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夫人夜入廁,蠆螫其手,呻吟無賴。先生令溫湯近熱,漬其手中,卒可得寐。但令人數為易湯,不使微冷,達旦而愈。
按∶人受蜂刺或蛇毒,多用白礬、雄黃、香油及各種草藥敷之,竟不見效,或反腫痛。
從未有以熱水漬之者,即用熱水亦不知更易,是以無效。今觀先生之法,簡而易,且奏效速,可
二○一六·華佗治急癥要訣
不堪望,奚以方。
軍吏梅平,因得疾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人舍,其曰先生適至主人許,主人令先生視之。先生一望見,即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不可為,趣按∶凡人內有病,必先后于外,故醫以望為第一要義。扁鵲之著名,即在于能望也,先生望平色,知其必死,雖有所本,亦由能決。今之醫士,不解斯義,徒恃切脈,以作指針。
故病者將死,猶為定方。吾見亦多矣。噫!(孫思邈注)
二○一七·華佗治頭風要訣
膽若寒,效難見。
昔漢郭玉嘗言∶“貴者處尊高以臨臣,臣懷怖懾以承之。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針有分寸,時有破漏,重以恐懼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猶且不盡,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以不愈也。”不知先生所得之醫經中,已有此言,故先生治曹操頭風未除。操曰∶“佗能愈。
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終當不為吾斷此根原耳。”操之為是言,殆即郭氏所謂∶“貴者處尊高以臨臣”之意也。先生之不能根治,即醫經所載二語盡之矣。(孫思邈注)
二○一八·華佗治血郁要訣
黑血聚,盛怒愈。
按∶血郁于上焦,非可剖而出之,惟盛怒則肝之鼓動力足,郁自散。上行則吐,勢所必然。先生嘗本此以治郡守病,以為使之盛怒則瘥,乃多受其貨而不加功。無何,棄去,又遺書辱詈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殺之,不及。因 恚,吐黑血數升而愈。(孫思邈注)
二○一九·華佗治病篤要訣
幫助壽夭而復治,則不怨冤死。
醫者遇病,宜先審其人之將死與否,若貿然定方與藥,藥縱無害,及死則必歸咎于醫者,雖百喙其難辭也。故欲攻醫,宜先精相。相者何,望之義也。先生遇病者,先能知其人之壽夭,此非得自仙傳,乃緣臨癥多使然耳。嘗有疾者詣先生求治,先生曰∶“君病根既深,宜剖臟腑,治之當愈。然君壽不過十年,病不能相殺也。”疾者不堪其苦,必欲除之,先生乃施破術,應時愈。十年后竟亡。(孫思邈注)
二○二○·華佗治咽塞要訣
中有所壅,吐為便。醫法有不宜明言而奏效甚速者。
仲景治傷寒,以升吐為第一義。先生得醫經,亦曾及此。先生嘗行道中,見有咽塞者,因語之曰∶“向者道隅,有鬻餅人,萍薺甚酸,可取二升飲之,病自當去。”其人如先生言,立吐一蛇,乃懸于車而候先生。時先生小兒,戲于門中,逆見自相謂曰∶“客車旁懸有物,必系逢我翁也。”及客進顧,視壁北懸蛇以十數,乃知其奇。
按∶先生治此癥,精且玄矣。知其腹中有蛇,未嘗明言,恐其懼耳。懼則蛇亦畏縮,不肯隨吐而出。醫家有以后患,詳告病者,致其人不敢服藥,令病加劇者,觀于先生之治腹蛇,可
二○二一·華佗治內疽要訣
生腥化蟲,雖出有伏。
按∶以魚腥雜碎和糖與粉,埋土中,經宿成蟲如蚯蚓,畜雞者恒以此飼雞,較他蟲速且繁。蓋天道本先生不已,以生物求生物,誠不生而自生也。廣陵太守陳登,忽患胸中煩懣,面赤不食,先生脈之曰∶“使君胃中有蟲,欲成內疽,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服之,至再,有頃即大嘔,中有小蟲頭赤而能動,其半尚為魚膾,所苦即愈。先生曰∶“此病后三期當發,因其中尚有遺種,種難盡絕也。遇良醫可救。”及期疾動,佗適他往,登遂死。(孫思邈注)
二○二二·華佗治欲產不通要訣
產以血為主,使血乏者難,宜助。
李將軍妻病,延先生使視之。先生曰∶“傷身而胎未去。”將軍言頃實傷身,胎已去矣。
先生曰∶“案脈胎未去也。”將軍不謂然,越日稍瘥。三月后復動,更召先生,先生曰∶“脈象如前,系雙胎。先下者耗血多,故后兒不得出,胎既死,血脈不復歸,必干附于母脊。”乃為施針,并令進湯,果下死胎,且人形已具,色已黑矣。(孫思邈注)
