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宋樓鑰撰。鑰有《范文正年譜》,已著錄。其集載於諸家書目者,或作百卷,或作八十五卷。而世所傳鈔本有僅存四十二卷者。蓋流傳既久,多所佚脫。此本原作一百二十卷,與《宋史藝文志》及陳振孫《書錄解題》所載相同,猶為舊帙。惟中闕第七十七卷,據原目為《宣王內修政事》、《光武大度同高祖》二賦,《玉卮為壽》、《宅道炳星緯》二詩,《用人》、《安民》、《治兵》三策。又闕第七十八卷,據原目為御試進士、舉人召試、館職閣職省試、別試、解試、上舍州學諸試所擬策問十五篇。又闕第七十九卷,據原目為宴會、慶賀、致語十五篇,上梁文四篇,勸農文二篇。其第七十三卷據原目闕《跋王伯奮所藏文苑英華》、《跋清閟居士臨修禊序》二篇。第七十四卷據原目闕《跋劉元城、江諫議、任諫議、鄒道鄉、陳了齋五人帖》一篇。而第五十六卷中《揚州平山堂記》亦闕其后半。諸家所藏刻本、鈔本并同。今俱無從校補。至第四十八卷、第八十卷、第八十一卷、第八十二卷有青詞、朱表、齋文、疏文之類,凡一百六十七篇,均非文章之正軌。謹稟承圣訓,概從刪削,重編為一百一十二卷。用聚珍版摹印,以廣其傳。鑰居官持正有守,而學問賅博,文章淹雅,尤多為世所傳述。本傳稱其“代言坦明,得制誥體。”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載:“鑰草光宗內禪制詞,有‘雖喪紀自行於宮中,而禮文難示於天下’二語,為海內所稱。”此言其工於內外制也。本傳又稱鑰試南宮,以犯諱請旨冠末等,投贄諸公,胡銓稱為翰林才。

今集中《謝省闈主文啟》一首,即是時所作。此言其工於啟劄也。王應麟《困學紀聞》取其“門前莫約頻來客,坐上同觀未見書”二句,載入《評詩類》中。此言其工於聲偶也。而袁桷《延祐四明志》稱其“於中原師友傳授,悉窮淵奧,經訓小學,精據可傳信”。尤能盡鑰之實。蓋宋自南渡而后,士大夫多求勝於空言,而不甚究心於實學。鑰獨綜貫今古,折衷考較。凡所論辨,悉能洞澈源流。可謂有本之文,不同浮議。王士禎《居易錄》稱其“行盡松杉三十里,看來樓閣幾由旬”、“一百五日麥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風”、“水真綠凈不可唾,魚若空行無所依”諸句。而病是集多叢冗。謂表狀內外制之類,刪去半部亦可。然貪多務博,即《誠齋》、《劍南》、《平園》諸集亦然。蓋一時之風氣,不必以是為鑰病也。

至於題跋諸篇,尤多元元本本,證據分明,不止於《居易錄》所稱《三笑圖贊》、《吳彩鸞玉篇鈔》、《唐昭宗賜憘實敕書》三篇。毛晉輯《津逮秘書》,摘錄宋人題跋,共為一集,而獨不及鑰。其偶未見此本歟!

《尊白堂集》六卷(永樂大典本)

宋虞儔撰。儔字壽老,寧國人。隆興初入太學,舉進士。累官兵部侍郎,奉祠卒。其行事不見於《宋史》,而志乘所載頗詳。始為績溪令,即以治行被薦,遷監察御史。搏擊權貴,朝廷肅然。為浙東提刑,徙知湖州,值歲祲,推行荒政,所全活甚眾。蓋亦不徒以文學見長者。集中有《使北回上殿劄子》,是又嘗銜命使金。考《金史交聘表》:“泰和元年三月乙亥,宋使刑部尚書虞儔、泉州觀察使張仲舒等來報謝。”即其事也。儔慕白居易之為人,以“尊白”名堂,并以名集。其《讀白樂天詩》云:“大節更思公出處,寥寥千載是吾師。”生平志趣,可以想見。故所作韻語,類皆明白顯暢,不事藻飾。其真樸之處,頗近居易。而粗率流易之處,亦頗近居易。蓋心摹手追,與之俱化,長與短均似之也。然如《除日獄空》、《春蠶行》及《勸農》、《禱雨》、《喜雨》諸篇,剴切慈祥,詞意懇到。足以驗其心勞撫字,固不當僅求之吟詠間矣。集中古文僅存制誥、劄子二體,已不免多所散佚。而辭命溫雅,議論詳明,於當時廢弛積弊,言之尤切。

