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4654字
- 2015-12-26 16:11:54
國朝徐嘉炎撰。嘉炎字華隱,秀水人??滴跫何凑僭嚥W鴻詞,授翰林院檢討,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是集,凡應制詩一卷,樂府一卷,古詩四卷,律詩五卷,絕句二卷,玉臺詞一卷,賦頌一卷,論一卷,序三卷,雜文一卷;末附《焚馀草》一卷,乃嘉炎父肇森所作。遭亂散失,僅存二十馀首。嘉炎記而錄之,猶《山谷集》后附《伐檀集》意也。
《叢碧山房集》五十七卷、附《詩義固說》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龐塏撰。塏字霽公,號雪崖,任邱人??滴跫何凑僭嚥W鴻詞,授翰林院檢討,降中書舍人,終於建寧府知府。是集,凡文八卷,雜著三卷,《翰苑稿》十四卷,《舍人稿》六卷,《工部稿》十一卷,《戶部稿》十卷,《建州稿》五卷,皆其所手自編定也。塏為詩主於平正沖澹,不求文飾。當王士禎名極盛時,能文之士,率奔走門墻,假借聲譽,塏獨落落不相親附,故士禎亦不甚稱之。惟記其《病足詩》:“切防美人笑躄者,春來不過平原門”一絕而已。然塏早歲所作,頗得深婉清微之致,晚年菁華既竭,流於枯淡,其《舍人稿》不及《翰苑》,《工部稿》不及《舍人》,《戶部稿》不及《工部》,至《建州稿》以后,頹唐益甚,田雯為作《戶部稿序》,以白居易、陸游比之,塏意頗慍,然實箴規之言也。末附《詩義固說》二卷,論亦切實,惟推衍嚴羽之說,以禪談詩,轉至於支離曼衍,是其好高之過矣。
《臥象山房集》三卷、《附錄》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澄中撰。澄中有《滇南日紀》,已著錄。是編,賦一卷,文一卷,詩一卷,附《滇南集》一卷;又《艮齋文選》一卷。安若訥為作《墓志》,記其夢為李攀龍后身。趙執信亦稱其生而父夢攀龍入室,故其詩仍學攀龍。龐塏《論文絕句》,則有“壽光安子非知己,強為于鱗認后身”句。今觀其集,頗不類“滄溟”體格,是塏所論者為允,若訥、執信,皆好奇之論也。
《白云村集》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澄中撰??滴跫何矗哉僭嚾胧佛^者,澄中與龐塏交最契。文格、詩格,二人往往互似。是集,即塏官建寧府知府時,為刻於福建者。塏《序》稱:王新城阮亭、田德州綸霞,壇坫久成於時,望重龍門,漁村入都,與鼎足而立,士林稱“山左三大家”。然澄中詩文修潔有馀,至魄力雄厚,終非王、田比也。
王士禎《感舊集》,載其《齊謳行》三首,《細草谷》一首,此集皆未載,又《魚龍圖》一篇,亦與《感舊集》所載,數字不同。蓋塏與士禎門徑稍別,故去取亦稍異也。
《秋錦山房集》二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良年撰。良年字武曾,秀水人。康熙己未,嘗薦舉博學鴻詞,初冒姓虞氏,名兆潢,故當時薦牘無良年名。朱彝尊所作《墓志》,僅載其原名,而未載其冒姓,亦偶疏也。是編,凡詩集十卷,詞二卷,文集十卷,良年少有雋才,其游蹤幾遍天下,所未至者秦蜀、嶺嶠耳。其詩清峭灑落,亦頗得江山之助。惟自少至老,風調不變,其蹊徑之狹,殆才分所偏歟?文則長於議論,而短於敘述,不逮其詩。詞則已刻入六家詞中者,殆三分之二,品在其詩、文之間云。
《別本蓮洋集》二十卷(刑部員外郎張道源家刻本)
國朝吳雯撰。雯《蓮洋集》已著錄。案:王士禎作雯《墓志》,稱其詩一刻於吳,再刻於都下,三刻於津門,今皆未見。趙執信《懷舊詩序》,稱雯以遺稿付王士禎,雯沒后將二十年,其集未出,疑士禎耄而忘之;又稱《池北藏書》,散失殆盡,是集可知,則雯之原稿,似乎散佚,近時乃疊出三本:一為臨汾劉組曾所刻,一為山東孫峨所刻,一即此本,為浮山張體乾所刻。劉本稱得自士禎門人黃叔琳家;孫本及此本,并稱得自雯侄秉厚家,皆以士禎評點相夸。孫本并考核評語之同異,此本更較量圈點之真偽??嫉谄呔碇小读魟e車仝詩》,載士禎評曰:“今車仝果領解中州,此亦識也,惜天章不及見耳。”灼為雯沒后之語,則士禎所定,或歸諸吳氏,亦未可知也。然士禎諸說部中,所品題獎借者,幾於指不勝屈,今其集率久覆醬瓿,無人重其姓名;而雯詩獨數刻而未已,是知雯詩足以自傳,不以士禎始重也??迢┘?,反若借士禎以傳雯,然則使雯不及識士禎,即謂雯詩不工乎?三本之中,劉本詳備於孫本,此本又詳備於劉本,要之詩之工拙,不系篇帙之多少。今繕孫本入秘閣,而此本則存其目焉。
