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梅華問答
  • 薛陽桂
  • 4890字
  • 2015-12-26 15:47:07

然初學行動時,念頭卻不動。忽然而真陽自生,是時外腎必舉。及至一舉,念頭亦勃然而動,其所生之真陽立即化為后天。故修行人收拾念頭為第一要著。是以懲憤窒欲四個字,乃性命之大關鍵也。人在少壯時修補還易,若五十左右,已覺繁難,而老年人更費力矣!鐘離祖師云:‘莫待老年鉛汞少。’至哉!言也。然少年人有少年時易處,少年時不易處;老年人有老年時易處,老年時不易處。少年之易者,精神強壯,功夫易進;不易者,欲火熾盛,保精難也。老年人之易者,欲念已少,欲火已除;不易者,精力已衰,功夫難進也。有志于斯者,宜熟思之。

然所謂采取者,乃不采而采,不取而取。古真云:‘采藥物于不動之中,行火候于無為之內。’只要一心清靜,凝然靜走。其陰陽之理,靜極則動,動極則靜。坐至靜極之際,真陽必然自生。我以靜而鎮之。俟其既生,我則仍凝然守心,不著于方所,致虛致寂而后己。日日如是,自然日生日積,日積日充。氣滿丹田,則下極火熱。是時,則以微意向后推攝歸尾間。真氣若足,自然直透三關,然亦有漸次而通者。伺三關通后,方可以行火候也”

贊曰:無中生有,靜極而動。乃生之初,凝然自重。

推過三車,元元方洞。以行火候,無為其總。若曰:“丹書中有謂‘水中金’,又有曰‘水鄉鉛’者,何謂耶?”洞雷曰:“水中金即水鄉鉛,鉛亦金屬也。蓋人之心屬火,腎屬水。心中有神,神屬火。腎中有精,精屬水,然腎雖為藏精之府,而實未有精。乃因一念之動,欲火一生,君民相三火一烘,遍身火熱。熏蒸之氣化而為水,匯聚于腎府,奪陽關而出外竅,化為淫液之精。茍能念頭不動,欲火不生,則時至而所生之真黑,乃即先天真一之炁,即所謂水中之金也。是時,謂之天機。非自腎生,乃由虛無中來,由腎而出。以其出是腎中,故謂之水中金,又名曰:水鄉鉛。

大凡人心外實而內虛,又屬火,喻之為離。離,外陽而內陰也。腎外虛而內實,屬水,喻之為坎。坎,外陰而內陽也。蓋坎離即乾坤之破體。干三陽,坤三陰。干之中爻一動,走入坤中;坤之中爻走于干內。干變為離,坤變為坎矣!故丹家采腎中之一炁,上而入于心中,猶之取坎中之一劃上填,入于離宮,謂之取坎填離。干卦屬金,坎卦屬水。坎之中爻即干之中爻,謂之水中金。”

贊曰:念本無念,生處方生。洋洋不竭,天一之精。

坎離易位,無嗅無聲。溏然寂然,以朝玉京。若曰:“既采取此先天一炁為藥物矣!而所行之火候,如何行法?”洞雷曰:“火候者,亦自然之火候,不過略加作用耳!古人云:‘真火本無候,大藥不計斤。’然古之陳法,用干之策三十六,坤之策二十四,假以呼吸而數之,謂之烹煉。”

贊曰:火候伊何,自然面過。候無所候,藥不計多。

乾坤有策,或行之科。。若曰:“何為用策?呼吸如何用法?”洞雷曰:“烹煉之法,謂之火候。古人極其鄭重,以其天機極秘也。《丹經》云:‘圣人傳藥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蓋藥生即人生,藥生方可用火。若無藥而行火候,謂之水火煮空擋。火即藥也,藥即火也,火生即藥生。白祖云:‘以火煉藥而成丹,即是以神御氣而成道。’若無藥生而據行火候,火非真火,徒勞其口鼻耳!

蓋一呼一吸謂之一息。身中真氣一升一降,亦謂之一息。息之為言,休息也。休息則定,走則無,無則復其生生之本矣!古人向晦入晏息,以養其生機也。邵子曰:‘冬至以后為呼,夏至以后為吸,此一年之呼吸也。而一日之呼吸,則子后為呼,午后為吸。一呼一吸謂之一息。息猶言養也。呼吸不已,則其生生也亦不已,而運化無窮,故人一呼一吸關系非細。

一吸則天地之氣歸我,一呼則我之氣還天地。《陰符經》曰:‘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乃安。,此三個盜字,互相為盜,其機在乎口鼻。明得其旨,則天地萬物皆為我盜。不得其訣,則我被天地萬物盜去矣!雖然,行火候者,行身中真氣之自然升降,非行口鼻之呼吸,特假此以為機括耳!蓋初學三關未通,不得不假此為入門,滋必先用以調息。待三關通后,則有自然升降之天機,方始謂之火候。