其意亦頗有可取者。據陳貴誼原序,集本二十四卷。今從《永樂大典》中采掇裒次,厘為詩四卷、文二卷。錄而存之,亦所謂布帛菽粟之文,雖常而不可厭者歟。

《東塘集》二十卷(永樂大典本)

宋袁說友撰。說友字起巖,建安人。流寓湖州。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嘉泰中官至同知樞密院參知政事。說友學問淹博,留心典籍。官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程遇孫等八人輯蜀中詩文,自西漢迄於淳熙,為《成都文類》五十卷。深有表章文獻之功。其集則《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皆不載。故厲鶚《宋詩紀事》僅從楊慎《全蜀藝文志》采其《巫山十二峰》詩一首,從郁逢慶《書畫題跋記》采其《題米敷文瀟湘圖》詩一首,而不言其有集。則非惟詩文散佚,并其集名亦湮沒不傳矣。今據《永樂大典》所載,蒐羅排纂,得詩七卷、文十三卷。又家傳一篇,不知誰作。后半文已殘闕,而前半所敘仕履頗詳。亦并存之,以備考證。集中題跋諸篇,於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蘇舜欽、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諸人皆慨想流連,服膺甚至。而《跋默堂帖》一篇,於王安石新學之失,辨之尤詳。知其學問淵源,實沿元祐之馀派。故其論事之文,曲折暢達,究悉物情,具有歐、蘇之體。其詩與楊萬里倡和頗多。五言近體,謹嚴而微傷局促。七言近體,警快而稍嫌率易。至於五七言古體,則格調清新,意境開拓,置之《石湖》、《劍南》集中,淄澠未易辨別矣。說友敭歷中外凡三十年,其政績雖不盡見於后,然章奏敷陳,多切時病。今集中尚見大凡。其《論守淮宜用武臣》一疏,謂文臣不諳兵事,不宜以邊務委之。切中當時坐談僨事之弊,非講學家所肯言。又《蜀將當慮其變》一疏,引崔寧、劉辟、王建、孟知祥為戒。說友歿后,卒有開禧吳曦之變,若先事而預睹之,其識慮亦不可及。魏了翁《鶴山集》有《祭袁參政文》,以耆臣宿弼相推。惋悼頗深,當非無故。《宋史》不為立傳,殊不可解。

今收拾於散佚之馀,剩簡殘篇,尚能成帙。俾其人其文并藉以傳。則是集之存,其足補史氏之闕者,又不僅在詞翰間也。

《義豐集》一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宋王阮撰。阮字南卿,德安人。王韶之曾孫,隆興元年進士。仕至撫州守,召入奏。韓侂胄欲見之,卒不往。怒,使奉祠歸廬山以終。阮少謁朱子於考亭。

朱子知南康時,阮又從游。故集中有唱酬之作。阮之歸也,朱子惜之,謂其才氣術略過人,而流落不偶。集首有淳祐癸卯吳愈序,謂其文無一字無來處。論邊事則晁、賈其倫,為記銘則韓、柳其亞。今其文集未見,所存僅詩一卷。蓋傳錄者以全集之序弁詩之首也。劉克莊嘗跋其詩,謂高處逼陵陽、茶山。陵陽者韓駒,茶山者曾幾也。岳珂《桯史》稱阮學於張紫微,載其《萬杉寺唱和絕句》及《重過萬杉寺絕句》。紫微者張孝祥也。曾詩祖述黃庭堅,張詩則摹擬蘇軾,韓詩則出入於蘇、黃。今觀阮詩,於兩派之間各得一體。克莊及珂所述,固皆為近實矣。珂又記阮所作詩號《義豐集》,刻於江泮,校官馮椅為之序。是阮詩本有單行之本,不知何以佚去椅序,易以愈序也。

