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姜氏秘史
  • 姜清
  • 4971字
  • 2015-12-26 15:38:16

己卯,建文元年春正月癸未,帝祀天地于郊。祀禮始以太祖高皇帝配享。是歲即位,改元,郊見上帝,如歲祀之禮。戊辰,御奉天殿,誓戒百官。是夕,宿于文華殿齋室。己卯,出舍皇邸,尚膳進素食。庚辰夜,合祀天地,配以太祖高皇帝。

太祖座西向,帝脫舄登太祀殿,秉圭奠瓚,興俯拜跪,罔弗如禮。昧爽還宮,御奉天殿,受群臣賀。翰林院侍讀方孝孺進郊祀頌,謂是日夜半禮成,天宇澄瑩,父老咸謂未嘗遇。

四日,改行都司昌州為昌州長官司、普洛州為普洛長官司、威龍州為威龍長官司。

詔應天府及十三布政司開科鄉試。應天、北平、山東、山西、陜西、浙江、河南、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

十七日,革云南等十四府照磨所。

二十二日,革武昌府江夏縣金口鎮、鲇魚鎮二巡檢司,立贛州府安遠縣南橋保巡檢司。

二十七日,革會州衛巳松、大龍、會川、黎溪、腰驛凡五驛,革平陽府僧會司。

遣使告即位于天下。合祀日神。司業張智詣闕里。

百夷平,征虜將軍何福等師還。先是,十月八日,兵次金齒;十六日,克何登等寨;十八日,克小南和寨;二十二日,還金齒。十一月二日,兵次百夷崖甸,克魯麻等寨;五日次麓川大甸;六日,克刁干孟寨、朝首賊刁干孟景;七日,次木邦;十一日,克麻底、浪傍等寨;十三日,克孟斯寨;十六日,克孟別;三十日,還大甸。十二月三日,師還金齒;二十二日,征蒲蠻并木邦、孟定等處;二十三日,次石甸,招諭蒲蠻降;二十六日,克阿哈喇寨、老老姚寨。明年正月二日,克枯阿莽寨;初五日,平要甸;七日,班師。于是百蠻悉平。

敕修《太祖高皇帝實錄》,以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董倫、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王景彰為總裁官,太常寺少卿廖升、翰林院侍讀學士高遜志為副總裁官,翰林院修撰、國子監博士王紳、陜西漢中府學教授胡子昭、齊府審理副楊士奇、江西崇仁縣學訓導羅恢、云南馬龍池郎甸長官司吏目程本立等為篡修官,給大官撰,寵眷有加。

景彰,浙江松陽人,名景,以字行。洪武初為懷遠教諭,以文字知名。后擢山西右參政,坐事謫云南。時修《太祖實錄》,召入翰林,充總裁官。《雪庵集》引曰:“松陽人,名暨,姓不傳。永樂初,年逾壯者矣,始落發為僧。溯江而上,抵重慶府囗、善慶里山水奇絕可遁,曳杖而囗將至,憩于邑囗,既而善慶杜氏景賢賢之,乃相與陟囗親洞諸山復降至曰:“盍于是乎寺焉以老。”景賢鳩材構之,寺成而入,昕夕命僧徒誦經咒,聞者則易之乾卦也。景賢曰:“上人祖釋而誦儒經,奚其可。”乃易伽梵,而寺以觀音名。嗚呼寺也,豈其心哉。嘗買楚詞,泛小舟于灘之中流,讀一葉,輒投之水而哭焉。如是至于卷斯巳。眾駭之,莫測其意。嗚呼僧也,豈其心哉。囗聞能破塵臆每脯注一壺以候客,時至者雖囗拒而與飲漸曛,呼囗曰:“我歌爾和,竟而冥寐,嗚呼酒也,豈囗。”侍者曰:“吾師形碩而則星流囗云造出見者哉,訝其為。洪武三,翰林學士,而今乃滅其跡,子未冠得其又索其遺者藏之,皆手書也。嗚呼,日月逝人無聞于世也,夫庸言而骎諸梓以傳,即囗者,不知何許人,往來于隆安里間,帕首鍋而食其力,垂老不漏一字,偶值詩小酌聯句,適業暇而立于側,怪其語囗者再,諸老怒叱曰:汝能詩,即續吾所未能者,不得已,拾韻而應之,諸老起,延之上坐,不可強之而后可,僅一絕過此若病人,言其與雪庵故僚,反不一也。謹以其詩附于是,集之囗人心白矣豈終言日知。廖升字,襄陽人,學行最知名。洪武末由左府斷事囗上,十月,擢太常寺少卿囗。建文初,修《太祖實錄》,學士董倫為總裁,升囗與高遜志為副總裁。會太宗平定內難,升慟哭與家人訣,囗自縊死。壬午,都御史陳瑛奏升與王艮、顏伯瑋皆不順命,而效死于建文君,同,宜追錄之。上憫其忠,不問。高遜志,字士敏,州蕭縣人,元末僑居嘉興。自幼好學,京師,其一時文章大家如宣城袁囗昌、鄭元祐皆在,遜志獲受其業,故其文章典雅成一家言。年二十五為質阝山書院山長。洪囗,徵修《元史》,入翰林為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建文初,召為太常寺少卿。庚辰會試,與董倫為考選官,精,名士胡廣、吳溥、楊子榮、楊浦、胡濙輩,皆入彀囗人焉。內難既平,遜志存歿莫考。