所謂呼吸者,一呼,口鼻之氣自內而出,身中真氣由胸前下降于臍中;一吸,口鼻之氣自行而入,身中真氣由尾閭而從脊背上升于頂。要注意于身中,不著意于口鼻,以心寄于息,以耳聽其聲。司馬真人云:‘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總使其氣不粗、不急、不疾、不徐、調之氣之和平,使耳不聞其聲。然心靜自然息調,息調自然神凝,所謂心息相依,息調心定者也,及其息調至若有若無,則微微凝照于下丹田,自然神凝氣聚,遍身和暖。白祖云:‘昔遇圣師真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又《丹經》云:‘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即此之謂也。真積日久,真氣日益,待至充足,自然一透三關。

三關既通,則真氣自然升降,即在此升降之中,而用干之策三十有六,坤之策二十有四。其用策之法,以手輪掐十二時。待至一陽生時,即以手掐子位,數其自然升降之息,一升一降為一息,數三十六息而止;即移掐丑位,亦數三十六息;移至寅位,亦數三十六息;移至卯位,其息不數,將心置以虛寂,其機自停,是時謂之沐浴。少停,其機又動,即掐指至辰位,亦數三十六息;移至已位,亦數三十六息,謂之進陽火。所謂進者,神則存于坤腹,覺則覺于巔頂。至午位,即數二十四息;移至未位,亦數二十四息;移至申位,亦數二十四息;至酉位,其息不數,仍置心于虛寂,其機自然又停,謂之沐浴。少停,其機又動,即掐至戌位,仍數二十四息;移至亥位,亦數二十囚息,再行五息,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數。行二十四息時,謂之退陰符。所謂退者,覺則覺于坤腹,神則卵而守之,此之謂小周天火候。

其周天數滿,則神專注于氣穴之中,寂而守之,致虛致寂,漸放心于無何有之鄉,自然造至混穆地位,則氣化為神,神化為虛矣!實則無非要凝結我之元神,打成一片,修成鄞鄂,以成法身耳!雖然此是古人之成言,未可以為定法。蓋心著于數,則未免用意。用意則火旺而覺心煩。照此行侍,恐有火旺爍精之弊。莫若只用‘心息相依,寂虛凝照’八個字,自得神凝氣聚,遍體沖和之為穩當也。”

贊曰:天地合辟,呼吸如是。顧此多繁,未若靜已。

心息相依,寂虛妙旨。凝照不已,沖和自使。若曰:“丹書云:‘月之圓,存乎口訣。時之子,妙在心傳。’此何謂耶?”洞雷曰:“此‘月之圓’,乃言陽氣之充,陽光之足也。蓋天上之月,自初三而微,陽出于庚方,乃一陽生也;至初八東半邊陽滿,魂中魄半而二陽生,謂之上弦;至十五日,則三陽生,陽光足而月圓矣!十六日,則一陰生而漸缺;至二十三日,剩西半邊之陽光,魄中而魂半,二陰生也,謂之下弦;至三十日,三陰生而魂全藏,而月全晦矣!

月本體陰而無光,乃借日魂以生明。日,陽神也。月,陰精也。陽則生明,而陰卻無光。是以月必假日照之而后有光,謂之上弦金半斤,下弦水八兩,此上下兩弦之金水,藥物在是,而火候亦在是。人身中之真精屬陰,喻之為月:真神屬陽,喻之為日。精神兩字,氣以貫之。所以煉精化氣者,乃煉去陰精而成純陽之元;煉氣化神者使氣全化為神;煉神還虛者,并斯神而化之,則與太虛之虛無合一矣!

故真陽初生,喻之為月出庚方;氣透至夾脊,喻之為上弦;氣透之巔頂,喻之為月圓;其氣到泥丸則必下降,比之十六之一陰生;氣降之絳宮,比之為下弦;降而入于氣穴,比之三十日之晦月;而至于晦,則日月合壁,魂魄交并矣!是以月圓者,取其陽光之足也。月必十五日而后圓,所以《洛書》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蓋一居北而九居甫,得中宮五數,自正北而至正南共十五數。三居東而七居西,中宮五數,自正東至正西得十五數。二居西南,八居東北,中宮五數,自東北而至西南得十五數。六居西北,四居東南,中宮五數,自西北而至東南得十五數。除去中宮之五,正北一數,東北八數,西北六數,此三方得十五數。南方九數,東南四數,西南二數,共得十五數。正東三數,合東南四數,東北八數,得十五數,正西七數,西南二數,西北六數,合得十五數。錯綜經緯,無非十五。蓋三為生之始,五是生之終,十為成之終。生成之理,三五而得十五。

蓋十百千萬,無非一也。一氣之周流而自具生成之數。《河圖》、《洛書》相為表里。《河圖》天一之水合九天之金而成十;天三之木合天七之火而成十;地二之火合地八之木而成十;地四之金合地六之水而成十,中藏五十,共一三五七九為天數,二四六八十為地數。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故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河圖》中已具天地之全數矣!《河圖》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合《洛書》之一九二八三七四六之對待而相為表里。故《河圖》生成之中,已具《洛書》之對待。

《青囊經傳》曰:‘《河圖》、《洛書》同此十五而立極也。’《河圖》雖有四象,而先天陽升陰降,上下初分,未可謂之四方。自中五立極,而后四極劃然各正其方矣!有四方之正位,而四維介于其間,于是八方立焉!此天地之理,自然發現者也。故《河圖》、《洛書》乃理氣象數之祖。一二三四五為天,六六八九十為地,天地之數各得其五,合二五而成十,此十五之道也。學者可不明乎十五之立極哉!