《涉齋集》十八卷(永樂大典本)

按《涉齋集》《永樂大典》原題許綸撰。案集中《王晦叔惠聽雨圖詩序》,自稱永嘉人,字深父。而諸書不載其人。考《宋史許及之傳》云:“及之字深甫,溫州永嘉人。隆興元年進士。累官至知樞密院事。”與自序永嘉人合。《藝文志》載許及之文集三十卷、《涉齋課稿》九卷。與今本“涉齋”之名合。焦竑《經籍志》載許右府《涉齋集》三十卷。宋人稱樞密為右府,與及之本傳官知樞密院又合。則此集當為及之所撰。又《宋史寧宗本紀》:“紹熙四年六月,遣許及之賀金主生辰。”《金史交聘表》亦同。今集中使金之詩,一一具在。本傳稱及之嘗為宗正簿。今集中亦有《題玉牒所壁間》詩。則此集出於及之,尤證佐鑿然。《永樂大典》所題,不知何據。或及之初名綸,史偶未載更名事歟?此集世無傳本。今摭拾殘賸,編為十八卷。觀其《讀王文公詩絕句》曰:“文章與世為師范,經術於時起世讎。少讀公詩頭已白,只應無奈句風流。”知其瓣香在王安石。安石之文,平挹歐、蘇。而詩在北宋諸家之中,其名稍亞。然早年鍛煉镕鑄,工力至深。《瀛奎律髓》引司馬光之言,稱其晚年諸作,華妙精深,殆非虛譽。是集雖下筆稍易,未能青出於藍,而氣體高亮,要自瑯瑯盈耳。較宋末江湖詩派刻畫瑣屑者,過之遠矣。

《蠹齋鉛刀編》三十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周孚撰。孚字信道,濟南人。寓家丹徒。乾道二年進士。官真州教授。集首有京口陳珙序,稱遺文共三十卷。《儀真縣志》并同。而鄜延解百禴跋語又稱三十二卷。與今集本相合。蓋珙序專指詩文而言。末二卷為《非詩辨妄》。原自別本單行,百禴取以附入,故通為三十二卷耳。又《宋詩紀事》稱孚卒后,辛棄疾刊其集。今考集中多與棄疾贈答之作,然絕無刊集之文。世所傳本,實淳熙己亥歲百禴為鏤版以傳,跋語可證。疑《宋詩紀事》有誤也。孚七歲通《春秋》。為詩初學陳師道,進而學黃庭堅。俱能得其遺矩。詩中分注,自甲戌歲始,距其卒於淳熙初,凡二十馀年。蓋皆其中年之作。學問日進,故大抵詞旨清拔,無纖仄卑俗之病。文章不事雕繢,而波瀾意度,往往近於自然。至鄭樵作《詩辨妄》,決裂古訓,橫生臆解,實汨亂經義之渠魁。南渡諸儒,多為所惑。而孚陳四十二事以攻之,根據詳明,辨證精確,尤為有功於詩教。今樵書未見傳本(案《經義考》載樵此書,注曰未見),而孚書巋然獨存。豈非神物呵護,以延風雅一脈哉!是尤可為寶貴者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赞皇县| 惠州市| 武乡县| 长治市| 高清| 霍城县| 山西省| 白城市| 肇源县| 闽清县| 漳浦县| 通州市| 平山县| 湾仔区| 同心县| 湘潭市| 交城县| 姚安县| 壶关县| 合川市| 方正县| 若羌县| 垦利县| 故城县| 常德市| 长治市| 忻城县| 巴林右旗| 洞头县| 尼玛县| 精河县| 舟曲县| 南宫市| 贞丰县| 清原| 巴林左旗| 会同县| 汉源县| 邢台市|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