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7章

《耐俗軒詩集》三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申颋撰。颋字敬立,廣平人,副榜貢生。明太仆寺丞佳允之孫,涵光之侄也。涵光所著《聰山集》,以杜甫為宗,颋詩則惟作古體,無近體,古體又皆五言,無七言,大抵源出阮籍《詠懷》,陳子昂、張九齡《感遇》,多托意寓言之作,而其運思取徑,又出入於黃庭堅、蘇軾之間,頗為拔俗。然其間或有縱筆一往,傷於快縱者;或有故以波峭取姿,掩抑示意,傷於纖佻者;或有太涉理語,傷於實相者。瑕瑜互見,尚未能一一超詣也。

《一溉堂詩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余光耿撰。光耿字介遵,婺源人,康熙初諸生,《江南通志》作康熙乙酉舉人。案光耿之父懋衡,為明萬歷壬辰進士,距康熙乙酉凡一百一十四年,斷不相及,非順治乙酉之訛,即別一人同姓名也。懋衡與鄒元標、馮從吾等講學,同罹黨禍,光耿承其父教,淡泊自守,故詩格亦樸實平近,不尚藻采。其拆“貧”字口號,所云“有分宜安分,營財本乏才”者,乃里巷字謎之詞,尤不宜入集也。

《尋壑外言》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繩遠撰。繩遠有《姓氏譜》,已著錄。是集詩二卷,文三卷,其詩格意頗清,文亦謹飭,近人集中之有法度者;然束於邊幅,未能凌踔古人也。

《陽山詩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炳撰。炳字虎文,長洲人。居陽山裘巷里,因以自號。是集分《青桂巖稿》、《潤州草》、《風蓬吟》、《楚游草》、《始閑吟》、《寶華山稿》、《蕉雨閑房寓中稿》、《檐鈴集》、《仙人塘上吟》、《竺隖遺稿》,凡十集,大致妥帖而頗乏遒警。黃中堅作《傳》:稱其少時,有“松頂紅裙拖綠上,山腰白鳥破青飛”之句,由是知名。然二語實卑俗,非詩家上乘,不知當時何以傳誦也。

《黃葉邨莊詩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之振撰。之振字孟舉,石門人,以貢生授中書科中書。常選《宋詩鈔》行世,故其詩流派亦頗近宋人。是編,凡初集八卷,后集一卷,續集一卷。

《白氵婁文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受宏撰。受宏字臺臣,太倉人。所居地名“洗白氵婁”,故以名集。

《江南通志》,載受宏《白氵婁集》十卷,而此本止四卷,核其目錄,亦無闕佚,殆后人汰削之本耶。

《璇璣碎錦》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萬樹撰。樹字紅友,宜興人。是集皆回文詩圖,上卷三十幅,下卷三十幅,各以名物寓題,組織頗巧,然亦弊精神於無用之地矣。蘇若蘭事,不可無一,亦不必有二也。

《強恕堂詩集》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高之騱撰。之騱字仲治,淄川人,侍郎珩之子也。詩學西昆、香奩之體,姿致有馀,敖陶孫謂:秦少游如時女步春,終傷婉弱;於《淮海集》非確評,移評此集則確矣。張篤慶《序》謂,詩無定法,與年俱進,將又有老健於是者,亦可謂婉而章也。

《芙蓉集》十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宗元鼎撰。元鼎字定九,號梅岑,江都人。嘗從王士禎學詩。《漁洋詩話》稱,其詩以風調勝,酷似《才調集》;又稱其緣情綺靡,不減西昆、丁卯,蓋其所取法者如此。前有鄒祗謨《序》,謂其憔悴江濱,拄戶高吟,年已四十,猶在捉鼻時,則此集所編,皆其少作也。凡樂府一卷,古體詩三卷,律詩四卷,徘律二卷,絕句二卷,詞一卷,賦一卷,雜文三卷。元鼎弟之瑾為之箋注,頗傷冗贅,其以詩馀居賦、雜文之前,亦之瑾編次之失也。

《不礙云山樓稿》(無卷數,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周綸撰。綸字鷹垂,華亭人,周茂源之子。康熙初,以貢生官國子監學正,受業王士禎之門。士禎作《居易錄》,稱為才士不偶者是也。是編,詩文以體分,詞以小令、中調、長調分,皆不題卷數,亦無目錄及序跋,似為刊刻未竟之本。

《重知堂詩》二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趙善慶撰。善慶字怡齋,德州人。由貢生授國子監助教,官至金華府知府,嘗學詩於新城王士禎。是集,即士禎所點定,前有士禎《序》,稱其妙在本色,頗為得實;惟《序》稱論次都為一卷,而此本實二卷,又稱善慶將赴官國學,而下卷有歸田之作。殆后復續刻,而序則未追改歟?

