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三年正月辛卯朔,帝御奉天殿,始受親王百官朝賀。
是日,宴百官于奉天門,頒賞于四夷朝使,作凝命神寶成,詔誥天下。
初元年,得青玉于雪山,為璽,方六寸九分,篆曰:“天命明德,表率萬方,精一執中,宇宙永昌。”至是成,方孝孺有頌。靖難兵還取邱縣,又取威縣。
真定守將吳杰、平安遣兵邀擊,不利。
平安一名保兒,真定藁城人,驍勇有名,決戰善取勝。庚辰四月,以都指揮從李景隆戰白溝河。辛巳閏三月,戰藁城,統卒士萬余人,大敗北兵于小河。壬午春,充副兵督遼東軍十萬圍通州,大戰單家橋。四月,退至靈壁,大戰,為北將朱能所擒。安常持長槍馳馬追文廟,幾及之,會馬蹶,乃弗克前。
至是,上問:“向若非馬蹶,汝將何為?”安大言曰:“刺殿下若拉朽耳!”上壯其言,嘆曰:“高皇帝養下好漢子!”慰勞備至,命掌北平都指揮使事。京師既平,久之,上嘗謂曰:“平保兒尚在邪?”安遂自經死。李賢稱鐵鉉之死之烈,曰平氏有愧焉。又有北平都指揮孫狗皮者,徐州人。革除間,有戰功,以忠義聞。后永樂初,降百戶。
己丑,靖難軍克州,真定守將復遣兵邀擊,不利。遂攻德州長圍軍,敗之。
戊辰,靖難兵據蠡縣。
革廣南府花朵驛。
改建寧府松溪縣東關巡司為遂應巡檢司。
庚午,革廣西太平府乃積倉。
辛未,帝祀大地于大祀殿。是日還宮,群臣賀畢。
壬申,宴群臣于奉天殿,大祀慶成也。是日,群臣大歡會,賦詩紀成,頒天下。
戊子,革瓊州府陵水縣牛嶺巡檢司,改感恩縣延德巡檢司為感恩巡檢司。
二月丁未,革武昌府江夏縣寨湖湖泊所。
辛未,省平樂府富川縣學訓導二人。
癸丑,革廣西太平府左江驛。
甲寅,革贛州府信豐縣稅課司。
乙卯,革廬州府道紀司及無為等州道正司、巢縣、舒城縣道會司。
丙辰,革平涼府崇信縣稅課司。
三月辛酉,革兗州府魚臺縣僧會司。
壬戌,革韶州府曲江縣綿普巡檢司。
癸亥,革平樂府榕津巡檢司。
改欽州為欽縣,更置官屬。
革廣州府陽山縣,以其并三巡檢司。
革瓊州府樂安縣丞簿二人。
革會州衛稅課司。
丙寅,革成都府灌縣道會司。
庚午,革肇慶府四會縣金溪巡檢司。
吳杰、平安帥師于藁城及靖難兵大戰,不利,還真定。靖難兵遂渡滹河而南。
丙午,革建昌府廣昌縣巡檢司。
甲寅,革永州府江華縣稅課司。
遣大理寺少卿薛巖奉書詣靖難軍。
嵓,陜西閔鄉人。慷慨負志操,有治才,口辯。洪武間,累官大理少卿,大見信任。辛巳春,兵屢敗,方孝孺建議草詔命嵓赍至燕軍,又作宣諭數千言,刊印千余紙,付嵓,令密散諸將士,使歸心。嵓曰:“上言殿下旦釋甲謁孝陵,暮即下令旋師。”太宗叱其紿己,左右欲殺之,太宗曰:“此天子命使也。”釋之,其謀不行,及平內難,免巖死,謫廣西。永樂初,安南國王為黎季犛所殺,其孫陳天平自老撾來歸。季犛子蒼請還君之上命,廣西總兵官、都督黃中以兵五千送歸其國,中舉嵓為輔行,至芹站,伏發,劫天平嵓,被虜死。
四月己未,靖難兵攻順德府,不克。
甲子,革濟南府東昌縣稅課司。
乙丑,置揚州府江都縣瓜州倉、儀真縣儀真倉。
丙寅,革遼東堰鹽倉。
