儒者之言焉。

《北溪大全集》五十卷、《外集》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陳淳撰。淳有《北溪字義》,已著錄。其生平不以文章名,故其詩其文皆如語錄。然淳於朱門弟子之中,最為篤實。故發為文章,亦多質樸真摯,無所修飾。元王環翁序以為“讀其文者,當如布帛菽粟,可以濟乎人之饑寒。茍律以古文律度,聯篇累牘,風形露狀,能切日用乎否”云云。是雖矯枉過直之詞,要之儒家實有此一派,不能廢也。又淳以朱子終身與陸九淵如水火,故生平大旨,在於力申儒、釋之辨,以針砭金谿一派之失。集中如《道學體統》等四篇,《似道》、《似學》二辨,皆在嚴陵時所作。反覆詰辨,務闡明鵝湖會講之緒論。亦可謂堅守師傳,不失尺寸者矣。集為其子榘所編。末有外集一卷,載奠祭文、志銘、敘述五篇,亦榘所輯附。淳祐戊辰郡倅薛季良為鋟版龍溪書院,歲久散佚。元至元乙亥、明弘治庚戌,又兩經翻刻。今所傳者,蓋猶弘治本云。

《山房集》九卷(永樂大典本)

宋周南撰。南字南仲,吳郡人。淳熙庚戌登甲科。官至秘書省正字。再以薦入詞館,皆不久罷去。遂以殿廷所授文林郎終焉。《藝文志》有周南《山房集》五卷。陳振孫《書錄解題》則稱《周氏山房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卷目多寡迥異。今檢《永樂大典》所載,有《題山房集》者,亦有《題山房后稿》者,與陳氏著錄之本合。知《宋志》五卷之目,乃傳寫脫訛,不足據也。惟計《永樂大典》所錄,篇帙無幾,當由刪薙太甚,故佚去者多。今但就其存於今者,各依原目,釐為前集八卷、后稿一卷,以略存其舊。南長於四六,以俊逸流麗見稱。制誥諸篇,尤得訓詞之體。其初入館也,葉適實薦之。考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有云:“開禧用兵,韓侂胄欲以葉適直學士院草詔。適謝不能。既而衛涇被命草詔云:‘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涇見適舉似,誤‘為墟’為‘成墟’。他日周南至,適告以涇文字近頗長進,然‘成墟’字可疑。南愕然曰:‘本“為墟”字,何改也?’適方知南實代作,因薦其宜為文字官。遂召試館職。”蓋即其事。案此四語,今在南所作《秦檜降爵易謚敕》中。

則當時已載入己集,足徵其不能割愛。而敕內別有“兵於五材,誰能去之。臣無二心,天之制也”數語。亦極為王應麟所激賞。是其織組之工,膾炙人口,尤可以概見矣。集中又有諸書題跋二十馀則,與《館閣續書目》體例相近,疑亦在館校勘時所作。又雜記數十條,多述宋代故事,間或直錄古書之文,無所論斷。疑本別有說部附於集內,而為《永樂大典》所割裂。今無可參證,姑仍其原文錄之云。

《橘山四六》二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李廷忠撰。廷忠字居厚,橘山其號也。於潛人。淳熙八年進士。歷無為教官、旌德知縣。終於夔州通判。《宋史》無傳。厲鶚作《宋詩紀事》,載所著有《洞霄詩集》,今亦不傳。惟是編尚存,明萬歷中丹陽孫云翼為之箋注。云翼自序稱:“所藏原系抄本,甲申應貢之京師,偶攜是帙,遂取繙閱,隨手箋釋。

后隨牒炎徼,左僻多暇,爰取訂正,稍加銓次”云云。蓋向無刊版,自云翼箋釋后始授梓行世也。廷忠名位不顯,故集中啟劄為多,大抵候問酬謝之作。而第十四卷內乃皆賀正、賀至箋表,中有“乘軺護漕”等語,與廷忠仕履不合,必非其所自為。案洪邁《容齋四筆》稱:“宋時所在州郡,相承以表奏書啟委教授,因而餉以錢酒。”則此必廷忠為教官時代州守及憲臣所作。特原本未及注明,遂不可辨耳。北宋四六,大都以典重淵雅為宗。南渡末流,漸流纖弱。廷忠生當淳熙、紹熙之間,正風會將變之時,故所作體格稍卑。往往好博務新,轉傷繁冗。然織組尚為工穩,其佳處要不可掩。固當存之以備一家。至云翼箋注,尤多蕪雜,未足以資考核。以其裒綴頗勤,故姑仍舊本錄之,不復刊削焉。

