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5章

《古愚心言》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彭鵬撰。鵬字奮斯,莆田人,順治庚子舉人。康熙甲寅,耿精忠叛,逼脅受職,凡九拒偽命,卒得不污。賊平后,授三河縣知縣,后官至廣東巡撫。其平生以節氣著,故集中多誓神之文,其他奏疏、案牘,亦皆辭氣侃侃,無所撓屈。

官三河時,與妻子書,皆以清苦刻厲相勉,足以見其為人,其他詩文,則率臆而成,字句皆不入格矣。鵬行誼本末具載國史,至今婦女、孺子,人人能道其名,固不必以文章傳也。

《聊園全集》十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孔貞瑄撰。貞瑄有《大成樂律》,已著錄。貞瑄少游江淮,既而官泰安、濟南,繼乃遠宰大姚,所歷山水頗多,炎荒萬里,猺俗苗境,多所記載,故軼聞逸事,多散見於此集中。其文則奇逸之氣,往往不可控羈,而頹唐潦倒之處,亦不一而足云。

《葉忠節遺稿》十三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葉映榴撰。映榴字炳霞,號蒼巖,上海人。順治辛丑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議。武昌撫標叛兵夏包子作亂,映榴死之。特贈工部右侍郎,賜謚忠節。

初,映榴嘗與李基和合刻詩集,朱彝尊為之《序》。映榴死難以后,其子旉等又裒其遺文與詩,合為此集重刻之。凡文八卷,詩賦四卷,詩馀一卷。彝尊又為之《序》,稱映榴之節,不待此區區之文以傳,其論當矣。

《張文貞外集》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玉書撰。玉書有文集,已著錄。此其外集也,凡序九篇,跋一篇,募疏一篇,祭文十七篇。蓋當日刪棄之馀,而后人掇拾存之者也。

《笠山詩選》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孫蕙撰。蕙有《歷代循良錄》,已著錄。是集為汪懋麟所選定,詩格清麗,無塵俗之氣,而邊幅微狹,蓋才分弱也。王士禎《序》,稱其五七言詩,雖古作者無以加,亦一時獎進之言耳。

《谷口山房詩集》十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念慈撰。念慈字屺瞻,號劬庵,涇陽人。順治戊戌進士,授河間府推官,后改補新城縣知縣,以催科不力褫職。吳三桂叛,大兵駐荊襄,以奉檄運餉有功,再授天門縣知縣。康熙己未,薦舉博學鴻詞,試不入格而罷。其詩吐屬渾雅,無秦人亢厲之氣,是集皆其未第以前所作,故歡愉之詞少,而愁苦之音多。

其題曰“谷口山房”者,史稱池陽谷口,在涇陽西北四十里,為念慈舊廬所在,故以名其集云。

《證山堂集》八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周斯盛撰。斯盛字屺公,鄞縣人。順治辛丑進士,官即墨縣知縣,嘗以事論系,出獄后奔走燕、趙、吳、楚間,足跡半天下。與李澄中、洪嘉植,以談詩相契,其斥當時“劍南”流派之非,力主祧宋以宗唐,然筆力苶弱,亦僅得唐人之形似而已。

《時一吟詩》四卷(內府藏本)

國朝黎耿然撰。耿然字介菴,晉江人。久困諸生,乃棄而從軍,積功至云南總兵官,詩皆率意而成,殊不入格。

《柴村集》十九卷、《附錄》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邱志廣撰。志廣字粟海,號洪區,又號蝶菴,諸城人,“柴村”其世居也。順治中,由貢生官長清縣訓導。是集文十二卷,《蝶菴自藥》一卷,蓋其箴銘、語錄之類;詩集五卷;賦一卷。末附其孫性善所著《德滋堂歌詩》及《志廣小傳》共一卷。志廣少好神仙,學於道士齊本守,后乃從馬從龍講學,故所見雜出儒、墨之間。其文長於議論,然稱所欲言,詞多不擇,詩尤涉《擊壤集》派,其甥李澄中《序》,謂雜以詼諧,出以調笑,亦覺風流蘊藉,罔不宜人。澄中,山左勝流,非無鑒別,殆以母黨尊行,故婉詞見意歟?

