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 姜氏秘史
  • 姜清
  • 3631字
  • 2015-12-26 15:38:16

辛未,革臨安府寧遠州吏目一人。

省各布政司參議各一人。

甲戌,置夔州府巫山縣瀼驛。

己巳,增設各布政司理問副。

乙亥,置永州府道州填光巡檢司。

戊寅,增設高州府石城縣丞一人。

己卯,置慶陽府阜城馬驛。

庚辰,省兗州府稅課司副使一人。

革鄒縣及青州府博興、臨朐、臨淄、蒙陰四縣凡六稅課司。

辛巳,省云南府嵩明縣訓導一人。

增寧番衛(wèi)仙泉、鹽井、新羅等三井,黃市等二井鹽課司各副使一人。

癸未,改黃州復湖河泊所,隸黃岡縣。

復置瑞州府上高縣麻塘巡檢司。

甲申,置河間中衛(wèi)鎮(zhèn)番衛(wèi)。

靖難兵圍西山寨,又圍定州。

時房昭結寨西山,以窺北平,至真定守將運糧赴寨。寨險甚,水薪不足,以糧少為憂。北平兵聞真定糧至,邀之,不克,遂圍寨。

九月戊子,詔北方衛(wèi)所幼官年十七以下不能治軍者,挈家赴京,送南方衛(wèi)所供給。

置贛州府會昌縣長河巡檢司。

己丑,置曲靖府陸涼州陸涼驛。

庚寅,革邵武府光澤,九江府瑞昌,袁州府分宜,武昌府通城、大治,凡五縣稅課局。

辛卯,改四川行都司廣盈倉大使,未入流。

庚子,省金華稅課局副使一人。

革常德府南城,及安陸州荊山縣、郴州興寧縣、汝寧府羅山縣、九江府彭澤縣凡五稅課局。

壬寅,革寧番衛(wèi)瀘州納溪鹽倉。

省富等小三井上流等九泉二鹽課司副使各一人,增設太常寺太祝二人。

丙午,革平樂府恭城縣、黃州府黃陂縣鐵治所。

庚戌,革眉州府德縣、濟南府海豐縣、兗州府泗水縣、贛州府會昌縣、雩都縣、襄陽府鄖縣凡七稅課局,又荊州府監(jiān)利縣稅課司局。

丁巳,真定府守將遣兵援西山寨,與靖難兵戰(zhàn)于峨嵋山下,不利。都指揮葉英以寨降,房昭奔還,遂定。

壬子,改平樂府為平樂州,更置官屬;革平樂府,增置安源鎮(zhèn)巡檢司,革西嶺白面鎮(zhèn)峽三寨巡檢司。

甲寅,改成都府華陽縣馬軍寨巡檢司為保寧府廣元縣七盤關巡檢司。

十月辛酉,省思南府都儒、五保、三坑等處巡檢司為三坑巡檢司及婺川縣丞簿各一人。

革建寧府建陽縣后山稅課局。

庚子,革平陽府萬泉縣,沁州及武鄉(xiāng)縣,延安府鄜州、鄜城,南安府南康縣、翊頭,汝寧府信陽縣,永州府祁陽縣、郴州,凡八稅課局。

丙寅,置瓊州府陵水縣苗山巡檢司。

己卯,改和州雍家城馬驛為水驛。

革廣西太平府稅課司。

庚辰,置武守軍民府儒學。

甲申,革河南府偃師縣、太原府盂縣二道會司。

十一月乙酉朔。

壬辰,革萊州府平度州亭口鎮(zhèn)巡檢司。

戊戌,省襄陽府稅課司副使。

革開封府鄭州,彰德府涉縣,南安府南康縣、鱸田,饒州德興縣,西安府咸陽、興平、盩厔、醴泉、鄠五縣,乾州及淳化縣、三水縣,登州府福山縣、黃源,太原府陽曲縣,平陽府榮河縣,大同府山陰縣,及潞州屯留縣,成都府漢中縣,福州府羅源縣,凡十九稅課局。