辛未,置播州宣慰司及僧綱道紀司。
壬申,革邵武府建寧縣稅課司。
甲戌,復置慶陽府靈益課司大使一員。
乙亥,改永寧宣撫司稅課司為司。
庚辰,革辰州府盧溪縣丞簿一員。
壬午,改金華府蘭溪縣氵轂水驛為氵轂江水驛,衢州府停步驛為停步水驛。
都指揮吳三帥師至新城縣,敗績。
五月二日庚寅,革夔州府并巫山縣二河泊所。
丁未,置平陽府翼城縣東嶺巡檢司、岳陽縣沁村巡檢司、靈石縣高壁巡檢司。
壬子,省常州府稅課司副使一員。
革大同府馬邑縣稅課司。
甲寅,改思明府利州直隸廣西布政司。
詔選武官弟侄為沿海巡檢。
錦衣衛所鎮撫陳直言廣東海南濱巡檢多系人才,不諳操戰御賊,請于軍官弟侄中不應襲替者保選,上從之。詔在京各衛所選取相應年三十以上者,送吏部查缺選補。
黜刑部左侍郎王良為浙江按察使。
良,字天性,河南開封府人。居常以忠孝自許,后任刑部左侍郎。辛巳五月,減燕人罪輕,左遷浙江按察使,謁岳飛墓,誓曰:“茍愧武穆,非人也。”內難平,良聞變慟哭,會令使來召,良即集本司與各道印于私第,嗟嘆躊躇之久。妻問其故,但曰:“我分應死,所以處汝未決耳。”妻笑曰:“我則不難處,君為男子,乃為婦人謀乎?”遂命妾饋食,即抱其子,欷歔如廁,自投于池而死。良久往覓之,子匍匐池亭,其鞋猶在。
頃之浮起,良殯殮畢,即列薪于戶,寫遺囑付家人,妻抱幼子往某僉事家〔此處似有誤〕,以圖存宗祀,遂舉火闔家自焚死。
壬午九月也。事聞于朝,上曰:“死是其分,印乃我父皇所制,不宜毀而毀之,特可罪耳!”詔徙其家于邊,其后臺人陳璲私記其事,每談及必流涕沾襟云。正德戊寅九月,按察使梁材、提學副使劉瑞于公署之東曰“冰鑒亭”者,改為祠以祀之。
六月戊午朔。革常德府沅江縣稅課局。
乙未,增廣州府南海縣主簿一員。
戊辰,改邳州遞運所為宿遷遞運所。
己巳,革太原府五臺縣稅課局。
壬申,靖難兵次濟寧,潛兵掠沙河、沛縣,徐焚糧舡,京師大震。
癸酉,革河間府任邱縣河泊所。
甲戌,革衢州府開化縣稅課局、瑞州府新昌縣稅課局。
戊寅,置復臨江府新喻縣鐵治所。
庚辰,省荊州、歸州興山縣學訓導二人。
辛巳,革汝寧府上蔡縣崇禮驛,鳳陽府鳳陽縣太平驛、西家驛,懷遠縣柳灘驛,穎州兔崗驛、義塘驛、沈邱驛,穎上縣黃岡驛、淮潤驛,壽州南關驛,東正陽驛,開封府鄢陵縣美化驛,西華縣關口驛,商水縣德政驛,項城縣金雞驛,尉氏縣蓬池驛,潮州府程鄉縣鐵冶所,高州府石城縣,廣州府建寧鐵冶所。
乙酉,省松江府稅課司副使一人。
革嚴州府淳安縣、壽昌縣,紹興府新昌縣,徐州豐縣,及金華府蘭溪縣香溪鎮各稅課司。
觀海衛指揮張壽伏誅。
壽同會飲,議國事安危,為人所告,刑部鞫之,處斬,詔磔于市。
遣太仆少卿祝孟獻使朝鮮易馬。
孟獻赍貯絲五千疋、絹四萬疋、布二萬疋、藥材一萬六千斤易馬,未及還,上出奔。
七月戊子朔。庚寅,革泉州府惠安縣河泊所。
甲午,靖難兵襲破彰德府,軍遂破瓦尖寨。
戊戌,置兗州府濟寧州任城驛。
省徽州府、紹興府稅課司副使各一員。
革績溪縣、會稽縣、蒿陵及嚴州府分水縣、和州含山縣四稅課司。
壬寅,大同守將房昭引兵入紫荊關,遂趨保定府。靖難兵還救之,昭退保西山寨。