《后樂集》二十卷(永樂大典本)

宋衛涇撰。涇字清叔,華亭人。徙居昆山。登淳熙十一年進士第一。王楙《野客叢書》所謂“潮至夷亭出狀元,甲辰衛涇果魁天下”者也。累官參知政事,封秦國公。卒謚文節。其事跡不具於《宋史》。惟《南宋翰苑題名記》載涇以開禧二年七月,官中書舍人,兼修玉牒官,直學士院。十月,除吏部侍郎,兼侍讀。

三年十月,除禮部尚書。十一月,除御史中丞。《宋史宰輔表》載開禧三年十一月丙戌,涇自中奉大夫試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丁亥,兼權參知政事。十二月壬戌,涇與雷孝友同除參知政事。嘉定元年六月乙亥,罷為資政殿學士,知潭州。而集中謝表自潭州以后又嘗一知福州,再知隆興府。其歷官歲月,尚可考見。涇初號拙齋居士,改號西園居士。后筑堂成,取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語題之曰后樂堂。遂以自號,并名其集。原本凡七十卷,乃其子樵所編,嘗刻之於永州。歲久亡佚。明楊樞淞《故述》僅著其名,而其本已不可見。

今從《永樂大典》中裒輯編次,釐為二十卷。衛氏在宋世,以文學知名。涇諸父膚敏,紹興間為禮部侍郎,立朝頗著風采。涇弟湜,亦湛深經術,所著《禮記集說》,已別著錄。涇所作大都和平溫雅,具有體裁。歸有光《震川集》稱其文章議論,有裨當世。當韓侂胄用事時,隱居十年。於所居石浦,辟西園,堅臥不出。

其進退之際,蓋能以禮自守者。今即集中諸奏疏考之,其《應詔論北伐劄子》謂兩國相敵,持重者安,輕動者危。應兵常勝,首事常沮。力詆侂胄開釁之非,詞意極為切直。其劾易祓、朱質、林行諸狀,亦能抵觸奸佞,侃侃不阿。他所論列,并中窾要。在當時可稱正人。特其執政未久,《宋史》又佚而不傳,其大節幾就湮沒。幸而遺文復顯,猶得據以見其仕履之大略。故著之於錄,補史文所未及焉。

《竹齋詩集》三卷、《附錄》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裘萬頃撰。萬頃字元量,新建人。淳熙十四年進士。歷官大理寺司直。請外任,添差江西撫幹。楊簡志其墓,以默識稱之。陳宏緒《寒夜錄》稱萬頃在當時,與胡桐原、萬澹庵、徐竹堂往來倡和,號為四杰。今三人俱已湮沒,惟萬頃集存。劉克莊《后村集》有《裘元量司直詩跋》,稱其“標致高勝,有顏氏之臞,龔生之潔”。又稱“其猶子南昌理掾應材《攜竹齋遺墨》古律詩三首,其季元齡又手錄四十二首,其言若近而遠,若淡而深。近而淡者可能,遠而深者不可能。為人自貴重,恥表襮,惟詩亦然。世知竹齋者多,而見其詩者絕少。理掾盍鋟諸梓,與同志共之”云云。則元量之詩,克莊時尚無專集。此本為康熙己丑其裔孫錦縣知縣奏所刊。凡詩三卷。末一卷附錄誥敕志銘,不知何人所編。近時工部尚書裘曰修又重刊之。曰修亦萬頃裔也。其詩雖風骨未高,而清婉有馀,不染江湖之濫派。趙與虤《娛書堂詩話》嘗稱其《歸興》一篇。又稱其初官樂平印曹,與洪邁詩篇往來,邁最推其“云歸青嶂雨初歇,花臥碧苔春已休”之句云。