己亥,革保寧府廣元縣九井馬驛。

增設南陽府永平庫大使一人。

戊申,革辰州府盧溪縣河泊所。

庚戌,改光祿寺司牲司為慈牧所,置司圃所,設大使,未入流。辛亥,革韶州昌樂縣道會司。

省潮州府永豐倉副使一人。

韃靼遣使通于靖難兵。

壬子,省荊州當陽縣儒學訓導二人。

韃靼寇鐵嶺衛(wèi),殺百戶,鼓城。

總兵遼東都督楊文帥師圍永平,靖難兵還救永平。

十二月丙辰,靖難兵據(jù)西山寨,攻真定游兵。

庚申,革鳳翔府岐山、汧河二縣,登州府招遠縣,大同府渾源州,順慶府大竹縣,夔州府開縣、瞿塘,凡六稅課司。

壬戌,革保寧府紫石水驛,廣元縣問津、朝天二馬驛,閬中縣高橋水驛。

丙寅,復置袁州府分宜縣鐵冶所、武昌府興國州鐵冶所。

丁卯,改南寧府宣化縣那樓寨巡檢司為那九寨巡檢司。

庚午,置重慶府江津縣五脈巡檢司。

丁丑,革成都府茂州汶川縣寨水巡司土巡檢,置流官巡檢一人。

戊寅,革潮州府海陽縣黃岡遞運所。

辛巳,省黃州府稅課司副使一人。

置神武中衛(wèi)。

置錦州衛(wèi)。

置鎮(zhèn)淮衛(wèi)。

置豐沛衛(wèi)軍民指揮使。

《兵部冊》系十二月,《備遺錄》以為是年九月。

遣駙馬梅殷鎮(zhèn)守淮安。

殷守淮,號令嚴,軍威大震。都御史茅大方以詩勖之曰:“近來消息事如何,聞道將軍志不磨。從有大龍蟠地軸,莫教鐵騎渡天河。關中事業(yè)蕭丞相,塞上功勛馬伏波。老我不才無補報,西風一度一悲歌。”后靖難兵入京,不由淮安。文廟召殷還,寵赍甚至。殷不能平,時見辭色。文廟不得已,囑人伺之,竟殺殷于橋,投尸水中。公主聞變,人宮大慟,文廟官其子皆為指揮。孫純,成化辛丑進士,博學性剛,有祖風,嘉靖初卒。靖難兵焚真定六縣糧。

詔內(nèi)官出使放縱,許有司械送于京。

洪武初,內(nèi)官奉使出外,約束甚嚴,不得與士民交,然亦恃寵放縱,有司畏之。嘗有魯內(nèi)官過廣信之弋陽,縱馬于田,蹈食其稼,佃者不知也,擊之傷足。魯詢佃者,知田主富人周也,遂遣人告之,周大懼,償其馬,傾貲賄焉。魯歸,有以擊馬事聞高廟,竟籍周謫戍銅鼓衛(wèi)。至是有以內(nèi)官暴橫為言,詔所在有司,但遇內(nèi)官奉使暴橫虐害士民者,即擒縛送京師以聞,于是內(nèi)官奪氣,密謀推戴矣。或曰靖難兵起三年,屢戰(zhàn)多勝,沖突千里,罕能御之。然所過城邑,往往堅守不下,間克之兵,去即殺守帥,復為朝廷及壬午所據(jù)者惟北平、永平、保定三郡而已。至是,內(nèi)官密言于文廟,直搗京師,約為內(nèi)應,天下可定,文廟然之。壬午春,舉兵直赴京師,不復為歸計,意有所屬,而朝廷不知之也。兵既入城,天下大定,內(nèi)官言功不已,文廟患之。未幾,諸有謀者皆為邊藩鎮(zhèn)守,假以大權,賜公侯服,儕于侯伯之上。永樂末征胡,出塞數(shù)十日不遇虜,軍士困迫,大臣諫者輒鎖之。太監(jiān)沐敬力爭,文廟罵曰:“反蠻敢爾!”敬乃仰首徐應曰:“不知誰是反蠻?”文廟大怒,命曳出斬之。敬語漸不遜,文廟舍之,乃曰:“吾家養(yǎng)人皆如此,何憂不治。”敬亦與謀者也。

詔吏部考試,翰林編纂士以楊士奇第一,授吳王府副審理,仍居翰林。

士奇自志曰起家文學,除審理副,又云叨祿于朝四十四年,乃歷事四圣,已自遺建文矣。

以遼府紀善程通為遼王左長史。

通,字彥亨,徽州績溪人。少有至性,動必遵理,嗜學不倦,鄉(xiāng)先生奇之。年十四,補縣學生。洪武乙丑,以貢入太學,時年二十二。丙寅,遭父喪歸,廬墓下三年,哀慟毀形,妻子至,不相識。戊辰,復上太學,時祖平調(diào)戍延安,年已大耋。