《晚簾集》七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箴撰。箴字于寶,龍溪人,由貢生,官連城縣教諭。是集文三卷,詩四卷。前三卷分體,后一卷則不分體,蓋續刻也,其古文多雜偶句,不古不今。

詩頗澤於古,而不能得其格律,蓋刻意有為,而限於無師者也。

《中巖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宋振麟撰。振麟字子禎,號中巖,淳化人,順治中拔貢生。是集於振麟歿后,僅存殘稿,其女孫適王氏者,得而藏之,至乾隆辛未,女孫之子文昭官於福建,乃校刊之,凡詩四卷,文二卷,末有富平李因篤所作《傳略》。文昭《序》,則稱“郭明府九芝延居馀園書館,昆山顧亭林、二曲李中孚,皆執弟子禮。”亭林,顧炎武號。二曲,李容號也。二人皆國初通儒,似不輕北面於人者,存其說可矣。

《積書巖詩選》(無卷數,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劉逢源撰。逢源字津逮,廣平人。與同里申涵光相倡和。是編分初集、二集,后附《前后漫興詩》各五十首。逢源生當明季,崎嶇轉徙於江、漢、淮、海之間,故幽憂之語多,而和平之韻鮮焉。

《鴻逸堂稿》(無卷數,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艮撰。艮有《易贅》,已著錄。是集前有顧祖禹《序》,稱王子名煒,蓋艮本名煒,作《序》時猶未更名也。艮與顧炎武等游,故文章頗有法度,而謹守古格,未能變化,其長短均在於是,惟《偃師紀事》、《內江紀事》諸篇,載明季流寇事頗為詳備,足資參考云。

《稽留山人集》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祚明撰。祚明字允倩,錢塘人。《浙江通志》稱其博學善屬文,以貧傭書京師,歿於客邸。所著有詩二十卷,詞一卷,古文尤富,其古文與詞今皆未見。此編乃其詩集也,亦名《敝帚集》,自順治乙未至康熙癸丑,凡十九年之作,編年排次。

《止泉文集》八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國朝朱澤澐撰。澤澐有《朱子圣學考略》,已著錄。此集乃其子光進所編。凡詩一卷,語錄一卷,書牘四卷,雜著二卷,大抵亦皆講學之語。蓋其生平,惟以崇奉朱子為事也。

《性學吟》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徐世沐撰。世沐有《易經惜陰錄》,已著錄。是編,以詩講學,皆拈理語為題,如太極仁義之類,又時附夾注數語,如葛長庚《道德寶章》之式。

《陋軒詩》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嘉紀撰。嘉紀字野人,泰州人。泰州多以煮海為業,嘉紀獨食貧吟詠,屏處東淘,自銘所居曰“陋軒”,因以名集。其詩頗為王士禎所稱。后刊板散佚,此本乃其友人方千云裒集重刻者也。其詩風骨頗遒,運思亦復劖刻,而生於明季,遭逢荒亂,不免多怨咽之音。

《欣然堂集》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陶孚尹撰。孚尹字誕仙,江陰人,官桐城縣訓導。是集詩六卷,詩馀附焉,文四卷。王士禎、尤侗為之序,皆深相推挹,實則無好無惡之作也。