《雪石堂詩草》(無卷數,陜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劉爾忄舉撰。爾忄舉字敬又,宜君人,康熙己未嘗薦舉博學鴻詞。其詩刻意摹杜,然大抵在形似之間。
《思復堂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邵廷采撰。廷采字念魯,馀姚人,康熙初諸生。嘗從毛奇齡游。是集刊於康熙壬辰,以龔翔麟所撰《墓志》,邵思淵所撰《墓表》,萬經所撰《小傳》,冠諸編首。
《徐都講詩》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昭華撰。昭華字亦曰。昭華,駱加采之妻也。其父咸清,與毛奇齡善。
奇齡暮年里居,昭華從之學詩,稱女弟子,故有“都講”之目。是集即奇齡所點定,附刻《西河集》中者也。
《拙齋集》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朱奇齡撰。奇齡有《春秋測微》,已著錄。其平生潦倒場屋,老而不遇,刻意以古文自任,所作皆簡潔明鬯,無鉤章棘句之態,而邊幅不免於稍狹。
《張邇可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遠撰。遠有《杜詩薈稡》,已著錄。是集凡分三種,曰《云嶠集》一卷,《蕉園集》一卷,《梅莊集》二卷。《梅莊集》兼載詩文,《蕉園》、《云嶠》二集,則有詩無文。顧汧《序》謂,其詩凡三變,《蕉園》最先,《梅莊》次之,《云嶠》則官縉云時所作,為最后。三集格調,皆與毛奇齡相近,蓋二人同里,得法於奇齡者多云。
《超然詩集》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遠撰。遠字超然,侯官人。康熙己卯舉入,官祿豐縣知縣,與蕭山張遠同姓名,而其生稍后。是集諸詩,多近元、白“長慶體”,在晉安詩派之中,自為別調。杭世駿《榕城詩話》曰:張遠領康熙己卯鄉薦第一,游京師,與竹垞、初白諸人倡和甚富,有集梓行。初嘗挾策游四方,未有所遇,《登滕王閣題詩》,一達官嗟賞,為之延譽,詩名遂振。其詠松濤有“月明何處雨,風定數聲鐘”,亦佳句也。
《山曉閣詩》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孫琮撰。琮字執升,嘉善人。山曉閣,其讀書處也。集前有魏坤《序》,謂其初集不下千首,其后數十年,復成兩集,今計此本所存,僅十之二三耳。其詩頗有警句,而醞釀未深。
《香草居集》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符撰。符本名符遠,字分虎,號耕客,嘉興人。是集后有其從孫菊房《跋》,稱所作詩詞刻於滇南者曰《香草居詩》,刻於金陵者曰《耒邊詞》,未刻詩詞曰《花南老屋集》,排偶之文曰《補袍集》、《后補袍集》,寄於容城胡具慶家,遂亡其本?!痘侠衔菁罚鄡H存詩一冊。此集即菊房以《香草》、《花南》二集,合為一編,凡古今體五卷。第六卷以下為詞,即所謂《耒邊詞》也。符早受知於曹溶,得讀其藏書,又與朱彝尊等結詩社,故其學頗有淵源;詩則詞意清婉,似源出於范成大,與彝尊等格又異焉。
《秋水閣文鈔》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維岳撰。維岳字緯云,宜興人,檢討維崧之弟也。晚年自定古文百篇,詩二冊,詞二冊。其季弟欲附梓於維崧《迦陵集》后,未果;遂多散佚,此其傳寫殘本,僅存賦十篇,雜文十五篇。卷首有同里蔣景祁《序》,以維岳比其兄維崧。然駢體略得維崧之格,至魄力根柢,皆遠遜之。雜文中如《十三經考》、《特科舉策》,略無所發明;《漆園生傳》,亦《毛穎傳》之窠臼;《仲兄半雪傳》亦失諱親之義??季捌睢缎颉纺藶槿鳎M別有佳制,佚不可睹歟?