嘗考是科同囗者,右拾遺朱逢、編修史官吳勤、葉惠仲、趙友士、、張秉彝,監試官御史王度、俞士吉,蓋皆一時之選囗,葉惠仲、王度死難,馀皆囗故而。徐旭者,永樂初為吏部郎中,與逢預囗實錄,旭升國子監祭酒。俞士吉,永樂。李貫者,吉水人。革除中,為翰林修囗宗,一日囗于宮中持建文時群覽一二干犯者,命翰林院侍講馬錢糧數目則晉馀干犯者悉燒縉等曰:“爾等宜皆有之。”眾稽首未對,貫無之,上曰:“爾以獨無為是耶?食其祿,思任其事。國家危急之際,在近侍獨無一言,可乎?朕非惡夫盡心于建文者,但惡導引建文壞祖法亂政經也。爾等前日事彼則忠于彼,今日事朕當忠于朕。不必曲自遮蔽也。”后貫以姻家累,坐罪下獄。

王紳,字仲縉,金華義烏人。父祎,以文行重海內,與宋濂齊名。國初擢儒教校理,歷起居注,出判南康、臨漳二郡。

會修《元史》,召為總裁官。尋擢翰林待制,使云南,仗節死。

紳甫十三,聰敏過人,落筆為文,沛然不可御。鞠于伯氏綬,事母何盡孝。及卒,哀毀逾禮。未幾,綬亦沒,紳獨綜理生業,煢煢憂患中,杰然負奇志。暇日益取經史百氏言,窮其旨歸,縱橫磅礴,出入上下,宋濂一見即器之,曰:“王華川其有后乎!”蜀獻王聞其賢,馳幣聘至,待以客禮,俾教授蜀郡。縉痛父遺骼未還丘垅,白其情事,王憫之,給道里費,以云南訪求,不獲,遂即死所奠祭,仰天號慟,幾之,泣下沾襟,作《滇南慟哭記》以著志,云南囗重之,作《吊王翰林文》紓其情。還,王慰勞囗,貴賤咸知愛敬。建文即位,召為國子博士,編修《太祖實錄》。

與侯城方孝孺交游,嘗尊孝囗代儒宗,勸之著書以淑來世,孝孺不以為然,紳益向道德而略文藝。嘗以其父死節事聞于朝,得囗贈翰林學士,謚文節。開國以來,文臣有謚者實自祎始。庚辰十二月丙午,縉卒,年四十有一。《繼志集》三十卷藏于家。子稌,事見第五卷。

胡子昭,字仲常,一字伯尚,嘉定榮縣人,舊名志高,后以避嫌,改居縣之東川鄉。子昭富經術,性忠介。方孝孺為漢中教授,講明理學,往從之學。蜀獻王賦詩贈之。其后由儒士被薦至京師,王紳輩甚重之。革除間為史官,歷升山東按察司僉事、刑部侍郎。壬午九月十一日戮,時年四十一,闔族被擒。

