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 詩(shī)經(jīng)通論
- 姚際恒
- 2842字
- 2015-12-26 16:02:57
【湛露四章,章四句。】
彤弓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shè),一朝饗本韻。之。賦也。下同。
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鐘、鼓既設(shè),一朝右本韻。之。
彤弓弨兮,受言橐之。我有嘉賓,中心好之。鐘、鼓既設(shè),一朝本韻。之。
左傳文四年「衛(wèi)寧武子曰:『古諸侯敵王所愾而獻(xiàn)其功,王于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bào)宴。』」,故小序謂「天子錫有功諸侯」也。
[一章]「一朝饗之」,謂既賜彤弓之日即饗之,同在一朝也。毛傳謂「一朝」猶「早朝」,集傳引呂氏說,謂「言其速」,皆非。
[二章]「右」,嚴(yán)氏曰:「助也。『右』與『宥』、『侑』通,皆助也。左傳言『饗醴命宥』,注云『以幣物助歡也』」。
【彤弓三章,章六句。】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本韻。興也。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本韻。興也。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本韻。興也。
泛泛楊舟,載沈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本韻。比而賦也。
小序謂「樂育材」,不切。集傳謂「亦燕飲賓客之詩(shī)」,篇中無燕飲字面,尤不切。大抵是人君喜得見賢之詩(shī),其余則不可以臆斷也。
[一章]「既見君子」之下句,嚴(yán)氏謂「從來皆承見君子者言」,是「樂且有儀」自言其既樂而且以儀將之也;猶「享多儀」之儀。
[三章]「百朋」,兩貝為朋。從來言「朋」是兩偶之義。鄭氏謂「五貝為朋」,謬。漢食貨志「貝有五等:其四等皆兩貝為朋;其一不成貝,不為朋」。鄭必是誤以五等為五貝耳。集傳漫不加考,從之,非也。前人所論如此。
【菁菁者莪四章,章四句。】
六月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骙骙,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國(guó)。本韻。賦也。下同。
比物四驪,閑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本韻。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本韻。
四牡修廣,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本韻。有嚴(yán)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guó)。本韻。
玁狁匪茹,整居焦、獲,本韻。侵鎬及方,至于涇陽(yáng)。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本韻。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閑。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本韻。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炰、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評(píng)]如許大篇,結(jié)得冷而妙。
小序謂「宣王北伐」,是篇中「王于出征」乃王親征;鄭氏以「于」訓(xùn)「曰」,非也。「以佐天子」,言吉甫佐天子也。但此篇?jiǎng)t系吉甫有功而歸,燕飲諸友,詩(shī)人美之而作也。若飲至之禮,末章云「吉甫燕喜,既多受祉」,則是前此已行之矣。
[一章]「常服」,「常」,旗屬也。「服」,屬也,言常之屬也。毛傳謂戎服,戎服何謂之常服乎!鄭氏謂「韋弁服」,集傳謂「戎事之常服」,并非。且以「服」為衣服,與下章「既成我服」亦復(fù)矣。通章三「服」字,凡三義。
[二章]「我服」,戎服也。觀上云「維此六月」,其亦夏時(shí)之戎服,故曰「既成」與何玄子謂「兩服」之服,與上句不接。
[六章]「燕喜」,天子燕之而有喜也,故言「吉甫燕喜,既多受祉」矣。又以來歸自鎬,為日永久,于以「飲御諸友」焉,此道吉甫之意。私燕曰飲;「炰、膾鯉」亦非燕禮所設(shè)也。「侯誰在矣張仲孝友」,夸其有賢客也。毛傳云「使文武之臣征伐,與孝友之臣處內(nèi)」,此亦臆度。安知張仲仕而非隱又安知其仕而在內(nèi)非外也吁,張仲何人,附吉甫而傳;作者又何人,本以余意作結(jié),見其章法之妙,而適以傳其人也。