《寶菌堂遺詩》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趙執端撰。執端號緩菴,益都人。雍正中,分益都置博山,趙氏所居割隸焉,故此本追題為博山人。執端於趙執信為從弟,而於王士禎為甥。執信、士禎以爭名構釁,著書互詆,兩家詬爭如水火。執端獨舍執信而從士禎,其詩句擬字摹,亦頗得其一體。集中有《過士禎舊居》詩曰:“突兀龍門群仰望,飄零宅相獨徘徊,依然萬壑朝宗在,不禁蚍蜉撼樹來?!鄙w為執信《談龍錄》發也。執信《談龍錄》負氣指摘,或不免失之太過,而所言不盡無理。執端直以群兒謗傷詆之,是其門戶之見,尚未湔明季馀習矣。
《友柏堂遺詩選》二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馮協一撰。協一字躬暨,益都人,大學士馮溥第三子也。以溥蔭,官至臺灣府知府。是集乃協一歿后,其子原檢收遺稿,求正於其姻家趙執信。執信托目疾不省覽,命門人常熟仲是保代刪之,而執信為之《序》,是保《跋》焉。其詩雖未極工,亦非極惡,而執信《序》嘲誚百端,殊可怪訝,亦可云:魏收驚蛺蝶矣。
《野香亭集》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孚青撰。孚青字丹壑,合肥人,大學士天馥子??滴跫何催M士,官翰林院編修。是集詩編年分卷,起康熙戊寅,訖己亥。毛奇齡《西河詩話》中,極稱其吐屬工敏。蓋其穎悟有過人者。其氣骨未遒,則年未四十而歿,功候猶淺之故也。
《夢鼎堂文集》四卷、《若溪集》一卷(大理寺少卿劉天成家藏本)
國朝任觀瀛撰。觀瀛字子登,或書曰“紫登”,以同音相假借也,蕭縣人。
康熙己未進士,官至陜西潼商道。是二集皆其官長興知縣時所作?!度粝芬运湓姡粔舳μ?,在長興署中,明歸有光所建,觀瀛重構之,因以名其文集云。
《晚樹樓詩稿》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吳震方撰。震方有《讀書正者》,已著錄。是編乃其詩稿,始於康熙己未初館選時,終於甲申游滁州時所作。初,震方以御史罷歸,康熙癸未,恭逢圣祖仁皇帝南巡,以所輯《朱子論定文抄》進呈,蒙恩復職,且御書白居易詩以賜。
因摘詩中“晚樹”二字,以名其樓,并以名集云。
《雙溪草堂詩集》一卷、附《游西山詩》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國朝汪晉徵撰。晉徵字涵齋,休寧人??滴跫何催M士,官至戶部侍郎。是集,為晉徵所自定,以編年為次,始於康熙癸丑,終於戊子。
《老云齋詩刪》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不負撰。不負字集九,一字次山,平湖人。是集據乾隆庚申陸奎勛《序》,謂康熙己卯,不負手刪其詩,存十之五,編年而不分體,以授其子方蕙曰:“汝他日力能開雕,當名之曰《老云齋詩刪》,不必更有增入?!痹圃?。而俞懋琪所作《不負小傳》,乃稱不負病亟時,客有傳濟南劉中丞幕中貫花主人降於乩(案貫花主人,謂金人瑞也),不負慨然而興,口吟云云,竟絕筆於此。今此詩刻於卷末,則似非盡自定之本,或以其事奇異,故附存耶。
《馮舍人遺詩》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馮廷櫆撰。廷櫆字大木,德州人??滴跞尚邕M士,官中書舍人。丁卯典試湖廣,作詩一卷,名曰《晴川集》。王士禎嘗序之,是集乃廷櫆沒后,趙執信所編。首為《京集》三卷,次即《晴川集》一卷,又《雪林集》一卷,《曹村集》一卷,并為作《序》,以士禎《序》為知之未盡。蓋當日執信方以論詩與士禎相左,故雖同一推獎,亦持異議云。
《居業齋文集》二十卷、《別集》十卷(湖南巡撫采進本)
國朝金德嘉撰。德嘉字會公,廣濟人??滴跞尚邕M士,官翰林院檢討。德嘉晚年,鍵戶著書,時同郡顧景星、張仁熙、劉醇驥,往往追摹秦、漢,宗尚王、李,訾歸有光為秀善婉媚,德嘉獨不為高論,力摹韓、歐,雖其閎肆博贍,遜於國初前輩,而先民矩矱,彷彿猶存,惟《復胡石莊書》謂:“史館方開,吾楚先輩故事,尚待折衷,江陵當國,綜核名實,富國強兵數十年,而論者以專病之。
熊、楊慷概任事,而熊以過剛見嫉於當世,楊專閫仗鉞憂憤以死,或曰自縊。當時失機逸賊,別有主名,武陵豈自經溝瀆者耶?”云云。為狃於鄉曲之私,未可為萬世之公論也。
《艾納山房集》五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王九齡撰。九齡字子武,華亭人,廣心之仲子也。康熙壬戌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其詩欲挹何、李之流波,而才思富艷,加以纖秾,如《金陵雜感》云:“十里青樓原上草,六朝紅粉路旁花”,殆純以情韻勝矣。
《德星堂文集》八卷、《續集》一卷、《河工集》一卷、《詩集》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