父復初,母郭氏,皆年八十馀,編伍。子紹縝、維發習匠,后亦編伍。獨弟志遂為蜀府典賓,匿丹棱以免。近御史熊相于州治西立祠祀之。

楊士奇,名寓,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早孤,母改適羅戴。

奮志力學,郡縣交辟不就。尋以明經授教官,未赴。會修《太祖實錄》,送留翰林編纂。未幾,命吏部考第史館,尚書張紞奏士奇第一,授齊府審理副。明日,復入翰林。

程本立,字原道,嘉興崇德人。少讀書,不務章句,聞金華朱彥修得考亭正傳于白云許謙,乃就學焉。寓金華最久,造詣日深。洪武丙辰,以明經秀才擢秦府典所引禮舍人,秦、晉、燕三府官僚召見奉天門下,賜馬匹、楮幣有差。在任五閱月,以母艱去。庚申,復除補周府禮官。丁卯,從王朝京師,被累,謫云南馬龍池郎甸長官司吏目,留家大梁,自以一仆之任。時所部百夷煽誘為逆,本立單騎突入,為書開諭逆順利害,由是諸夷咸悅歸順,邊事以息。當王師初靖,余孽尚驕,時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張沈以本立統領守御,因自誓曰:“我當以死救一方之民。”遂不避艱險,山行野宿,自禁雄姚安以逮大理、鶴慶、嚴江、永安,咸賴其撫綏安輯,自是民得安業,軍得著伍,本立之功也。戊寅,奏計京師,應天府尹向瑤、學士董倫,以文學優長、守身廉潔薦,乃征入翰林,纂修《高廟實錄》。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階中順大夫,支四品俸。辛巳,以失誤陪祀,調除,仍留翰林纂修。明年,《實錄》完,調江西按察司副使。未行,適靖難兵起渡江,逮入京,本立自盡,壬午六月十三日也。官因追其恩典,家無遺貲,時稱為清。所著有《異隱集》十卷,僉事吳昂刊行于閩,而參政林延昴序之,稱為“今之夷齊”云。時同纂修者學士董倫、禮部郎中夏正善,史官錢塘高讓、廬陵吳勤、趙友士、端孝思,同郡張秉彝、唐耕,侍講王景、修撰李貫,編修吳溥、楊溥、楊子榮、劉覲,侍書劉彥銘,皆不能死節,或見用新朝焉。

唐愚士,名之淳,字愚士,以字行,紹興山陰人。父肅,國初應奉翰林,文字有名。愚士少有奇志,攻學不倦,年二十余已有聲浙水。父謫死臨濠,辛勤扶喪歸葬。追求其平生所作,不憚荒遠,纂錄收拾,如獲金璧。時伏讀凄切,人為之掩泣。

然愚士亦工為文章,且善筆札,酷似其父。洪武中,屢有薦之者,謝不就。曹國公李景隆勛業第一,好士,聞名,走使者請至家,俾其子師焉。征行四方皆與俱,歷燕、薊、秦、周,覽前代遺跡,援筆而賦,蹂躪一時。歲辛已,嗣君詔翰林詞臣集數千載經史中事,為書以考治亂、為監戒。命舉優通文學士,方孝孺輩以愚士薦,上亦雅知其名,且謂曹國公之客賢,趣召至殿前,即拜翰林侍讀,賜以冠帶,俾與孝孺俱領修書事,且同以《前漢書》進讀。未幾,病,以閏三月二十三日卒。時景隆以將兵于外,及歸,則愚士病甚不可為矣。赒恤之甚厚。所著有《萍居稿》、《文斷》諸書。

二月六日,都督韓觀練兵于德州。

革會川衛儒學。

三月,改大理寺卿為大理卿,革司務二員,立典簿一員。

改太常寺卿為大常卿。

革鴻臚寺司儀司二署。

改光祿寺卿為光祿卿,寺丞各加左右字,升秩從四品,寺丞從五品。

改太仆寺卿為太仆卿,少卿、寺丞各加左右字。升少卿秩從四品,寺丞從五品。改主簿,增典廄、典牧二署,各設正一員、丞二員、監事二員、吏目一員,典廄署增屬官囗騻等一十五郡,郡置長一人,改馬千戶所倉一處副使屬本署,典牧署增屬官,遂生等三郡。