所謂時之子者,乃身中活子時也。夜半之子為正子時,不拘時候之子謂之活子時。此活子時他人不知而己獨知者,故曰:‘妙在心傳’,乃天心得曉而以心傳之也。”

贊曰:陰陽升降,妙而成丹。朔望相生,十五為端。

活活潑潑,于心獨觀。天人交合,久久團圓。慧徹曰:“若翁所言,這邊事乎?那邊事乎?抑那邊事另有玄妙乎?”洞雷曰:“所言皆還丹之事,尚屬這邊事,若以三乘之法而論,已屬那邊矣!然我天仙家是無上上乘,另有那邊玄妙之天機在。茍非明德之人,真積力久,未可與言。輕言漏泄,反生疑竇也。蓋心不能輕虛,理欲必然交爭。設或理暗欲強,無不流為邪說。以盲引盲,貽誤后人豈淺鮮哉!”

贊曰:修性保命,理欲無爭。天仙至要,亦在明明。

道奧玄微,自然清靜。這邊那邊,妙合而凝。

于是慧徹敬肅而退,六其齋,五其戒。越七十五日,仲冬長至吉旦,灑掃庭墀,盥沐焚香,請雷師重登于讀易之堂,鄭重其禮,刺血盟天。是日,祥風廣扇,慶云覆空。慧徹執弟子禮以進,長跪而請曰:“囊者,契悟本來,雙修定慧,以為道在是矣!敬聞還丹之理,已屬頓開茅塞,而又聞無上上乘天仙大道,玄妙天機,非三乘之比,望師慈悲,乞求度化。”洞雷曰:“咦!得人不傳失天寶,傳其非人受冥拷;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吾知之矣!汝其可教也。來!吾語汝。是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之意。大概上乘之法,莫不以先行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未后一著,重安爐鼎,再立乾坤,一味煉性以致煉虛合道,是先修命后修性之法。

惟我天仙家法,竟從修性入手,了性自然了命。此是盡性致命之學,競修上關兼攝中下二關之義,莊子所謂‘忘精神而超生’者也。其中玄妙與三乘之三不同,乃以太虛為爐鼎,三元為藥物,天心為造化主,玄關為總持門,混化為不二法。

《辨惑論》云:‘以凝神聚氣為守城,忘機絕慮為生殺,定慧為水火,作止為進退,清靜自然為運用,和氣熏蒸為沐浴,年月日時為火候,打成一塊為交結,粉碎虛空為了當’。

瓊官先生云:‘天仙之道如水晶盤中之珠轉,轆轆地,活潑潑地,豈可被陰陽束縛在五行之中,要當跳出天地之外,方可名為得道之士也。’其法簡易,以心傳之甚易成也。其余上乘法,又有卦爻,又有斤兩,其法繁難,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所以云‘毫發差殊不作丹。’吾以心傳汝,須心會可也。”

贊曰:其妙超超,其道易易。粉碎虛空,乃極其致。

毫發如如,恭已無思。心傳口授,至寶至秘。慧徹曰:“無上上乘與三乘之法,分別在何處?”雷師曰:“分別在彼、我、這邊與那邊耳!這邊以精氣神為三元,那邊天地人為三元。天地人之三元,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精氣神之三元,主夫一身而論也。

蓋元精、元氣、元神是我身本有之物,是以謂之我,為這邊。天元、地元、人無非我之所有,是以謂之彼,為那邊。三乘法中,以性命為彼、我,或以先后為彼、我,以性宗為這邊,命宗為那邊。我天仙家無分彼我。在乎一理之貫通耳!”

贊日:天地人元,入道之門。無分彼我,只此獨尊。

貫乎一理,包括乾坤,妙哉無上,至道乃存。慧徹曰:“何者為緊要?”雷師曰:“開玄關為第一緊要處。蓋玄關者,身之大門也。大門不開,何由升堂而入室,收攝三元以為我之藥物乎?”

贊曰:玄關玄關,眾妙之寰。放之卷之,帝寵所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兖州市| 崇义县| 兴文县| 蕲春县| 沅陵县| 滨海县| 杂多县| 望谟县| 宿迁市| 荔浦县| 阜城县| 新田县| 高尔夫| 荆门市| 旬阳县| 农安县| 施秉县| 双江| 永定县| 营山县| 黄平县| 宜良县| 台江县| 大英县| 道孚县| 义乌市| 横峰县| 太康县| 通许县| 嵊泗县| 南京市| 南宫市| 青海省| 岗巴县| 泽普县| 武定县| 荣成市| 克什克腾旗| 靖安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