《定峰樂府》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沙張白撰。張白原名一卿,號定峰,江陰人。是集皆所作樂府,或用古題,或自制新題,曹禾為之評點。第五卷中有為王熙作《青箱堂頌》,為魏裔介作《修竹頌》,禾《跋》其后曰:“或問《青箱堂》、《修竹》二頌,何以俱人樂府,予曰:子不見郭茂倩全書乎?宋泰始歌舞曲詞,其中《皇華頌》、《圣祖頌》、《天符頌》、《明德頌》、《帝圖頌》皆頌也,頌何可不入樂府哉?不獨頌也,自六朝至唐,凡古七言律詩、絕句、排律,無不入樂府者。俱取其聲律格調,非可執一論也”云云。案禾此說,似乎博洽,而實未詳考。如從其始而論,則頌居四詩之一,是為樂府之原本,又何必牽引宋舞曲詞,以相附會?如核其派別而論,則律逐調移,詞隨律變,郊祀、燕享,有殊於鼓吹,平調清商,有殊於吳聲,以至舞曲、琴操,體例各殊,郭茂倩書可以覆按,如必混而一之,總歸諸樂府?則合而并之,正可總謂之詩,又何樂府之云乎?至謂五、七言律詩、絕句、排律,無不入樂府者,其說又知一而不知二。禾所謂五、七言律者,非沈佺期《古意》,姚崇《享龍池樂章》之類乎?所謂排律者,非薛道衡《昔昔鹽》、楊巨源《萬壽無疆》詞之類乎?漢、魏至唐,自朝廟樂章以外,大抵采詩入樂者多,倚聲制詞者少,其詩人擬作亦緣題取意者多,按譜填腔者少,故《竹枝詞》、《楊柳枝》、《羅唝曲》之屬,其倚聲制詞,按譜填腔者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為《陽關曲》,此采詩入樂者也。《蜀道難》即賦“蜀道”,《巫山高》即賦“巫山”,此緣題取意者也。當其入樂,與詩絕不相關。且有割取詩末四句,如李嶠《汾陰行》,割取詩前四句,如高適《哭單父梁二少府》詩者。當其作詩,與樂亦絕不相關。甚有以古題衍為七言律詩,如胡曾之《關山月》者。

又甚至每句衍為一首,如趙嘏之《昔昔鹽》者。其間,連篇大曲入破,多用五言絕句,而謂“五言絕句為入破”,則不可;遣隊多用七言絕句,而謂“七言絕句為遣隊”,則不可。張白既不知詩樂之分,禾又徒見樂府之用律詩,遂執律詩以為樂府,均失之矣。

《葭里集》六卷、《葭里二集》六卷、《葭里三集》五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周鐈撰。鐈字若柯,南和人,順治中諸生。屢試不售,棄舉業,專力為詩。與廣平申涵光游,故所作不失矩度,然才地頗弱,僅涉唐人之藩籬,魏裔介《序》是集,稱其詩溫潤清脫,在唐人中項斯、馬戴可以伯仲,蓋舉其近似耳。

《突星閣詩鈔》十五卷(檢討蕭芝家藏本)

國朝王戩撰。戩字孟穀,漢陽人。新城王士禎最稱其《池陽山行》長句,以為突過歐陽修《廬山高》,蓋士禎於歐詩不喜《廬山高》,是以見有長句崛奇者,即謂能過之,其實未能也。是集前有士禎《序》云:出前后詩屬予論序,而戩《自跋》云,排纘續集,合前集共十卷。其侄楠《跋》云,前五卷阮亭付梓,后九卷朱愷仲、董養齋所鐫,末一卷,則許謙次諸人所刻。蓋此本合前后諸刻匯輯成編也。

《吳季野遺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平舆县| 龙州县| 德钦县| 永新县| 日喀则市| 竹山县| 宝山区| 日土县| 屯留县| 黑河市| 连云港市| 武平县| 焦作市| 海林市| 尉犁县| 广平县| 乳山市| 广丰县| 时尚| 商河县| 文登市| 宣武区| 宜城市| 宁强县| 昂仁县| 隆安县| 蓬溪县| 高青县| 通河县| 康马县| 拉孜县| 南昌县| 安岳县| 井冈山市| 龙胜| 江北区| 长阳| 浪卡子县| 乌恰县|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