《寵壽堂詩集》三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競光撰。競光字覺菴,杭州人。其詩每首之后,評語雜遝,殆於喧客奪主,蓋猶明季詩社之馀習也。

《雪菴詩存》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丁嗣徵撰。嗣徵字集虛,嘉善人。性嗜古,喜藏書,又頗躭心禪悅,故其詩格在宋、元之間,亦時時有清逸之致。嘗自訂其集十卷,與巨研同扃笥中,為盜者誤持去,購之不獲,乃掇拾殘剩,重輯此集,故命曰“詩存”云。

《天外談》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石龐撰。龐字天外,太湖人。詩文皆纖仄佻巧,墮入魔趣,惟《回文雪賦》一首、《春賦》一首,為自古所無之格,蓋小有才而未讀書,聰明過於學問者也;至《游春賦》之每句,用一部偏旁之序,則彌無可取矣。

《復園文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董聞京撰。聞京字丹鳴,烏程人,康熙初官吉安府知府。是集皆所作雜文,《自序》謂:明理以端其源,博學以廣其識,尊經以正其歸,養氣以核其實,和聲以發其華。持論甚高,然核其所作,不能出公安、竟陵門戶也。

《章江集》五卷(內府藏本)

國朝安世鼎撰。世鼎字鑄九,鑲紅旗漢軍,由保德州知州官至江西巡撫。此集乃世鼎自輯歷官奏疏,以及文移、條告諸篇,編為是集,后附以書、記、序二十一篇,皆在江西時所作也。

《尺五堂詩刪》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嚴我斯撰。我斯字存菴,歸安人。康熙甲辰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左侍郎。

其詩近體最富,古體僅十之二三,大抵長於華贍之作,湯惠休所謂:如鏤金錯采,亦雕繢滿眼者也。

《讀書堂集》四十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趙士麟撰。士麟,云南河陽人。康熙甲辰進士,官至吏部侍郎。是集,為士麟所自編,凡語錄四卷,文十七卷,詩二十一卷,條約四卷,大抵應酬之作。

冠以《序》一卷,《題詞》一卷,密行細字,凡八十二頁,裒然自為一巨冊,亦向來刻集者所未有也。

《珂雪詩》(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貞吉撰。貞吉字升六,號實菴,安邱人。康熙甲辰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初,王士禎有《十子詩略》之刻,貞吉與焉,因其版分藏各家,故往往各以別本單行。后其曾孫益厚,即士禎所錄,附以《朝天》、《鴻爪》、《黃山紀游》等集,總顏之曰《珂雪詩》。貞吉詩格遒煉,其黃山諸作,極為宋犖所推,在京師時,和其《文姬歸漢圖》等長歌,極有筆力,今檢集中,不載;又士禎《感舊集》,所選《登望海樓》、《吳山晚眺》、《金山》諸詩,亦皆不見集中,則全稿之散失者多矣。

《九谷集》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方殿元撰。殿元字蒙章,九谷其別號也,番禺人。康熙甲辰進士,歷官郯城、江寧二縣知縣。是集,凡樂府二卷,諸體詩二卷,雜文一卷,末卷為《環書》上下篇,附以四書講語數則;其《環書》下篇多發明易義,蓋亦雜家流也。

《戒菴詩存》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邵遠平撰。遠平本名吳遠,字戒三,仁和人。康熙甲辰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己未召試博學宏詞,授翰林院侍讀,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此集首行下署曰《京邸集》,《自序》謂:己未,再入京,五載內所作。多典禮紀頌之章,酷摹唐音,頗見宏贍。長洲韓菼《序》,謂其使粵時唱酬甚富,別為集以行於世,則此卷乃其全集之一種耳。

《雪園詩集》六卷(編修鄭際唐家藏本)

國朝梁珪撰。珪字至鉉,號雪園,福建長樂人。是集,前有其友袁奐《序》,作於康熙甲辰。其詩凡分六集,一曰《靈峰草》,二曰《江南游草》,三曰《循陔草》,四曰《楚游草》,五曰《江西游草》,六曰《恒山游草》,惟《靈峰》、《循陔》二草,為居家奉母時所作;馀皆其客游南北,登覽山川之什也。

《健松齋集》二十四卷、《續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方象瑛撰。象瑛有《封長白山記》,已著錄。是集,象瑛所自編。凡文十六卷,少作及入翰林以后之作悉在焉。十七卷以下為詩集,《秋琴閣詩》一卷,刻於康熙己未,少作也;《展臺詩抄》二卷,展臺,燕昭王展禮賢士之臺,即金臺而變其名也;《錦官集》二卷,康熙癸亥典試四川所作,時蜀亂始平,補行鄉試,故以癸亥行也;《舊游詩》一卷,未仕時游鄴、游燕、游越、游楚作也;《萍留草》一卷,國初,浙閩未定時,避兵杭州時作也;《都門懷古詩》、《倦還篇》共一卷:《都門懷古詩》作於辛酉官翰林時,《倦還篇》則乞假歸里時作也。其編次不以作詩年月為先后,不解其意。《續集》六卷,刻於康熙壬辰,凡文八卷,詩二卷,詩題曰《所之草》,皆歸田以后作也。

《百尺梧桐閣集》二十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汪懋麟撰。懋麟字季甪,號蛟門,江都人。康熙丁未進士,授秘書院中書舍人,官至刑部主事。其詩法傳自王士禎,而才氣縱橫,視士禎又為別格。趙執信《談龍錄》記,嘗見其《浯溪中興頌詩》,起句云“楊家姊妹顏妖狐”,即擲去不視。謂:頌中興而自天寶致亂敘起,雖萬言不難辦也,雖以懋麟為新城弟子,借懋麟以攻士禎,未免操之已蹙,然亦足見其少所翦裁矣。