二○二三·華佗治咳嗽要訣
表里相應,二九復生。膿能化毒,不吐腸瘟。
軍吏李成苦咳,晝夜不寧,先生診為腸癰,與以散二劑,令服,即吐膿血二升余,病尋愈。先生謂之曰∶“后十八年,疾當復發,若不得藥,不治。”復分散與之,令寶藏。其后五、六歲,有里人所患,適與成同,詣成乞藥甚殷,成憫而與之。乃知如譙,詣先生更乞,適值見收,意不忍言。后十八年,成復發,竟以無藥死。
按∶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疾則大腸之力不足,故便不暢,或便后失力,上無感,下不應也。若大腸過疾,則肺之鼓動力受阻,故氣常不舒,或增咳嗽。干不強,枝亦弱也。先生治咳嗽,而用吐劑,知其化膿毒,侵于腠理耳。視若甚奇,實則無奇也。(孫思邈注)
二○二四·華佗治血脈諸病要訣
身能活脈,何需藥石。
按∶先生嘗語其門人吳普曰∶“人體欲得勞動,第不當極。動搖則谷氣則銷,血脈流通,疾不得生。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也。故古之為導引者,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不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舒,起作禽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體自輕便,而嗜食。
”普遵行之,行年九十,耳目聰明,齒牙完堅。佗之斯術,蓋即得自仙傳也。(孫思邈注)
二○二五·華佗治腹背諸疾要訣
藥不及,針可入,中肯綮,深奚弊。
世傳涪翁善針,著有《針經》,其弟子程高尋求積年,翁乃授之。郭玉師事程高,亦以針名。惟醫貴人,輒或不愈。和帝問其故。對曰∶“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乘,神存于心手之間,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又曰∶“針有分寸,時有破漏,是可見用針之難矣。”不知先生得仙授,亦精于此。其徒彭城樊阿,亦善針術。凡醫皆言,背及胸臟之間,不可妄針,針入不得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胸臟深乃至五、六寸,而病皆療。
是可見先生之針術,得之仙授,視涪翁等尤勝也。(孫思邈注)
二○二六·華佗治臟腑癰瘍要訣
藥用麻沸,臟腑可割,既斷既截,不難縫合。
按∶癰瘍發結于臟腑之內,雖針藥亦無所用之。先生治斯類險癥,常先令服麻沸散,既昏罔覺,因刳破腹背,抽割聚集。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已而縫合,五六日而創合,月余而平復矣。(孫思邈注)
二○二七·華佗治精神衰頹要訣
御婦人,得長生;服麻術,亦仙佗。
襟同御,抵御婦人,即握固不泄,遠精補腦之術也。《列仙傳》曰∶“容成公者,能善補道之,取精于玄牝(即服丹鉛也),其要谷神(即腎臟之元神)不死,守生養氣者也。”故世言御婦人術者,多推容成公為始祖。其實此術非創自容成公,乃創自先生。先生持假名于容成耳。
按∶后漢時有冷壽光者,與華先生同時,常師事先生,得先生秘授御婦人術。壽光年可百五六十歲,當屈頸 息,須發盡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歲。同時又有女生者,長樂人,初餌胡麻及術,絕谷八十余年,日少狀,色若 桃,日能行三百里,走及獐鹿。常采藥入嵩高山,見女子自言為三天太上侍官,以五岳真形與之,并授以施行法。女生道成,一旦與知交故友別,云入華山,去五十年,先時相識時,逢女生華山廟前,乘白鹿從玉女三十人,并令謝其鄉里故人也。
二○二八·華佗治發白要訣
服地節,頭不白。
樊阿從先生求方,可服食益于人者。先生授以漆葉青面散。漆葉屑一斗,青面十四兩。
以是為率,云久服,去三蟲,利五臟,輕體,使人頭不白。阿從之,壽百余歲。
按∶漆葉或謂之漆樹之葉,郁脂膏,或謂即黃 ,大補氣。青面一名地節,又名黃芝,即今熟地,主理五臟,益精氣。昔有游山者,見仙家常服此,因以語先生,試之良效。即以語阿,阿初秘之,旋因酒醉泄于人,其方遂流傳于后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