甲辰,革池州府東流縣道會司。
丙午,革南寧府武緣縣那馬博合寨二巡檢司。
己酉,增設寧夏衛永寧倉副使一人。
甲寅,詔限僧人田五畝,余以賦民。
戶科給事中陳繼之言江南僧道多占肥腴田,請人給五畝以賦民。上從之,遂敕禮部曰:“朕聞釋道之教,其來久矣,本以清凈空幻為宗,遭事離俗為事。近代以來,俗僧鄙士食著自養,貨殖富豪甚,至田連阡陌。本欲以財自奉,然利害相承,遂不之覺。既有饒足之利,必受官府之擾,況因此不能自守。
每罹刑憲,雖身遭戮辱而教亦隳焉。夫佛道本心,陰翊王化,其助弘多。至于末流所習華奢,蠹蝕教門,致使訕毀肆行,貽累厥初,朕甚憫之。原其教驅實自田始,今天下寺庵宮觀,除無田產外,其有田者,每僧道一人各存田五畝,免其租稅,以供香火之費,余田盡入官。有佃戶者,佃者自承其業;無佃戶者,均給平民如舊。田不及今定數者,不增。若有祖業及歷代撥賜為辭告言者,勿理;如原系本朝撥賜者,不在此例。凡僧道一應丁役并免。其有自相告訐、爭訟,非干軍民詞訟者,仍聽有司受理;其入有司公廳堂理訟者,不許仍服僧道官。洪武年間,已有清理及開設教民榜文,當申明各遵守本教之規。化緣者不在禁限。非奉朝命,不許私竊簪剃。年未五十者,不許為尼及女冠。嗚呼!多藏厚亡,老氏攸戒;除欲去累,大覺所珍。欲利減則善心生,善人多則風俗美。欽茲定制,永底太平爾。禮部及僧錄道司如敕奉行。”
繼之,字,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仁壽里十五圖人,庚辰進士。北京不息,間有建白,因肆指斥。嘗言于朝曰:“徐承福,燕之至親,必有陰謀,請誅之。”不聽,已而承福果開門降于敵。靖難兵入城,與黃子澄、齊泰、卓敬、韓永等不服,夷三族。錦衣衛監簿載繼之父四秀,年六十九,發甘肅充軍,十月二十四日次開封府,卒。母黃一姐,年六十五,發甘肅隨住,十月二十九日次鄭州,卒。男徵子四歲,隨母給配,后永樂六年,抄送鎮撫司,十月十六日在屯田所亡。妻饒氏,即姚氏,年四十二,配象奴阿宗。女進奴,年十三,給指揮袁江為奴;次京奴,一歲,永樂初亡。弟俞朔等悉戍邊。
革衛輝府輝縣稅課司。
丙辰,革開封府陳留縣稅課司。
革播州長官司黃平安撫司儒學。
定急選法。
洪武中,吏部凡選官,文選司抄選,具本復奏,附選送吏科,科目類附選簿用寶鈐記,選榜亦送科收。至是定制,升除等項官員,吏部選官之日,將引選過官員就于當日從本部官自行附寫;及不系選官之日,有因急文除授,并逐日實授升調等項,內外官員通類各官實授除授等項,月、日、處所、職名、鄉土,于選官日復奏,附選就用寶鈐,選傍送司禮監收。
八月丁巳朔,置高州府石城縣河泊所。
己未,云南、老撾及八百刀板面各遣入貢。
丙寅,革汝寧府光州、南陽府舞陽縣、衢州開化縣仙霞關三稅課司。
革播州宣慰司、僧綱司、道紀司。
丁卯,詔人才不識字及未三十者,歲準放。
洪武中,人才不識字即充校尉,年未三十者,仍免充人才不放。諸人屢以為言,從之。
己巳,改慶遠府泗城州直隸廣西布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