【六月六章,章八句。】
采
薄言采,于彼新田,于此菑畝。方叔止,其車三千,本韻。師干之試。方叔率止,本韻。乘其四騏,四騏翼翼。路車有奭,簟笰、魚服,鉤膺、鞗革。本韻。興也。
薄言采,于彼新田,于此中鄉(xiāng)。方叔止,其車三千,見上。旗、旐央央。方叔率止,約軧、錯(cuò)衡,八鸞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本韻。興也。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止,其車三千,見上。師干之試。方叔率止,見上。鉦人伐鼓,陳師鞠旅。本韻。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本韻。興也。
蠢爾蠻荊,大邦為讎!方。叔。元。老。克。壯。其。猶。[評(píng)]「老」、「壯」字并用不覺。方叔止,執(zhí)訊獲丑。戎、車、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本韻。賦也。
此宣王命方叔南征蠻荊,詩(shī)人美之而作;大概作于出師之時(shí)。或謂班師時(shí)作,非也。篇中「振旅」,只訓(xùn)軍之入,非班師之謂也。一、二章言軍容之盛;三章言節(jié)制之嚴(yán);四章歸功于大將,而謂其北伐之聲靈可以不戰(zhàn)而來服也。
[一章]「魚服」,沈無回曰:「此章言車馬,不言器械,不當(dāng)獨(dú)言矢服。左氏云『歸夫人魚軒』,服虔注云『魚,獸名』,則魚皮可以飾車也。」
[二章]「服其命服」,三命也。玉藻云「三命赤韨,蔥珩」,本此。
[四章]「元老」,尊稱之也。「克壯其猶」,言其尚謀不尚力而勇愈壯,以起下之「執(zhí)訊獲丑」及「蠻荊來威」也。「老」字「壯」字二句中正對(duì)映,用來卻隱而無跡,令人可思,所以為妙。集傳云「言方叔雖老而其謀則壯也」,何其索然。
【采四章,章十二句。】
車攻
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本韻。賦也。下同。[評(píng)]先言「東」。
田車既好,四牡孔阜。東、有、甫、草,,[評(píng)]從「東」出「甫草」。駕言行狩。本韻。
之子于苗,選徒囂囂。建旐設(shè)旄,搏獸于敖。本韻。
駕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會(huì)同有繹。本韻。
決、拾既佽,弓、矢既調(diào),射夫既同,助我舉柴。如字,與上「調(diào)」通韻。
四黃既駕,兩驂不猗。不、失、其、馳,舍、矢、如、破、本韻。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評(píng)]二語(yǔ)神到。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本韻。
之子于征,有聞無聲。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本韻。[評(píng)]結(jié)得莊重。
大序謂「宣王復(fù)會(huì)諸侯于東都,因田獵而選車徒焉」,是。
[二章]「甫草」,毛傳謂「大芟草以為防」,則「有」字無著落,非也。鄭氏謂「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鄭有圃田」。按「甫」,圃同,鄭說是。田必芟草為防,故有取于圃田之草也。集傳直以「甫草」為圃田,謬。
[五章]「柴」,今之佳韻,「調(diào)」,今之蕭韻,皆無入聲,故為通韻。說文以「柴」作「囗」,與首句「佽」協(xié);意以二句「調(diào)」與三句「同」協(xié)也。不知東、蕭韻不相通,故以「柴」作「囗」未然。毛、鄭訓(xùn)「囗」為積,以為「舉積禽」。按下章方言獵事,此不應(yīng)遽言積禽,亦非。何玄子謂「即毛傳『大芟草以為防,褐纏旃以為門』之意。防限之設(shè)必有門,故用柴」,未知然否。
[七章]「不驚」不可作反說,則「不盈」亦自宜作正說矣。
【車攻八章,章四句。】
吉日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從其群丑。本韻。賦也。下同。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獸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從,天子之所。本韻。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本韻。
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fā)、彼、小、豝,殪、此、大、兕、[評(píng)]互文。以御賓客,且以酌醴。本韻。
此宣王獵于西都之詩(shī)。舊傳岐陽(yáng)石鼓為宣王獵碣,或即此時(shí)也。詩(shī)中「漆、沮」正近岐陽(y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