五日,革安遠縣僧會司。

七日,增置衡州府來陽縣觀山巡檢司。

九日,改福州府福寧縣青灣巡檢司為相山巡檢司,松山巡檢司為庫溪巡檢司。

十日,追尊懿文皇太子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皇妣敬妃為孝康皇后,立妃馬氏為皇后;封弟允熥為吳王、允熞為衡王、允熙為徐王,詔誥天下。遂命有司舉賢、養老、恤窮、重農、造士、任官、旌義、周恤、裕荒、恤兵、存廢、掩骼,以佐邦國。詔曰:“朕惟有盛德而不享其報者,必垂裕于后昆,履大位而不逮乎親者,必致尊于宗廟,此天下之至理、古今之通義也。昔我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承千載之大統;皇考懿文皇太子,早登儲位,參決萬幾,默施寬仁,陰贊至治,視斯民如赤子,體天眷之圣,盛錫佑朕躬。太祖皇帝奄棄臣民,肆朕嗣登大位,既謚太祖為高皇帝,孝慈皇后為高皇后,而皇考謚號未稱,朕心實悼焉。邇者采群臣之言,追尊皇考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皇帝,妣敬妃為孝康皇后,擇日祔。群臣復謂中宮之號未正,無與共承祭祀,諸弟之封未定,無以夾輔邦家,繼以為請。已冊妃馬氏為皇后,封弟允熥為吳王、允熞為衡王、允熙為徐王。夫尊親所以崇孝敬之道,正家所以厚風俗之厚。

嘉興萬邦,同臻至治,布告中外,咸使聞知。一、祖宗廟謚稱號,所以裒顯功德,非所當諱。今后惟廟諱如律回避,廟謚稱號勿諱。一、民間及山林巖穴有懷才抱德,送來授以祿位,以安黎庶。一、軍民男婦有八十、九十者,賜米一石、肉十斤、酒三斤;九十者加賜帛一疋、綿一斤;其身犯杖罪以上,隸卒、優娼不用此例。一、所在鰥寡孤獨、貧無產業不能自存,有司每歲給米三石,責令親戚收養;如無親戚,鄰里養之,毋致失所。其有田地荒蕪,無人耕種者,從實開報,以憑分豁。一、農桑乃衣食之本,有司勿奪其時,使得盡力耕種,足其依食。

一、學乃風化之原,教養英俊以備任用,有司宜加意禮以勸勉,禁其習于浮華,毋得通同擾民。”太后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女。

皇太子數歲薨,皇后父金為光祿少卿。洪武丙子九月十三日立為皇太孫妃,至是冊為皇后。吳王國杭州,衡王國衡州,明年之國;徐王幼未行。歲壬午七月,降封吳王為廣澤王,衡王為懷恩王。是歲十二月召至京,皆降為庶人,幽之,后隨駕入北京。至天順元年釋放,無存,惟吳庶人有老姊數人耳。徐王永樂四年封甌寧王,未之國,永樂十五年薨,遷葬太平門外,無子,國除。至今南燕光祿寺歲供節祀,用時俗棹面酒果所祭之。

二十一日,改廣東鹽課提舉司為廣東都轉運鹽使司、海北鹽課提舉司為北分司。

二十二日,革邵武府光澤縣河泊所。

二十五日,革戶部浙江等十三清吏司,立職民、度支、金帛、倉庫四司。革刑部浙江等十二清吏司,立詳憲、比議、職斗、都官四司,立郎中一人,員外二人,主事八人。

革紹興府在城河泊所。

二十九日,改浙江等十二提刑按察司為浙江十二道肅政按察司,各分巡道改為分司革照磨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曲县| 砀山县| 会泽县| 长宁县| 扶余县| 洞口县| 龙川县| 武清区| 平利县| 治多县| 当涂县| 长治县| 尉犁县| 长垣县| 彩票| 安多县| 阳城县| 安庆市| 丽水市| 凤翔县| 嘉义市| 阜南县| 柳江县| 通州区| 辽宁省| 讷河市| 赣州市| 二连浩特市| 白沙| 长丰县| 夏河县| 无极县| 广昌县| 衡阳县| 长汀县| 正定县| 新宁县| 娱乐| 叙永县| 台山市|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