通乃上書曰:“臣壯而無父,祖猶父也;臣祖老而無子,孫猶子也,更相為命。今邊徼戍卒如林,顧豈少臣祖者。”辭極懇切。書奏,高皇憐之,持其章不下,私命兵部檄召平。既至,乃并召通,東西立石,陛下顧通曰:“汝識此人否?”祖孫相持,哽咽不能仰視。高廟嘆曰:“孝哉若人!”命兵部除其籍,驛送平還鄉(xiāng)。庚午秋,通以尚書舉應天府鄉(xiāng)試。時遣諸王將兵行守邊,以封建策諸貢士于廷,獨通所對稱旨,親擢第一,授遼王府紀善。辛未,從王閱武臨清。壬申,從王之國遼西。時王府未建,以祖喪免歸,復廬墓三年。服闋,復任。未幾,高廟上賓。庚辰,從王渡海南還。辛巳,進左長史,明年始從之國荊州。悉心輔導,王敬禮之,凡一國之事咨焉。府中有衛(wèi)士紀綱者,用調(diào)事得幸,每召而笞戒之。會文廟既正大統(tǒng),紀綱以入賀留侍,歷官錦衣指揮使,被顧問,因乘間及封事。遂有詔械通詣京師,簿錄其家,得粗田四十畝,遺書千百卷,牯皮數(shù)張。黃希范,洪武未先出知徽州府,雅與通善。至是亦為衛(wèi)卒所捕,并籍其家,同赴京師。而績溪程姓最眾,幸使者仁恕,罪止一房,余獲保焉。有文稿百余卷,悉毀于官。

以戶科給事中龔泰為禮科都給事中。

泰,字叔安,金華義烏人。九歲而孤,母傅氏躬教之,遣就外傳而日記數(shù)千言。長從宋濂之門人宋思睿游。洪武丙子領鄉(xiāng)薦,明年入太學。奉旨閱齊府衛(wèi),總畫周密,眾始危而后服之。吏部策試第一,除戶科都給事中。辛巳,遷都給事中。壬午六月,太宗師渡江,泰與其妻傅訣曰:“顧事至此,吾分且死矣。爾等赍敕攜幼稚以歸,否則俱溺於井,辱可免矣。”言未竟,火起內(nèi)廷,泰赴之,道為兵校所執(zhí),見上于金川門,命非奸籍者釋之,泰亦釋,乃遂投城以死,是月十三日也。泰遇事剛果有為,以孝友聞。始居邑庠,出息學宮之陰,俄有狂者,至擠泰于池,幾溺勿救。或請訟官,泰曰:“使誠溺,彼病狂,于我何校?”卒不納。鄉(xiāng)人趙文慶者,為奸所竊,跡之勿得,有謂巫言其應如響,叩之當?shù)闷鋵崳柑┚阃<巴滓娞荒艹鲆徽Z,眾由是服泰之正。死時年三十六,鄉(xiāng)人士夫莫不悲之。子永吉,累官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大理寺卿,致仕。

議者謂泰得釋罪不及族,必有其由。或謂泰懲軍士最嚴,其死蓋仇之者所為也。

右副總兵平安帥遼東兵十萬圍通州,不克。師及靖難兵,大戰(zhàn)九門城。

按《楊文敏公集》,孫巖,鳳陽人。從太祖渡江,擢金吾左衛(wèi)百戶,尋升燕山中獲衛(wèi)正千戶。洪武庚申,從王之國。己卯,王起靖難,以巖守通州。南兵大至,城圍數(shù)重,起士山臨城,攻西門,毀樓堞。巖率眾捍御,城賴以完。未幾,兩軍合戰(zhàn),巖操戈,身先士卒,大呼陷陣。士氣爭奮,追奔逐北,斬馘甚眾,得饋運船三百余艘,貲糧無算,升指揮僉事。辛巳,兵復至,攻城益急,巖勵將士,登城立戰(zhàn),矢石交下,敵乃退,升都指揮僉事。壬午春,平安督遼東兵十余萬逼城,巖語將佐曰:“彼眾我寡,若城守不出,是示弱也。不若及其始至擊之,彼必敗也。”乃率敢死士數(shù)百,犯其鋒,而城上亦合勢大呼,安眾大潰,自是畏巖,無敢復來攻者。通城屏蔽冀方,使六師南進而無北顧憂者,巖之力也。事平,封應城伯。永樂戊戌六月二十日卒,贈翼城侯,謚威武。子亨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五寨县| 舒城县| 山阴县| 天峨县| 庆安县| 襄垣县| 景泰县| 博罗县| 库尔勒市| 三亚市| 和静县| 巧家县| 通州市| 双鸭山市| 南漳县| 资中县| 紫阳县| 鹿邑县| 鲁山县| 横山县| 聂荣县| 永新县| 华池县| 冀州市| 库尔勒市| 隆回县| 同心县| 肇州县| 涿鹿县| 长春市| 邯郸县| 涟源市| 汝阳县| 溆浦县| 洛扎县| 安乡县| 德格县| 德庆县| 高平市| 黄冈市|