《華亭百詠》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許尚撰。尚自號和光老人,華亭人。其始末無考。是編作於淳熙間,取華亭古跡,每一事為一絕句,題下各為注。然百篇之中,無注者凡二十九,而其中多有非注不明者。以例推之,當日不容不注,殆傳寫佚脫歟?吊古之詩,大抵不出今昔之感,自唐許渾諸人已不能拔出窠臼。至於一地之景,衍成百首,則數首以后,語意略同,亦固其所。厲鶚作《宋詩紀事》,僅錄其《陸機茸》、《三女岡》、《征北將軍墓》、《顧亭林》、《白龍洞》、《俞塘》、《普照寺》、《陸瑁養魚池》、《唳鶴灘》、《湖光亭》十首。亦以其罕逢新警故也。然格意雖多復衍,而措詞修潔,尚不失為雅音。所注雖簡略,而其時在今五六百年之前,舊跡猶未全湮。方隅之所在,名目之所由,亦尚足備志乘之參考。在詩家,則無異於眾人。在輿記之中,則視后來支離附會者勝之多矣。

《梅山續稿》十七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姜特立撰。特立字邦杰,麗水人。父綬,靖康中殉難。南渡后蔭補承信郎。

孝宗召為太子春坊,累官浙東馬步軍副總管、慶遠軍節度使。事跡具《宋史佞倖傳》。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列之《詩集類》中。則兩集皆有詩無文。此本出休寧汪森家,附以雜文及詩馀共為十七卷,不知何人所增輯。森序稱其流傳絕少,故繕寫以傳。則亦罕覯之本。其正稿六卷,藏書家皆不著錄。意其散佚已久矣。特立在當時,恃光宗藩邸之舊,頗攬權勢,屢為廷臣所糾。其人殊不足道。陳振孫稱其本一士人,涂轍一異,儼然{執目}御之態,蓋惜之也。然論其詩格,則意境特為超曠,往往自然流露,不事雕琢。同時韓元吉、陸游皆愛之,亦有由矣。其《上梁文引》自述其生平最悉,有云“百首之清詩夜上,九重之丹詔晨頒”。今考此集所載,皆官春坊以后之作。而所云百首者,集中不載。或在所佚之數歟!

《信天巢遺稿》一卷、附《林湖遺稿》一卷、《江村遺稿》一卷、《疏寮小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宋高翥撰。翥字九萬,號菊磵,馀姚人。孝宗時游士也。有《菊磵集》二十卷,久佚不存。至國朝康熙二十六年,其裔孫士奇於徐乾學家宋槧書中采得遺詩一百九首。合以家藏二十二首。又於他集中得十三首。續得朱彝尊宋刻《江湖集》所載四十七首。刪除重復,共得詩一百八十九首刻之,題曰《信天巢遺稿》。

信天巢者,翥所以名其居也。然卷前元貞元年姚燧序,本稱曰《菊磵集》,不知何以改名也。后附《林湖遺稿》一卷,為翥侄鵬飛字南仲者所撰。又附《江村遺稿》一卷,則翥父選、叔邁之詩。選、邁皆紹興間登第。選官武當軍節推,邁官縣尉。此卷之中,又附質齋、遁翁二人之詩,則高氏譜中所載。僅存其號,即士奇亦莫能舉其名矣。最后附高似孫《疏寮小集》一卷。似孫即撰《緯略》者。

《文獻通考》載《疏寮集》三卷。此所刻甚少,尚有他選所有而此刻無之者。是集在宋頗著稱,陳振孫《書錄解題》謂其作文怪澀,詩猶可觀。劉克莊《后村詩話》謂其詩能參誠齋活句。不知此刻何以采輯轉不完備。然士奇后序中初未言及附刻《疏寮集》,疑為士奇后人所加,更不暇博采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祁东县| 通城县| 湖南省| 岳普湖县| 齐齐哈尔市| 陈巴尔虎旗| 天长市| 高青县| 瑞丽市| 大港区| 文水县| 桂阳县| 威远县| 东源县| 思南县| 桂东县| 出国| 晋中市| 兴城市| 大化| 拉孜县| 广水市| 凌源市| 兴文县| 平阳县| 伊吾县| 黄梅县| 四子王旗| 长治市| 巴南区| 蛟河市| 沭阳县| 林芝县| 花莲市| 汤原县| 天柱县| 旬阳县| 金寨县| 弥勒县|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