《學文堂集》四十三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陳玉璂撰。玉璂字賡明,號椒峰,武進人。康熙丁未進士,官中書舍人。是集雜文三十一卷,詩八卷,詞四卷,其說經之文及辨議諸作,亦頗有源委,不同剿說。然大致逶迤平衍,學宋格而未成,詩則更非所長矣。

《別本學文堂集》四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玉璂撰。此本凡文四十三卷,詩十卷,詞三卷,總五十六卷,然文集之中,有錄無書者九卷,實為四十七卷,與前一本大同小異。然兩本皆無總目,疑皆隨作隨刊之本,非其全帙也。王晫《今世說》稱:玉璂每讀書至夜分,兩眸欲合如線,輒用艾灼臂,久之成痂。蓋亦苦學之士。又稱其所為詩文,旬日之間,動至盈尺,見者遜其俊才。則貪多務博可知,宜其集不一本也。

《五經堂文集》五卷、《語錄》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范鄗鼎撰。鄗鼎有《理學備考》,已著錄。是集皆各體雜文,本名《草草草》,卷首有鄗鼎《自序》,文格酷摹《尚書》,雖本之夏侯元昆弟《誥》,然未免太近游戲;末附《語錄》一卷,乃其子翷搜輯諸刻書中鄗鼎評識之語,匯成一帙,因并梓之。實非鄗鼎自作,亦非門人所記也。

《柳村詩集》十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董訥撰。訥有《督漕疏草》,已著錄。其詩皆訥手自刪定,因有別墅在平原城南二里,名曰“柳村”,遂以名集。《平原縣志》稱康熙四十一年,圣祖南巡,駐蹕柳村之南樓,詢訥詩集,其子思凝繕寫恭呈御覽,殆即此本歟。

《石屋詩鈔》八卷、《補鈔》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魏麟徵撰。麟徵字蒼石,溧陽人,康熙丁未進士,官至邵武府知府。此集即在邵武所刊,第二卷為《西湖和蘇詩》,第七卷為《和白香山樂府》,其瓣香所在,可以想見;第五卷為《擬漢樂府》,雖未至於苦學妃豨,而形骸之外,去之轉遠。蓋唐樂府重在諷諭,其文章可以力追,漢樂府重在音律,其節奏不可以臆揣也;第三卷為《閩行日記詩》,第四卷為《閩中吟》,第六卷為《漁山詩》,皆以地記;第一卷與第八卷則總題曰《雜詩補鈔》一卷,亦無標目。大抵詩才清拔,而根柢不深。如《曉行詩》:“暗燈移附壁”句,自是束裝真景,而刻畫瑣碎,已入武功末派矣。

《縱釣居文集》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應是撰。是有《讀孝經》,已著錄。是編皆所著雜文,集中多載論策,蓋康熙丁未改八比為論策時所擬作,其文多摹擬蘇氏父子,辨論瀾翻,而未免過求駿快,遂剽而不留。其他序、記、傳、志諸篇,則欲擬其鄉人王安石,而邊幅亦微狹焉。

《慎修堂詩集》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廖騰煃撰。騰煃字占五,號蓮山,將樂人。康熙己酉舉人,官至戶部侍郎。其服官頗著清節,詩則尚未成家。

《匏菴遺集》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石璜撰。璜字夏宗,別號匏菴,如皋人。是集為其子氵尹等所編。據目錄當為五卷,而此本僅三卷,蓋不全之本也。

《憺園集》三十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徐乾學撰。乾學有《讀禮通考》,已著錄。乾學家富圖籍,圣祖仁皇帝購求遺書,乾學奏進十二部,其疏今在集中。近所藏雖已散佚,而《傳是樓書目》猶存於世。所著《讀禮通考》及《續宋元通鑒長編》,皆閎通淹貫,確有可傳,集中考辨、議說之類,亦多與傳注相闡發。蓋乾學為顧炎武之甥,而閻若璩諸人亦多客其家,師友淵源,具有所自,故學問頗有根據;然文章則功候未深,大抵隨題衍說,不甚講求古格。賦頌用韻,尤多失考,尚未能掉鞅詞壇,與諸作者爭雄長也。是集刻於康熙丁丑,據宋犖原序,稱尚有外集,今未之見,或此本偶佚歟。

《白石山房稿》十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大庆市| 高淳县| 松溪县| 彭水| 长丰县| 满洲里市| 阜南县| 城固县| 蓝山县| 香格里拉县| 喀什市| 康马县| 藁城市| 博野县| 保亭| 绥江县| 玉林市| 岳西县| 四子王旗| 沾益县| 扎囊县| 黑山县| 剑川县| 平利县| 北宁市| 临沭县| 陕西省| 甘南县| 航空| 陆川县| 邓州市| 清苑县| 钦州市| 大名县| 陇南市| 中阳县| 陇西县| 岑溪市| 称多县|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